很多人都不了解唐橫刀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說起“唐橫刀”,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了,它是隋唐時期雖具代表性的近戰(zhàn)格斗類短兵器,它在繼承漢晉傳統(tǒng)的基礎上又吸收了西域風格,其形制正臻于完備,工藝達到巔峰,對后世朝代及東亞鄰國刀類的發(fā)展影響重大而深遠。
那么,這唐橫刀究竟有何特點呢?還有就是為何在宋朝的時候沒人愿意使用呢?我們本文一起來看一下!
“橫刀”名稱來源
關于“橫刀”最早的記載,出自《唐六典·衛(wèi)尉宗正寺》,衛(wèi)尉寺分管兩京庫,庫中儲藏著大量的兵仗器械,其中就有“橫刀”。根據(jù)記載,唐刀一共可分為四種,其三為橫刀。此外,根據(jù)其注解:“橫刀,佩刀也,兵士所佩,名亦起于隋”。所以由此我們可以知道,橫刀是士兵的佩刀,最早起源于隋朝時期。
“橫刀”的規(guī)格
橫刀一般全長七十到八十厘米左右,刃長在五十到六十厘米之間,其厚度大約在六到八毫米,其寬度比實戰(zhàn)的漢刀小一些,一般來說在三到四厘米之間。長度為一米的橫刀成為“大橫刀”或者是“唐大刀”。
唐橫刀的刀柄兩端稍寬,且中部稍細,便于單手持握。相比于漢刀來說,唐橫刀的護手更加實用,且多為鐵制,外形還有橢圓型和木瓜型。刀刃鋒利,殺傷力強,使用起來的話也比較輕便。
這種橫刀在唐朝主要是作為兵士的佩刀,一般來說皇宮士兵,衙役等人用得比較多。當然了,其主要是作為佩刀用,因此它作為主戰(zhàn)刀的話,其威力欠佳,不如大橫刀威猛。
“橫刀”為何在宋朝沒人愿意用?
按理來說,唐橫刀鋒利輕便,殺傷力強,應該會受到歷朝歷代的青睞和廣泛使用才對,可為何在宋朝的時候就沒有愿意使用呢?
其實這個問題也不難解釋,在筆者看來,最大原因便是“唐橫刀不適合實戰(zhàn)(并非指小戰(zhàn))”。為何呢?
其實不僅是宋代,在唐代的時候,就沒有關于橫刀上戰(zhàn)場的記載,因為橫刀本身就是作為兵士佩刀用的,只能應對一些小戰(zhàn)事,在真正的戰(zhàn)斗中,并沒有西漢時期發(fā)明的環(huán)首刀威力大。雖然在后來橫刀有過佩帶法、裝具等的改進,但刀的本質并未改變。畢竟不是出在科技最前沿的裝備,對戰(zhàn)爭的成敗還是無法起到?jīng)Q定性作用。
當然了,橫刀覺不適合單獨出現(xiàn)在大規(guī)模正面沖殺的戰(zhàn)場上,因為它總是與長柄兵器、遠射兵器、護體兵器等相互配合,通過協(xié)同作戰(zhàn)的方式來揚長避短,發(fā)揮其最大的威力。
但在宋代,宋朝所面臨的最大敵人便是金人,就短兵器來說,金人的彎刀,其威力很大,所以靠這種實戰(zhàn)能力不強的橫刀是不能適應戰(zhàn)場環(huán)境的。
此外,制作橫刀的價格也比較昂貴。根據(jù)《唐天寶二年交河郡市估案,大谷三零八四文書》記載:
鑌鐵橫刀一口2500文、一口2100文、一口1800文;鋼橫刀一口900文、一口800文、一口700文。
這些價格是啥概念呢?根據(jù)《新唐書·食貨志》中的記載,在開元十三年的時候,一斗米的價格不過就十五文。天寶初年則是十三文一斗。按一斗米十二斤來計算的話,一把普通的橫刀,就能換420斤大米。所以可見其成本之高!
雖然宋朝市場經(jīng)濟發(fā)達,但是每年需要交給大遼那么多的歲幣,其想要打造如此高成本的橫刀,自然還是有點困難的。當然了,從宋朝的兵役制度來看的話,也基本上不會使用這種橫刀!
所以綜上所述,唐橫刀雖然鋒利輕便,殺傷力也比較強,也深受日本武士們的喜愛,但是其并不適合在戰(zhàn)爭中使用,因為其威力相對于漢代的環(huán)首刀或者是金人的彎刀來說,其威力還是小了一些。再加上其成本高昂的原因,因此宋朝人才不愿意使用!
當然了,以上內容均為筆者個人看法,寥寥數(shù)筆,僅供參考!
參考文獻:《新唐書》、《唐六典·衛(wèi)尉宗正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120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