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茶圣陸羽的人生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要說人生悲慘,沒有人比茶圣陸羽的出生更糟糕了。陸羽被尊稱為“茶圣”,寫出了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的專著“茶經(jīng)”,成為盛唐著名隱士,連皇帝都想找他品茶聊天談人生,那是后來的事情了。陸羽本是個無名無姓的棄兒,成為陸羽,也是他成年后給自己取的名字。或許女媧造人時打了盹,陸羽出生時容貌丑陋,長相相當(dāng)隨便,父母便狠心地拋棄了他,此時他才三歲。
人一生遵循什么樣的軌跡,一半是天意,一半是努力。按照陸羽的命運邏輯,他被棄山中,要么為虎狼所食,要么餓死凍死。但命運并未完全苛待他,他先是被寺廟住持撿到,又被另外一個寺廟的積公禪師收養(yǎng)。
陸羽在禪院長大,青燈黃卷鐘聲梵音并未消除陸羽對塵世的眷戀,他不想在禪院中苦修,伴隨著青燈古佛度此余生。12歲時,他逃出禪院,追求新生活。陸羽形貌丑陋,說話口吃,(話說古代大才子有不少是口吃的。韓非子口吃,楊雄口吃,就連風(fēng)度翩翩的司馬相說話也不利索)生活無依,他又能到哪里去?陸羽竟然找到了另外一條道路。他找到一個戲班學(xué)演戲。他形象丑陋,扮演小丑不需要化妝;雖然口吃,但他幽默機(jī)智,也能舌綻蓮花,很快成為知名的丑角。后來還編寫了三卷笑話書《謔談》。
陸羽的故事告訴我們,縱然命運不公長相潦草,但世界之大總有容人之處,因為野百合也有春天。
名字對一個人很重要,很可能隱藏著命運的信息,因為名字包含著人對未來的期許。無名無姓的陸羽,長大后給自己起了個名字,他讀《易經(jīng)》給自己占了一卦,得到“漸”卦,“漸”卦的卦辭說,“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意思是說鴻雁降落在地上,兩羽翩翩,可以作為儀式上儀禮,象征遇到貴人,四方坦蕩。這是一個吉卦。本來無名無姓的他就給自己一個陸姓,名字叫羽,象征著自己云游四方皆坦途的美好未來。
在今天看來,陸羽的名字與他一生的事業(yè)聯(lián)系緊密,茶生于陸地之上,四方皆有茶,茶就是他的羽毛,品茶就是他的生命。
人的一生會遇到很多貴人,但更重要的是個人的努力。不努力遇不到貴人,即使遇到也將是扶不起的阿斗。
在陸羽的人生起始階段,相繼遇到了竟陵太守李齊物,這是在演戲的時候遇到的。李齊物將他送到隱士鄒夫子處學(xué)習(xí)。陸羽又遇到了禮部郎中崔國輔,貶官的崔國輔對陸羽大加贊賞,常常帶著他游山玩水,品茶鑒水,談詩論文,將小品演員陸羽的人生境界拔高了很多層次。
人生是要講風(fēng)水的,但是最重要的風(fēng)水是自己。命運對你浮皮潦草,你不可以潦草。要轉(zhuǎn)變命運,就要找到生命的擺渡人,而擺渡人正是自己。陸羽不再是表面歡暢內(nèi)心慌張的小丑了,他找到了自己的路,與茶結(jié)緣以茶為生。他云游四方,山水是他的知音,茶是他的戀人,把茶的事做到了極致,最終成為茶圣。他改變了命運的風(fēng)水,成為命運的擺渡人。
陸羽先是隱居在丹陽,后來又到了浙江苕溪隱居于靈秀山水之間,前后經(jīng)歷二十六年。他拋卻紅塵不問世事,專心撰《茶經(jīng)》,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現(xiàn)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紹茶的第一部專著。
陸羽將普通茶事升格為一種美妙的文化藝能,推動了中國茶文化的發(fā)展。為世界茶業(yè)發(fā)展作出了卓越貢獻(xiàn),也讓自己成為和孔夫子、關(guān)武帝齊名的“茶圣”,他的作品也被尊稱為經(jīng)。這就是一個孤兒的奮斗史,是一個小丑的逆襲,是一個把事情做到極致的典范。
陸羽生于山林,成就于山林,身上帶有深刻的中國隱士文化的烙印。和陶淵明一樣,他經(jīng)常在田野中吟詩徘徊,有不稱意時,不是散舟弄發(fā),就是痛哭而歸,有“楚狂人”接輿之稱。陸羽寫詩說,“不羨黃金罍,不羨白玉杯。不羨朝入省,不羨暮入臺。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北砻髁俗约翰疵奶幨缿B(tài)度和傾心山水研究茶藝的志向。唐肅宗時,他曾被任為太子文學(xué),后改任太常寺太祝,他均辭官不就,反倒是在五湖煙海之間,與詩僧皎然、隱士張志和等人,成為莫逆之交,把隱逸的日子活成詩。
古代人認(rèn)為“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除了儒家經(jīng)學(xué)之外,其他都是小道都是雜學(xué)。但陸羽的《茶經(jīng)》卻將學(xué)術(shù)與茶樹融于一體,融入儒道佛,融入社會主流,成為生活藝術(shù),從而創(chuàng)造了茶文化,進(jìn)而影響了中國人的生活方式與生活哲學(xué)。
茶不就是人一生的寫照嗎?溫水沏茶,茶葉只浮在水面;而沸水沖茶,茶葉屢經(jīng)沉浮,茶的原味與清香自然散逸開來。人何嘗不是如此,唯有艱難困苦,才能玉汝于成,挫折是人最好的大學(xué),是上天送給堅強的人最好的禮物。
對陸羽來說,丑不是錯,口吃也不是錯,但自暴自棄就錯了;人生道路千萬條,但只有一條是最好的路,就是適合自己并值得一生為之奮斗的路。
人的一生只做一件事情就夠了,能把一件事做到極致,這就是開掛的人生。
唐代以前,“茶”字還沒有出現(xiàn)。《詩經(jīng)》中,稱茶為“荼”,《爾雅》中稱茶為“槚”,《晏子春秋》中稱茶為“茗”,《凡將篇》中稱茶為“荈”。
唐代陸羽《茶經(jīng)》問世之后,茶字得以統(tǒng)一和流傳。
《茶經(jīng)》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茶葉著作,迄今,也是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
在《茶經(jīng)》中陸羽詳細(xì)收集歷代茶葉史料、記述親身調(diào)查和實踐的經(jīng)驗,對唐代及唐代以前的茶葉歷史、產(chǎn)地、茶的功效、栽培、采制、煎煮、飲用的知識技術(shù)都作了闡述,是中國古代最完備的一部茶書,茶葉生產(chǎn)從此有了比較完整的科學(xué)依據(jù),對后世茶葉的發(fā)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陸羽也被后人譽為“茶仙”,奉為“茶圣”,祀為“茶神”。
如此不凡的人會有一個怎樣的人生呢?陸羽曾應(yīng)好朋友詩僧皎然約請,為浙西詩會作了一份自傳,在自傳中說明了自己的身世經(jīng)歷,陸羽的一生,就像那起浮回旋的茶葉,雖然一路沖蕩,卻終得芳香。
陸羽在三歲時,被遺棄。在自傳中,他用一句“不知何許人”交代了自己的身世。他自嘲自己貌丑如王粲、張載,口吃如司馬相如和揚雄。但缺憾之下,又慶幸自己多才機(jī)智。
1、智積禪師
陸羽是被龍蓋寺的智積師父撿回養(yǎng)大,在二人的師徒情分之外似乎還有一份父子情誼。唐朝寺院里的高僧修行,常常有飲茶的習(xí)慣,智積師父也不例外,陸羽從小就學(xué)習(xí)為師父煎茶。
智積師父希望自己的徒弟能夠繼承自己的衣缽,然而陸羽卻不愛研究佛理,反而很喜歡儒家孔子的學(xué)問。師父為了矯正徒弟,傷透腦筋,不惜重罰陸羽。
十三歲那年,或許是對不理解的憤懣和對掙脫束縛的執(zhí)著,陸羽“離家出走”了。
2、竟陵太守李齊物
李齊物原為河南府尹,那時被貶官至此做竟陵的太守。在一次活動中,陸羽與李齊物結(jié)識,李太守非常欣賞陸羽的才學(xué)和抱負(fù)。贈書于他,并修書推薦他到隱居于火門山的鄒夫子那里學(xué)習(xí)。陸羽在那里學(xué)習(xí)了五年,19歲學(xué)成下山。
3、竟陵司馬崔國輔
崔國輔原為禮部郎中,因受株連被貶此地。他愛好詩文,而陸羽當(dāng)時已是少有詩名,崔國輔與陸羽結(jié)為好友。崔老喜愛這個青年,將自己珍愛的白驢、烏犎牛、文槐書套送給他。相交三年,直至安史之亂爆發(fā)。
在陸羽生活的年代是一個儒釋道交融的時代,或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陸羽也曾想在年輕時博取功名。但處于動蕩的年代,自己凄苦的身世及無法一展抱負(fù)的郁悶,讓他常常在山林間做出發(fā)狂的舉動,有時也會嚎啕大哭。他的這種充滿著孤獨、凄苦、彷徨的復(fù)雜情緒,常人很難理解。
或許看淡了功名利祿,陸羽選擇了另一種人生,他決定為一生嗜愛的茶做出些成就。那時很多人南渡長江避難,此時陸羽也隨之渡江,開始跋山涉水、親身考察茶事。常常粗麻草履,獨行于山野或農(nóng)家,品茶鑒水。5年的考察,陸羽走遍了32州,收集了很多資料,后輾轉(zhuǎn)到浙江湖州定居。
4、詩僧皎然
皎然,俗姓謝,是謝靈運的十世孫,唐代著名的詩人。他在文學(xué)、佛學(xué)、茶學(xué)等方面頗有造詣。皎然比陸羽大29歲,二人志趣相投,結(jié)為忘年之交。他是陸羽的長輩、老師,也是陸羽后半生40年多年的生死之交。他們的交情一直篤深、情誼始終不渝。
公元760年,陸羽結(jié)廬于苕溪之濱。開始了他“閉門著書”,以及“細(xì)寫《茶經(jīng)》煮香雪,為留清香駐人間”的隱居生活。
在他隱居期間,一方面繼續(xù)游歷名山大川、訪泉問茶、廣泛搜集資料;一方面同名僧高士保持交往,尋求知音,共研茶道,其中顏真卿和皎然也為其提供了大量的文獻(xiàn)參考。
陸羽淵博的知識和高超的煮茶技藝在湖州仕宦僧俗各界贏得了聲望,他用畢生精力,撰寫完成的世界第一部茶葉研究專著《茶經(jīng)》,前后經(jīng)歷了近三十年時間。
陸羽在茶學(xué)上的功績,名揚全球。被后人稱為“茶圣”。
陸羽之于后世,更多的是以茶聞名,人們說起陸羽,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茶經(jīng)、茶圣,但陸羽亦工于詩,可惜流傳下來的作品很少。
在陸羽的一生當(dāng)中,有兩個人的離世給了他沉重的打擊。一位是他的生死之交,皎然上人;另一位是賦予了他生命特殊意義的智積禪師。
一生的漂泊,一生的情結(jié),在聽到養(yǎng)育自己的師父離逝的消息,陸羽寫了一首《六羨歌》表明了自己的心跡:
不羨黃金壘,不羨白玉杯,不羨朝人省,不羨暮人臺,
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
茶圣一生,命運給了他一個最不明亮的開始,而他創(chuàng)造出了留香千古的傳說。生活中苦澀甘甜,沉靜、清苦,正如這茶的原味,亦是生命的滋味。
附:
《陸羽自傳》
陸子,名羽,字鴻漸,不知何許人。有仲宣、孟陽之貌陋,相如、子云之口吃,而為人才辯,為性褊噪,多自用意,朋友規(guī)諫,豁然不惑。凡與人燕處,意有所適,不言而去。人或疑之,謂生多嗔。及與人為信,雖冰雪千里,虎狼當(dāng)?shù)溃豁┮病?br>
上元初,結(jié)廬于苕溪之湄,閉關(guān)對書,不雜非類,名僧高士,談宴永日。常扁舟往山寺,隨身惟紗巾、藤鞋、短褐、犢鼻。往往獨行野中,誦佛經(jīng),吟古詩,杖擊林木,手弄流水,夷猶徘徊,自曙達(dá)暮,至日黑興盡,號泣而歸。故楚人相謂,陸羽蓋今之接輿也。
始三歲,惸露,育于大師積公之禪院。九歲學(xué)屬文,積公示以佛書出世之業(yè)。予答曰:“終鮮兄弟,無復(fù)后嗣,染衣削發(fā),號為釋氏,使儒者聞之,得稱為孝乎?羽將??资现目珊酰俊惫唬骸吧圃?!子為孝,殊不知西方之道,其名大矣。”公執(zhí)釋典不屈,予執(zhí)儒典不屈。公因矯憐撫愛,歷試賤務(wù),掃寺地,潔僧廁,踐泥圬墻,負(fù)瓦施屋,牧牛一百二十蹄。竟陵西湖,無紙學(xué)書,以竹畫牛背為字。他日,問字于學(xué)者,得張衡《南都賦》,不識其字,但于牧所仿青衿小兒,危坐展卷,口動而已。公知之,恐漸漬外典,去道日曠,又束于寺中,令芟翦榛莽,以門人之伯主焉?;驎r心記文字,懵焉若有所遺,灰心木立,過日不作,主者以為慵惰,鞭之。因嘆云:“歲月往矣,恐不知其書”,嗚咽不自勝。主者以為蓄怒,又鞭其背,折其楚,乃釋。因倦所役,舍主者而去。卷衣詣伶黨,著《謔談》三篇,以身為伶正,弄木人、假吏、藏珠之戲。公追之曰:“念爾道喪,惜哉!吾本師有言:‘我弟子十二時中,許一時外學(xué),令降伏外道也?!晕议T人眾多,今從爾所欲,可捐樂工書?!?
天寶中,郢人酺于滄浪,邑吏召予為伶正之師。時河南尹李公齊物出守,見異,捉手拊背,親授詩集,于是漢沔之俗亦異焉。后負(fù)書于火門山鄒夫子墅。屬禮部郎中崔公國輔出守竟陵,因與之游處,凡三年。贈白驢、烏犎牛一頭,文槐書函一枚。云:“白驢、烏犎,襄陽太守李憕見遺;文槐書函故盧黃門侍郎所與。此物皆己之所惜也。宜野人乘蓄,故特以相贈?!?
洎至德初,秦人過江,予亦過江,與吳興釋皎然為緇素忘年之交。少好屬文,多所諷諭。見人為善,若己有之;見人不善,若己羞之。苦言逆耳,無所回避,由是俗人多忌之。
自祿山亂中原,為《四悲詩》,劉展窺江淮,作《天之未明賦》,皆見感激當(dāng)時,行哭涕泗。著《君臣契》三卷,《源解》三十卷,《江表四姓譜》八卷,《南北人物志》十卷,《吳興歷官記》三卷,《湖州刺史記》一卷,《茶經(jīng)》三卷,《占夢》上、中、下三卷,并貯于褐布囊。
上元辛丑歲子陽秋二十有九日。
茶圣陸羽的故事概括
相傳陸羽南下,一路考察了各地的茶葉,并且品鑒了很多泡茶泉水,曾著《水品》一文。一天,陸羽正在揚子江河畔考察,刺史李季卿碰巧遇見了陸羽,便邀請他同船而行。李季卿告訴陸羽說,聽聞用揚子江中心的南零水泡茶非常好,便派遣了隨身小吏駕船前往取水。
小吏取水回來時候不小心將打滿的江水灑了一半,為了掩人耳目,小吏舀了一些岸邊的江水。小吏將水遞給陸羽,陸羽嘗了一口,連連搖頭,稱此水不是揚子江中心的南零水。李季卿再一次派遣小吏前往揚子江中心取水,回來后,陸羽嘗了一口,認(rèn)為第二次取的水才是揚子江中心的南零水。取水小吏十分佩服陸羽,便告訴了陸羽為何兩次取水的味道不同,隨后陸羽品茶鑒水的高超技藝很快就被傳開了。
很多書籍都有記載陸羽的身世。有一說法是,陸羽被智積大師撫養(yǎng)成才,陸羽雖然生活在龍蓋寺,但是他對佛家經(jīng)典沒有太高的興趣。陸羽想要下山學(xué)習(xí),智積大師并不支持陸羽這一想法。智積大師為了考驗陸羽,便讓他學(xué)習(xí)怎么才能煮出一杯有味道的茶。陸羽在學(xué)習(xí)的過程中,偶然遇見了一位老嫗,她教會了陸羽泡茶的方法和技巧,并以茶為例。教給了陸羽很多為人處世的經(jīng)驗。不久之后,陸羽掌握了沖茶的精髓,便給智積大師泡了一杯茶。智積大師喝完后,便答應(yīng)陸羽下山學(xué)習(xí)。
陸羽傳里面講了什么故事
《新唐書陸羽傳》記:“羽嗜茶,著經(jīng)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備,天下益知飲茶矣?!薄缎绿茣穼﹃懹鹩辛嘶窘榻B,文中提及陸羽喜歡喝茶,曾寫三篇關(guān)于茶的專著,對茶的起源,喝茶泡茶的方法,泡茶所用的器具都逐一研究說明,陸羽可以稱得上是茶文化的佼佼者。
陸羽是一位其貌不揚的人,但是后人都被他的才華所折服。陸羽曾寫過一本自傳,書中開篇寫到:陸羽,不知何許人也?自嘲式的悲涼迎面而來。在《新唐書》和《唐才子傳》中,寫到了陸羽的悲慘身世。陸羽還是嬰兒的時候,就被父母拋棄在了竟陵西郊的一個石橋下。隨后,智積禪師路過時聽見橋下有大雁在哀鳴。走近一看,原來是一群大雁用翅膀圍護(hù)著一個小嬰兒,小嬰兒被凍得全身發(fā)紫,智積將男嬰抱回了寺中收養(yǎng)。積公是一位得道高僧,他讓儒士李公收養(yǎng)這名男嬰,隨后改名為李季疵。季疵長到七八歲時,李公夫婦打算回老家湖州。季疵便回到龍蓋寺呆在積公身邊,積公為季疵卜了一卦,積公以“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為季疵改名為陸羽。積公對喝茶有很深的見解,陸羽自幼深受熏陶,在品茶方面有很高的天分。陸羽十二歲時,離開了龍蓋寺,為了生計陸羽先后做過丑角演員和編劇。
但是,關(guān)于陸羽身世存在爭議一說。有說陸羽是一個棄兒,在陸羽所著的《茶經(jīng)七之事》中,陸羽提到了家庭關(guān)系,他的遠(yuǎn)祖為陸納,曾擔(dān)任湖州太守一職。
后來,陸羽花費了26年時間,著成《茶經(jīng)》一書。陸羽晚年時候,享有很高名氣,但是輕薄功名富貴。隨后,一直過著隱居生活,專注于茶文化的研究,于公元804年去世,享年72歲。
茶圣陸羽是誰及其資料
陸羽,字鴻漸,是唐代著名的茶學(xué)家和詩人。因為在茶道上有很卓越的貢獻(xiàn),被世人美譽為“茶圣”。陸羽生于公元733年,卒于公元804年,享年七十二歲。他所著作的《茶經(jīng)》為中國的茶業(yè)發(fā)展做出了顯著而卓越的貢獻(xiàn)。
說起陸羽,不得不提的就是《茶經(jīng)》一書了。陸羽在此書中,提到了很多新鮮的觀點,讓人們在飲茶中親臨其境般的體會喝茶的博大精深?!恫杞?jīng)》不過七千余字,但是卻花費了陸羽26年的光陰。陸羽為了所提觀點的準(zhǔn)確性,他將自己轉(zhuǎn)化為一個茶農(nóng),關(guān)于茶的多種方面力求面面俱到。陸羽在書中提出,茶有香味,世人在品嘗茶葉之前,需要品茶香。所謂“嚼味嗅香”,才是喝茶的正確方式。想要喝到好茶,需要大費一番功夫。茶有自身的生長習(xí)性,也有采摘時節(jié),更有喝茶時令。做法一旦有誤差,不但不會喝到茶葉的真正味道,可能還會喝出病來。這些觀點都是陸羽第一次提出,世人拜讀《茶經(jīng)》后,收獲頗豐。
后人說,陸羽之后,才有“茶”字,也才有“茶學(xué)”。陸羽一生為茶學(xué)而努力,因為從事了自己喜歡的工作,即使過程很累,很枯燥,天生樂觀的陸羽,依然將這些困難看成是人生最大的歷練。讀《茶經(jīng)》知道陸羽的畢生所成,更從中體會出陸羽是一位百折不撓、堅持不懈的人。
而他所著的《茶經(jīng)》一書,豐富了世人對茶的認(rèn)知,開啟了茶業(yè)新時代。
陸羽(公元733~約804),字鴻漸,號竟陵子,復(fù)州竟陵人(今湖北天門),唐代茶學(xué)家。他編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jīng)》,被后人譽為“茶仙”,奉為“茶圣”,祀為“茶神”。
王獻(xiàn)之的父親是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蘇軾的父親是北宋杰出文學(xué)家蘇洵,提起這些名人,人們必會說:“他們都是出生就贏在起跑線上的人?!笨墒顷懹饏s是一個被遺棄在亂草堆里的人。公元733年,一個寒冷的清晨,龍蓋寺的智積禪師正走在西郊的石橋上,忽聞橋下群雁鳴叫。原來是一群大雁正用翅膀護(hù)著一個凍得發(fā)紫的棄嬰。智積感慨自己與這個孩子有緣,于是為孩子占卦取名,以《易》占得卦辭:“鴻漸于陸,其羽可用為儀?!庇谑嵌ㄐ諡椤瓣憽?,取名“羽”,以鴻漸為字。
寫完《茶經(jīng)》以后,陸羽又重新周游各地,這次,他的目的不是考察茶葉,而是推廣茶藝。
每到一處,都開展關(guān)于茶的各種活動。自陸羽推廣茶以后,飲茶的人越來越多,茶的地位也日益提高??梢娝茝V茶藝的影響。同時,陸羽不僅影響了國內(nèi),對國外還產(chǎn)生了影響,茶和茶文化在中國發(fā)展的同時,茶藝還傳到了日本,形成了著名的日本茶道。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196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