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編,說起陳頊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南朝中的陳帝國,是四個王朝中最后一個朝代,它的疆域和實力也最弱小。然而這個存在了三十多年時間的朝代,好幾位皇帝都是難得的治國之才。其中,第四位皇帝宣帝陳頊,在位期間勵精圖治,在與勁敵北周和北齊的對抗中,能夠勉力維持局面,非常不容易。他也因此被很多人稱為一代明君。
陳頊和哥哥陳蒨是武帝陳霸先的侄兒,他們的父親陳道譚本為梁朝將軍,后來參與平定“侯景之亂”,結(jié)果在一次戰(zhàn)斗中不幸戰(zhàn)死。當時兄弟倆已經(jīng)長大成人,所以作為梁朝大將的陳霸先讓兩人跟隨在他身邊。
陳頊相貌英俊,且勇猛過人,深受陳霸先喜愛。然而,為了消除梁朝皇帝對自己的猜忌,陳霸先無奈之下,只好讓兒子陳昌與陳頊去國都做人質(zhì)。
可憐的陳頊,在此后的八年時間里,過著比較屈辱的日子,先是在梁國做人質(zhì),后來梁國被宇文泰派人滅掉,他又被俘虜去了北方。直到哥哥陳蒨登基,再三要求北周放人,他才在過了幾年顛沛流離的生活之后回到了陳國。
陳頊此后的人生,完全變了個樣,幾乎是非常的順暢。他回國后就身居高位,權(quán)勢越來越大。地位的提高助長了他的野心,哥哥駕崩后,他趁機篡奪了侄兒的皇位,自己坐上了皇帝的寶座。
陳頊在位的十幾年中,陳國國力雖然不如文帝陳蒨時期,不過仍舊有著較強的實力。陳頊不僅治國理政精力充沛,他在生兒子方面也是一把好手,幾乎讓許多皇帝汗顏。
特別是陳頊的叔叔陳霸先,英明神武,堪稱一代雄主,卻在傳宗接待上遇到了大問題,前面幾個兒子都夭折了,最后只剩下六子陳昌,還去做了人質(zhì)。結(jié)果就是讓陳頊兄弟占了便宜,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落到了兩個侄兒的手上。
到了陳頊這里就不同了,他雖然生兒子比較晚,23歲時才有了長子,不過在此后二十多年里,他孜孜不倦,日夜努力,有了六十多個子女,其中兒子就有42個。
作為一代明君,陳頊好色而不荒淫,他后宮中有封號的妃子只有二十多人。而正是這些后妃,為他生下了一大堆子女。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來看看其他有名帝王的子女數(shù)量,就可以知道陳宣帝和他的后妃們有多么會生育了。
歷史上的帝王中,兒子最多的是北燕建立者馮跋,由于北燕偏安一隅,他的威脅較小,所以活得沒壓力,最后生了一百多個兒子。清朝的兩位皇帝康熙和乾隆,都是有名的好色帝王,后妃眾多,而且在位時間都在60年左右??滴趵鬯览刍?,卻只生了35個兒子。乾隆更少,只有17個,其中不少還夭折了。
如此看來,陳頊勇武過人,不僅是表現(xiàn)在戰(zhàn)場上,其他方面也很出色。值得一提的是,就在駕崩的前幾年,陳頊還有兒子出世,不得不說他的人生實在是彪悍。
當然了,對于皇帝來說,兒子多了是好事,也是壞事。因為這些含著金鑰匙長大的皇子,出生后就錦衣玉食,不知人生有多么艱難,民生有多疾苦,大多很難成才。
陳頊就遇到了這樣的問題。他的兒子中就有不少是無能之輩。比如二皇子陳叔陵,好色荒淫,而且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盜墓賊,歷來受后世之人唾棄。
最悲催的是,陳頊的嫡長子,也是陳帝國皇位的繼承人陳叔寶,是陳頊眾多兒子中非常無能的一個。比起荒淫無道卻勇武過人的陳叔陵,這位太子可謂是一無是處。他性格軟弱,不學無術(shù),十幾歲就顯露出了好色的一面。結(jié)果,如此種種日復(fù)一日醞釀之后,讓陳叔寶成長為一名貨真價實的昏君。
陳頊死后,陳叔寶就開始了他的昏君之路,寵信紅顏禍水張麗華,任用奸佞之臣,不到七年時間,朝政潰爛的陳帝國就被隋朝滅亡,成為其奠定霸業(yè)的墊腳石。如果陳頊還在,怕是也會氣得跳腳了。事實也證明,會生不是關(guān)鍵,會培養(yǎng)才是王道。
陳頊是在南朝梁中大通二年七月初六那天出生的。小時候的他就特別的寬容大度,聰明可愛。長大以后,身高八尺的他更是生得一副好皮囊。不僅如此,陳碩還是一個十分有謀略和想法的人。對于騎射,更是他的強項。
在平侯景之亂時,陳武帝陳霸先負責鎮(zhèn)守京口。那個時候的梁元帝征召了陳武帝的兒子和侄子入侍。于是,陳頊就受陳武帝的命令去了江陵。再后來,經(jīng)過很多次的升遷,陳被頊任命為直閣將軍以及中書侍郎。
江陵陷落是在承圣三年,事件發(fā)生之后陳頊就被遷到了關(guān)右。永定元年,遙授襲封為始興郡王,受了食邑二千戶。永定三年,陳的頊兄長陳文帝也就是陳?當皇帝,即位以后,改封為安成王。到了天嘉三年,從北周回國,授侍中、中書監(jiān)、中衛(wèi)將軍,置佐史。不久授南徐、東揚、南豫、使持節(jié),都督揚、北江五州諸軍事,揚州刺史,進號驃騎將軍。
光大二年十一月二十三日這天,陳頊以陳伯宗個性太軟弱,無法擔當國家大任為理由發(fā)動了一系列的政變,接著他又以太皇太后章要兒的名義下了詔書把陳伯宗給廢了,隨后陳碩就自立為帝,并且他把年號改成了太建。并且改尊太皇太后章要兒為皇太后。把柳敬言立為皇后,陳叔寶立為皇太子。
到了太建五年十月,陳宣帝聽到北周滅北齊的消息以后,馬上開始爭奪起淮北地區(qū)。等到吳明徹的部隊抵達呂梁后,北周的徐州總管梁士彥就馬上帶領(lǐng)起軍隊奮起抵抗。沒多久就逼的吳明徹無路可走,被抓以后沒多久他就抑郁而死。
太建十四年正月初五,坐在皇帝位置上的陳頊突然病重。正月初十日那天,陳頊在宣福殿駕鶴西去,那時候的他只有五十三歲。二月十七日,陳上頊謚號為孝宣皇帝,廟號高宗。二月十九日,被葬在了顯寧陵。
作為一個皇帝來說,三宮六院,后宮佳麗三千這是一點也不夸張的,子女多成為歷代皇帝的一個標簽,這不僅是自身需求產(chǎn)生的結(jié)果,也是江山社稷的需要。本文盤點了中國歷史上子女最多的十位皇帝,宋徽宗趙佶竟有32個兒子和34個女兒!
一、宋徽宗:趙佶
宋徽宗趙佶(1082~1135年),1100~1126年在位25年。他愛美人勝過愛江山。據(jù)《宋史》記載,北宋滅亡之前,后宮有美女一萬多,徽宗三十二子,三十四女。單憑這份官方的不完全統(tǒng)計,宋徽宗已經(jīng)毫無懸念地坐穩(wěn)了歷代皇帝中孩子數(shù)量最多的頭把交椅。
二、唐玄宗:李隆基
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即唐玄宗,在位44年,因安史之亂而退位,是唐朝在位最長的皇帝,亦是唐代極盛時期的皇帝,開創(chuàng)了唐朝的極盛之世開元盛世。史籍記載:唐玄宗一生共有皇子30個,女兒29個。其中七子早夭而未及封王,所有女兒全部受封公主。他的接班人是第三子李亨。
三、清圣祖:愛新覺羅?玄燁(康熙)
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滴醯?歲登基,14歲親政,在位61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史載,康熙帝共有子女55個,其中兒子35個,女兒20個,另有養(yǎng)女1個(固倫純禧公主,康熙帝之弟恭親王常寧長女)。35個兒子中,有24個長大成人獲封皇子,另有11個早薨未及封;20個親生女兒中,只有八個女兒活到成人而受封公主,其他均未活過十四歲而早殤未及封。
四、宣帝:陳頊
陳宣帝陳頊(528~582年),南北朝時期陳朝第四位皇帝,569~582年在位14年,廟號?高宗?。史載,陳宣帝光兒子就有42個,歷朝皇帝最多的記錄,估計非他莫屬。其中有名字的皇子39個,3個早夭而未留下名字記載。在有名有姓的39個皇子中,得到封王的有31個,另有8個未及封。但是,史料中未發(fā)現(xiàn)關(guān)于陳宣帝女兒數(shù)量的報道,按照他生兒子的水平,估計也不會少。
五、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1328~1398年),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一生共育有兒子26個,女兒18個,合計子女共44個。其中,第1至第5子,(包括長子太子朱標、四子燕王朱棣)均由大腳馬皇后所生,8子及其之后各子,均在朱元璋稱帝后出生,只有九子、二十六子早殤,其他各子均長大成人并被封王。 上一頁 0 /2 下一頁
清圣祖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愛新覺羅·玄燁(康熙帝) 兒子(按出生順序) 愛新覺羅·承祜 愛新覺羅·承瑞 愛新覺羅·承慶 愛新覺羅·賽音察渾 愛新覺羅·長華 愛新覺羅·長生 以上各子幼殤,未序齒 皇長子愛新覺羅·胤禔,固山貝子,原名愛新覺羅保清 皇次子愛新覺羅·胤礽,皇太子,后封理密親王,原名愛新覺羅保成 愛新覺羅萬黼(幼殤,未序齒) 愛新覺羅允禶(幼殤,未序齒) 皇三子愛新覺羅·胤祉,誠隱親王 皇四子愛新覺羅·胤禛,雍正皇帝 皇五子愛新覺羅·胤祺,恒溫親王 皇六子愛新覺羅·胤祚,幼殤 皇七子愛新覺羅·胤佑,淳度親王 皇八子愛新覺羅·胤禩,原封廉親王,后廢 皇九子愛新覺羅·胤禟, 皇十子愛新覺羅·胤?2?1,輔國公 皇十一子愛新覺羅·胤禌,幼殤 皇十二子愛新覺羅·胤祹,履懿親王 皇十三子愛新覺羅·胤祥,怡賢親王 皇十四子愛新覺羅·胤禵,恂勤郡王 皇十五子愛新覺羅·胤禑,愉恪郡王 皇十六子愛新覺羅·胤祿,出繼承澤親王碩塞之后 皇十七子愛新覺羅·胤禮,果毅親王 皇十八子愛新覺羅·胤祄,幼殤 皇十九子愛新覺羅·胤禝,幼殤 皇二十子愛新覺羅·胤祎,簡靖貝勒 皇二十一子愛新覺羅·胤禧,慎靖郡王 皇二十二子愛新覺羅·胤祜,恭勤貝勒 皇二十三子愛新覺羅·胤祈,誠貝勒 皇二十四子愛新覺羅·胤秘,誠恪親王 雍正帝愛新覺羅胤禛即位后為避諱,諸皇子名中“胤”字改為“允”字。 女兒 皇長女(1668年—1671年),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生;十年十月殤,時年三歲。母庶妃張氏。 皇二女(1671年—1673年),康熙十年三月初九生;十二年二月殤,時年三歲。母庶妃董氏。 皇三女,固倫榮憲公主,母庶妃馬佳氏。 皇四女(1674年—1678年),康熙十三年二月初十生,康熙十七年殤,時年五歲。母庶妃張氏。 皇五女,和碩端靜公主,母貴人兆佳氏。 皇六女,固倫恪靖公主,母貴人郭絡(luò)羅氏。 皇七女(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六月初一生,八月即殤。母德妃烏雅氏。 皇八女(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九生,閏六月殤。母皇貴妃佟佳氏。 皇九女,固倫溫憲公主,母德妃烏雅氏。 皇十女,固倫純愨公主,母庶妃那拉氏。 皇十一女(1685年—1686年),康熙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七生;二十五年五月殤。母溫僖貴妃鈕祜祿氏。 皇十二女(1686年—1697年),康熙二十五年閏四月二十四生,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卒,時年十二歲。母德妃烏雅氏。 皇十三女,和碩溫恪公主,母敬嬪章佳氏。 皇十四女,和碩愨靖公主,母貴人袁氏。 皇十五女,和碩敦恪公主,母敬嬪章佳氏。 皇十六女(1695年—1707年),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生;四十六年十月殤,時年十三歲。母庶妃王氏。 皇十七女(1698年—1700年),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生;三十九年十一月殤,時年三歲。母庶妃劉氏。 皇十八女(1701年),康熙四十年十月十八生,不久即殤。母和嬪瓜爾佳氏。 皇十九女(1703年—1705年),康熙四十二年二月十四生;四十四年二月殤,時年三歲。母襄嬪高氏。 皇二十女(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初九生,十二月殤。母庶妃鈕祜祿氏。 養(yǎng)女,固倫純禧公主,圣祖弟恭親王常寧長女,母庶福晉晉氏。
滿意請采納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209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