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們在上學期間可能已經(jīng)學過一些歷史知識,但是歷史的深度和廣度遠遠超出了我們的課本范圍。歷史中有無數(shù)精彩的故事,等待我們?nèi)ネ诰蚝桶l(fā)現(xiàn)。今天,我為大家搜集了關于趙奢的軍事才能有多高?他是怎么成名的?的歷史知識,趕快來看看吧。
根據(jù)《戰(zhàn)國策》的記載,在閼與之戰(zhàn)后,田單與趙奢進行過兵法的討論。田單與趙奢的觀點截然相反,他認為兵士的數(shù)量并不是越多越好。因為兵員過多會影響國內(nèi)的農(nóng)耕生產(chǎn),導致糧食供應困難,從而自毀國家的發(fā)展。他認為古代帝王的兵力僅僅三萬人就足以使天下諸侯臣服。然而趙奢卻堅持認為當時只有擁有十萬或二十萬的兵力才足夠征服天下,這也是田單對趙奢的不滿之處。
不過趙奢隨后解釋道,古代天下分為萬國,最大的城池也只有三百丈,最多的人口也只有三千戶。以三萬兵力攻城或守城對于將帥來說并不困難。他試圖以歷史上的事實來證明自己的觀點。趙奢的這番言論展現(xiàn)了他對于當時形勢的理解和對軍事力量的看法。
趙奢作為趙國的重要官員,熟諳軍事策略和政治智慧。他的見解雖然與田單對戰(zhàn)爭的理解有所不同,但也體現(xiàn)了他對于國家統(tǒng)一和擴張的雄心壯志。他追求更強大的軍事力量,認為只有擁有更多的兵力才能真正征服天下,這是他與田單不同的地方。
趙奢的觀點對于當時的戰(zhàn)爭態(tài)勢來說確實有一定道理,軍力的強大是保證國家安全和發(fā)展的基礎。然而,在軍事力量與民生發(fā)展之間尋求平衡,也是一個頗具挑戰(zhàn)的問題。趙奢和田單的爭論,反映了戰(zhàn)國時期不同人士對于國家發(fā)展和治理的思考和主張。
趙奢的生平事跡雖然簡短,但他的觀點和思想在當時的趙國有著一定的影響。他的思考和努力為趙國的發(fā)展和壯大做出了貢獻。他的經(jīng)驗和智慧對于我們今天也有著一定的啟示和借鑒。
不過趙奢隨后表示,古代天下分為萬國,最大的城不過三百丈,最多的人口不過三千家,用三萬兵攻或守,對將帥來說沒有困難。
可是當時存世的,只有戰(zhàn)國七雄,千丈之城,萬家之邑可謂比比皆是。以三萬兵野戰(zhàn)未可言必勝,圍城更加不用指望。他認為田單不只不懂得用兵,對現(xiàn)實世界的理解更少得可憐。田單聽了,感嘆自己沒有想得這么深遠。
后來,燕王封宋國人榮蚠為高陽君,攻擊趙國。趙孝成王趙丹打算仿效燕王,以割讓濟東三城令廬、高唐、平原陵地五十七座城邑給齊國作條件,以換取齊國田單率領趙軍攻燕,平原君也同意這個做法,但卻遭到趙奢的反對,評論這種行徑猶如“覆軍殺將”。趙奢認為,趙國并不是沒有名將,以自己作例子,指出自己曾經(jīng)擔任燕國的官職,熟知燕國地理和形勢,自己領兵伐燕比田單更適合。
田單畢竟是齊國人,由于伐燕成功只會對趙國有利,趙國強大,則代表齊國霸業(yè)的終結,作為齊國人的田單不致于做出這樣愚蠢的事情。不過平原君沒有聽趙奢的意見,在第二年,田單還成為趙國的相國。
春秋戰(zhàn)國被譽為大爭之世。春秋戰(zhàn)國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大分裂時期。各國間不斷攻伐的背后,更是有爭鳴,人才輩出的璀璨歷史。人們大多熟悉趙括其人,是趙孝成王臨陣替換廉頗,主導長平之戰(zhàn)的主帥。
長平之戰(zhàn),戰(zhàn)國被白起坑殺60萬趙軍,自此趙國也就失去了與秦國爭雄天下的資格。人們可能并不知道,趙括的父親趙奢,其人被視為,能力僅在廉頗和李牧之下的趙國第三名將。
既然趙奢能力如此出眾,他的兒子趙括為何能力卻又如此平庸呢?甚至在歷史中,還留下了趙括紙上談兵的典故。這真的是虎父犬子嗎?其實不然,長平之戰(zhàn),趙國戰(zhàn)敗是綜合實力不如秦國所導致的。
廉頗希望以堅壁清野的戰(zhàn)略,來對敵白起。但人們并不知道,趙國本就是四戰(zhàn)之地,其國土很少有險要關隘。同時趙國常年和匈奴作戰(zhàn),趙國國內(nèi)的糧草已經(jīng)極度匱乏。
長平之戰(zhàn)趙國戰(zhàn)敗的原因,并非在趙括個人身上,而是趙國的綜合國力不如秦國。好了小編說了這么多,咱們下面就來看看趙括的“虎父趙奢”,有著怎樣出眾的領兵才能。
在趙國的歷史中,趙奢的地位與廉頗與藺相如相當。年輕時并沒有過從軍經(jīng)歷的趙奢,起步是由一名征收田稅的管理做起。
當時的趙奢面無懼色,而是向平原君講述了一番趙法。最后平原君不但沒有殺掉趙奢,反而十分欣賞他的才華,并將他推薦給了趙王,去管理趙國的賦稅。
公元前269年,秦國攻打韓國,秦國將軍隊駐扎在了閼與地區(qū)。從三家分晉的關系而言,趙國應該選擇救援韓國。一旦讓秦國變強,趙國的國土在秦國面前將會變得一馬平川。
趙國需要韓國擋在自己和秦國之間。從軍事角度而言,趙國到底該不該救韓國呢?當時趙王找來了廉頗,詢問了對方的意見。
廉頗覺得路途遙遠,閼與又是一個地形相對狹窄的地區(qū)。趙軍和秦軍一旦在此交戰(zhàn),趙軍將會面對很大的困難,所以廉頗就建議趙王不要相救韓國。
隨后趙王又詢問了樂乘的意見。樂乘的回答和廉頗一樣。他也認為趙國出兵相助韓國,趙軍很可能會戰(zhàn)敗。趙奢雖然管理著趙國的賦稅,但在軍事方面,他時常會有獨到的見解。于是趙王就又找來了趙奢,詢問他的意見。
到了趙奢這里,他對趙國出兵相助韓國一事,看法卻和廉頗,樂乘截然不同的。趙奢認為閼與之地雖然狹窄,秦趙兩軍在此交戰(zhàn),會沒有回旋的余地。
最后趙王很是贊同趙奢的看法,并命趙奢為主將,率領趙軍前往閼與救助韓國。這就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閼與之戰(zhàn)。初次領軍出征的趙奢并不畏懼秦軍之勢。
隨后大軍便停駐不前,并且還原地加固起營房呆了20多天。這在外人看來,趙奢好像就沒有前去救援韓國的意思。
當時有趙軍將領向趙奢提出,應該火速馳援韓國的建議,結果這名將領卻被趙奢砍了頭。隨后秦軍細作也潛入趙軍軍營,打探消息。
發(fā)現(xiàn)秦軍細作的趙奢,不但沒有點破對方的身份,還極度熱情地招待了對方。當秦軍細作離開趙軍軍營,準備回稟消息時,趙奢下令全軍,卸掉鎧甲火速馳援閼與。僅僅過去兩天時間,趙軍就在閼與五十里外安營扎寨。
隨后秦軍直接被趙奢打了過措手不及。秦軍在戰(zhàn)線崩潰的情況下,死傷更是近五萬余人。此戰(zhàn)過后趙奢一戰(zhàn)成名,成為了戰(zhàn)國名將之一。
趙奢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呢?第一趙奢是由文官,轉為的武將。他利用這點,再加上在邯鄲城外等待的20多天讓秦軍產(chǎn)生了輕敵心理。
隨后他又讓趙軍兵卒,解甲火速馳援。這就是所謂的閃電戰(zhàn),攻其不備。趙奢戰(zhàn)勝秦軍之戰(zhàn),可謂震驚六國。這是自商鞅變法以來,秦軍第一次敗于六國將領的手中。即使趙奢通過閼與之戰(zhàn),名揚天下。齊國名將田單也有些瞧不起他。
田單覺得,為帝王征伐天下的將領,擁兵三萬就可以縱橫天下。但趙奢每次作戰(zhàn)都要聚眾超過十萬的趙軍。用兵過多,田地自然就會少有人去耕種,隨之糧食減產(chǎn),國力自然會衰落。
小編覺得田單的看法有些過于片面。戰(zhàn)國時期存著七大諸侯國。各諸侯國中,城池已經(jīng)變得越來越大,人口也越來越多。趙奢的用兵方式,無疑就是獅子搏兔,必盡全力。
三萬人縱橫天下,正說明田單的用兵方式過于自負。這樣的用兵方式一旦戰(zhàn)敗,可比田地沒人耕種所帶來的危害,要大得多。
趙奢,本是趙國征收田租的官吏。在收租稅的時候,平原君家不肯繳納,趙奢依法處治,殺了平原君家九個當權管事的人。平原君大怒,要殺死趙奢以泄憤。
趙奢趁機勸說道:“您在趙國是貴公子,要是縱容您家而不遵奉公家的法令,就會使法令削弱,法令削弱了就會使國家衰弱,國家衰弱了諸侯就要出兵侵犯,諸侯出兵侵犯趙國就會滅亡,您還怎能保有這些財富呢?以您的地位和尊貴,帶頭率先垂范,則能奉公守法就會使國家上下公平,上下公平就能使國家強盛,國家強盛了趙氏的政權就會穩(wěn)固,而您身為趙國貴戚,難道還會被天下人輕視嗎?”平原君認為他很有才干,把他推薦給趙王。趙王任用他掌管全國的賦稅,全國賦稅非常公平合理,民眾富足,國庫充實。
趙奢作為良將,有著高尚的品格。他不循私情,“受分之日,不問家事,”其子趙括少學兵法,言兵事,聰明強識,自認為“天下莫能當”。但僅記書本,并無實踐。
趙奢以此“不謂善”,他憂慮地對妻子說:“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趙不將括即已,若必將之,破趙者必括也。”而他的憂慮,最終得到應驗。
以上就是有關趙奢的軍事才能有多高?他是怎么成名的?內(nèi)容的全部了,想要了解更多有關的歷史趣聞故事、歷史人物和歷史文化相關文章的話,就請持續(xù)關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1672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威廉二世是被殺死的還是病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