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里學習歷史時,我們只能獲得有限的歷史知識。實際上,歷史是一個廣闊無邊的海洋,里面蘊含著無限的故事和奇聞異事。今天,我為大家準備了一些關于歷史上唯一女皇帝武則天的風流往事的歷史內容,來探索這個海洋中的一部分歷史。
當時武則天掌握大權,千金公主為了討好武則天,將薛懷義獻給了她。多年守寡的武則天見到魁梧健壯的薛懷義后非常歡喜,遂留他在身邊。然而,為了方便薛懷義進出皇宮,武則天決定讓他削發(fā)為僧,并在洛陽修建白馬寺,薛懷義出任主持。藉此,薛懷義可以借佛事之名自由地進出皇宮。
在得到寵愛的期間,薛懷義憑借著他如簧巧舌的口才,不斷得到武則天的提拔和重用。他不僅督建了明堂,而且多次以大將軍的身份出兵討伐突厥。這使他以"因功"之名享受豐厚賞賜。薛懷義兩次討伐突厥時,竟巧合地突厥部落不待他兵臨就已草草逃離,令人瞠目結舌。然而,薛懷義卻將這歸功于自己的智慧和功勛。
薛懷義的得寵與智慧給他帶來了無數(shù)的機遇和榮耀。然而,歷史的長河中,他也是一個被唾棄和唾罵的角色。人們對于他的身份和地位產生質疑,認為他是通過女色和巧言令色爬上了權力的頂峰。不過,無論如何,薛懷義的故事成為了唐朝歷史中引人注目的一幕。
薛懷義得寵期間,憑借著自己的如簧巧舌,不斷得到提拔重用。他不僅為武則天督建明堂,還曾多次以大將軍之名出兵討伐突厥,并由此“因功”受賞(薛懷義兩次討伐突厥,運氣都出奇的好,他兵未至,突厥就逐水草而去,消失的無影無蹤,而薛懷義當然把此歸結為自己的功勞)。
可是就在薛懷義寵極一時,飄然自得的時候,一件讓他非常惱火的事兒發(fā)生了,那就是武則天看上了太醫(yī)沈南嫪。
武則天自與沈南嫪好上之后,薛懷義越來越受到冷落,終于有一天心懷妒忌的薛懷義一氣之下,把自己曾為武則天督建的明堂燒了。可是對于這件事,武則天不僅沒有治罪于薛懷義,并且還讓他再次監(jiān)修明堂,因為她首先覺得這不是一件光彩的事兒,再者說薛懷義之所以這么做,也是出于對沈南嫪的嫉妒,這恰恰了說明了自己的“魅力”依然存在。
這一次,薛懷義雖然得到了赦免,但是心中依然不忿,他經常私底下宣揚武則天的丑事。武則天知道之后,終于忍無可忍,設計將其殺害!
薛懷義死了以后,沈南嫪成了武則天唯一的“寵兒”??墒且堰^中年的沈南嫪雖然仍文雅風流,但已身心虛弱,他極盡所能地想服侍好武則天,但已力不從心。因此沒過多久,武則天便陷入了寂寞郁悶當中。
張易之、張昌宗是一對親兄弟,唐太宗時鳳閣侍郎張九成的兒子。二張兄弟當時都只有二十多歲,并且風度翩翩,相貌非凡。在他們成為武則天男寵之前,二人都是武則天的女兒——太平公主的駢夫。后來太平公主因見母親寂寞難耐,出于對母親的“孝心”,遂割愛,將二張兄弟獻給了自己的母親。
二張兄弟除了長得“漂亮”之外,還精通音律,善彈能唱,最厲害的一點還是他們“侍寢”的本領高超,因此武則天一得到他們,就寵愛非常。
二張借著武則天的寵愛,勢力迅速膨脹,一時間權傾朝野,蔑視群臣。朝中大臣雖然對二張的行為極為不滿,但是攝于武則天的威嚴,均敢怒而不敢言!直到公元705年,武則天病篤,臥床不起,朝中擁唐大臣發(fā)動政變,把武則天從病榻上“請”下了皇位,順便誅殺了二張兄弟。
以上就是有關歷史上唯一女皇帝武則天的風流往事內容的全部了,想要了解更多有關的歷史趣聞故事、歷史人物和歷史文化相關文章的話,就請持續(xù)關注。
據文字記載她的男寵先后有薛懷義 沈南蹘 張易之 張昌宗 柳良賓 侯祥 僧惠范等人
最有名就三個
薛懷義原名馮小寶是武則天的第一個面首。鄂(今陜西省雩縣)人,闖蕩江湖(販賣藥材),練就了健壯的身體,粗獷中不失為幾分英俊。《舊唐書·薛懷義傳》
張易之(?~705)與其弟張昌宗均是唐代武則天的寵臣。定州義豐(今河北安國)人,白皙貌美,兼善音律歌詞?!杜f唐書·外篇列傳》
關于武則天的成語典故:請君入甕(周興)
[君:人的尊稱;甕:陶制的大壇子。一種口小腹大的大壇子。指就用某人整治別人的辦法來對付她自己。
《新唐書.周興傳》:“初;興未知被告;方對俊臣食??〕荚唬?囚多不服;奈何?’興曰:'易耳;內之大甕;熾炭周之;何事不承。’俊臣曰:'善?!〈螽Y且熾火。徐謂興曰:'有詔按君;請嘗之?!d駭然汗;叩首服罪?!?/p>
武則天,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東)人,于唐高祖武德七年(624年)生于首都長安,即今陜西西安。其父武士彠以經營木材為業(yè),家境殷實,富有錢財。隋煬帝大業(yè)末年,李淵任職河東和太原之時,因多次在武家留住,因而結識。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以后,武家曾資助過錢糧衣物,故唐朝建立以后,曾以“元從功臣”歷官工部尚書、黃門侍郎、判六尚書事、揚州都督府長史、利州(治所在今四川廣元)、荊州(治所在今湖北江陵)都督等職。
武則天從小性格強直,不習女紅,唯喜讀書,故知書達禮,深諳政事。童年時代,曾隨父母遍游名山大川,閱歷深厚,培養(yǎng)了她的眼界和才干。
入宮
貞觀十一年(637年)十一月,唐太宗聽說年輕的武則天長得明媚嬌艷,楚楚動人,便將她納入宮中,封為五品才人,賜號“武媚”,故稱武媚娘。武則天入宮之前向寡居的母親楊氏告別時說:“侍奉圣明天子,豈知非福,為何還要哭哭啼啼,作兒女之態(tài)呢?”
有一次,當她聽說唐太宗有一匹名叫“獅子驄”的烈馬,無人能夠馴服,便主動對唐太宗說:“妾能制之,然須三物。一鐵鞭,二鐵撾,三匕首。鐵鞭擊之不服,則以撾撾其首,又不服,則以匕首斷其喉”唐太宗乃愛馬之人,對她的馴馬方法甚不認同,只覺武才人很是霸道。
削發(fā)
洛陽歷代為中原王室必爭之地
貞觀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干被廢,晉王李治被立。此后,在侍奉太宗之際,武則天和李治相識并產生愛慕之心。唐太宗死,武則天依唐后宮之例,入感業(yè)寺削發(fā)為尼。
再入宮
永徽元年(650年)五月,唐高宗在太宗周年忌日入感業(yè)寺進香之時,又與武則天相遇,兩人相認并互訴離別后的思念之情。這時,由于無子而已失寵的王皇后看在眼里,便主動向高宗請求將武則天納入宮中,企圖以此打擊她的情敵蕭淑妃。唐高宗早有此意,當即應允。永徽二年(651年)五月,唐高宗的孝服已滿,武則天便再度入宮。次年五月,被拜為二品昭儀。
為后
十月十三日,唐高宗又在李勣等朝廷重臣的支持下,終于頒下詔書:以“陰謀下毒”的罪名,將王皇后和蕭淑妃廢為庶人,并加囚禁,她們的父母、兄弟等也被削爵免官,流放嶺南。七天以后,唐高宗再次下詔,將武則天立為皇后。與此同時,又將反對最力的宰相褚遂良貶為外州都督。據說武則天后來在宮中禁止養(yǎng)貓,而且常常夜夢王、蕭二人披頭散發(fā),在宮中作祟。所以,她在執(zhí)掌朝政以后,就常住東都洛陽,終身不歸長安。
顯慶四年(659年)四月,武則天又捏造罪名,將長孫無忌、于志寧、韓瑗、來濟等人削職免官,貶出京師。至此,反對派武則天的大臣都被或貶或殺,一個不剩。
掌政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皇帝
顯慶五年(660年),高宗患上頭風之疾,頭暈目眩,不能處理國家大事,遂命武則天代理朝政。但武則天生性霸道,故每當決事,高宗每每受制于武則天,高宗非常不滿,于是在麟德元年(664年)與宰相上官儀商議,打算廢掉武則天皇后之位。但上官儀的廢后詔書還未草擬好,武則天即已接到消息。她直接來到高宗面前,追問此事,唐高宗不得已,便把責任推到上官儀身上。十二月,上官儀被逮捕入獄,不久,即被滿門抄斬。從此以后,唐高宗每次上朝,武則天必在簾后操縱,天下大權完全歸武后掌握,甚至連生殺大事都由武后決定,天子高宗只能唯唯從命,所以,朝廷內外都稱為“二圣”。
廢立與稱制
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唐高宗病逝,臨終遺詔:太子李顯于柩前即位,軍國大事有不能裁決者,由武則天決定。四天以后,李顯即位,是為唐中宗。武則天被尊為皇太后。
垂拱二年(686年)三月,武則天下令制造銅匭(銅制的小箱子),置于洛陽宮城之前,隨時接納臣下表疏。同時,又大開告密之門,規(guī)定任何人均可告密。凡屬告密之人,國家都要供給驛站車馬和飲食。即使是農夫樵人,武則天都親自接見。所告之事,如果符合旨意,就可破格升官。如所告并非事實,亦不會問罪。
垂拱四年(688年)七月,唐太宗之子越王李貞及瑯邪王李沖父子相繼在博州(治所在今山東聊城東北)和豫州(治所在今河南汝南)起兵反對武則天。武則天派左金吾大將軍丘神勣為清平道行軍大總管,率兵征討。七天以后,李貞父子兵敗被殺。
武后謀奪李唐的社稷,翦除唐宗室,諸王不自安,欲起兵對抗,還未有共識的時候,博州刺史瑯邪王沖,八月于博州(今山東聊城東北)舉兵。豫州刺史越王貞起兵豫州(今河南汝南)呼應。武后分遣丘神勣、魏崇裕擊之?,樞巴鯖_起兵七日敗死;九月,越王貞兵敗自殺。武后想盡盡李氏諸王,使周興等審訊之,迫韓王元嘉、魯王靈夔、黃國公撰、東莞郡公融、常樂公主等自殺,親信等均被誅。
稱帝
是年七月,僧法明等撰《大云經》四卷,指武后是彌勒佛下世,當代唐為天下主,武后下令頒行天下。命兩京諸州各置大云寺一所,藏《大云經》,命僧人講解,并提升佛教的地位在道教之上。是年九月侍御史傅游藝率關中百姓九百人上表,請改國號為周,賜皇帝姓武。于是百官及帝室宗戚、百姓、四夷酋長、沙門、道士共六萬余人,亦上表請改國號。武后準所請,改唐為周,改元天授。武后稱圣神皇帝,以睿宗為皇嗣,賜姓武氏,以皇太子為皇孫。立武氏七廟于神都,追尊周文王曰:始祖文皇帝。立武承嗣為魏王,武三思為梁王,其余武氏多人為王及長公主。
萬歲通天元年(696年)五月,契丹首領李盡忠和孫萬榮率兵叛亂,攻陷營州,殺都督趙文翙。武則天派將軍曹仁節(jié)、張玄遇、李多祚等率兵征討。由于誤中吐蕃伏兵,全軍覆沒。接著,武則天再派武攸宜、王孝杰等率兵討伐,均大敗而歸。神功元年(697年)四月,武則天又派武懿宗、婁師德、沙咤忠義率兵二十萬,討伐契丹。六月,孫萬榮兵敗被殺,契丹余眾歸降于突厥。
神功元年 (697年)武后使武懿宗審訊劉思禮謀反事,武魏宗說只要劉思禮指出哪些朝士有分謀反,就免其死罪,于是劉思禮誣告宰相李元素、孫元亨等三十六家 “海內名士”,皆遭滅族,親舊連坐流竄者千余人。時人以為武懿宗之殘暴僅次于周興、來俊臣。
邵王重潤 (中宗長子,出生后高宗大悅,為之改元永淳,滿月后立為皇太孫,開府置官屬。中宗第二次為太子時封為邵王)與其妹永泰郡主及郡主婿武延基竊議張易之兄弟何得任意入宮,易之訴于武后,武后皆逼令自殺。
退位
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病篤,臥床不起,只有寵臣張易之和張昌宗侍側。宰相張柬之與大臣敬暉、崔玄暐、桓彥范、袁恕己等率羽林軍五百余人,沖入宮中,殺張易之兄弟,武則天被迫傳位給太子李顯,上尊號為則天大圣皇帝。恢復唐國號、百官、旗幟、服色、文字等皆復舊制,恢復以神都為東都。705年11月,武則天在上陽宮病死,年八十二。遺制去帝號,稱則天大圣皇后。神龍二年(706年)五月,與高宗合葬乾陵,留無字碑,意在“功過由后人評價”。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1622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秦瓊秦叔寶是怎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