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立女太子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在古代,太子,就是世襲制時代國家未來王位或者皇位的合法繼承人,其地位非常重要。目前來看,古代的太子全部都是男性,還沒有發(fā)現(xiàn)女太子。當然,這里必須說一下,唐朝中宗第二次在位時期,他的女兒安樂公主曾經(jīng)任性地要求老父親把自己立為“皇太女”,但沒有獲得同意,不然就真的有女太子了。
安樂公主李裹兒曾任性地要求父親唐中宗立其為“皇太女”,但沒獲得同意。不然她將成為我國歷史上又一位女皇
特別提示一點,一個國家一個時期只能有一個太子。我們以前總聽說什么哪吒三太子、朱三太子,這是很滑稽的小說說法。太子就是太子,不存在大太子、二太子、三太子之說,這種說法真是嫌古代不夠亂啊,接班人都要弄出來好幾個。
哪吒三太子其實是小說里的說法,在真正的歷史上,太子就是太子,只有一個,不存在二太子、三太子之說
太子目前可查的,商朝就有過,估計夏朝也有,但缺少內(nèi)容的支持。商朝的時候,17代人出現(xiàn)31個王,說明商朝實行的還是父死子繼和兄終弟及并存的形式。老父親死后,如果沒有親弟弟在世,那么就讓自己年齡最大的兒子繼位,然后依次給弟弟,弟弟都不存在了,再給兒子,但這個形式容易導致世系的混亂。
商朝歷代皇帝順序圖
西周吸取了商朝的經(jīng)驗,建國時期用“周禮”確定了比較成熟的太子制度,也就是取消了兄終弟及的制度,讓嫡長子直接繼承天子之位,嫡長子就是正妻所生的大兒子。這個初衷是好的,為了防止世系混亂,大宗一直都要做天子,別的兒子只能做別的。但時間一長還是發(fā)生了很多問題,有的嫡長子扛不起天子之威,比如智力不佳,貪玩,道德不太好等,而其他王子中還有大智者,道德強人,這種局面一直持續(xù),最后反而導致了爭位的出現(xiàn)和禮崩的局面,并且愈演愈烈。
西周吸取了商朝的經(jīng)驗,建國時期用“周禮”確定了比較成熟的太子制度
東周時期,禮崩樂壞的局面加劇。堅持尊重周禮的諸侯,自然是延續(xù)嫡長子繼承制。走上禮崩道路的諸侯,明君一般選賢子繼位,不管你是老幾。非明君就是看哪個兒子順眼就選誰,不管對后來有什么影響。最典型的就是晉國的晉獻公,本來立的申生為太子,但因為后來自己寵信了惡毒的驪姬,驪姬想辦法讓晉獻公不喜歡申生,轉(zhuǎn)而讓晉獻公立自己的兒子奚齊為太子,最終導致了短期的晉國內(nèi)亂。多重方式并行的立太子模式也影響了后世。
驪姬姿色艷美,實則陰險狡詐,不擇手段讓晉獻公立自己的兒子奚齊為太子,導致晉國內(nèi)亂
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之后,封建專制王朝開始,大多數(shù)皇帝還是能做到選賢子為太子,或者是子以母貴,從皇后生的兒子中選一個最喜歡、最適合的做太子。
這個最適合怎么理解,或許有多種答案,唐朝李世民選太子的時候,因為他和長孫皇后感情深厚,就提出應(yīng)該在長孫皇后的三個兒子中選一個,老大李承乾按照規(guī)則先成為太子,結(jié)果因為失德被廢,于是老二李泰有了機會,本來李承乾還有機會翻盤,但因為謀反被平,徹底失去了復(fù)位太子的機會,被李世民廢為庶人。就在李世民準備立李泰為太子的時候,這時候大臣們和李世民說,如果選李泰做接班人,按照他的性格,陰險狡猾,則老三李治以后必定會有危難,如果選李治做皇帝,他比較仁厚,則李泰可保。李治,論智力、能力都不如二哥,但出于保全兒子的思想,李世民選擇了李治做太子,因為從當時李世民的角度看,李治才是最合格的人選,但他并非是能力最強的人選,最后我們都知道了,給了武則天稱帝的機會,但當初李世民的選擇并沒有錯。
李治拜倒在武則天石榴裙下,給了武則天稱帝的機會
還有一些皇帝堅守周禮的風格,選擇嫡長子為太子,嫡長子不在的,則從嫡長子的孩子里面選,如果還沒有再依次往下排,反正就是非嫡不立,沒嫡就立長,最典型的就是大明朝。據(jù)說,朱元璋非常迷信周禮。
朱元璋非常迷信周禮,因此非嫡不立
這里不得不提元朝出現(xiàn)過的一個特例,就是協(xié)商出來的太子。元武宗在位時,因為親弟弟幫助自己奪位,功勞巨大,故而讓弟弟做皇太子,嚴格的說應(yīng)該叫“皇太弟”,因為元朝是蒙古皇帝,學習了漢朝皇帝讓皇太子繼位的習慣,既然是讓弟弟接班,所以就叫弟弟為皇太子了,意思是,你就是我的繼承人。雖然叫法不同,但實際還是皇太弟。然后他們進一步商定,弟弟做完皇帝后讓哥哥的兒子,也就是弟弟的侄兒繼續(xù)做皇帝,然后哥哥的兒子做完皇帝,再讓弟弟的兒子做皇帝,依次類推,表示兄弟二人世代友好。元武宗死后,按照當初的協(xié)商,弟弟繼位做了皇帝,是為元仁宗,這個歷史事件被稱為“武仁授受”。但遺憾的是,弟弟后來沒有遵守規(guī)定,而是讓自己的兒子直接做了皇帝,成為了導致元朝后期戰(zhàn)爭不斷的導火索。
武仁授受
中國的太子制度在清朝康熙年間走到了盡頭,康熙的二兒子胤礽成為了末代太子,因為康熙在位時間太長,這位太子做了40年還沒有成為皇帝,故而有點發(fā)霉,各種出昏招,反復(fù)得罪康熙帝,先后被廢兩次,最后皇帝也沒做成。從雍正皇帝開始,鑒于之前九子奪嫡的慘烈局面,他廢除了老皇帝生前立太子的制度,轉(zhuǎn)而改定了秘密立儲制度。簡單地說,皇帝生前會觀察自己的所有兒子,看看到底誰適合成為接班人,但他不公開,所有的皇子的待遇都是相同的,皇帝選定接班人后,會將這個人名寫在一個秘密遺詔里,待老皇帝死后,由幾位重要大臣共同打開繼位遺詔,并按照老皇帝指定的繼承人讓其登基。
從雍正皇帝開始,鑒于之前九子奪嫡的慘烈局面,他廢除了老皇帝生前立太子的制度,轉(zhuǎn)而改定了秘密立儲制度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200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