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蒙古四大汗國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大家都知道,成吉思汗時期建立的蒙古帝國有多大,橫跨歐亞大陸,不過后來被其幾個兒子分割了,成了包含元朝在內(nèi)的五個大國,而且也是實力非凡的,那么為何在1368年,明軍擊敗元軍,元順帝離開北京逃回蒙古高原的時候,這其他的四大汗國竟是沒有出兵前來援助,這是為何?
大家對于元朝的歷史了解的多一些,但是對于其他的幾個蒙古汗國了解的少一些的,我們先看看,在元朝滅亡的時候,還有哪些汗國,第一個伊利汗國在1335年的時候就已經(jīng)滅亡了,這是在元朝之前,自不必說救援元朝了,第二個窩闊臺汗國在1309年滅亡的,這個就更早了,同樣是不必說了,第三個是察合臺汗國,在1680年,這個比元朝延長了有三百年,第四個是欽察汗國,在1502年滅亡的,也是在元朝滅亡之后才滅亡的。
那么這么說,前兩個連救援的資格都是沒有,當時只有察合臺和欽察汗這兩個僅剩的汗國是可以出救援元朝的,那么為什么他們沒有出兵呢?
我們先看看1368年的時候,察合臺汗國在干嘛,當時在元朝末期動亂的時候,察合臺汗國也是處于動亂,動亂過后,整個汗國后來分成了東西汗國,西察合臺汗國在1369年就滅亡了,后來存活下來的東汗國則是順延到了1680年,但是雖然如此,東察合臺汗國內(nèi)部同樣是一片混亂,內(nèi)部都沒有平定,如何有余力去幫助元朝呢?
再看看當時的欽察汗汗國,情況也好不到哪里,在1340年到1380年,這期間就是換了二十個大汗,你說它內(nèi)部能穩(wěn)定嗎?顯然與其他汗國差不多,都是出于十分動亂的時候,根本是無暇顧及元朝的危機。所以說,這僅剩的兩個汗國不是不想幫助元朝,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罷了。
四大汗國的建立,無疑就是說明了第二代蒙古統(tǒng)治者心中都是不平衡的,權(quán)力之爭,明爭暗斗,而且作為馬背上的王國統(tǒng)治者,沒有一個正確的統(tǒng)治觀念,自然是就導致了王國的瞬息滅亡,想來,如果幾大汗國出兵救援,最多也就是延緩了元朝的滅亡,但是最終這個腐朽的王庭依舊是湮滅在歷史的潮流中的。
元朝走向滅亡的時刻,之所以其他蒙古政權(quán)之所以沒有前來救援,有如下原因:
一、歷史原因。話說蒙哥汗在四川釣魚城暴死后,留守于蒙古本部哈剌和林的阿里不哥和正在南下攻宋的忽必烈爭奪汗位。從繼位政治合法性上來說,代表蒙古守舊派的阿里不哥比忽必烈更強,畢竟拖雷系和西北宗王中的顯赫人物都站在了阿里不哥一邊。最后結(jié)果,眾所周知,阿里不哥兵敗投降。但是,這場戰(zhàn)爭也直接導致了大蒙古國分裂。后來窩闊臺汗國宗王海都又利用自己的外交手腕直接將原本支持忽必烈的欽察汗國汗王忙哥帖木兒爭取過來,忙哥帖木兒還派兵五萬幫助海都將忽必烈支持的察合臺君主八剌擊敗(《新元史》做博拉克)。
然終與海都連和,助以軍五萬敗旭烈兀后王博拉克
趁著對八剌軍事勝利的勢頭,又于1269年的春天在塔剌思草原舉行了為期八天的會議,與會重要人員有窩闊臺汗國汗王海都、察合臺后王八剌、欽察汗國后王忙哥帖木兒的代表別兒哥察兒,其目的就是重新劃分三方在中亞的勢力范圍,還將原本屬于黃金家族的共有領地和人戶瓜分完畢,這次會議并沒有忽必烈方的代表參加,這就等于這三大汗國直接否定忽必烈身為蒙古大汗的權(quán)威性和正統(tǒng)性。
最后,經(jīng)過連年交兵察合臺汗國和窩闊臺汗國由于相對于元朝國力不足,其后王篤哇和察八兒在元成宗時代終于主動請和,以承認成宗為成吉思汗繼承人的條件,換取元朝對他們在西北地區(qū)立國的獨立性和合法性。但是仍然對元廷充滿了猜忌,就如篤哇的兒子也先不花就直接扣押了元廷派去旭烈兀汗國的特使拜住。
第二、蒙古四大汗國在元朝滅亡時候,早就是衰弱的衰弱,滅亡的滅亡,根本就是無力營救。
首先,窩闊臺汗國早在元成宗時期就滅亡了,領土被元朝和察合臺汗國所瓜分。
而伊利汗國早在元朝崩潰前就已經(jīng)滅亡,那片地區(qū)陷入分裂。
于是則來耳、色爾必達耳、馬札非耳三族彼此爭奪,后皆為駙馬帖木耳所滅。
而欽察汗國和察合臺汗國在元順帝時期也陷入內(nèi)亂和分裂。
所以,欽察汗國和察合臺汗國在元朝覆滅的時候自己也是朝不保夕,沒有力量去管元朝。即便是有這個力量,我覺得他們也不會去救援元朝。
1,元朝和其他幾個蒙古汗國滅亡的時間相近。元朝1368年滅亡,窩闊臺汗國已亡半個世紀;察合臺汗國早已分裂,且西察合臺汗國于次年滅亡,東察合臺處于內(nèi)亂;伊利汗國已亡三十余年;僅有最遠的金帳汗國仍存,但中間被察合臺汗國等阻隔,道路不通,且金帳汗國也有內(nèi)亂。可以說,在14世紀中葉,元朝和四大汗國中除了已經(jīng)亡了的伊利汗國全部都是內(nèi)亂。
2,元朝與其他汗國并不相善。各蒙古汗國之間經(jīng)常發(fā)生邊境戰(zhàn)爭,且實際經(jīng)常朝貢、稱臣的其實只有察合臺汗國而已。
3,元朝皇室放棄中原的土地回歸草原,并不只是農(nóng)民起義的原因,因為本身農(nóng)民起義軍的壯大,就有著元朝官方的身影在內(nèi),如果在起義最早就鎮(zhèn)壓、限制以及采取惠民措施,元朝不至于那么快就被趕到草原。
先有元朝再有明朝,那個時候元朝沒有滅亡,明朝還沒有建立,可以說四大汗國為什么沒有幫助元朝。
元朝滅亡1368年;伊利汗國滅亡1335年;窩闊臺汗國滅亡1309年;察合臺汗國滅亡1680年;欽察汗國滅亡1502年。可以見得,能夠幫助元朝的只剩下察合臺以及欽察汗國。
察合臺汗國在元朝滅亡之際,本國正在出于動亂當中,分裂為東西汗國之后西汗國被帖木兒打敗,之后滅亡,所以西察合臺汗國實際在元朝滅亡的第二年也就是1369年就滅亡了。
東察合臺汗國也是在一片混亂當中。所以察合臺汗國并無能力幫助元朝。同樣的,欽察汗國也在一片混亂當中,僅在1340-1380年共24年間共更換了20個大汗。所以,也是沒有能力幫助元朝。
明朝推翻元朝時,蒙古四大汗國為什么不出兵幫助?
1368年元朝亡,元朝的末代皇帝元順帝離開北京逃回到蒙古高原和林地區(qū),史稱北元。眾所周知,成吉思汗及其后代建立起了蒙古四大汗國,橫跨歐亞大陸,軍事實力非同一般。
對各方都實行了鐵馬冰河的征服,一時間蒙古鐵騎似乎是無敵的。在中原地區(qū),蒙古人則打敗宋朝建立了元朝。
元朝的統(tǒng)治由于一些列偏袒的政策,以及上層貴族實行的壓迫政策,元朝只存在了短暫的98年。然而令人驚訝的是,雖然是短短的98年,但是由于皇權(quán)內(nèi)部的你爭我奪卻換了11為皇帝。
元朝末年,各地起義揭竿而起,最后以朱元璋為主的軍隊打敗元朝,建立大明。在打到皇宮外面時,元順帝沒有抵抗而是率領余下部眾逃走。
那么元朝的四大汗國這個時候處境如何,為何不來興兵幫助元朝,如果來幫助明朝要是想推翻元朝恐怕要費一番功夫。
先來看一下元朝以及四大汗國滅亡的時間:元朝滅亡1368年;伊利汗國滅亡1335年;窩闊臺汗國滅亡1309年;察合臺汗國滅亡1680年;欽察汗國滅亡1502年。
可以見得,能夠幫助元朝的只剩下察合臺以及欽察汗國。其實,這四個汗國與元朝的關(guān)系也是分分合合不是齊心協(xié)力,有些汗國甚至成為了獨立汗國,名義上是屬于元朝,但是實際并沒有來往。
在元朝滅亡之際,察合臺以及欽察汗國正在干什么?
察合臺汗國在元朝滅亡之際,本國正在出于動亂當中,分裂為東西汗國之后西汗國被帖木兒打敗,之后滅亡,所以西察合臺汗國實際在元朝滅亡得第二年也就是1369年就滅亡了。
東察合臺汗國也是在一片混亂當中。所以察合臺汗國并無能力幫助元朝。同樣的,欽察汗國也在一片混亂當中,僅在1340-1380年共24年間共更換了20個大汗。所以,也是沒有能力幫助元朝。
反過來,由于四大汗國之間以及與元朝之間經(jīng)常發(fā)生戰(zhàn)爭,所以假如四大汗國那時內(nèi)部平安的話,并不一定見得會出兵幫助元朝,反而說不定會攻打元朝奪取中原。
但是,歷史不容假設,當時的歷史就是元朝滅亡,明朝建立。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132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