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國家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著悠久的歷史,是唯一一個未曾中斷過歷史的國家。在悠久歷史和文化中,包含著大量的歷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這些都是寶貴文化遺產。今天,想要為您講述的是宋之問文品不相符的人品:盤點他做過的毀人品的事的相關內容。
"鷲嶺郁岧峣,龍宮鎖寂寥。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捫蘿登塔遠,刳木取泉遙。霜薄花更發(fā),冰輕葉未凋。夙齡尚遐異,搜對滌煩囂。待入天臺路,看余度石橋。"這是宋之問所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在當時備受贊賞。然而,這首詩卻引發(fā)了一場意想不到的悲劇。
據(jù)說宋之問的一位敵手將這首詩送給了李隆基,并且夸大其詞地告訴李隆基,這首詩中包含了對國家領導人的嘲諷和不敬之意。李隆基被此事激怒,將宋之問逮捕起來,并下令將他處以死刑。
然而事實卻可能并不完全如此。有一種說法認為,宋之問的這首詩只是普通的山水詩,雖然形容了一些壯麗的自然景觀,但并沒有任何政治含義。也有人認為,這首詩只是被誤解了,實際上并沒有對國家領導人進行任何形式的攻擊。
無論真相如何這場"因詩殺人"的事件都成為宋之問一生的絕唱。他原本希望以此詩得到李隆基的賞識和提拔,卻沒想到此舉最終導致了他的悲劇結局。
通過對宋之問一生的了解,我們可以看到他是一個趨利避害、權術迷人的人。他在朝堂上時刻關注著權勢的變化,不斷調整自己的立場,以求得個人利益的最大化。然而,他過于追逐權勢,忽視了自己的道德底線。最終,他不僅未能得到長久的權力和地位,甚至還喪失了自己的生命。
宋之問的悲劇值得我們警醒,追求個人利益固然重要,但卻不應以犧牲道德為代價。只有保持良好的品質和原則,才能真正獲得別人的尊重和信任。要想在人生中取得長久的成功,我們應當既重視自己的利益,又注重個人品德的提升。這樣,才能真正成為一個有良知、有品德的人。
從南朝齊開始,沈約、謝朓等人即致力于追求詩歌的聲律美和對偶美,形成“永明體”,唐初的沈佺期、宋之問在這個基礎上把對偶技巧和聲韻技術結合,確定了律詩的粘附規(guī)則,使后來的詩人有明確的格律可以遵循。
這首叫《靈隱寺》的詩和宋之問的另一首《早發(fā)始興江口至虛氏村作》風格一致,寫的也都是越地秋天,創(chuàng)作時期應該很接近。
桂香多露裛,石響細泉回。抱葉玄猿嘯,銜花翡翠來。南中雖可悅,北思日悠哉。鬒發(fā)俄成素,丹心已作灰。何當首歸路,行剪故園萊。
這首詩里宋之問腆著臉寫下了“鬒發(fā)俄成素,丹心已作灰”,可以判定是公元709年被貶越州后的作品。這個時候宋之問已五十多歲,詩上修為差不多就相當于《笑傲江湖》中左冷禪的武功修為,根本就不需要外援?!皹怯^滄海日”兩句,勝在氣魄大,詞句其實平常,倒是后面的“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飄”意興高遠。
第二個故事的悲慘男主角劉希夷,是和沈佺期、宋之問同年的進士,比宋之問長約五歲,如果二人確為舅甥,那么宋之問的姐姐最少要大宋之問二十歲才說得過去,宋之問約生于656年,他的父親宋令文在公元650-683年間擔任驍衛(wèi)郎將和東臺詳正學士,宋之問是長子,下邊還有弟弟宋之遜和宋之悌。比較看下宋氏三兄弟和他們父親的年齡結構,這個“姐姐”怎么都讓人覺得是硬安上去的。
從創(chuàng)作上來講,劉希夷寫詩偏古風,“體勢與時不合”,不是流行調調,當時流行的是什么?就是宋之問他們推行的律詩,初唐四杰中的王勃楊炯,杜甫的祖父杜審言都是個中高手。宋之問與楊炯分直內文學館,是頌圣時的主筆,寫詩追求典雅恢宏綺麗,“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語雖清警,卻充滿了傷時悲逝的低徊,這樣兩句詩取悅不了統(tǒng)治者,實在犯不著為奪詩殺人。
這首詩里,抹去了背景,身份,經(jīng)歷,只留一種心理狀態(tài)描摹,引起千百年來無數(shù)人的情感共鳴,是文學上“形象大于思維”的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但還原歷史就會發(fā)現(xiàn),宋之問的“近鄉(xiāng)情怯”里可不只是對親人的牽掛,更多的恐怕還是對自己要面臨的懲處的惴惴不安。
宋之問是從貶謫地偷溜回來的。因為媚附張易之,他于公元705年被貶為瀧州參軍,瀧州太苦,宋之問受不了,日夜惦念曾經(jīng)的錦繡華庭,“經(jīng)冬復立春”后就自己決定回洛陽了。
因為屬于私自潛逃,宋之問不敢在社交場合露面,躲在好友張仲之的家里聽風聲。結果就真給他聽到了一個機會:收留他的好友張仲之和駙馬都尉王同皎密謀要除去當朝宰相、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
讀唐詩會發(fā)現(xiàn),則天朝的文人沒骨氣的比較多,什么李嶠,崔融,杜審言,蘇味道,沈佺期,都曾媚附過武則天的男寵張易之兄弟。但別人媚附,就是寫兩句詩拍拍五郎六郎的馬屁,替那哥倆完成則天大圣皇帝布置的作業(yè),宋之問不同,他把媚附的行為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不但當槍手代寫詩,還“至為易之奉溺器”——《新唐書》里說的。
這樣的人才自然不會只圍著一個爐灶轉。張易之兄弟倒臺后,前面說過,宋之問靠出賣朋友巴結上武三思,武三思被殺,宋之問又去投靠了太平公主,他優(yōu)秀的詩才不浪費,寫詩稱頌“文移北斗成天象,酒遞南山作壽杯”,可人太平公主還沒失去話語權呢,宋之問就又跑去攀附另一高枝:中宗李顯最寵愛的女兒安樂公主,獻的詩也是高格調:“賓至星槎落,仙來月宇空”。
這一次的投機終于是偷雞不成蝕把米,被激怒的太平公主到中宗前“發(fā)其知貢舉時賕餉狼藉”,又把宋之問貶出了京城。
他的名字遠沒有他的詩作光華燦爛,是該怨他生在了大唐那段最糾結、最艷麗、最血腥的年代,還是怨他貪婪的內心,卑污的靈魂?
……之問得詔震汗,東西步,不引決。祖雍請使者曰:“之問有妻子,幸聽訣?!笔拐咴S之,而之問荒悸不能處家事。祖雍怒曰:“與公俱負國家當死,奈何遲回邪?”乃飲食洗沐就死。
知道的是,沈佺期的后人近年來在努力澄清關于沈佺期的部分傳聞,和宋之問并稱,沈家后人是幾千幾萬個不愿意啊!
以上就是關于宋之問文品不相符的人品:盤點他做過的毀人品的事的全部內容了,小伙伴如果覺得不錯,還想要了解更多有關歷史類的相關的小知識、小趣聞和人物故事的話,歡迎大家關注我們。
?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宋之問這首《渡江》,用短短十個字寫盡了游子歸鄉(xiāng)的情怯,遂成千古絕唱。雖然宋延清所說的情怯,與一般游子歸鄉(xiāng)的情怯并非一碼事。
《唐才子傳》這樣描述宋之問:
?? ? ? 之問,字延清,汾州人。上元二年進士。偉貌辯給。甫冠,武后召與楊炯分直習藝館,累轉尚方監(jiān)丞。后游龍門,詔従臣賦詩,左史東方虬詩先成,后賜錦袍。之問俄頃獻,后覽之嗟賞,更奪袍以賜。后求北門學士,以有齒疾不許,遂作《明河篇》,有“明河可望不可親“之句,以見志。謅事張易之,坐貶瀧州。后逃歸,匿張仲之家。聞仲之謀殺武三思,乃告變,擢鴻臚簿,遷考功郎,復媚太平公主。以知舉賄賂狼藉,下遷越州長史。窮歷剡溪山水,置酒賦詩,日游宴,賓客雜遝。睿宗立,以無悛悟之心,流欽州,御史劾奏賜死。人言劉希夷之報也。徐堅嘗論其文,“如良金美玉,無施不可”。有集行世。
這段話直白的說,宋之問其人才高于世,而人品卻極端惡劣。在此,也不妨講講他的幾樁“趣事”。
頭一樁便是他的夢想臥龍床之事,為了傍上武則天,成為象張易之一樣的男寵,宋之問可謂是煞費苦心,為武則天寫了很多肉麻的詩賦。武則天也公開承認宋之問有不羈之才,然則,武討厭宋之問的口臭,估計咱們的宋相公牙齒生病了,可惜可惜,不過如果細細考究,武則天應該是同宋相公有過肌膚之親的,只是由于相公的口臭而終不能天長地久罷了。在宋看來,即使不能和武后比翼連理,那至少也要做到愛屋極烏吧,故就有了后面的為張易之,張宗昌兄弟倒夜壺的趣話。
史書里載他的另一樁“趣事”,就是此人善于見風使舵,盤點宋之問諂媚過的主,前后有武后,張氏二兄弟,太平公主,安樂公主。而且宋之問還有一項技能,那就是翻書比翻臉還快。后人把宋之問這種變臉的原因分析為因其家貧,導致他從小便學會了觀言察色,見風使舵的技能。這是后人瞎扯,查歷史資料,宋之問的父親宋令文在唐高宗時為驍衛(wèi)郎將,東臺詳正學士。可見宋之問根本不是錢鬧的。是這小子跟的這一班人都如此,如他的好友杜審言和沈佺期都是如此,只是宋之問更有過之而無不及,或者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理解,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宋之問一生是不幸的,他的不幸在于想爬得高,結果爬得越高摔得越重,在他成為武則天的累轉尚方監(jiān)丞、左奉宸內供奉。趨附張易之兄弟時,他應該想到武則天遲早有一天要見閻王,武則天一死,他的命運肯定要發(fā)生改變,其結果是坐貶瀧州參軍。在中宗時,逃歸洛陽,投靠救他的恩人,又以告密到時武三思,害得恩人一家遭罪,用恩人全家的血染紅自己的紅頂子(當然,那時候沒有紅頂子);武三思被殺以后,又立即投靠太平公主,復附安樂公主,后李隆基上臺,于流放途中賜死。從宋之問一生的遭遇看來,其人有才無德,不但奴性十足,而且心思歹毒?!缎绿茣分姓f他因外甥劉希夷不肯把“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這句詩讓給他,而指使家人用土堆將其壓死。這個尚無實據(jù)可考,年份也對不上。故此點不做為宋之問人品惡劣的依據(jù)何況宋之問的才是有目共睹的。
我讀過不少唐人的詩歌,能讓我為之心動的詩真不多,但宋之問是個例外,雖然,宋之問的詩中,絕大部分是應制詩,但絲毫不能掩蓋其詩的光芒。宋之問的五言排律及七言歌行體已是爐火純青,如果硬要找出別人來和他相比,老夫以為五言方面唯王勃或可比肩,而七言歌行體,則應只有白居易堪與承繼。
以下茲摘錄幾首供大家品評:
《度大庾嶺》
度嶺方辭國,停軺一望家。
魂隨南翥鳥,淚盡北枝花。
山雨初含霽,江云欲變霞。
但令歸有日,不敢恨長沙。
??這首詩是宋之問被貶廣東羅定經(jīng)過大庚嶺時所作,真實生動地敘述了過嶺的情景,凄楚悲涼,真摯感人。如果把這首詩的作者換成杜甫或蘇軾,估計根本不會有人產生懷疑。好的作品其實是相通的,就象千年之后我們在寂寞的夜里,讀蘇軾,讀李白一樣。
宋之問現(xiàn)存詩有一百多首,老夫每首皆細細品讀,讀后不禁感嘆,一個分明可以靠才華吃飯的人,偏偏要靠顏值搏取寵幸,惜乎,惜乎。
湘間小鹿丨《唐才子傳》之沈佺期? ?
湘間小鹿丨《唐才子傳》之杜審言
湘間小鹿丨《唐才子傳》之駱賓王
湘間小鹿丨《唐才子傳》之盧照鄰
湘間小鹿丨《唐才子傳》之楊炯
湘間小鹿丨《唐才子傳》之王勃
湘間小鹿丨《唐才子傳》之王績
湘間小鹿丨《唐才子傳》之崔信明
第一位便是李紳了,他的人品非常的差但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絕對是家喻戶曉的。李紳的祖輩就在唐朝做過大官,后來李紳也是憑借自己的能力成為的大唐的宰相。但是私底下李紳的人品卻非常的不看,他雖然知道?粒粒皆辛苦?的道理,但是他吃雞只吃雞舌頭不說還制造了很多的冤假錯案,在當時也被很多人唾棄和不恥。
第二位也是唐朝人,名字叫做宋之問,最為著名的詩句是?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從這句詩上面看宋之問應該是一個非常思念家鄉(xiāng)的好孩子,但實際上宋之問的人品真的是差的令人發(fā)指。宋之問為了自己的前途便想做武則天的男寵,知道武則天嫌棄自己的口臭后居然去巴結武則天的其他男寵,甚至不要臉到了為他們倒夜壺的地步,可見宋之問是多么的沒有底線。
第三位是寫下?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的元稹,他也是一個人品很差的詩人。從這句詩來看,元稹絕對是一個非常癡情的好男人,但實際上元稹是見一個愛一個的渣男。他前前后后喜歡過很多的女人,在感情和婚姻上面的表現(xiàn)都和那些浪蕩公子差不多,對愛情一點專一性都沒有,真讓人懷疑這首詩究竟是不是他寫的。
第四位是寫下?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的崔顥,表面上看崔顥是一個文人,但私底下崔顥卻干著很多文人都不恥的事情。崔顥喜歡喝酒就算了,還非常的喜歡賭博,經(jīng)常因為賭博而夜不歸宿。這還不算,崔顥還對女人非常的感興趣,見一個愛一個不說還經(jīng)常的為了其他的女人而選擇休妻,也是文人里面渣男的代表人物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1642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將相和中廉頗和藺相各自晚年結局揭秘
下一篇: 呂布的師傅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