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追求署名文章不圖虛名的隋文帝是最新上映的熱門電視劇中重要劇情橋段
,這部劇在吸引了大批觀眾的關注同時也在劇情和演員表現(xiàn)方面取得了相當成功
,堪稱一部成功的佳作
。不追求署名文章不圖虛名的隋文帝是最近非常關注的一個話題,就這個話題今天我們就來聊聊
。
不追求署名文章不圖虛名的隋文帝
自古以來身居高位者尤其注重留名。于是官場就不乏這樣的現(xiàn)象:官大文章好
,當職位達到一定級別時
,粗通文墨甚至大字不識一籮筐的也能留下幾篇署名文章作為寶貴的文獻資料和精神財富
。歷史上也有位居天下之尊而不追求這種署名文章的
,隋朝開國皇帝楊堅便是一例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顿Y治通鑒》一百七十七卷記載:隋文帝開皇九年(公元589),楊堅手下的開國元勛賀若弼撰寫了自己在隋滅陳之前提出的計策
,卻冠上了《御授平陳七策》的題目獻給隋文帝,用現(xiàn)在的話來說
,那明明是賀若弼自己的理論成果
,可他卻說成是隋文帝楊堅的思想
,自己只是擔當一個“整理者”的角色——相當于今天的“聯(lián)合署名”。沒想到楊堅看也不看就對賀若弼說:“你想為我揚名
,出發(fā)點是好的,可我并不想追求虛名
,你還是把它記載到你自己的家史中去吧
。”隋文帝硬是沒讓賀若弼拍成馬屁
。史書上說楊堅這個人不愛讀書,估計文化程度不是很高
,然而不愛讀書并不妨礙他坐天下,就像現(xiàn)在很多人不讀書并不影響其成為大領導
、大老板一樣。作為一代帝王
,楊堅的業(yè)績雖然不如秦皇漢武、唐宗宋祖
,但總的來說,他應該算是說得過去的一位
。隋文帝的優(yōu)點之一就是做人“低調(diào)”,且不圖虛名
。

自古以來人們都渴望留下自己的名字,特別是那些身居高位之人
。在官場中
,常?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梢砸姷竭@樣的現(xiàn)象:官員們都喜歡擁有令人艷羨的文章。當職位達到一定的高級別時
,即使對書畫藝術一竅不通、連一篇大字都寫不出來的人
,也能用幾篇署名文章作為自己的榮耀和精神財富
。然而
,在歷史上也有一些人放棄了追求署名文章的欲望,就像隋朝開國皇帝楊堅一樣
。
《資治通鑒》記錄了一個故事:隋文帝在公元589年的開皇九年
,他的親信賀若弼撰寫了自己在隋滅陳之前提出的計策,并將它冠以《御授平陳七策》的題目獻給了隋文帝
。事實上,這些計策明明是賀若弼自己的思想成果
,但他卻假借隋文帝楊堅之名,自稱只是整理者
,相當于現(xiàn)在我們所說的“聯(lián)合署名”。然而
,出人意料的是,楊堅并沒有一眼看上去
,而是直接告訴賀若弼:“你想為我揚名,你的出發(fā)點是好的
,但我并不追求虛名。你最好將這件事記載到你自己的家史中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彼逦牡蹐詻Q拒絕了賀若弼的馬屁
。歷史記載說楊堅并不是一個喜歡讀書的人
,他的文化程度可能并不高
。然而
,這并沒有妨礙他成為一位統(tǒng)治天下的皇帝,就像現(xiàn)在很多人并不讀書卻能成為偉大的領導者和企業(yè)家一樣
。
作為一位帝王楊堅的功績雖然不及秦始皇
、漢武帝
、宋太祖等,但總的來說
,他還是可以稱得上是一位過得去的君主
。隋文帝的低調(diào)是他的優(yōu)點之一,他并不追求虛名
。
楊堅在執(zhí)政期間有許多令人稱道的政績。他統(tǒng)一了當時分崩離析的北方政權
,建立了橫跨南北的隋朝。他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推行均田制,加強中央集權
,整頓官制,加強軍隊
,使國家實力得以恢復和加強。他還修建了許多重要的水利工程
,如大運河和京杭大運河,促進了經(jīng)濟的繁榮
。隋文帝雖然在文學藝術方面并不出眾
,但他的政績使得他在歷史上的地位不可替代
。
在本文中,我們已經(jīng)介紹了不追求署名文章不圖虛名的隋文帝的相關內(nèi)容
。如果你想要鉆研更多的歷史相關內(nèi)容
,我們推薦你關注
。在上面你可以找到詳盡的歷史知識和有趣的歷史故事,讓你更好地理解過去
,開闊視野
,以及深化你對歷史的理解和認識
。
【隋朝開國皇帝楊堅,一代明君隋文帝】
【隋朝開國皇帝楊堅
,一代明君隋文帝】
他結(jié)束了中國長達數(shù)百年的分裂局面,開創(chuàng)了輝煌的“開皇之治”
,使得國內(nèi)強盛,四夷懼怕
,“地廣三代,威振八纮”
。連大唐盛世時期的疆土也沒有他在位時候廣大。
史學家司馬光對隋文帝楊堅高度評價:“高祖性嚴重
,令行禁止,勤于政事
。每旦聽朝,日昃忘倦
。雖嗇于財,至于賞賜有功
,即無所愛
;將士戰(zhàn)沒
,必加優(yōu)賞,仍遣使者勞問其家
。愛養(yǎng)百姓,勸課農(nóng)桑
,輕徭薄賦。其自奉養(yǎng)
,務為儉素,乘輿御物
,故弊者隨令補用;自非享宴
,所食不過一肉
;后宮皆服浣濯之衣。天下化之
,開皇、仁壽之間
,丈夫率衣絹布,不服綾綺
,裝帶不過銅鐵骨角,無金玉之飾
。故衣食滋殖,倉庫盈溢
。受禪之初,民戶不滿四百萬
,末年,逾八百九十萬
,獨冀州已一百萬戶。然猜忌苛察
,信受讒言
,功臣故舊
,無始終保全者;乃至子弟
,皆如仇敵
,此其所短也
。”
1.出身豪族
史載楊堅出自關中高門弘農(nóng)楊氏
,自稱是東漢太尉楊震十四世孫,其四世祖楊元壽被北魏任命為武川鎮(zhèn)司馬,其父楊忠跟隨北周文帝宇文泰起義關西
,因功賜姓普六茹氏,官至柱國
、大司空,封隨國公
。死后追贈太保
,謚號桓
。
西魏大統(tǒng)七年(541年)六月癸丑夜,楊忠之妻呂氏(名苦桃)于馮翊般若寺生下了楊堅
,據(jù)說當時“紫氣充庭”
。
楊堅相有奇表
。《資治通鑒》上有一段非常有趣的記載:陳朝至德元年(583年)十一月
,陳后主陳叔寶遣散騎常侍周墳、通直散騎常侍袁彥出使隋
。陳叔寶聽說隋文帝楊堅狀貌異人
,便讓袁彥畫像而歸
。當陳叔寶看到楊堅的畫像后,大駭?shù)溃骸拔岵挥姶巳?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立刻命人將畫扔了?br>
楊堅的相貌到底奇異在何處
,以致他的死對頭陳叔寶看到畫像后如此驚懼呢
?
根據(jù)《隋書》的記載,楊堅“為人龍頷
,額上有五柱入頂
,目光外射
,有文在手曰王,長上短下
,沉深嚴重?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庇缮厦娴拿枋隹梢钥闯?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楊堅的相貌有五“奇”:一
、額頭突出,并有五個隆起的部分從額頭直插到頭頂上
;二
、下頜很長
,而且很突出;三
、目光犀利
,咄咄逼人
;四、掌紋形似“王”字
;五
、上身長
,下身短。
用現(xiàn)代人的眼光看來
,長這樣的人一定是“奇丑”型的人,連他自己也會自慚形穢了
。但是
,在相術發(fā)達的古代
,這種相貌卻是“其貴無比”。別的不說
,光是他突出的額頭和額頭上那五根“入頂”的肉“柱”
,就是“龍顏”的象征。楊堅的額頭
,用相書上的術語叫做“龍犀”,是帝王的象征
。唐朝李善說:“額有龍犀入發(fā),左角日
,右角月,王天下也
。”也就是說
,這種囟下骨頭隱起
,下連鼻梁不斷的“龍犀”
,以及由于額頭上隆起,在左右鬢角形成的肉“角”
,都是“王天下”的貴相
。相書上對這種長相還另有一個說法
,叫做“龍顏戴干”,龍顏自然是指帝王的相貌
,戴干就是指頭部有肉突起如干戈對立
。據(jù)說帝顓頊就是這副長相
。
《隋書》記載,當時有比丘尼智仙對呂氏說
,楊堅此人不可與常人一樣撫養(yǎng)
,所以她將楊堅帶到別館
,親自撫養(yǎng)。幼年的楊堅為人深沉少言
,剛剛進入太學的時候
,即使是十分親密的人也不敢戲弄。西魏恭帝二年(555年),楊堅十四歲時
,京兆尹薛善征辟他為功曹
。翌年
,因為其父楊忠的功勞被授為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
、儀同三司
,封成紀縣公
。西魏恭帝四年(557年),封為驃騎大將軍
,加開府
。北周武成元年(559年)
,北周明帝即位,授楊堅為右小宮伯
,進封大興郡公
。
武成二年(560年)
,周武帝宇文邕即位,楊堅任小宮伯
,出任為隨州刺史(今湖北省隨州市),進位大將軍
。后來被調(diào)任京城。在其母身邊侍疾三年
,晝夜不離左右
,都稱他純孝。當時宇文護執(zhí)掌朝政
,非常忌憚楊堅,多次想要謀害他
,幸而有大將軍侯伏、侯壽等人的保護才得以幸免
。
楊堅還沒襲楊忠爵位時,北周權臣宇文護欲籠絡楊堅為心腹
,楊堅請教父親楊忠
,楊忠說:“兩姑之間難為婦
,汝其勿往!”意指楊氏效忠皇帝
,不可在皇帝和權臣之間首鼠兩端
。于是楊堅拒絕了宇文護的要求
,不久后宇文護及其黨羽被北周武帝誅滅,楊氏因而得保榮華富貴
。
天和三年(568年),父親楊忠死后
,楊堅承襲隨國公的爵位
。周武帝聘楊堅的長女楊麗華為皇太子妃
,對楊堅更加禮重。齊王宇文憲曾對武帝說:“普六茹堅相貌非常
,我每次見到他
,都不覺自失
,我怕他不會久居人下,要早早地除掉他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蔽涞壅f:"楊堅此人只可以作為一個將領。"內(nèi)史王軌突然對武帝說:"皇太子赟將來并非社稷之主
,普六茹堅貌有反相。"武帝十分不悅
,說:"帝王自有天命在,旁人又能奈何
!"楊堅知道后十分畏懼
,行事小心謹慎
,以韜光養(yǎng)晦
。
建德四年(575年)
,楊堅率水軍三萬
,于河橋大敗北齊的軍隊
。建德五年(576年)
,楊堅跟從周武帝親征平齊,進位為柱國
。與齊王宇文憲一起在冀州大破齊任城王高湝
,被封為定州總管(今河北省定州市)
,很快又轉(zhuǎn)任亳州總管(今安徽省亳州市)。
2.輔政北周
宣政元年(578年)六月
,周武帝宇文邕死后
,太子宇文赟即位
。楊堅的長女楊麗華被封為皇后,楊堅因為是皇后之父又晉升為柱國大將軍
、大司馬
。大象初年
,楊堅官任大后丞
、右司武,很快轉(zhuǎn)任大前疑
。周宣帝每次外出巡幸,都讓楊堅在朝內(nèi)留守
。當時周宣帝制定《刑經(jīng)圣制》,法令極其嚴苛
。楊堅因為法令嚴酷,不是教化約束臣民的好辦法
,向周宣帝強烈進諫,周宣帝不聽
。楊堅的地位和威望日益做大,周宣帝十分忌憚
。周宣帝有四位寵幸的姬妾
,與楊麗華一起為皇后
,諸家爭寵,相互詆毀對方
。周宣帝發(fā)怒之時
,對皇后楊麗華說:“一定要將你家滅族
!”于是召楊堅入宮,對左右侍衛(wèi)說:“楊堅的臉色稍有變化
,就殺了他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辈涣蠗顖缘搅藢m內(nèi),神情和臉色自若
,于是周宣帝沒能殺了他
。
最后,楊堅想出了兩全之策
,通過內(nèi)史上大夫鄭譯向宇文赟透露出自己久有出藩之意。這正合宇文赟的心意
,當即任命他為亳州總管。這樣宇文赟放心了
,楊堅也安心了。楊堅將任亳州總管時
,龐晃勸他就此起兵
,建立帝王之業(yè)
,楊堅握著龐晃的手說:“時機還不成熟啊?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敝链?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楊堅取周自代的愿望溢于言表
。
周宣帝宇文赟自幼生長于宮內(nèi)
,不問朝政
,沉溺酒色
,滿朝文臣武將敢怒而不敢言
。宇文赟不但不聽忠臣勸告
,反而覺得這皇帝當?shù)锰环Q心如意。大成元年(579年)二月十九日
,宇文赟下詔傳位于長子宇文闡
,并改年號為大象
,自稱天元皇帝,住在后宮
,終日與嬪妃宮女們吃喝玩樂
。
大象二年(580年)五月,以楊堅為揚州總管
,以籌備伐陳事宜。將要出發(fā)的時候
,突發(fā)足疾,沒有立即出發(fā)
。同年五月
,周宣帝病危
。御正下大夫劉昉、內(nèi)史上大夫鄭譯偽造詔書
,讓隨國公楊堅接受遺命
,輔佐朝政
。
3.奪權建隋
楊堅當上大丞相以后就開始了篡奪北周大權的計劃。周皇室諸王有很多有實力的藩王
,楊堅怕他們時刻會生變
,以趙王宇文招(周武帝之弟)將要嫁女于突厥為名將他們召來京師長安
,防止他們反抗。二十四日
,宇文赟在天德殿病逝
,時年二十二歲
,謚號宣皇帝。之后周靜帝拜楊堅假黃鉞
、左大丞相
,百官皆聽命于他
。以正陽宮為丞相府,以鄭譯為長史
,劉昉為司馬
,設置丞相府官僚。周宣帝時
,刑政苛酷,人心崩潰而不歸附
,朝野沒有堅定的志向。楊堅任大丞相后
,施政寬和,精簡嚴苛的法令
,躬行節(jié)儉
,天下之人心無不歸附于他
。
大象二年(580年)六月
,北周宗室中有實力的趙王宇文招
、陳王宇文純、越王宇文盛
、代王宇文達
、滕王宇文逌都到了長安
。相州總管尉遲迥自以為是北周的重臣宿將
,看到楊堅擅政心中不平
,于是舉兵東夏
。鄖州總管司馬消難
、益州總管王謙相繼起兵響應
。趙
、魏之士
,跟從的人非常多,旬日之間
,就聚集了十萬兵馬
。又宇文胄以滎州、石愻以建州
、席毗以沛郡、毗弟叉羅以兗州為根據(jù)地
,都響應尉遲迥。楊堅命上柱國
、鄖國公韋孝寬出兵打敗了尉遲迥
,消滅了對自己有威脅的政敵
。司馬消難南逃于陳朝,王謙也被殺死
。楊堅的這一勝利
,穩(wěn)定了內(nèi)部的統(tǒng)治秩序
。雍州牧畢王宇文賢及趙
、陳等五王
,看到楊堅平定了尉遲迥之亂,威望大增
,圖謀作亂
。楊堅捉拿宇文賢將其斬首
,宣布趙王等人的罪行
,下詔五王劍履上殿
,入朝不趨,來安定五王之心
。接著便以謀反的罪名
,先后殺掉了趙王宇文招
、越王宇文盛
、陳王宇文純
、代王宇文達
、滕王宇文逌等、清除了鮮卑族中的反對力量
。同時又拉攏元諧、元胄
、宇文忻等部分鮮卑貴族。這樣就使楊堅集團改朝換代的計劃
,不再受到任何阻礙
。
北周大定元年(581年)二月
,楊堅由隋國公晉封隋王。同月
,北周靜帝以楊堅眾望有歸下詔宣布禪讓
。楊堅三讓而受天命
,自相府常服入宮,備禮即皇帝位于臨光殿
,定國號為“隋”
,改元開皇
,宣布大赦天下
。立王后獨孤氏為皇后
,王太子楊勇為皇太子。降周主為介國公
,五月
,楊堅派人害死宇文闡
,謚號靜帝,葬于恭陵
。
4.統(tǒng)一南北
開皇二年(582年),隋文帝楊堅以長安城“凋殘日久”
,在城東南龍首山創(chuàng)建了一座新的都城
,名叫大興城
。城內(nèi)有東西二市
,東市名都會
,西市名利人
。因系國都所在
,“俗具五方
,人物混淆
,華戎雜錯。去農(nóng)從商
,爭朝夕之利
,游手為事
,競錐刀之末”
,成為當時最大的商業(yè)都市
。隋文帝鑒于前此幣制的混亂,鑄造標準的五銖錢
,禁用古錢和雜錢
。五銖錢“所在流布
,百姓便之”,使貨幣得到統(tǒng)一
。開皇時
,又規(guī)定以古尺一尺二寸為一尺
,以古斗三升為一升,以古秤三斤為一斤
,采冀州刺史趙煚所定的“銅斗鐵尺”
,頒行全國
,度量衡也統(tǒng)一起來了
。至于“除入市之稅”
,“罷酒坊
,通鹽池鹽井
,與百姓共之”
,這都有利于商業(yè)的發(fā)展
。
楊堅平定叛亂之后
,統(tǒng)一天下的對手只剩下南方的陳朝和位于江陵一隅之地的西梁
。開皇七年(587年)九月十九辛卯日(587年10月26日)
,廢西梁后主蕭琮,西梁亡
。開皇八年(588年)
,楊堅以晉王楊廣出六合
、楊俊出襄陽
、楊素帶領水軍出永安
,共五十一萬八千大軍,三路大軍伐陳
。八年十二月楊素沿長江擊破陳的沿江守軍
,順流而東
。但因為施文卿、沈客卿等扣留告急文書
,導致陳朝無法把大軍從建康調(diào)出
。
開皇九年正月二十甲申日(589年2月10日)
,陳將任忠引韓擒虎攻入建康城
,捉住陳叔寶
,陳朝滅亡。不久
,各地陳軍或受陳后主號令投降
、或抵抗隋軍而被消滅
,只有嶺南地區(qū)受冼夫人保境據(jù)守
。開皇十年(590年)八月
,隋派使臣韋洸等人安撫嶺南,冼夫人率眾迎接隋使
,嶺南諸州悉為隋地
。至此
,天下一統(tǒng)
。
5.開皇之治
統(tǒng)一全國后
,楊堅勵精圖治,開創(chuàng)了輝煌的“開皇之治”
。結(jié)束了西魏宇文泰的鮮卑化政策
,將被改成鮮卑姓的漢人大臣以及府兵將領(以及其所轄府兵)恢復漢姓
。另外,廢除九品中正制
,改為五省六曹制
,后改稱五省六部制
。
隋初經(jīng)歷南北朝長期的戰(zhàn)亂
,民生疲弊困苦
,故楊堅接納司馬蘇威建議,罷鹽
、酒專賣及入市稅
,其后多次減稅
,減輕人民負擔
,促進國家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穩(wěn)定經(jīng)濟發(fā)展
。楊堅在位時代之富饒既非重斂于民,究其原因
,與全國推行均田制有關。此舉既可增加賦稅
,又可穩(wěn)定經(jīng)濟發(fā)展,且南朝士族亦漸由衰弱至于消逝
。均田制能順利推行,對隋前中期的經(jīng)濟發(fā)展收益甚大
。加上隋代以關中作為本位
,關中糧食短缺
,需依賴關東漕運接濟,故楊堅于洛州等地設立常平倉等官倉
,貯存關東運來糧食
,建廣通渠
,便利關中漕運
。又于民間設義倉
,人民捐納糧食以防兇年。自開皇九年(589年)統(tǒng)一天下后
,以富國為首要目標
。輕徭薄賦以解民困
。在確保國家賦稅收入之同時
,穩(wěn)定民生
。由于魏晉南北朝以來
,戶籍不清
,稅收不穩(wěn)。于是于開皇五年(585年)下令實行大索貌閱。并接納尚書左仆射高颎之建議
,推行輸籍法,作全國性戶口調(diào)查
,結(jié)果查獲沒有戶籍的百姓達165萬余口
,其中丁壯44.3萬人
,以增加國家稅收
,改善經(jīng)濟,盡掃魏晉南北朝以來隱瞞戶籍之積弊
。
此外,楊堅安定政治
,關隴集團的支持功不可沒。漢人如鄭譯
、劉昉、高颎等名臣有助推動國策
。楊堅亦因前朝酷刑甚多
,影響民生
,故命蘇威等人編纂《開皇律》,修訂刑律
,訂立國家刑法
,使人民有法可守
,又減省刑罰
,死刑只設絞
、斬二等,以示隋朝對民之寬大。
從隋前中期的人口增長就看得出楊堅的政治才能:開皇元年(581年)全國戶口462萬戶
,到隋煬帝大業(yè)五年(609年)達到8,907,536戶,46,019,956人
。其中在開皇九年(589年)南下平陳增50.0萬,此時的全國戶口700多萬
,平均年增長226,708戶
。
6.晚年傾軋
開皇十三年(593年)
,下詔建仁壽宮于岐州之北
,使楊素監(jiān)造
。平山填谷,以建宮殿
,規(guī)模很大
。因督役嚴急
,丁夫死者以萬數(shù)
。開皇十五年(595年)
,仁壽宮修成
。文帝到了那里
,看到宮殿十分壯麗
,大怒道:“楊素殫民力為離宮
,為吾結(jié)怨天下?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睏钏芈犃?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很怕受處分
。但獨孤后對這所離宮感到很滿意
,文帝的態(tài)度也就變了
。第二天召見楊素
,賜錢百萬,錦絹三千段
。
根據(jù)史書記載,楊堅和皇后關系非常親密:“上每臨朝
,后輒與上方輦而進,至閣乃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