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國家上下5000年歷史悠久,大部分人在上學時期只能在課本中獲得有限的歷史知識,實際上,歷史是一個廣闊無邊的海洋,里面蘊含著無限的故事和奇聞異事。今天,我為大家準備了一些關于唐朝新城公主以皇后之禮下葬原因,新城公主為何連嫁三次?的歷史內容,來探索這個海洋中的一部分歷史。
從古至今父母總傾向于寵愛最小的孩子,新城公主也不例外。她最初被封為衡山公主,從小就受到父母的寵愛。父母對待兒子的期望往往是希望他們能夠有出色的才能和成就,而對待女兒的期望則是希望她們能夠幸福快樂。唐太宗李世民也不例外,對于最小的女兒,他渴望她能找到一個好的歸宿。因此,在處理公主的婚姻問題上,他非常謹慎小心。
魏征是唐太宗時期著名的諍臣,他曾經是太子李建成的手下,后來玄武門之變以后,李世民看重他的能力,于是不計前嫌讓他做了大臣。魏征當官以后,因為李世民的知遇之恩,也是想報效朝廷,對于自己認為對的事情,都是堅持不已;而對于他認為唐太宗做錯的事情,也是一定要指出來。也因此經常惹得唐太宗大發(fā)脾氣,幸虧長孫皇后調節(jié)。
等到貞觀十七年,魏征病重,唐太宗帶著幼女衡山公主前去探視,為了安慰老臣,同時也是看重魏征的為人,當然還有他兒子的才干人品,太宗在魏征病床前將幼女衡山公主許配魏征長子魏叔玉。
原本君臣相得,這也是一段佳話??墒鞘朗聼o常,魏征死后,侯君集參與太子謀反被太宗處死,唐太宗李世民就覺得侯君集是魏征舉薦的人才,難保魏征沒有參與此事,于是很生氣,不再同意衡山公主嫁到魏家,悔了這樁婚事。所以衡山公主和魏征家得緣分也就斷了。
直到幾年以后,唐太宗才再次為衡山公主找到了一個他認為得如意郎君。這個駙馬不是別人,而是長孫皇后叔父長孫操的兒子長孫詮。在輩分上來說,長孫詮是衡山公主的舅舅。但那時候不注重這個,而且長孫詮和衡山公主郎才女貌,二人也對彼此心生愛意。
但是,衡山公主的婚事一波三折,婚禮還沒有完成,唐太宗就去世了,公主按制必須為父親守喪三年。所以直到三年以后,衡山公主才在哥哥唐高宗李治的主持下嫁入長孫家,并且封號改成了新城公主。
新城公主的婚事經歷了許多波折,才終于嫁給了自己喜歡的人,本來新城公主日子過的很滿足,和駙馬也是琴瑟和諧??墒?,好景不長,長孫無忌得罪了皇后武則天,長孫家族全部遭難,被殺的被殺,流放的流放,而新城公主的丈夫長孫詮也不例外,在被流放的路上被殺。可憐新城公主,還沒有享受多久婚姻的甜蜜,又成為了寡婦。
新城公主喪夫之后,雖然不敢直接表示對李治的不滿,可依然掩飾不了她內心的憤怒,新城公主氣哥哥害死了自己的夫君,于是從此不再梳妝打扮,以沉默消極的態(tài)度表達憤懣。李治也深感對不起自己的妹妹,于是費盡心思的為妹妹重新選了一個駙馬。最后選中了出身京兆韋氏的韋正矩。
韋正矩因為娶了新城公主,由奉冕大夫升為正三品的殿中監(jiān),連升八級,一時平步青云。但是,新城公主和長孫詮感情那么好,還為了他的死怨恨李治,這樣的感情,又豈是能輕易放下的?所以新城公主和韋正矩婚后并不是很美滿,時常爭吵。
后來新城公主遇疾暴卒,終年三十歲,因為她和駙馬感情一直不好,就有人說駙馬韋正矩失禮于公主,甚至有人說韋正矩害死了公主。李治對妹妹感情很深,本來正為妹妹的死悲痛欲絕呢,這個傳聞讓他的悲痛仿佛找到了一個發(fā)泄點,結果下令殺了駙馬韋正矩。
因為實在對妹妹感到抱歉,唐高宗李治忍痛以皇后之禮下葬新城公主,新城公主也成了唐朝歷史上唯一以皇后之禮下葬的公主。
但不管怎樣,韋正矩因為娶了公主而死,也連累了韋氏一族,后來的人也對當駙馬起了恐懼,加上當時唐朝公主們風評不是很好,后來一度出現(xiàn)了公主沒人娶的局面。
本文涵蓋了關于唐朝新城公主以皇后之禮下葬原因,新城公主為何連嫁三次?的所有內容,希望能夠為讀者們提供有關該主題的全面了解。如果您對歷史人物及歷史相關知識感興趣,我們強烈建議您關注我們的,我們提供豐富多彩的歷史內容,包括歷史事件、歷史名人、歷史文化等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1658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