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xué)校里學(xué)習(xí)歷史時,我們只能獲得有限的歷史知識。實際上,歷史是一個廣闊無邊的海洋,里面蘊含著無限的故事和奇聞異事。今天,我為大家準備了一些關(guān)于李賀詩鬼由來:他為什么會對鬼魅情有獨鐘?的歷史內(nèi)容,來探索這個海洋中的一部分歷史。
在壯麗輝煌的大唐詩壇上,誕生了許多傳世之作。李白被尊稱為詩仙,杜甫被譽為詩圣,王維被贊為詩佛,白居易被封為詩魔,而賀知章則被稱為詩狂,劉禹錫被稱為詩豪。然而,還有一位中唐詩人李賀與他們并駕齊驅(qū)。他以其天馬行空的想象力和浪漫主義的創(chuàng)作風(fēng)格,開創(chuàng)了獨特的詩體“長吉體”,被譽為“鬼仙之辭”。
李賀字長吉,崇陽(今河南省桐柏縣)人。他在唐朝中期出生,被稱為中唐詩人。盡管他的生命只有短暫的27年,但他借著自己對詩歌的熱愛和才華,成就了一段傳世佳話。然而,可惜的是,他在家鄉(xiāng)河南昌谷因病早早離世,留下了許多令人惋惜的遺憾。
盡管李賀的人生短暫,但他卻把詩歌當作自己的事業(yè)。他的詩歌廣泛而多樣,包括鬼詩、諷詩、詠物詩、抒情詩等不同題材。這些詩歌作品被編纂成《昌谷集》,總共有5卷220首。其中,有許多名句至今流傳千古,如“黑云壓城城欲摧”、“天若有情天亦老”、“雄雞一聲天下白”等。
李賀的詩歌作品充滿了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展現(xiàn)出豐富的想象力和獨特的思維方式。他以其獨特的詩體“長吉體”創(chuàng)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作。他的詩句優(yōu)美而有力,給人以深刻的啟示和思考。
然而李賀的詩歌并不僅僅局限于個人的感受和情感表達,他也以其敏銳的洞察力和對社會現(xiàn)實的觸覺,寫下了許多具有深刻內(nèi)涵的詩作。這些作品不僅揭示出他對人性和社會問題的思考,也反映了他對時代的關(guān)注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李賀的創(chuàng)作風(fēng)格獨樹一幟,將浪漫主義情感與現(xiàn)實主義意義巧妙地結(jié)合在一起。他的詩歌充滿了生命的躁動和追求美好的熱情,通過對自然和人生的描繪,展現(xiàn)了他對自由和理想的向往。
盡管李賀的才華被英年早逝所限制,但他在短暫的一生中留下了令人矚目的成就。他的詩歌作品不僅給后世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也將他自己獨特的思想和情感傳遞給了后人。
李賀這位中唐時期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名字被深深地銘刻在了歷史的長河中。他的詩作依然在我們的心靈深處回響,啟迪著我們對人生、對藝術(shù)的思考。正如他自己曾經(jīng)說過的:“我愿以詩為業(yè),永遠留在人間?!北M管他的人生如此短暫,但他用自己的詩歌創(chuàng)作將永遠持續(xù)在人們的記憶中。
公元790年出生于河南昌谷的李賀,系大唐宗室,唐高祖李淵的叔父大鄭王李亮的后裔。由于武則天上位,大肆殺戮李唐子孫,使得李亮這支遠親,早已淪落破敗,到李賀父親李晉肅這一代時,很是式衰名微。李晉肅僅任過縣令,但也過逝得早,只留下妻子鄭氏孤苦地撫養(yǎng)年幼的李賀三姊妹艱難謀生。
自立自強的李賀沒有因家道中落而悲憤,他始終以李唐宗室而自勉。小時候的李賀生活很貧苦,常衣不裹服,但他沒有哀怨,依舊堅持勤奮讀書。
李商隱在所著的《李長吉傳》中就有記述,言李賀白天背一錦囊騎驢覓句,每遇佳句就置書投于囊中,到了晚上,就"探囊整理,焚膏繼晷",日積月累,李賀的知識底蘊就深厚起來。
兼之李賀自小才思敏捷,很有天分,七歲時就可以作詩,還擅書法,長于"疾書",李賀的才華得以顯露和綻放。只可惜,父親李晉肅的過早離世,使得李賀的命運一下坎坷起來。他原本在18歲時欲赴京趕考,但父親過逝,按規(guī)定需服喪3年。
3年后,21歲時的李賀應(yīng)邀參加韓愈組織的河南府試,所作《河南府試十二月樂詞并閏月》得到最高贊譽,一舉高中。當年底,李賀即到京都參加進士考試,突然有流言傳來,說李賀的父親李晉肅的"晉"與"進士"的"進"諧音相同,李賀有"嫌名"之涉不能參加殿試。無奈之下,李賀只好暫時退出試院,返回故里待定。
次年五月,李賀在韓愈的保舉下,終于通過朝廷的考核,授予從九品的奉禮郎職務(wù)。但這個職務(wù)李賀僅維持了3年,因妻子病卒,李賀告假料理完妻子的后事后,即憂郁病倒,無奈辭職告病回家鄉(xiāng)休養(yǎng)。后來他到潞州給事中張徹那里做了3年的幕僚,到公元817年,張徹應(yīng)召回長安后,李賀只得辭職,終因病重再回故里昌谷,在整理詩作時病故。
李賀的入仕之路,很簡單,也充滿坎坷,雖說有先祖蒙蔭,又得韓愈、皇甫湜等貴人的提攜,但還是生不逢時,懷才不遇,在長期抑郁感傷中英年而逝,留下一生未能盡情施展抱負的遺憾。
不過,李賀的詩卻光耀后世,他與李白、李商隱合稱為大唐"詩家三李",名篇有《雁門太守行》、《金銅仙人辭漢歌》、《神弦曲等》,還獨創(chuàng)了詩歌體裁"長吉體"。故李賀有"長吉鬼才"之譽。
有名的《雁門太守行》即是少有才名的李賀18歲時,也就是公元808年,到洛陽拜訪當時的文壇宗師,后來譽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而寫下的千古名篇: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這首邊塞詩得到韓愈的認可,便對李賀多加關(guān)注。后來,李賀進京參加殿試被流言所阻,韓愈還為其寫了一篇《諱辯》質(zhì)問朝廷:"父親名叫'晉肅',兒子就不能參加進士科考試;要是父親叫'仁',那兒子就不做人了嗎?"
盡管如此,但改變不了現(xiàn)實,冰冷的制度就擺在那里,成了一柄帶血的利刃。李賀終沒能參加進士科科考,韓愈、皇甫湜無可奈何,親自登門看望慰問李賀。感動之下,李賀寫下《高軒過》、《仁和里雜敘皇甫湜》予以答謝。
后來,李賀在韓愈的保舉下,終于在22歲時當上奉禮郎?!吨戮菩小肪褪抢钯R在這一時期寫下的,其中就有千古名句: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雞一聲天下白。少年心事當拿云,誰念幽寒坐嗚呃。
李賀離開京都長安后,把悲憤之情向金銅仙人傾述,便寫下有名的《金銅仙人辭漢歌》:茂陵劉郎秋風(fēng)客,夜聞馬嘶曉無跡。畫欄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魏官牽車指千里,東關(guān)酸風(fēng)謝眸子??諏h月出宮門,憶君清淚如鉛水。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攜盤獨出月荒涼,渭城已遠波聲小。
這首千古名篇,通過金銅仙人見證漢朝的興亡、洞悉后唐的覆滅后,"清淚如鉛水",仍不忍離開長安的悲憤,借已表達自己在京3年,不過是小小的奉禮郎,仕途上已沒有多大希望了。如今妻子又早早過世,還是快快離開長安,料理妻子的后世吧。
李賀的詩中,拋出了一些流傳至今的千古佳句,如"雄雞一聲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還得到后世化用、引用,成為家喻戶曉的名句:
《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lǐng)南京》亦引用了"天若有情天亦老"這句詩,轉(zhuǎn)承為"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強調(diào)事物的向前發(fā)展不斷變化,都是自然規(guī)律,無論什么時候,人都應(yīng)該走正道。
這首詩是李賀任奉禮郎期間,憑豐富的想象力,把自己善彈箜篌的感覺物象到風(fēng)寒露冰的深秋,通過神話故事"女媧補天"過渡到天庭,傳入神山,用"吳剛伐桂"、"老魚跳波"等烘托音樂帶來的神奇意境,感人肺腑。全詩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發(fā)人聯(lián)想。
此外,李賀的詩,還有一類對鬼魅世界的描述,讀來鬼氣森森,令人毛骨悚然。其實,這只是詩人通過寫鬼神的虛誕,借以抨擊時政,批判當時沉湎迷信、追求長生不老的社會風(fēng)氣。
如《神弦曲》中的"百年老梟成木魅,笑聲碧火巢中起",《南山田中行》中的"鬼燈如漆點松花",《秋來》中的"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等等。
這些描述孤墳野鬼的詩,與詩人李賀的心情融為一體,借"鬼"寄托憂憤抒發(fā)抑郁之情,展示了獨有的藝術(shù)形象,這也是李賀之所才稱"詩鬼"得名"鬼才"的主要原因。
李賀開創(chuàng)了詩歌獨有的體裁"長吉體",主要是紀念他"冷艷怪麗"這一獨樹一幟的文風(fēng),因他字"長吉",遂稱"長吉體"。
一是構(gòu)思獨特,用詞悲冷凄苦,遣詞上多用"苦、寒、冷、魂、鬼、血、冷、泣、腥、死、血"之類的字眼,營造悲冷的奇特氛圍,給人“瑰詭"之感。如《秋來》:桐風(fēng)驚心壯士苦,衰燈絡(luò)緯啼寒素。誰看青簡一編書,不遣花蟲粉空蠹。思牽今夜腸應(yīng)直,雨冷香魂吊書客。秋墳鬼唱鮑家詩,恨血千年土中碧。
全詩以"桐風(fēng)、衰燈、寒素、冷香、秋墳、恨血"等意象組合在一起,構(gòu)織了一幅凄涼悲痛的畫面。這就是李賀詩特有的風(fēng)格:詭譎凄異,讀來令人膽顫悚然。
二是多用衰老和死亡意象,常借用怪誕、華美詞匯,或運用神話傳說,展現(xiàn)別具一格的藝術(shù)魅力。如《天上謠》中的"天河夜轉(zhuǎn)漂回星,銀浦流云學(xué)水聲",《夢天》中的"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樓半開壁斜白"等。
三是多受樂府、楚辭影響,多寫古體詩、樂府詩,選詞煉句不落窠臼,注重"苦吟",長于"短"篇,借古喻今,以豐富的想象力錘煉語言,達到"造語奇雋、凝練峭拔、色彩濃麗"的效果。
如《馬詩》(其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luò)腦,快走踏清秋?!赌蠄@》(其五):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guān)山五十州。
本文總結(jié)了關(guān)于李賀詩鬼由來:他為什么會對鬼魅情有獨鐘?的全部內(nèi)容。如果你對歷史人物感興趣,并且想要深入了解更多有關(guān)歷史的相關(guān)內(nèi)容,我們強烈推薦您關(guān)注我們的。我們提供豐富的歷史資源,包括歷史人物的傳記、歷史事件的詳細描述以及歷史文化的探討。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1646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傅柔歷史原型人物是誰
下一篇: 曹操愛人妻真實原因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