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明朝最后一天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提起亡國之君,大家腦海里恐怕都會浮現(xiàn)出昏庸殘暴奢侈無度等字眼。歷史上的亡國之君大抵都是指王朝的最后一位君主,但往往他們都是最無辜的人,昏庸殘暴這些帽子都扣不到他們的頭上,該由他們的父親或者爺爺去戴。就拿明朝來說,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是崇禎皇帝,但崇禎皇帝卻是著名的勤政愛民的好皇帝。既然崇禎是好皇帝,為什么明朝還會滅亡呢?
有一句話叫做“明實亡于萬歷”。明朝的滅亡真正應(yīng)該追溯的的確是萬歷一朝,正是這一朝的種種問題積壓到崇禎皇帝的頭上,即使崇禎再勤勉,也無法挽救明朝敗亡的事實。一個國家的滅亡始于內(nèi)憂,終于外患。在明朝最后的幾十年中,朝政紛爭不斷,財政崩壞,民不聊生,終于激起了農(nóng)民起義。李自成的軍隊橫掃北方,大有燎原之勢。而除了農(nóng)民起義,崇禎皇帝還必須面對來自關(guān)外的后金的壓力。正是內(nèi)憂外患的雙重壓迫,讓這個病入膏肓的王朝最終窒息。
崇禎皇帝一共在位十七年,也算是兢兢業(yè)業(yè),但這沒有對現(xiàn)實有絲毫改觀。等到崇禎十七年三月十六日,李自成的大軍已經(jīng)逼近京畿,這是大明王朝的最后一日,也是崇禎皇帝的最后24個小時。而這一天,崇禎皇帝依然召集了文武百官商議對策。然而在這個時候,卻沒有一個人能站出來說一句中用的話。大家吵來吵去還是在說要多備糧草死守京師這些正確的廢話,沒有一個人真正提出有用的策略。
壓力堆積在崇禎的心頭,再加上這些文武百官的無用之言,讓崇禎有些茫然。平時看起來泰然自若的崇禎這時候有些慌神了,舉止有些失態(tài)。他有時靠在桌子上聽大家講話,有時左顧右盼,自己給自己倒茶,自己給自己研墨,一代君王終于被現(xiàn)實擊敗,表現(xiàn)出了沉重的挫敗感與無奈感。
就在朝會無果而終的時候,一個太監(jiān)送來了一份秘書,崇禎看完后臉色大變,然后留給眾人一個背影,獨自走進了后宮。眾人面面相覷,都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事后經(jīng)過打探才知道是昌平已經(jīng)失守了。昌平是北京門戶,一旦失守就意味著北京將直面叛軍。李自成的騎兵甚至可以在當天就進軍北京城下。
果然,當天傍晚北京的土城就發(fā)現(xiàn)了李自成的先頭部隊,然后第二天一大早李自成的大軍就兵臨城下,數(shù)十萬大軍包圍了北京城。這一天是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七日,北京臣民亂成了一鍋粥,惶惶不可終日?;实墼缫褳l臨崩潰,他在宮中奔走悲號,面對李自成的叛軍喊出了他最后一句話:“內(nèi)外諸臣誤我!誤我!”皇帝、官僚、士兵、百姓,無一有堅定的信念,這樣的城池注定不能守衛(wèi)。當天城破,崇禎皇帝自縊煤山,大明王朝壽終正寢。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203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