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唐朝昆侖女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在一些電視劇和古書中,都提到了唐朝的昆侖奴。就連一些手游像大唐無雙等,也出了昆侖奴。這些昆侖奴體格健壯,皮膚漆黑,卷發(fā)。這不就是今天的非洲黑人嘛。唐朝的昆侖奴到底是不是來自非洲的黑人呢?
何謂昆侖奴?
在唐朝,尤其是都城長安,的確有很多黑奴,也就是我們說的昆侖奴。他們被官宦人家和富豪買去,主要從事兩類工作,一是跳舞,還有就是一些雜活、重體力勞動、護衛(wèi)等工作。我看有的回答中說,昆侖奴是阿拉伯人從非洲販來的,這不確切。其實,唐朝的昆侖奴絕大部分都不是來自非洲。
在唐朝,達官貴人買奴仆有兩寶,新羅婢和昆侖奴。新羅婢是朝鮮半島的女婢,相當于今天的菲傭。昆侖奴則個個體壯如牛又溫順忠誠,以能干和忠誠著稱。家里買幾個昆侖奴、新羅婢使喚,在當時那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昆侖奴都是非洲黑人?
上面說到昆侖奴不是來自非洲,那他們來自哪里呢?答案是亞洲,沒錯他們是亞洲人,準確說是東南亞人。昆侖,在古代除了指昆侖山外,還是是個形容詞,指黑色的東西,意思跟玄差不多。嚴格說來,昆侖奴并非黑人,他們是東南亞棕色人種,今天也被劃分在黃色人種之列。不過,看起來比我們的膚色要深很多,所以被稱為昆侖奴。
《舊唐書·南蠻傳》曰:“在林邑以南,皆卷發(fā)黑身,通號‘昆侖’?!绷忠厥翘瞥瘯r越南中部的地方,也就是說唐朝時稱越南以南的地區(qū)叫昆侖??吹貓D可知,就是今天的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家。
昆侖奴都是男的?
這些來到大唐做昆侖奴的人,應該是當時的土著,他們有些是心甘情愿來的,大部分則是被誘騙,甚至直接捕獲販賣來的。宋代周去非《嶺外代答》記載:“西南海上有昆侖層期國,連接大海島,……海島多野人,身如黑漆,拳發(fā),誘以食而擒之,動以千萬,賣為蕃奴?!?/p>
被販賣到大唐的昆侖奴,大部分都是男人。達官貴人使用婢女還是喜歡新羅婢。但也有少數(shù)東南亞婦女被一起販賣到了大唐,她們是昆侖女中為數(shù)不多的女子。主要在富貴人家做一些粗活。其中有位昆侖女奴,在中國居然混出了頭,還當上了皇太后。這就是簡文帝司馬昱的皇后李陵容,《晉書》中說李陵容“形長而色黑,宮人皆謂之昆侖”。但她卻為司馬昱生了倆兒子,司馬昱死后司馬曜繼位,李陵容成為皇太后。
1994年,新加坡曾拍過一部電視劇,就叫《昆侖奴》。講的是唐末安史之亂后,代代以采藥維生的昆侖族人,為應付連年進貢,以致民不聊生,在中原道長無觀的鼓勵下,群舉反攻長安,后昆侖族青年摩勒流落中原,歷盡艱苦殺死了史思明的兒子報仇的故事。
? ? ? ?昆侖奴便是黑人奴隸,奴隸是沒有人權的,唐朝是中國古代經(jīng)濟文化最為輝煌的一個時期,以至于當今各國將中國人居住的地區(qū)稱為“唐人街”,黑人一直是被打壓的對象,文化的落后,從不反抗的性格深受各國貴族喜愛。唐朝的貴族自然也不例外。
首先來介紹昆侖奴從何而來? ? ? 黑人并非全部都來自于非洲,畢竟想要通過當時的航海條件從非洲到唐朝是要去鬼門關前走一遭的,因此這些黑人全部來自于東南亞,昆侖奴個個體壯如牛,性情溫良,踏實耿直,貴族豪門都搶著要。
? ? 唐代黑人來到中國,一種是作為年貢送往西都長安與東都洛陽,一種是作為土著"蠻鬼"被掠賣到沿?;騼?nèi)地,還有一種是跟隨東南亞或南亞使節(jié)入華被遺留者。唐代的黑奴大部分是居住在東南亞及南亞地區(qū)的矮黑人尼格利陀人。
? ? ?對于昆侖奴起源地到底是何處的說法,考古學家爭論不休。
? ? 根據(jù)《后唐書·南蠻傳》的記載我們可以得出昆侖奴是在南洋諸島以及非洲的地區(qū),這種說法我認為不可信,畢竟依靠當時的航海條件,非洲人想要到唐朝朝拜可能一百艘船從非洲出發(fā)最終能夠到亞洲的不過十艘。
? ?后唐書·南蠻傳》記載:在林邑以南,皆卷發(fā)黑身,通號'昆侖'。"這些黑人大多來自南洋諸島和非洲地區(qū),所以昆侖是一個泛稱,非專指某一地區(qū)或國家。如若數(shù)量龐大的黑人想要來到唐朝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我認為這一派說法不可取。
? ? 另外在《嶺外代答》中曾記載西南的海島上有很多龐大的島嶼,島上有很多黑人,這些黑人組成一個國家名為昆侖層期島。島上的人有幾千萬人,就是為了圈養(yǎng)不強大的黑人,成為奴隸,最終賣給強大的國家。
《嶺外代答》卷三記載:"西南海上有昆侖層期國,連接大海島,……海島多野人,身如黑漆,拳發(fā),誘以食而擒之,動以千萬,賣為蕃奴。 對于這種說法我并不完全否認,也不會完全認同,畢竟我的觀點是唐朝的昆侖奴是從東南亞地區(qū)被販賣過來的。
其次來分析唐朝貴族為什么都非常喜歡昆侖奴昆侖奴十分聽話 ? ? ?昆侖奴聽話好使。這些奴隸被賣過來后,便會接受一系列的培訓,專業(yè)程度令人嘆服。就如同今天的菲傭和英國管家一樣,舉世聞名。所以貴族們也會搶著要,最重要的是一些繁重的工作,交給昆侖奴后會任勞任怨,毫無怨言的完成任務。貴族自然是會喜歡這樣的奴隸,這群人的智商以及水性非常好,領出去大街上非常有面子,古代歷代貴族都好面子,唐朝也不例外。
物以稀為貴 ? ? 即使唐朝的昆侖奴非常的多,各式各樣的昆侖奴都有,不過相比于中原人稀奇的很,這些力大如牛,水性極佳。體質(zhì)比中原人好很多,這類型的人在唐朝是比較吃香的畢竟這是極其少有的物種。
炫富
? ? 昆侖奴的價格十分昂貴,一般貴族是養(yǎng)不起昆侖奴的,但一些達官顯貴為了彰顯自己的實力以及財力,便大肆購買昆侖奴,使昆侖奴的價格暴增,導致昆侖奴成為了一種的貴族炫富的物種。
昆侖奴是唐朝貴族炫富的一種方式,攀比之風盛行的時候,昆侖奴出現(xiàn)只不過是為了唐朝貴族一種新奇的玩法,對于愛不釋手我個人并不贊同。
有關昆侖奴的記載多出現(xiàn)在唐朝,因“昆侖”在古代除了指昆侖山之外還指黑色的東西,故唐朝以“昆侖奴”稱皮膚黑色的人。《新唐書》卷二二二《南蠻傳》曰:“盤盤,在南海曲······其臣曰勃郎索濫,曰昆侖帝也,曰昆侖勃和,曰昆侖勃諦索甘,示曰古龍。
古龍者,昆侖聲近耳。”慧琳的《一切經(jīng)音義》卷八一中提到:“昆侖語,上音昆,下音侖,時俗語使亦作骨論,南海州島中夷人也?!彼裕琵垺⒐莵?、骨論等都指昆侖。
昆侖奴的長相與中原漢人有很大的不同。卷發(fā)、黑皮膚是昆侖奴的主要特征之一?!端鍟肪戆硕赌闲U傳·真臘》:“人物小而色黑。婦人亦有白者。悉卷發(fā)黑身,性氣捷勁。”昆侖奴的身體并不高大,但身體素質(zhì)較好,力氣大,性情溫和。從出土的昆侖奴俑看當時的昆侖奴多赤裸上身或斜披帛帶,穿短褲,社會地位并不高。當時的社會上層都以用昆侖奴來顯示自己的身份地位,“昆侖奴,新羅婢”成為了社會上的流行趨勢。
有關昆侖奴的來歷,學界有諸多研究,主要的觀點有三種:一為南洋的黑人,二為非洲黑人,三為兩種黑人都有。從《舊唐書·南蠻傳》和《新唐書·南蠻傳》等書中都提到了昆侖來自真臘、林邑、扶南等南洋國家。如林邑在今越南中南部。該觀點被西方學者接受。
日本學者桑原鷺藏和中國的吳春晗也對該觀點進行了論述,認為從體格差異和當時對運輸條件來看,來自南洋更為合理,記載也更多。而我國也有學者持不同的看法,認為從唐朝之后,中國與外界的聯(lián)系越來越緊密,與非洲大陸的交通條件已經(jīng)較為發(fā)達了,是有可能把非洲黑人帶到中國的。
唐朝有關于“僧祇奴”的記載,僧祇即“Zangi”,指桑給巴爾人,是唐朝的人對非洲黑人的稱呼,這證明了當時有非洲黑人。(謝弗在《唐代的外來文明》)但也有人指出,當時應該是兩種黑人都有了,只是中國人對兩種黑人不會區(qū)分,所以統(tǒng)稱為“昆侖奴”。(孫機在《唐俑中的昆侖與僧祇》)
早在先秦時期,有“僬僥”(矮黑人)的記載,可以看出當時已有黑人在中國境內(nèi)。之后有關記載不多,但從印度的史書可以側(cè)面印證中國一直有接收黑奴。大量的記載是在唐朝時,“昆侖奴”的說法出現(xiàn),昆侖奴在上層社會流行一師。
昆侖奴一是來自奴隸貿(mào)易,再者來自外國對中國的朝貢,還有一部分是作為戰(zhàn)利品被擄掠到中國,也有少部分是跟隨外國遣唐使到中國后留在中國。昆侖奴也多存在于中國經(jīng)濟、交通比較發(fā)達的地區(qū)。宋元時期,中國的海外貿(mào)易空前發(fā)達,所以境內(nèi)依然存在有“昆侖奴”。但明清時期,隨著“海禁”和“閉關鎖國”的頒布實施,數(shù)量減少,漸漸銷聲匿跡。
在唐代的小說中常有這樣一個人物形象:他身材矮小,皮膚黝黑,頭發(fā)卷曲。他明明看似其貌不揚,卻能飛檐走壁,能泅水深潛。飛檐走壁這樣的絕活我們不陌生,畢竟傳說中的江湖俠士們幾乎人人都會??珊谏钠つw和卷曲的頭發(fā)卻會讓我們清晰地認識到,這些人和我們不一樣。
他們和我們不一樣,還不是我們與東亞其他民族的差別。他們是被唐人稱為"昆侖奴"的存在。他們的故鄉(xiāng)也不是神州大地,而是印度洋四周的東南亞、南亞,甚至非洲東部。
在我們的認識中,"昆侖"應當是指西北的昆侖山一帶。所以"昆侖奴"也應當是皮膚更白皙的胡人。但實際上,"昆侖奴"里的"昆侖"是對突厥語"Qurum"或"Kurnm"的音譯,其本意是"黑煙灰"。所以黑皮膚的人可以被叫做"昆侖人",茄子也可以被叫做"昆侖紫瓜"。
且早在先秦時期,古人就把東南亞、南亞一帶的國家統(tǒng)稱為"昆侖"或"昆侖國"。這些地方的語言被稱作"昆侖語",文字稱為"昆侖書",居民便被稱作"昆侖"或"昆侖人"。
雖然《晉書》中就已有了對昆侖人黑皮卷發(fā)的描述,北魏的墓葬中也出土過昆侖人的陶俑,這個群體在中國的大規(guī)模亮相卻是在唐代。且他們還多是以奴隸的身份"出場"。
我們常說唐代的長安是國際化的大都市。昆侖奴就是一個例證。當時的長安不僅有大量來自五湖四海的商人和使者,還有被隨之帶來的昆侖奴。這些奴隸被進貢或作為商品販賣給長安當?shù)氐臋噘F,成為他們的仆從?!短綇V記》就曾寫到:"小金夜夢一老人,騎大獅子旁有二昆侖奴提轡"。
除了成為一般的奴仆或苦力,一些昆侖奴還發(fā)揮"種族優(yōu)勢"成了馴獸師。在古人的認識中,昆侖奴雖是蠻夷,但大抵也是因為尚未開化,所以還掌握著卓越的馴獸技巧。這恰好滿足了達官顯貴們的享樂需要。
此外,一些活躍在中國的昆侖奴,其實稱之為昆侖人更為準確。因為他們的身份并非奴隸,而是商人,或者海盜?!短萍o十九》所記載的武則天時期廣州一都督慘遭"昆侖"殺害,其中的作案者就是擁有人身自由的昆侖人,而非昆侖奴。
不僅來到中國后的身份不同,"昆侖奴"在來到中國前其實也有差別。
前面我們提到,先秦的人們將南亞和東南亞一帶稱為"昆侖",也知道這里的人都是黑皮膚、卷頭發(fā)。但古人所認識的這個"黑人"和當代的我們熟知的黑人是有些出入的。
唐人所言的昆侖奴主要是"矮黑人"(又稱"小黑人"),即東南亞和南亞的尼格利陀人。唐代壁畫和陶俑中的昆侖奴常上身赤裸,橫披帛帶,下身著短褲,這與東南亞的傳統(tǒng)服飾十分貼近。且這一時期這些地區(qū)還基本都處于奴隸社會。所以把奴隸作為貢品大量經(jīng)由廣州運入中國,也算是稀疏平常的一件事。
還有一種說法。唐代曾有將喜馬拉雅山脈稱作"昆侖"的歷史。所以生活在喜馬拉雅以南的南亞人,包括古代的天竺人,也曾被視作"昆侖人"。由此得來的奴隸,便被叫做"昆侖奴"。
而除了尼格利陀人,昆侖奴還包括小部分真正來自非洲的尼格利羅人。這些非洲人被游走在中國和非洲的大食人或阿拉伯商人先經(jīng)由海路帶出非洲,然后再通過西域的陸路帶入中國。
因此盡管古人普遍把黑人奴役統(tǒng)稱為"昆侖奴",但這個稱謂還可以再細分。畢竟尼格利陀人和尼格利羅人雖然外貌相似,但在基因上卻相差甚遠。且唐人記載黑人多身材矮小且擅長潛水,這也更側(cè)重來自東南亞和南亞的尼格利陀人。
于是除了"昆侖奴"這個稱呼,唐代還有"僧祗奴"一說。
"僧祗"主要是唐人對東非沿岸的稱呼。宋人則把這一帶稱作"層期"。所以僧祗奴,可以理解為是對"昆侖奴"這一泛稱的一個細化,也是更貼切的古人對于來自非洲的黑奴的稱呼。"西南海上, 有昆侖層期國, 連接大海島土產(chǎn)大象牙、犀角。又海島多野人, 身如黑漆, 拳發(fā)。誘以食而擒之, 動以千萬, 賣為蕃奴。" 宋人周去非在《嶺外代答?昆侖曾期國》中的這段記載也可佐證。
所以從廣義上去理解,"昆侖奴"這個群體確實包括亞洲的尼格利陀人和非洲的尼格利羅人。而從狹義上去理解,"昆侖奴"側(cè)重來自東南亞的身材矮小,水性好的尼格利陀人,"僧祗奴"才是指來自東非沿岸的非洲黑奴。
唐朝的昆侖奴來自不同的地區(qū),籠統(tǒng)的來講,是一些來自外國的黑皮膚的人。
昆侖奴的昆侖二字,并不是指昆侖山,而是黑色的意思,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時代之一,有著萬朝來邦的盛況,當時國門大開,出現(xiàn)了各種膚色的人,昆侖奴多是作為作為奴仆來到中國的,他們或是進貢國用來充當貢品送來唐朝的,或是被掠賣過來的。由于昆侖奴力氣大,性格溫厚老實,很適合做奴仆,因此在貴族圈十分受歡迎。
關于昆侖奴的出處,有幾種說法。一是來自東南亞,唐朝的《南夷列傳》中寫到“自林邑以南,皆卷發(fā)黑身,通號為昆侖?!边@里的林邑是古國名,又叫臨邑國,大約是在越南南部,這些昆侖奴大多是尼格利陀人。
二是來自非洲北部,《唐俑中的昆侖與僧祇》中,對出土的唐代昆侖奴俑進行了考證,認為唐朝的部分昆侖奴是從阿拉伯國家擄掠過來的。
三是來自印度,有學者認為,昆侖奴中有部分是達羅毗荼人,這是分布在印度、斯里蘭卡和巴基斯坦的黑人民族,有人認為他們是印度的土著名族,后來被趕往其它地區(qū)生存。根據(jù)考證,歷史上的昆侖奴主要來自西貢上的亞洲馬來黑人,而西貢在歷史上是亞洲最大的奴隸市場,主要向中國銷售奴隸。
四是中國西部昆侖山附近的人,這種說法主要是因為昆侖奴中有昆侖這兩個字,所以一些人就認為,中國西北的昆侖山那里,也曾出現(xiàn)過黑色人種,他們因為西域之路的暢通而被帶入中國。
關于昆侖奴的來源一直都在研究中,比較普遍的說法是來自非洲,但唐朝的黑人眾多,應該不可能只來源于一處地方,可能是四面八方的,只是主次區(qū)別而已。不過其實昆侖奴都是黑色的皮膚,不容易辨認,而且是奴仆的身份,所以唐朝的人并不會在意他們的來源出生地。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136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