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歷史除了課本上的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
,還有很多有趣的歷史故事和歷史小知識是鮮為人知,所以接下來小編就為廣大喜愛歷史的小伙伴們講講關(guān)于劉邦為何如此崇拜他張耳
,他究竟多厲害?
。
劉邦為何如此崇拜他張耳,他究竟多厲害?張耳是秦末漢初的一個人物
,雖然并不是眾所周知
,但他的影響卻是深遠的
。早年間
,他曾作為戰(zhàn)國時期信陵君的門客
,為信陵君服務(wù)。然而
,他的才華和聲望遠遠超過了信陵君的范圍,得到了劉邦的高度贊賞和崇敬
。

之后張耳投效于劉邦,參加了楚漢之爭
,為漢朝的建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劉邦對他的重視可見一斑,封他為趙王
,使他成為自己的心腹之臣
。這其中
,必然有著張耳出眾的能力和卓越的才干,才能夠吸引住劉邦這樣的人物。
早年間張耳以信陵君的門客身份授任外黃縣令
,展示了自己執(zhí)政的能力和政治才華
。他參加了陳勝起義
,擔(dān)任校尉,展現(xiàn)了自己出色的軍事才能
。在趙王武臣崩喪后
,他積極支持趙王位繼承者趙歇
,為扶持趙國抗秦盡心竭力
。在項羽封諸侯時,張耳被封為常山王,并定都于襄國(今河北邢臺市)
,成為一方諸侯的統(tǒng)治者
。
然而張耳的權(quán)勢也引來了其他勢力的嫉妒和威脅
,尤其是陳馀的攻擊使他陷入了困境。在這個危急時刻
,張耳毅然決定歸順于劉邦
,投身于楚漢之爭。他隨從韓信一同平定了趙國
,為此受封為趙王
,并再次得到劉邦的高度重視
。
張耳之所以能夠獲得劉邦如此的崇拜
,不僅僅是因為他在戰(zhàn)爭中的勇猛和謀略
,更是因為他具備著卓越的政治智慧和統(tǒng)治能力。他能夠察言觀色
,明辨是非
,抱持著忠誠和智慧,為劉邦提供了寶貴的意見和支持。他的才干和忠誠深深打動了劉邦
,使他對張耳從心底里崇敬不已。
在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的過程中
,張良、蕭何
、韓信等名臣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他們?yōu)闈h朝的建立提供了相當(dāng)大的幫助。除了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
,在西漢建立的過程中
,還有一位在今天鮮為人知,在當(dāng)時卻是不容忽視的人物
,他就是張耳
。
說起張耳這個名字
,可能許多人并不十分了解
。不過要是提到他的祖父
,那可就稱得上是無人不知
、無人不曉了
。張耳的曾祖父正是戰(zhàn)國時期提出"連橫"學(xué)說,并成功在戰(zhàn)略層面讓秦國實現(xiàn)獨霸的著名縱橫家張儀
。
公元前264年
,張耳出生在魏國的首都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市西北部一帶)
。據(jù)《史記》記載:"其少時
,及魏公子毋忌為客。"也就是說
,他年少便成為了魏國一位叫做"毋忌"的公子的門客,為其出謀劃策
。
"毋忌"這個名字看著令人感到陌生
,但若是說他更廣為人知的名字
,相信人們會恍然大悟
。這位張耳所追隨的公子
,便是"戰(zhàn)國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無忌
。魏無忌招攬了許多才能出眾的名士,其中便有少年便器宇不凡的張耳
。
張耳亡命到了位于今河南省民權(quán)縣的外黃縣,當(dāng)?shù)赜袀€商人
,其女非常貌美,但夫君早喪
,于是商人的門客便向他推薦道:"必欲求賢夫
,從張耳
。"于是商人的女子便嫁給了張耳,女方家族也拿出很多錢財給張耳
,"張耳以故致千里客,乃宦魏為外黃令
,名由此益賢
。"
后來
,秦國滅亡了魏國
,攻占了其都城大梁
,張耳定居在外黃
,并沒有任何的驚慌失措或是潛逃。不過
,平靜的日子只維持了數(shù)年,很快秦始皇聽說張耳是魏國的名士
,便懸賞千金捉拿他
,懸賞五百金捉拿他的好友陳馀
。"張耳
、陳馀乃變名姓
,俱之陳
,為里監(jiān)門以自食
。"所謂"里監(jiān)門",就是看門的小吏
。
二人忍辱負重
,直至秦二世元年(前209)
,陳勝、吳廣在大澤鄉(xiāng)起義
,義軍很快達到了數(shù)萬人之眾,而且很快就攻下了張耳所在的陳縣
。"張耳、陳馀上謁陳涉
。涉及左右生平數(shù)聞張耳、陳馀賢
,未嘗見,見即大喜。"陳勝召集陳縣德高望重之人
,獲得了稱王的建議后,他又向張耳
、陳馀詢問
。
二人回答說:"今始至陳而王之
,示天下私。愿將軍毋王
,急引兵而西,遣人立六國后
,自為樹黨
,為秦益敵也
。敵多則力分,與眾則兵彊
。如此野無交兵
,縣無守城
,誅暴秦,據(jù)咸陽以令諸侯
。諸侯亡而得立,以德服之
,如此則帝業(yè)成矣。今獨王陳
,恐天下解也
。"
張耳
、陳馀認為,陳勝現(xiàn)在應(yīng)該做的是擁立各國國君的后裔
,從而團結(jié)曾經(jīng)六國的遺民,增加秦國的敵人
,從而更加有利于誅滅暴秦
。隨后再搶先占領(lǐng)咸陽
,號令天下。要是現(xiàn)在急于稱王
,恐怕其他起義軍會失去斗志,不再奮力作戰(zhàn)
。
項梁成為下一代義軍領(lǐng)袖后
,便聽從范增的建議
,立楚國王室后裔為楚懷王
,從而團結(jié)了原本楚國故地的人們
。事實證明
,張耳
、陳馀的建議十分正確
,如果陳勝采納的話
,天下或許就歸于陳勝了
。
離開陳勝后,張耳跟隨義軍將領(lǐng)武臣
,并助他自立為趙王。公元前206年
,劉邦攻入咸陽,秦朝滅亡
,隨后,在項羽的主導(dǎo)下
,天下諸侯們各得其所
,張耳因其貢獻也被立為常山王
。不過不久
,之前反目成仇的昔日好友陳馀便派兵前來攻打
,張耳兵敗,逃往劉邦麾下
。
漢高祖三年(前204)時
,"韓信已定魏地
,遣張耳與韓信擊破趙井陘
,斬陳馀泜水上
,追殺趙王歇襄國。"
第二年
,張耳因功勞和名望而被劉邦立為趙王
,定都于襄國
,也就是今天的河北省邢臺市。又過了一年
,張耳去世
,享年六十三歲
。
然而,他因為危難時陳馀救援不力便與昔日好友恩斷義絕
,奪取其兵權(quán),最后還跟隨漢軍將其誅殺
,可謂是生涯中的一點遺憾。
以上就是有關(guān)劉邦為何如此崇拜他張耳
,他究竟多厲害?內(nèi)容的全部了,想要了解更多有關(guān)的歷史趣聞故事
、歷史人物和歷史文化相關(guān)文章的話
,就請持續(xù)關(guān)注
。
劉邦為什么崇拜信陵君 信陵君是個怎樣的人
其實一般很難把劉邦和信陵君兩人聯(lián)系到一起,因為這兩人給人的感覺就非常不一樣
。信陵君仁愛寬厚,禮賢下士
,劉邦身上總是透露出一股痞勁
,而且他不修文學(xué)
,鄙視儒生
。但不可否認的是
,劉邦最后當(dāng)上了皇帝
,還建立了漢朝
,這點他要比信陵君強。其實信陵君算是劉邦的偶像
,可以說信陵君的為人影響了劉邦很多
,從一些事例上來看,他們的作風(fēng)也頗有相同之處
,這點似乎讓很多人都沒想到
。
戰(zhàn)國四公子中
,無論從人格、事業(yè)
、品行各方面看,信陵君都可以列為第一
。特別是“竊符救趙”之義舉,更是成就戰(zhàn)國時代的一段佳話
。
與孟嘗君
、平原君
、春申君相比,信陵君更有英雄氣概
,更有俠義精神,因而也更有人格魅力
。信陵君在世時
,其聲譽是巨大的。我們從史料中可以看到
,他的精神影響了許多人,比如后來推翻秦帝國的漢高祖劉邦。
劉邦和信陵君淵源
每個人心目中都有一個偶像
,劉邦心目中的偶像就是信陵君!從他西行大梁
,想投靠信陵君門下來看
,劉邦還是想從政,而且胸懷大志
。漢高帝劉邦驕狂自大
,很少會把他人放在眼里,能讓他折服的人物實在是少之又少
,可是信陵君卻成為了劉邦終生的偶像
。信陵君去世時
,劉邦年僅十三歲,據(jù)《史記》載
,“高祖始微少時,數(shù)聞公子賢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钡搅藙願Z取天下后
,每當(dāng)經(jīng)過大梁城,總要前往祭祀信陵君
。后來他還安置了五戶人家,專門看護信陵君的墳?zāi)?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每年四時都要祭祀,不能斷絕
。
除了劉邦之外,秦漢之交的許多英雄人物
,也是信陵君的崇拜者
。比如張耳
,他曾經(jīng)當(dāng)過信陵君的門客;還有陳狶
,在少年時便十分仰慕魏公子信陵君
。
西漢大史學(xué)家司馬遷也是信陵君的粉絲
,他特地造訪了大梁城故墟
,尋找夷門遺址。當(dāng)年侯嬴不過是個看守夷門的老漢
,信陵君卻親自拜訪,禮賢下士
,不以交結(jié)低賤之人為恥。司馬遷感慨道:“天下諸公子亦有喜士者矣
,然信陵君之接巖穴隱者,不恥下交
,有以也
。名冠諸侯
,不虛耳?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彼€這樣評價信陵君:“能以富貴下貧賤,賢能詘于不肖
,唯信陵君為能之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br>
我們從劉邦的生平事跡中,可以看出他的思想
、性格是受到信陵君的巨大影響。
劉邦性格分析
比如說劉邦的早年
,性情豪爽
,愛結(jié)交朋友
,喜好施舍,慷慨豁達
,這些性格特點,與信陵君何其相似
。當(dāng)他看到秦始皇出巡時朱輪華轂
,擁旄萬里
,目睹這雍容華貴的一幕
,不禁發(fā)出了一聲慨嘆:“嗟夫
,大丈夫當(dāng)如此也?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笨梢娝麅?nèi)心深處,是有豪杰之志
。這種豪杰之志從何而來呢?從現(xiàn)存的史料看,偉大志向的種子
,是在早年崇拜信陵君時種下的。
劉邦人生的轉(zhuǎn)折之一
,是私下釋放苦力犯人,從而落草為寇
。當(dāng)時秦始皇在酈山大建工程,從全國各地不停地征用民力服役
,沛縣也未能幸免
。一群犯人苦力被征集前往
,領(lǐng)隊的人就是泗水亭長劉邦。秦政苛暴
,人命如草芥,酈山腳下早已是白骨累累
,來自沛縣的苦力們對未來極度悲觀,名為服役
,實則送死,與其送死
,不如逃跑吧,一路上三三兩兩地逃走了
。
性情豪爽的劉邦并沒有為難這些逃亡者
,一路上人越來越少
,走到豐西大澤時
,這支苦役隊伍剩不到一半人,即使到了酈山
,也交不了差了。劉邦轉(zhuǎn)念一想
,得了,不就是一個小小的亭長嗎?這個官不要也罷了
,棄不足惜,干脆就當(dāng)一個浪跡江湖的草莽英雄吧
。
就這樣,劉邦把犯人苦力們?nèi)挤抛吡?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有那么十來個人無家可回
,索性就追隨劉邦,在芒山
、碭山一帶藏身,落草為寇
。做出這種可以殺頭的事情
,可見看出劉邦并不是普通的小官吏
,他是很有義氣的
。為什么像蕭何、樊噲
、周勃這些同鄉(xiāng)都服他
,不是沒有道理的
,在敢作敢為方面,別人是比不上他的
。大家想想當(dāng)時秦政權(quán)都滅了六國,是何等強大恐怖
,劉邦敢這樣做
,實在令人佩服
。從這點上,又可以在劉邦身上看到信陵君的影子
。
劉邦最崇拜的偶像是誰,他在歷史上有什么樣的功績?
在東漢班固《漢書 藝文志》中,將天下兵家分為四大類:兵權(quán)謀家
,兵形勢家
,兵陰陽家
,兵技巧家。兵權(quán)謀家包括孫武
、孫臏、吳起等
,這是兵家的主流
。兵陰陽家大多是后人依托
神農(nóng)、
黃帝、風(fēng)后等上古人物編造出來的神怪之語
,皆不堪一論。兵技巧家則包括伍子胥(水戰(zhàn)法)
,以及墨子(守城術(shù))、李廣(射術(shù))等人
,在中國人看來,流于技巧就下下了
,這是兵家的末流。
而兵形勢家則是僅此于兵權(quán)謀家的第二大兵家流派
,其中包括鼎鼎大名的戰(zhàn)國兵家尉繚、西楚霸王項羽
,以及我們現(xiàn)在要說的魏國公子信陵君。信陵君的兵書《魏公子兵法》共二十一篇
,陣圖七卷,是兵形勢家中的經(jīng)典著作
,后世的劉邦項羽對其兵法都多有借鑒之處
。
比起兵權(quán)謀家在戰(zhàn)爭中多用奇兵詭謀破敵
,兵形勢家則更注重戰(zhàn)爭的本質(zhì)
。
戰(zhàn)爭的本質(zhì)是什么
?講得通俗一點兒就是?打群架?
,只不過參加的人比較多而已。
一個人打架靠力氣、靠膽氣
、靠武功
,而一群人打架靠的是指揮
。
那么指揮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
答案很簡單。將士用命
,人人效死
,個個不惜為主將赴湯蹈火
,則雖百萬大軍
,亦可如臂指使
。
兵形勢家們追求的就是這個。
那么如何做到這一點呢
?各大兵形勢家所用的方法各不相同。
商鞅白起靠的是重賞重罰
,一顆人頭一個爵位,當(dāng)逃兵則全家連坐
,秦法如山
,秦卒自然人人拼命,?虎狼之師?就是這么煉成的
。
項羽靠的則是超凡的武力與勇氣。身先士卒,一騎當(dāng)千
,破釜沉舟,勇武如神
,楚兵為主帥之氣鼓舞,自然個個爭先
,猛銳不可當(dāng),?西楚雄師?就是這么煉成的
。
而信陵君靠的更多的是他自身的人格魅力。
信陵公子魏無忌這個人
,正如世人所稱道的,他?明智而忠信
,寬厚而愛人
,尊賢而重士?
,無論是高貴的,低賤的
,包括看門老大爺,菜市場小販
,屠戶
,酒鬼
,賭徒,公子都愿意跟他們交往
,而別國有了危難,他就算豁出性命也要去幫忙
,這就是個在道德方面毫無瑕疵的翩翩君子
。換句話說
,信陵君是當(dāng)時那個時代的道德偶像。
我們千萬不能低估道德在中國人心中的位置,它非常重要
。
中國的文化非常重視?德?這個字,所謂以德治國
、以德服人,西方用宗教凝聚人心
,而中國通常是用道德來凝聚人心的。因為信陵君的為人品德太好
,以至于后來的中國人每當(dāng)讀到?公子?一詞
,都覺得溫柔無比
,仿佛整個世界都和善了很多
。
所以,就連被誤解為老流氓的劉邦
,都視信陵君為最高偶像
。劉邦還未發(fā)跡時
,就聽說了魏公子的高義
,想去做他的小弟,但當(dāng)時太窮
,也沒錢跑大梁去
。后來魏公子死了
,見他一面,也就成了遺恨
,最后只能退而求其次,去給信陵君的門客
、外黃縣令張耳當(dāng)小弟
。雖然如此
,劉邦仍感覺很開心也很榮耀,做不了信陵君的小弟
,能做他小弟的小弟
,也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
。
劉邦稱帝,建立大漢王朝后
,已算是做到了人生的極致
,但他仍覺得未能與信陵君相交乃此生至憾
,所以每次經(jīng)過大梁,都要來到魏公子的陵前匯報工作
,厚禮祭拜。劉邦此生祭拜過的圣賢里
,除了孔子,就是信陵君
。
由此可見,德高天下者
,則天下歸心也。
誰占領(lǐng)了道德的高地
,誰就能在中國呼風(fēng)喚雨
。
戰(zhàn)爭也一樣
。
而中國人的道德標(biāo)準(zhǔn),主要包括五大要素
,第一要素叫做?仁?。
何謂仁
?仁者
,愛人也
。
信陵君不僅愛人
,他甚至還愛小動物
。
在東漢劉向《列士傳》中記載了一個關(guān)于信陵君之?仁?的小故事
。
話說有一次,信陵君正在跟門客們喝酒
,大家高談闊論
,暢飲正酣
,忽然有一只小斑鳩飛了進來
,鉆入其案下
,撲騰著翅膀轉(zhuǎn)來轉(zhuǎn)去
,打攪了眾人的酒興。
領(lǐng)導(dǎo)受驚
,這還得了,于是立刻有人沖了過來
,欲驅(qū)此不速之客
。然而信陵君卻用眼神止住那人
,走到斑鳩面前,拱手道:?此有何急
,來歸無忌耶??
正如毛阿敏阿姨所唱的:?你從哪里來
,我的朋友??我親愛的小斑鳩
,你急忙忙來找無忌哥哥有啥事兒嗎
?
那小鳥可憐巴巴的看著信陵君
,嘰嘰喳喳仍叫個不停
,叫聲中充滿了驚恐
。
信陵君當(dāng)然不懂鳥語,于是他趕緊派人查探
,左右出去轉(zhuǎn)了一圈回來報告說,外面有一只鹯(即?晨風(fēng)?
,鳥名。一類似鷂的猛禽)在天上盤旋
,想必就是這斑鳩引來的
。
原來如此
,信陵君于是保護起那只斑鳩,直待那鹯飛走
,這才放走小鳥。
沒曾想
,那只陰險的兇禽并未飛遠
,它就躲在附近房子的屋脊上
,一見斑鳩飛出,便立刻撲了上去
,將可憐的小鳥殺吃了。
信陵君眼見于此
,心中負疚
,頓時沒心情吃飯了
,他把筷子一扔,傷心的說道:?此鳩避患而投我
,乃竟為鹯所殺。是我負此鳩也
。?竟愧疚的一天都沒吃飯
,因懸重賞抓捕謀殺犯?鹯?
。
不久
,兩百多只鹯就被當(dāng)作嫌疑犯獻于闕下。
信陵君皺眉道:?殺鳩者
,只一鹯,吾何可累及他禽
。?遂按劍于籠,痛數(shù)兇犯之罪
,厲聲道:?誰獲罪無忌者耶??
奇怪了
,信陵君聽不懂鳥語,鳥卻聽懂了信陵君的人話
,當(dāng)場竟有一只鹯低下了自己罪惡的頭顱
,羞愧到不敢仰視
。
于是信陵君立刻將兇犯明正典刑了
。其余嫌疑犯
,則一律釋放。
《列士傳》最后說道:魏公子不忍負一鳩
,豈負人乎
?公子之德,仁惠下士
,兼及鳥獸
,從此名聲流布.天下歸焉
。
好一段灑狗血的情節(jié)
,顯然
,在作者的眼里
,信陵君成為了所有弱小者的保護神與避風(fēng)港
,他溫柔而又智慧
,強大而又明理,簡直光芒萬丈
。當(dāng)然
,這顯然是后世信陵君的粉絲們瞎編的
,不過由此亦可見,信陵君道德口碑極佳
,而使眾狂熱粉絲甚至不惜胡說八道,去神話偶像
。
中國人的道德標(biāo)準(zhǔn)之二
,義
。
何謂義?義者
,俠義也
。紓?cè)酥y
,救人之急,扶危濟困
,鋤強扶弱,嫉惡如仇
,為天下鏟不平
,則義布天下也。
義分為兩種
,一種是私義,講的通俗一點兒就像劉歡的《好漢歌》里所唱:?路見不平一聲吼哇
!該出手時就出手
史書記載,信陵君的嫂子
,魏王的小老婆如姬父親被人所殺
,魏王想盡辦法欲為愛妾報仇
,三年未能如愿
。如姬于是找到信陵君向他哭訴。信陵君二話沒說
,派手下門客斬了那仇人的頭,恭恭敬敬的獻給如姬
,如姬感激涕零
,從此生是魏王的人
,死是信陵君的鬼
。
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
。信陵君在魏國那就是個問題解決中心
,誰要有難事兒,別打110
,直接找豪俠公子信陵君,保準(zhǔn)沒錯
。
義的第二種叫做公義
,或者說國家之義,百姓之義
,天下之義
。
金庸說:為國為民
,俠之大者
。
抵抗侵略
,保家衛(wèi)國
,盟國有難,義不容辭
,這才是一個天下大俠的最高境界
。
信陵君一生,志在合縱六國,齊心抗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