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文中華歷史故事三國
#春秋諸侯#春秋戰(zhàn)役
在春秋時期
,為何不一鼓作氣,徹底消滅楚國呢 .png" />
對此
一
首先
,就第一點來說,吳王闔閭發(fā)動柏舉之戰(zhàn),主要是為了稱霸中原。根據(jù)《史記》等史料的記載,吳王闔閭(前547年—前496年),一作闔廬,姬姓,名光,又稱公子光,吳王諸樊之子(《左傳》《世本》作吳王余眛之子),春秋末期的吳國君主,吳王闔閭元年(前514年)到吳王闔閭十九年(前496年)在位。在春秋后期,稱霸中原依然是眾多諸侯國的目標(biāo)
。在吳王闔閭之前,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等霸主雖然吞并了不少小國,不過,面對較大的諸侯國,這些霸主卻是無能為力的。比如齊桓公在位時,就拿身邊的魯國沒有辦法。同樣的道理在吳王闔閭之后
,吳王夫差發(fā)動了艾陵之戰(zhàn)。公元前489年,吳國進(jìn)攻陳國,次年攻魯。公元前484年,夫差聽說齊景公已死,聯(lián)合魯國進(jìn)攻齊國,公元前484年5月27日,雙方展開大戰(zhàn),大敗齊軍。吳俘獲齊中軍將國書及大夫公孫夏、閭丘明、陳書、東郭書等,并獲革車八百乘、甲首三千,此為“艾陵之戰(zhàn)”。對于吳王夫差來說,雖然在艾陵之戰(zhàn)中消滅齊國10萬大軍,不過,吳王夫差同樣沒有妄想消滅齊國。二
就二點來說來說,則是吳國的實力
,還不足以徹底消滅楚國。在春秋初期,吳國還是一個位于太湖流域的小國在柏舉之戰(zhàn)中
因此
三
就第三點來說
司馬遷在《史記·秦本紀(jì)》中記載:“三十一年
盡管從血緣關(guān)系上來講
所以
四
最后
《史記·卷三十一·吳太伯世家第一》中記載:十年春
就第五點來說
,則是吳國的王位爭奪。根據(jù)《史記》等史料的記載,公元前505年,越王允常得知吳王闔閭在楚國都城的消息,立即派兵攻打吳國。而就吳王闔閭的弟弟夫概,看到吳國成為眾矢之的,也即遭到秦國、楚國、越國這三國的圍攻,所以逃回吳國都城,從而自立為吳王。對此,吳王闔閭當(dāng)機(jī)立斷,馬上從楚國率軍返回吳國此外,解決王位之爭后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1670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為何后來換成白起了" rel="prev">
長平之戰(zhàn)
,背后有何原因.png" alt="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
!.png" alt="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