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國家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著悠久的歷史,是唯一一個未曾中斷過歷史的國家。在悠久歷史和文化中,包含著大量的歷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這些都是寶貴文化遺產(chǎn)。今天,想要為您講述的是史料記載魏延是怎么死的他又為什么造反 ?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諸葛亮去世后魏延對諸葛亮的遺囑表示不滿,因為諸葛亮要求他斷后,以便蜀軍能夠撤退。但是魏延并不認為諸葛亮的死對戰(zhàn)爭的勝負有太大的影響,因為他相信自己作為一名杰出的將領(lǐng),蜀漢并不需要害怕任何人。然而,楊儀率領(lǐng)蜀漢軍隊開始撤退,魏延沖動之下無視諸葛亮的命令,搶在楊儀的軍隊之前回到漢中,并在途中不斷阻撓楊儀的軍隊。
由于諸葛亮的死,楊儀對魏延失去了壓制,兩人之間的仇怨終于爆發(fā)。他們互相上書給劉禪,指責(zé)對方是背叛蜀漢的人。然而,由于魏延人緣一直不佳,并且他在撤軍過程中的行為激起了眾怒,其他將領(lǐng)們一直認為魏延才是造反的主謀。
魏延的身死是他背叛蜀漢、企圖投降敵軍的結(jié)果。他的背叛與他與楊儀的恩怨、對諸葛亮遺命的不滿及他在撤軍過程中的意氣用事等因素密切相關(guān)。無論他是否有其他考慮,但他的行為給他帶來了極大的麻煩,并最終導(dǎo)致他被視為造反的主謀。
但楊儀率領(lǐng)蜀漢軍隊開始撤退,魏延沖動之下不顧諸葛亮的命令,搶先楊儀的軍隊回到漢中,并且一路給楊儀使絆。楊儀與魏延的仇怨失去了諸葛亮的壓制,終于爆發(fā)。兩人都向劉禪上書說對方是背叛蜀漢的人,但一來魏延的人緣一直不好,二他撤兵的方式以及給楊儀大軍使絆的行為惹了眾怒,所以眾將領(lǐng)一直認為魏延才是造反的人。
所以魏延率領(lǐng)兵將跑出了漢中,但楊儀的大軍也隨之而來。魏延其實并不是真的造反了,而是他的壞脾氣以及壞人緣導(dǎo)致了他最后兵敗身死的后果。
自從魏延受到劉備的賞識,從部曲升為牙門將軍,又高升至鎮(zhèn)守漢中的鎮(zhèn)遠大將軍,可以看出魏延在兵法方面擁有過人的優(yōu)勢亮點,也因此魏延走進了劉備諸葛亮等人的視線。
關(guān)于魏延怎么死的,史料記載是其仇敵楊儀派手下將領(lǐng)馬岱追殺魏延,最后落得身死頭顱被楊儀羞辱的地步。魏延為什么會死的這么凄慘,其直接原因當(dāng)然是魏延謀反,叛出蜀漢。所以才有了楊儀領(lǐng)兵攻打魏延軍隊,而魏延手下的兵將背叛魏延,拒不聽令打仗。魏延倉皇逃出漢中,但楊儀不肯放過魏延,并排出下屬將領(lǐng)將魏延殺死。
但魏延的死亡根本原因并不是他的背叛蜀漢,畢竟仍有其他史料稱魏延是被楊儀陷害,他并沒有背叛。但最終魏延凄慘的死去,而楊儀作為勝利者活了下來,這樣的結(jié)果,其根本原因在于魏延的性格缺陷。
魏延的性格高傲,并且脾氣也非常壞,這是經(jīng)過后世考證后確認的。因為魏延擁有非常高的戰(zhàn)爭天賦,擁有一些壞脾氣非常的理所當(dāng)然。但他錯就錯在脾氣壞,性格高傲的同時不屑于交好同事。凡是魏延在,旁人便不愿靠近他,這也是為什么魏延說楊儀背叛蜀漢時,所有人都站在楊儀身后指認魏延才是叛軍的原因。
其次,魏延非常沖動,楊儀與魏延關(guān)系不好大家有目共睹,但魏延的急脾氣,幾次促使他舉起刀想要殺死楊儀。同僚都可以輕易的舉起刀,給眾人留下壞印象是理所當(dāng)然的。
本文總結(jié)了關(guān)于史料記載魏延是怎么死的他又為什么造反 ?的全部內(nèi)容。如果你對歷史人物感興趣,并且想要深入了解更多有關(guān)歷史的相關(guān)內(nèi)容,我們強烈推薦您關(guān)注我們的。我們提供豐富的歷史資源,包括歷史人物的傳記、歷史事件的詳細描述以及歷史文化的探討。
翻開《二十四史》看看,真正謀反的有幾個是“匆匆上馬”的?曹操、司馬懿甚至連皇帝都沒做……一輩子盡給子孫“打基礎(chǔ)”了,沒有堅實的基礎(chǔ),謀的哪門子反?不過就是欲加之罪罷了。即便是黃袍加身的周太祖郭威、宋太祖趙匡胤,在謀反之前也都搞定了一眾“軍頭”、把軍隊牢牢控制在了自己手中!
反觀魏延,他像是謀反嗎?據(jù)史籍記載,王平一個出了名“嘴笨”的將領(lǐng),在陣前說了那么幾句話,魏延所部便“作鳥獸散”、無心戀戰(zhàn)了。魏延本人不得已帶著兒子和少量隨從逃往了漢中,最后被追擊而來的馬岱斬殺……試想,如果魏延真的要謀反,且不說去拉攏其他“軍頭”,最起碼自己手里的軍隊得牢牢控制住吧?就憑王平幾句話這些人就“作鳥獸散”了?這樣的謀反也太“兒戲”了!
魏延不具備謀反的基礎(chǔ)
無論什么人想要謀反,必須有一個大前提,那就是手機有自己的“私家軍”,哪怕只有司馬懿那區(qū)區(qū)“三千死士”!很顯然,魏延并沒有!在部眾“作鳥獸散”之后,魏延逃往漢中時只帶了自己的兒子和少量隨從。換言之,這就是魏延全部的“私家軍”。這么點兒人,連一個二流的馬岱都擋不住,還有謀反的能力嗎?那謀反未免也太簡單了吧?
魏延這個人的身份非常特別,他并不像三國演義里所說的是降將。史籍記載,魏延曾為劉備部曲。何謂部曲?統(tǒng)兵者私募的武裝人員、也叫“私兵”。這些人獨立于正式軍隊編制之外,只聽招募者個人的指揮。換言之,魏延根本不是什么降將,他是劉備曾經(jīng)的“私人跟班”,硬要說是劉備家的“家丁”未嘗不可。也正是因為這一重身份,魏延雖然深得劉備信任,卻跟蜀漢政權(quán)的哪一個政治派系都不親,魏延也不能親、不敢親!因為他是劉備豢養(yǎng)的“家犬”,自家養(yǎng)的狗跟外人親了,還能有好嗎?
蜀漢章武三年,劉備駕崩,魏延的主子沒了。擺在魏延面前的只有兩條路:一、繼續(xù)跟著少主子劉禪。二、改換門庭。要知道,彼時諸葛亮已經(jīng)開始弄權(quán),魏延也不再是單純的部曲、他已經(jīng)成了手握重兵的將領(lǐng)。如果這個時候魏延倒向少主子劉禪,勢必會成為諸葛亮的眼中釘、肉中刺,他還能不能繼續(xù)存在下去都是一個未知之?dāng)?shù)……很顯然,投靠諸葛亮對于魏延而言更加有利可圖,不是嗎?我們可以猜想,或許是在章武三年、又或許更早些時候,魏延便已經(jīng)對諸葛亮暗送秋波、與之達成了某些默契。劉備一死,魏延便順理成章成了諸葛亮的人。作為文臣領(lǐng)袖——丞相的諸葛亮顯然不可能直接統(tǒng)兵,久而久之魏延便成了諸葛亮在軍中的代言人之一,協(xié)助諸葛亮控制軍隊。
可問題又開了,魏延倒向諸葛亮劉禪心里沒數(shù)嗎?顯然不可能,因此他防備魏延也便是理所當(dāng)然的事情了。魏延一旦在軍中培植私人勢力,劉禪便可以順理成章、名正言順地拿下魏延,砍去諸葛亮的一條臂膀!而且,諸葛亮還挑不出什么刺兒,除非諸葛亮公開反了,否則他只能吃啞巴虧……反之,魏延也不是諸葛亮的真“嫡系”。說白了,二人不過就是相互利用而已,諸葛亮也不可能對魏延完全放心。魏延本本分分聽用,諸葛亮自然視之為股肱,可如果魏延在軍中培植私人勢力呢?諸葛亮還能容得下魏延嗎?恐怕很難!
諸葛亮何許人也?什么“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不過是后世帝王們出于政治需要、給他臉上貼金罷了。前后兩篇《出師表》已經(jīng)把諸葛亮的真面目勾勒得夠清楚的了!作為臣,居然像“老子教育兒子”般頤指氣使、“指導(dǎo)”皇帝劉禪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這還是臣嗎?曹孟德似乎也沒有這樣對待漢獻帝劉協(xié)吧?換言之,即便諸葛亮不是曹孟德、司馬懿,起碼他也是霍子孟一般的權(quán)臣!諸葛亮權(quán)傾巴蜀靠的是什么?總不會是與劉禪的“感情”吧?說白了,他靠的就是握在手中的軍隊!沒有了軍隊,他諸葛亮就是任憑劉禪宰割的魚肉。試問,魏延想要在軍中培植私人勢力,諸葛亮?xí)暥灰妴??真要是那樣,恐怕第一個想殺魏延的不是劉禪、而是諸葛亮本人!因此,魏延雖然手握重兵,卻沒有任何在軍中培植私人勢力的機會,就更別說是豢養(yǎng)一支“私家軍”了。劉禪、諸葛亮……無數(shù)雙眼鏡盯著他,他只要敢越雷池半步,必死無疑!
手里沒有點兒“私家軍”,魏延拿什么謀反?他手下那些將領(lǐng),不是諸葛亮的人就是劉禪的人,就是沒有他自己的人。諸葛亮死了,劉禪要全面掌權(quán)了,誰還會跟著魏延趟這趟渾水?這恐怕才是王平幾句話說得魏延所部“作鳥獸散”的真實原因。魏延已經(jīng)被定性為“謀反”了,是跟著皇帝劉禪有利可圖還是跟著魏延一個“光桿司令”流亡有利可圖?用腳趾頭恐怕都能想明白,不是嗎?
到底是誰要殺魏延
無論小說《三國演義》還是正史《三國志》,給出的魏延被殺的原因都差不多。楊儀指責(zé)魏延謀反、馬岱將其誅殺,只有細節(jié)的差異、沒用方向性區(qū)別。那么問題就來了,馬岱何許人也?馬超的弟弟。馬超在蜀漢政權(quán)的地位非常特殊、也非常超然,他不屬于任何政治派系,或者說他“馬家軍”自成一派也勉強可以說得過去。作為馬超的弟弟,馬岱同樣不屬于蜀漢政權(quán)的任何政治派系。這就相當(dāng)奇怪了,馬岱為什么要聽楊儀的招呼去誅殺魏延?
再就是彼時同樣身在軍中的費祎了,他和楊儀根本不是一路人,憑什么也聽楊儀的吆喝?很顯然,楊儀不過就是“一桿槍”而已,真正扣動扳機的是劉禪!這也解釋了為什么馬岱和費祎都會聽楊儀吆喝。
要殺魏延的根本不是楊儀、而是彼時的皇帝劉禪。諸葛亮一死,劉禪全面收回諸葛亮手中的兵權(quán)勢在必行,他不可能容忍蜀漢政權(quán)再出現(xiàn)一個諸葛亮式的人物。魏延作為彼時諸葛亮在軍中的主要代言人,對劉禪意味著什么,不言而喻。拿下魏延、殺雞儆猴,其他人就好辦多了……換言之,劉禪就是要用魏延的腦袋來立威、收權(quán),魏延反也好、不反也罷,橫豎都是個死!這就是為什么魏延要逃而不是降的原因所在,逃或許還有一線生機,降則必死無疑。
綜上所述,魏延根本沒有謀反的打算,也不具備謀反的條件,更加沒有謀反的機會。說白了,所謂“謀反”不過就是劉禪給魏延安上的欲加之罪罷了。諸葛亮死了,劉禪急需立威、收權(quán),而劉禪砍掉魏延的項上人頭正好可以起到立威、收回兵權(quán)的作用。換言之,魏延之死其實還是劉禪與諸葛亮之間權(quán)力沖突的延續(xù),所謂“謀反”僅僅是一個理由、一個歷朝歷代帝王們慣用的理由。
魏延沒有謀反,魏延是三國時期蜀漢名將,深受劉備器重。魏延作戰(zhàn)勇猛,性格孤傲,與長史楊儀不和。諸葛亮死后,兩人矛盾激化,相互爭權(quán),魏延敗逃,為馬岱所追斬,并被夷滅三族。
劉備入川時,魏延因數(shù)有戰(zhàn)功,升為牙門將軍。劉備攻下漢中,拔為鎮(zhèn)遠將軍、漢中太守,成為獨當(dāng)一方的大將,鎮(zhèn)守漢中十余年。劉備即位后,拜鎮(zhèn)北將軍。隨同諸葛亮北伐,拜涼州刺史,封都亭侯,曾在陽溪大破費瑤和郭淮。打算親率兵馬由子午道襲取關(guān)中,仿效韓信故事,與諸葛亮?xí)熶P(guān),遭到謹慎的諸葛亮反對。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1623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秦王子嬰是誰的兒子
下一篇: 歷史上的冉閔是暴君還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