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宋朝喜羊肉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羊肉,自古以來收到了人們的喜愛,雖然現(xiàn)代人們吃豬肉更多,但絲毫不影響羊肉在人們心中的地位。羊肉在人們心中地位最高的時期,非宋朝莫屬。羊肉又是怎么一步步的確立其在宋人心中獨一無二的位置呢?
唐宋時期以前,什么肉比較受人們的歡迎?
在先秦時代,《國語》記載:"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魚炙,庶人食菜。"由此看出,在先秦時代,上層階級的人只吃牛羊肉,因為牛羊肉在當時比較珍貴所以那個時候的人們認為只有牛羊肉才是上等肉。故在這個時期,牛羊肉為人們?nèi)忸愶嬍车臍g迎對象。
到了漢魏之際,鐵犁牛耕的逐步推廣,使得牛在農(nóng)業(yè)社會的重要性驟升。統(tǒng)治者們?yōu)榱司S持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頒布了明確的詔令,不得無故殺牛?!抖Y記·王制》也說:"諸侯無故不殺牛,大夫無故不殺羊,士無故不殺犬豕,庶人無故不食珍。"因此,人們在飲食方面就放棄了對牛肉的食用,改吃羊肉。羊肉逐漸地成為我國古代人民餐桌上的主要肉類食物。
宋朝百姓為什么如此的流行吃羊肉呢?
一、宋朝時期可供食用的肉類種類不多
第一、唐宋時期,沿襲了漢魏之風,牛被列為禁殺之列,只有當牛自然死亡或者病死的時候,才可以將其拿去販賣或食用。同時,養(yǎng)牛需要占用大量土地來作為飼料的來源,一頭牛大概需要五十畝草地。這在耕地十分緊張的宋代是不可能的。
因此不會出現(xiàn)大規(guī)模的養(yǎng)殖牛的行為活動出現(xiàn)。因此宋朝就不會出現(xiàn)食牛肉之風。至于《水滸傳》中的英雄好漢動不動就要兩斤醬牛肉之類的說法,也只是為了凸顯出梁山好漢的反抗精神,但其實與歷史并不相符。
第二、宋代之前,人們并不擅長養(yǎng)豬、烹調豬肉。古代豬一般散養(yǎng),導致豬的體型瘦小,產(chǎn)肉量少,而且豬肉有濃烈腥膻味。近現(xiàn)代,采用"圈養(yǎng)"、"閹割"兩種方式,使得豬能迅速催肥,產(chǎn)肉量劇增,豬肉腥膻味消除,豬肉才成為主要肉類來源。
藥王孫思邈說:"豬肉久食,令人少精子,發(fā)宿病。豚肉久食,令人遍體筋肉碎痛乏氣";藥圣李時珍也在《本草綱目》中寫道:"凡豬肉,苦,微寒,有小毒"、"南豬味厚,煮之汁濃,毒尤甚"。這些錯誤的中醫(yī)理論也對古代飲食方式有根本性的影響。所以在宋代,豬肉是一些窮人才會去吃的"賤"食。
還有一點,宋朝的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屬豬,他不吃豬肉,同時把豬視作寵物,并將此定為了祖宗家規(guī)。這一祖宗家規(guī),從太宗起都嚴格遵守,宋朝之后的帝王都不吃豬肉,一直延續(xù)到熙寧年間餐桌山才變成羊肉為主,豬肉為輔的局面。綜上,豬肉在宋代也很難被搬上桌面。
第三、養(yǎng)雞養(yǎng)鴨都需要飼料。養(yǎng)雞所需要的飼料不少,一只大雞一天需要一兩飼料。一只雞從小養(yǎng)到大會用不少飼料,而且養(yǎng)雞一般都是養(yǎng)一群。養(yǎng)鴨同理。所以,宋朝百姓只能在豐收的年份才會去養(yǎng)雞養(yǎng)鴨。
因此,雞肉也難成主流。狗肉在唐宋之前特別是宋朝之前,一直都是人們餐桌上的???,但在宋朝之后,地位逐漸下降,但由于狗個子小,又不易長大,所以在宋朝才將主流的位置被迫讓給了體型更大的羊。
第四、魚肉很好,但受地理位置的限制,除了魚米之鄉(xiāng)以外,鮮魚不能長時間保存,如果做成魚干又需要在古代很寶貴的食鹽,所以人們吃的仍然不多。其他河鮮也是一樣。野味首推鹿肉,但鹿不能家養(yǎng),且不太常見。所以鹿肉也并不能成為主流。
二、羊肉在宋朝有諸多優(yōu)勢
第一、古人認為羊肉好吃,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美"字時,這樣寫道:"美,甘也。從羊從大。"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羊肉在古人心中的地位有多高。與此同時,羊肉不僅味美而且它的肉產(chǎn)量還比大多數(shù)動物多,因此深受眾人喜愛。
第二、宋太祖趙匡胤早年時期就很喜歡吃羊肉。據(jù)說在趙匡胤早年時期,曾在長安流浪街頭,自身貧困潦倒,在饑餓難耐之時,向店家討了一碗羊肉湯和兩塊兒燒餅,也就是在此時,趙匡胤的心中就再也沒有忘過羊肉的鮮美,趙匡胤在還沒有建立宋朝時,經(jīng)常到趙普家"蹭飯",趙普也是用烤羊肉來招待他。在建立宋朝后,趙匡胤就定下祖宗家法,只吃羊肉,不吃其他肉食。
南宋李燾在《續(xù)資治通鑒長編》中談及宋朝的祖宗之法時,寫道:"飲食不貴異品,御廚止用羊肉,此皆祖宗家法所以致太平者。"羊肉也就成了宋朝宮廷膳食的唯一指定肉類。宋朝的統(tǒng)治者們對羊肉產(chǎn)生了諸多其他影響,在賞賜官員都有羊的存在。
宋仁宗在位時,還別出心裁地將羊肉充作官俸發(fā)給各級官員。即使是平民階層也受皇室影響,在嫁娶、中榜等喜事中也少不了羊肉的身影,宋朝市場上的羊肉也是人們爭相購買的熱銷產(chǎn)品。
第三、與豬肉相比,古代中醫(yī)更認可羊肉,在北宋重修的《經(jīng)史證類備急本草》中寫道:"人參補氣,羊肉補形,補中益氣,安心止驚,開胃健力,壯陽益腎",拿羊肉與人參并列,羊肉在古人心中的地位可見一斑。
第四、相較于其他牲畜,羊更加適合宋朝國情進行養(yǎng)殖,因為羊擅長山地攀爬,可以利用荒地、山地等不適合耕種的區(qū)域進行飼養(yǎng),與此同時不用占用耕地。對于宋朝這樣一個地少人多的國家來說,羊肉與同樣美味的牛肉相比,其性價比就高了許多。
在《東京夢華錄》中提到了燉羊、軟羊、羊肚、羊腰、羊雜碎、生軟羊面等等,由此可見羊從頭到腳,從外到內(nèi),皆已入菜。這種投入小,收入大的動物,深得宋朝養(yǎng)殖業(yè)的喜愛。
羊肉雖受歡迎,但平民卻很難享用
在宋朝民間,羊肉并非尋常之物,其價格之昂貴,只有權貴階層才能接受。不過宋朝羊肉貴,是因為宋朝羊肉產(chǎn)量不足以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倒不是因為人們爭相購買,哄抬物價。
雖然上文說到可以在貧瘠的土地或者山上牧羊,但這樣的牧羊方式養(yǎng)出來的羊顯然沒有用草場養(yǎng)出來的羊肥碩,數(shù)量也比在草場養(yǎng)殖出來的少。但無論是在北宋還是南宋,國家都缺少大面積的草場,因此各州縣的羊肉產(chǎn)量都非常有限。
相比之下,金國那些在草場上養(yǎng)殖的羊,無論是產(chǎn)量,還是質量,都遠遠的超過了宋朝。在當時金國的市集上,整羊出售,十分常見,而且羊身肥碩健康,價格也十分的便宜。但南宋市集上賣的確實一些比較便宜的羊內(nèi)臟之類的東西。就是偶爾市集上有人賣整只羊,那羊也是比較削瘦,遠遠比不上金國的肥碩。
同時,馬匹的養(yǎng)殖也需要使用草場,宋朝的軍事力量,本就薄弱,因而統(tǒng)治者為了更大的利益,尤其是國家安全,還要求將有限的草場和草料大部分都用在馬匹的飼養(yǎng)上。這進一步地限制了羊肉產(chǎn)量的增長。
據(jù)《宋會要輯稿》記載,宋朝僅僅皇宮一年就要使用四十三萬多斤的羊,那宋朝那么大的羊肉需求量該怎么滿足呢?那就只剩一種辦法了,"進口"。即使羊在金國買的很便宜,但是我們?nèi)绻?進口"金國的肥羊,一方面金國賣給我們的價格會更加的高,另一方面將一頭頭活羊。
從遙遠的北方草原運到南方,歷時長暫且不說,在那個交通不發(fā)達的年代,運輸過程中所付出的代價更多,因此當羊運到南方后,其還要再狠狠地漲一下,到最后也只剩富貴人家才會享用羊肉。在普通百姓眼里,羊肉就是一種愛而難得的玉饌珍饈。
《夷堅丁志愿》有記載,在宋高宗紹興年間,"吳中羊價絕高,肉一斤,為錢九百"。因而像《水滸傳》中提到的,宋江在琵琶亭請李逵吃酒時,店家說"只賣羊肉,卻沒牛肉",顯然是覺得宋江等人買不起羊肉,看不起宋江等人。因此,才會出現(xiàn)李逵暴打店小二的場景。
宋代詩人高公泗也寫了一首《吳中羊肉價高有感》來感概羊肉之貴:"平江九百一斤羊,俸薄如何敢買嘗。只把魚暇充兩膳,肚皮今作小池塘。"如果將古代歷代官吏的俸祿多少列榜排行,宋朝必為榜首。即使如此,如果官位不高,俸祿不厚,對于眾多官吏來說,羊肉也是一種愛而不得的珍品。由此可見羊肉在那個時期的價格有多昂貴。
直到現(xiàn)代,羊肉也一直都是常見肉類中價格最高的肉類,由此可以看出羊肉在人們心中的地位一直不減,即使有人因為其膻氣不喜,但這絲毫不影響其在國人心中的地位。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165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