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古代窗戶紙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guān)內(nèi)容。
喜歡看古裝劇的小伙伴都發(fā)現(xiàn),在古時候,人們的窗戶上都是沒有玻璃的,都是用麻布或者是紙來遮蓋窗戶,在清朝時,玻璃才傳入我國。那用紙來糊窗戶,下雨時不怕雨淋嗎?
古時候的人們最開始時是用動物的毛皮來遮窗戶,在秦漢之前有錢的人家會用麻布或絹紗來遮窗戶,而窮人家只能用草編的簾子來遮窗戶了,但遮光效果并不好。在西漢時期,人們可以用麻紙來糊窗戶,這種紙比較粗糙。等到了東漢,由于出現(xiàn)了造紙術(shù),所以紙張開始推廣起來,但價格非常貴,只有少數(shù)富人家才能用,而且它由于非常脆弱,所以并不能做窗戶紙。到了隋唐時期,隨著紙張的改進,出現(xiàn)了一種韌皮紙,它韌性很強不容易撕爛,但不能防水。
在宋朝時才出現(xiàn)了油窗紙,它韌性十足,而且透光性也很好,人們除了貼窗戶外,還用它做油紙傘。在宋朝后期,一些王公貴族家還開始用明瓦作窗紙,它類似于玻璃,但透光性比不上玻璃。它主要是用貝殼、羊角以及云母片做材料,然后再由匠人打磨成正方形的薄片。
但在民間人們還是用窗紙,他們不怕窗紙被雨水打濕嗎?其實他們的窗戶上除了窗紙外還有一層窗板,在冬天或者愛下雨的季節(jié),人們會在窗紙與窗板間裝上簾棉,這樣即使下雨下雪也不怕了。但這樣人們就不能透窗觀景了,而古人是非常有智慧的,他們在蓋房時采用了回廊設(shè)計,這樣窗戶就延伸出長長的房檐,所以雨水是很難入窗的,也不會影響他們觀景的好
心境。
在古時候,北方人的窗戶紙是糊在外面的,是防止積雪打濕紙面,而南方家庭的窗戶紙是糊在里面,這樣非常美觀,將窗棱上的雕花也能顯現(xiàn)出來。而且在唐代以前窗戶都是固定著的,是不能打開的。在宋代以后,人們家的窗戶才做成了橫批的樣式,這樣通風和采光都不錯。到了明代,窗戶多是井字格,柳條格等,在清代以后,窗棱的形狀多種多樣,有仙桃、靈芝或葫蘆的樣子,而從這一點就可看出我們中國人的智慧了。
我們知道在古代是沒有玻璃的,窗戶都是用紙糊起來的,那么問題就來了,紙糊的窗戶豈不是很不牢固?我們在電視上看到許多人用手指頭沾一點口水,輕輕一戳窗戶紙就破了,人在房間里干啥一眼就能被看清楚。實際上古人的窗戶紙并沒有這么容易被戳破,他們貼窗戶用的是特制的桐油紙,不僅非常堅韌牢固,浸泡過桐油之后更是變得有些透明,而且能夠防風雨防水,即使下傾盆大雨也不會損壞。
古代的窗戶紙在最初的時候,古代的窗戶紙只是較為牢固堅韌的砂紙或牛皮紙、韌皮紙,不會被人輕易戳破,但是不能防水。后來人們發(fā)現(xiàn)植物油這種東西能夠防水,而且用油浸泡紙張之后,紙張也能夠起到防水的效果,還變得有些透明了,晚上點上燈光,光線也能從窗戶中透出來。古人經(jīng)過實驗之后,發(fā)現(xiàn)用桐油浸泡過的桐油紙作為窗戶紙最合適,所以后來多數(shù)窗戶紙都是這樣做出來的。
桐油紙桐油紙出現(xiàn)以后,被大量的應(yīng)用在窗戶上,也解決了防水和防風雨的問題,而且在牢固度上也提升了不少,是當時較為理想的窗戶材料。桐油紙出現(xiàn)之后還促進了古代的制傘工業(yè),古代的雨傘多數(shù)也是用桐油紙做成的,現(xiàn)在我們在網(wǎng)上仍然能夠買到這種紙傘,不管款式還是花色、裝點都非常漂亮,有一種別樣的古典美,有很好的文化和藝術(shù)內(nèi)涵。
玻璃的出現(xiàn)油紙在古代應(yīng)用了很長時間,直到近代國外發(fā)明了玻璃。清朝的時候并非一直是閉關(guān)鎖國的,在沒有閉關(guān)時,國外的玻璃制品和工藝就流入了中國,但那時候作為一種新鮮事物玻璃并不便宜,也只有當時的大戶人家才會在建房子時買玻璃裝在窗戶上,到如今這種房子都成了價值不菲的文物,成為歷史見證。
在電視劇中,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古人的窗戶都是用紙糊的,有時候人們只要有手指沾點口水輕輕一捅,紙就破了,很多人就會有這樣的疑問,難道古人就不怕窗戶紙被雨淋壞了嗎?
其實在最早的時候,古人們建造房子,是沒有設(shè)置窗戶的,后來因為采光的問題,才開鑿了窗戶,有了窗戶之后,古人就開始使用獸皮,絲,紗等不同的材質(zhì)來遮擋窗戶,后來隨著造紙技術(shù)的發(fā)展,紙張的應(yīng)用也越來越多了,人們才逐漸將紙糊在了窗戶之上。
很多人以為糊窗戶的紙是普通的紙,其實不是的,據(jù)史料記載,當時古人用于糊窗戶的紙是一種經(jīng)過特殊加工的紙張,我們可千萬不能低估了古人的智慧,當時他們所使用的紙跟我們現(xiàn)在在景區(qū)所看到的那種油紙傘的材質(zhì)是一樣的,這種紙可以起到很好的防水防雪的作用,古人用這種材質(zhì)來遮擋窗戶,自然就不容易破了,而且這種紙因為表面上刷了一層油,可以使光線最大程度的射到房間里來。
另外,如果你有細心觀察的話,你會發(fā)現(xiàn)古人的窗戶是往屋內(nèi)凹進去的,這樣可以有效的避開了風雨,窗紙通常也都是貼在里面一層,這樣也保護了窗紙不被雨水直接的沖刷。
至于電視中看到的輕輕一捅就破的紙,我覺得可能只是電視情節(jié)的需要吧,那么薄的紙貼在窗戶上,豈不是一兩天就壞了,那樣的話成本也實在是太高了。
我們現(xiàn)在的玻璃是在晚清的時候才傳入中國的,但是那時候的玻璃成本遠遠高于紙張,所以一般老百姓還是無法接受的,因此玻璃在國內(nèi)的普及也比較晚。
在古裝劇時,我們經(jīng)??吹焦湃说拇皯羰怯眉埡?,一戳就破,那么很多人就有疑問了,古人的窗戶真是用紙嗎?難道不怕被雨淋嗎?
古代沒有玻璃,因此窗戶紙是伴隨了古人幾千年的歷史,在最早的遠古時代,人們開始了部落生活,是用的動物皮毛來遮擋窗戶,在秦漢之前,古人是用的麻布,紗布一類的來遮擋窗戶,但是這個成本比較高,只有一個富貴人家才用得起,普通老百姓只能用草簾來遮擋,草簾的通風性好,但是透光性很差。
窗戶紙的使用要追溯到秦漢的時候了,剛開始人們用比較粗糙的麻紙,一直到后來蔡倫改進了造紙術(shù)之后,才開始用紙張,但是也只有富人才用得起的,但是當時古人也考慮到紙張比較脆弱的問題,因而紙張并沒有當成主流的窗戶紙使用,隋唐的時期出現(xiàn)了一種韌皮紙,韌性很好不容易破,但是防水效果很差,宋朝的時候,隨著油窗紙的出現(xiàn),人們就開始用這種紙來遮擋窗戶,防水性能好,透光性也好。
那么很多人也會有疑問,紙張再好,也不耐用啊,其實古人是很聰明的,我們能想到的他們早就想到了,古代的窗戶結(jié)構(gòu)是除了窗紙以外,還有一層窗板,如果遇上陰雨天氣,或者是寒冷天氣的時候,就會把窗板關(guān)上,有些人在窗板與窗紙之間還會裝上窗簾,就是用厚厚的棉布制作的,這樣即使是下雨天氣,也不怕把窗紙給弄濕了,而且保暖性也好。
所以,古人雖然沒有現(xiàn)代的科技,但是古人的智慧是無窮的,他們在設(shè)計房屋的時候,也會設(shè)計得盡量讓雨淋不到窗戶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167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