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歷史除了課本上的一些重要人物和事件,還有很多有趣的歷史故事和歷史小知識是鮮為人知,所以接下來小編就為廣大喜愛歷史的小伙伴們講講關(guān)于曹操并沒有篡位為什么還被后人罵?。
漢室威嚴依舊 經(jīng)歷了黃巾之亂和董卓混亂統(tǒng)治的東漢末年,漢王朝的統(tǒng)治力量受到了嚴重削弱,劉氏王朝的威嚴備受打擊。然而,盡管如此,漢室的威嚴仍然存在。在西漢東漢幾百年的統(tǒng)治下,許多人對漢室仍心懷忠誠與希望。黃巾之亂雖然使大漢十三州陷入動蕩,但在短短幾年內(nèi)被平定。而在董卓亂政之際,面對數(shù)十萬精銳西涼騎兵,各諸侯聯(lián)合起來討伐董卓,董卓被迫遷都以躲避追捕。可以說,即使?jié)h王朝已經(jīng)日薄西山,但仍然有大批忠臣出來保護漢王朝。董卓的殘暴行徑,為何沒有被忠臣王允、楊彪等人所阻止?曹操善待漢獻帝劉協(xié),甚至將自己的女兒嫁給他,但最終如何了呢?
在東漢末年漢室雖然歷經(jīng)了諸多動蕩,但其威嚴并未完全磨滅。正是由于西漢東漢幾百年的歷史積淀,漢室仍然擁有廣泛的忠誠支持。盡管黃巾之亂使得大漢十三州沉浸在混亂之中,但只用了短短幾年時間,漢朝政府就順利平定了動亂,恢復了秩序與穩(wěn)定。同樣地,在董卓荒謬統(tǒng)治之時,各方諸侯紛紛聯(lián)手討伐,以保護漢室的尊嚴。即便面對龐大的西涼騎兵,董卓也被迫逃離首都,遷都以尋求庇護。這一系列事件表明,盡管漢王朝日漸式微,仍有大批忠臣信奉并支持漢室。
董卓為人殘暴但卻不能否定王允、楊彪等漢室忠臣的努力。這些忠臣早已聯(lián)合力量,謀劃推翻董卓的暴政。他們深知董卓踐踏漢室威嚴的危險性,積極策劃行動,最終成功將其絞殺。與此同時,曹操也以仁德之舉著稱。他對待漢獻帝劉協(xié)委以重任,甚至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劉協(xié),以加強與漢室的聯(lián)盟。然而,盡管這些努力都是為了保護漢室的統(tǒng)治地位,然而最終的結(jié)局卻出人意料。
漢王朝威嚴的尚存離不開漢室忠臣和百姓的忠誠與支持。盡管戰(zhàn)亂頻仍,社會動蕩不安,但許多人依然對漢室懷有虔誠之心。他們?nèi)匀缓V信皇帝的威嚴與高尚,堅信漢王朝仍能夠戰(zhàn)勝一切困難,實現(xiàn)國家的繁榮與和平。正是因為有這些人的支持,漢室才能在危難時刻獲得關(guān)鍵的支持與庇護,得以順利度過困境。然而,歷史的進程往往充滿變數(shù),曹操的所作所為并未給予漢室希望中的保護與發(fā)展,最終導致了曹操掌握的魏晉時代的到來。
盡管東漢末年漢室的威嚴受到嚴重削弱,但在漢王朝統(tǒng)治幾百年的歷史積淀下,依然有無數(shù)的忠臣與民眾為漢室忠誠。他們不懼困難與挑戰(zhàn),積極投身于保護漢室威嚴的斗爭之中。然而,歷史的發(fā)展往往是不可預(yù)測的,最終導致了漢室的衰落與新時代的到來。盡管如此,我們也應(yīng)該銘記那些為漢室忠誠付出的人們,他們的努力與犧牲將永遠被后人所銘記。
可以說,即使?jié)h王朝已是日薄西山了,但仍有大批的忠臣會站出來擁護漢王朝。董卓那樣殘暴,卻不是有王允楊彪等漢室忠臣謀劃殺董嗎?曹操善待漢獻帝劉協(xié),甚至還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劉協(xié),可結(jié)果呢?
不還是有董承等人謀劃殺曹操嗎?畢竟?jié)h朝的統(tǒng)治太過深入人心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消除世人對漢室的敬畏心的。這點,曹操很清楚,所以曹操沒有去想著篡漢自立為帝,一旦曹操篡漢自立,內(nèi)部就會有大動蕩,也會給劉備孫權(quán)等人攻擊的借口。對曹操來說,是得不償失的。
原因二:曹操不愿篡漢。曹操不是生下來就是漢賊奸雄的,早年的曹操也是名忠于漢室的忠臣。他雖是宦官之后,卻沒有與宦官同流合污,相反,曹操非常有志氣,曾用五色棒將大宦官蹇碩的叔叔打死。
黃巾起義爆發(fā)后,他隨軍平定黃巾,為穩(wěn)定動亂不已的漢王朝立下不小功勞。董卓亂政后,袁紹等人紛紛外逃,只有曹操忍辱負重,假意迎合董卓的專權(quán),目的是為了得到董卓的信任,之后更是冒著生命危險只身刺董。刺董失敗后,逃出生天的曹操立馬豎起討董大旗,號召各諸侯討伐董卓。
而同時期的劉備呢?一心想興復漢室的他,又做了什么呢?早期因局勢所困,劉備顛沛流離,后期的劉備呢?在打下荊州益州兩地后,他第一件事是進位漢中王。這是一個漢室忠臣所該做的事嗎?只能說,劉備是想興復漢室的,但劉備心里是想興復自己的漢室,想做光武第二而已。
正如曹操自己所說:這天下沒有我,不知道會有幾人稱王稱霸。四世三公的袁紹袁術(shù)兩兄弟,他們的祖上飽受漢室俸祿。按理說,是個忠臣吧?但他們卻是怎樣做的呢?討伐董卓之時,袁紹與袁術(shù)就為了盟主之位而反目,在孫堅與華雄交戰(zhàn)時,管理盟軍糧草的袁術(shù)卻怕孫堅勢力變強,故意不發(fā)糧草,導致孫堅大敗。
在董卓遷都時,曹操力主屬率軍追擊時,袁紹袁術(shù)等諸侯卻為了保存實力,而故意停滯不前。妥妥的豎子不足與謀。
漢獻帝劉協(xié)東逃時,實力強大的袁紹沒有去救援漢獻帝,而只有曹操去了。袁術(shù)呢?更是自命不凡的自立為帝了。試想一下,沒有曹操,袁紹和袁術(shù)他們會這樣去擁護漢獻帝劉協(xié)嗎?恐怕漢獻帝早就死了吧。官渡之戰(zhàn),曹操以弱勝強,滅了雄踞河北四洲的袁紹。袁術(shù)自立為帝后,曹操再次號召諸侯討伐不臣。
如果說,這只是曹操為了自己的利益而攻打袁紹等人的話,那么曹操對外討伐異族呢?難道也只是為了自己嗎?可以說,沒有曹操,風雨飄零的漢王朝不知道會有多少人而死,會有多少邊疆的百姓被異族所殺。
曹操自己曾說過:死后得題墓道曰“漢故征西將軍曹侯之墓”,平生愿足矣。曹操自己的一句話,就道破自己為何終其一生沒有篡漢自立的原因。他只想做一名漢朝的征西將軍,為漢朝開疆擴土,討伐西域諸國,這才是曹操的畢生心愿!
所以,對曹操而言,他沒有想過篡漢為帝,對他來說,他不愿看到東漢王朝國將不國的局面,在諸侯亂戰(zhàn)時,只有曹操站了出來,維護了漢王朝最后一點的尊嚴,沒有曹操的話,誰能比曹操更能穩(wěn)定時局呢?劉備嗎?
恐怕劉備達到曹操那樣的地步,也不一定比曹操優(yōu)秀吧。漢獻在位時,劉備就進位漢中王了,這難道就是漢室忠臣了所謂眾人皆濁我獨清,曹操的所作所為在后世歷代王朝眼里,是亂臣賊子。在現(xiàn)在看來,曹操所作所為令人敬佩。
在曹操的內(nèi)心里,曹賊的罵名顯然是對他的誤解,整個漢家天下若是沒有他曹操,不知道有幾人稱王,幾人稱帝。曹操的話聽來是有幾分道理的,但是在消滅袁術(shù)、袁紹、呂布、劉表等人后,徹底占據(jù)了長江以北的廣大中原地區(qū),曹操撕下了大漢丞相的遮羞布,暗示手下的文成武將脅迫漢獻帝立他為魏王。
自從漢高祖劉邦刑白馬盟誓后,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已經(jīng)成為所有人的共識。封王不只是簡單的封個爵位,賞賜些金銀珠寶,而是從現(xiàn)有的領(lǐng)土中分割出一部分化為封地,受封之人在這片封地上享有征兵、征稅、授予官職、賞賜爵位的權(quán)利,這與中央的皇帝別無二致。
這也是西漢初期分封在地方的王能夠?qū)掖蜗破鹋褋y你的原因。皇帝是全天下最大的王,分封在各地的都是小王,皇帝與王爵沒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只是一個大一個小而已。
曹操謀求封王的意圖顯然易見,雖然沒有直接篡漢自立,但是為后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隨著曹操獲封魏王,曹操手下的文臣武將也隨即脫離大漢朝堂,在曹操開府建衙的魏王府拜官授爵。那曹操為何至死都只當了個魏王,而不是直接篡漢自立呢?是時機不成熟,還是威望不足?
要說時機不成熟純屬扯淡,曹丕在曹操死后繼承了魏王的爵位,魏王曹丕就迫不及待的脅迫漢獻帝禪位,自己當了皇帝,還追封曹操為魏武帝。說威望不足也難以信服,曹操南征北戰(zhàn)統(tǒng)一了長江以北的中原地區(qū),杰出的軍事謀略和政治才能可以說是冠絕東漢末年。
唯一能夠解開曹操一生不稱帝的緣由還要歸咎于歷史上有名的罵戰(zhàn),這場罵戰(zhàn)可以說是揭開了東漢末年的諸多謎團,那就是諸葛亮在兩軍陣前罵死王朗。
王朗作為漢朝老臣,在曹丕篡漢自立后直接改換門庭,在曹魏政權(quán)中擔任司徒,司徒作為三公之一,雖然自從東漢初年就逐漸喪失了權(quán)利,但仍是中央朝廷最高的官職之一。王朗以天下大勢勸說諸葛亮,順應(yīng)時代潮流,不要逆天行事,執(zhí)意北伐。
諸葛亮是何等樣人,身居茅廬的時候就自比管仲、樂毅,要做匡君輔國的一代賢臣,以安漢興劉為己任,怎么會不知道天下大勢,唯有逆天行事才能實現(xiàn)抱負。
在諸葛亮的心中,王朗以舉孝廉進入仕途,什么是舉孝廉呢?就是以孝順、廉潔的品德被推舉為官的兩漢選拔官員的制度,以孝廉入仕的王朗卻在七十六歲的時候,做出了改換門庭這種有違道德的事情,而且還恬不知恥地四處夸耀。
勸說心懷漢室的人倒戈投降,為自己的功勞簿上添上一筆。當然啦,這樣毫無廉恥的人在諸葛亮的罵聲中羞憤而亡。
此處便引申出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東西,那就是舉孝廉。曹操進入仕途的方式也是舉孝廉,孝廉在成為官員選拔的標準的時候,也成為了兩漢維持統(tǒng)一的基石,上到朝廷下到村野,孝廉始終貫穿其中,孝廉在道德層面上維系著整個國家。
戰(zhàn)亂時期道德衰微,曹操自然可以招降納叛,但是一旦政權(quán)走向了穩(wěn)定發(fā)展的軌道,維系政權(quán)的穩(wěn)定就顯得更加重要,這也是為什么曹操明知關(guān)羽會回到劉備身邊,還是稱贊關(guān)羽的忠義,而不是斬殺關(guān)羽。
只有表彰忠義才能培養(yǎng)更多的忠義之人,只有表彰孝廉才能培養(yǎng)更多的孝廉之人,只有表彰諸葛亮才能獲得更多的匡君輔國的能臣,如司徒王朗這樣的二臣賊子難有什么忠心可言.
本文總結(jié)了關(guān)于曹操并沒有篡位為什么還被后人罵?的全部內(nèi)容。如果你對歷史人物感興趣,并且想要深入了解更多有關(guān)歷史的相關(guān)內(nèi)容,我們強烈推薦您關(guān)注我們的。我們提供豐富的歷史資源,包括歷史人物的傳記、歷史事件的詳細描述以及歷史文化的探討。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1682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