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明朝火器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明朝初期,明軍就已經(jīng)大量列裝火器。成化年間(1465—1487),明軍步兵中使用火器的士兵,已占到編制總數(shù)的三分之一。所謂“火器之利,迅如雷霆,疾如閃電”,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神仙難躲一溜兒煙”。明軍的火器在當(dāng)時已經(jīng)十分先進。
但到了16世紀,西方的堅船利炮漸漸超越了東方。正德十二年(1517),在一支由4艘帆船組成的護航艦隊護送下,葡萄牙派往中國的首位使臣皮雷斯抵達廣州。為了向中國人民表達敬意,對東方禮儀茫然無知的葡萄牙艦隊指揮官費爾南按照歐洲慣例下令升旗鳴炮,卻被廣州軍民誤認為是開炮挑釁,“放銃三個,城中盡驚”。
明軍
佛郎機是16世紀前期歐洲的早期后裝炮,采用母銃銜扣子銃的結(jié)構(gòu),較好地解決了管內(nèi)閉氣問題。將裝有火藥和彈子的子銃,放入母銃膛內(nèi)發(fā)射,這就避免了銃膛與火藥、彈子直接接觸而發(fā)生爆炸,母銃的管壁加厚,能夠承受較大膛壓,也保證了發(fā)射安全。
由于子銃是單個的,便可以發(fā)射一個子銃后換上另一個。幾個子銃迅速更換,就能形成持續(xù)的攻擊能力。佛郎機炮的母銃炮身兩側(cè)設(shè)有炮耳,便于在炮架上安放、移動,而且還配備準星、照門,方便瞄準射擊,提高了射擊的準確性。
明朝軍隊
嘉靖元年(1522)八月,5艘葡萄牙艦船在珠江口外挑釁,被明軍擊敗,兩艘艦船連帶船上的20多門佛郎機炮被明軍繳獲。對佛郎機威猛火力印象深刻的廣東地方官員立即上奏嘉靖皇帝,請求批量仿造。
朝廷反應(yīng)迅速,當(dāng)年工部軍器局就制造大佛郎機銅銃32門,發(fā)給邊防部隊試用。在佛郎機傳入中國的不長時間里,明代朝野已將其視作御敵利器,山寨版的佛郎機以極快的速度裝備明軍。
弗朗機
到嘉靖中期,甘肅邊防已有佛郎機炮車1158輛,寧夏有1000輛,固原有128輛,大同有1000輛。明朝水師也大量裝備佛郎機,如福船裝備大佛郎機6座,海滄船裝備大佛郎機4座,蒼山船裝備大佛郎機2座。 萬歷年間(1573—1620),明軍裝備的佛郎機多達四五萬門。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176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