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光緒如果殺慈禧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說起這個話題,我想,大清朝或許會滅亡的更快一些!光緒皇帝的新政,甚至他所發(fā)動的戊戌變法,追根究底的來講,其實也是為了國家的富強!然而,國家富強起來并非是唯一的一個原因,當然更非最為直接的。光緒想要通過政治改革,讓自己實際的掌握權力,可是,在這個之前,光緒作為一國之君,卻一直都是一個傀儡的存在!
光緒皇帝搞戊戌變法,慈禧就反對他進行變法,但慈禧也不是要反對國家變得富強,慈禧畢竟是大清朝最有權力的女人,如果國家顧強了,對于生活一向奢侈的她而言,百利而無有害!她又何樂而不為呢?
其實,慈禧就是不想自己的權力被剝奪,為了反對光緒皇帝奪取權力,所以她才反對光緒搞變法!
我們了解清楚上面所講的內(nèi)容,我們再重新來審視一下今天要講的話題:假如光緒殺了慈禧,自己親政的話,大清朝還會走向亡國嗎?
答案是很肯定的,而且亡國也是歷史的必然。最為直接的一個原因,其實并非是來自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像中國如此巨大,沒有任何一方能夠百分百的徹底侵占,對于外國列強而言,尋求一個代理人來管控中國,也并非是一件壞事!
而這個也就是為何慈禧想廢光緒,卻遭到外國列強拒絕的原因所在。慈禧也是對列強宣過戰(zhàn)的,她作為大清朝最有權勢的女人,也并不是乖乖的俯首帖耳。
假如換上一個小皇帝,那么慈禧就更是大權在手了,并且誰也不能保證是否會再來一次“全面宣戰(zhàn)”。因此,讓光緒和慈禧太后彼此牽制,使得中國根本無法騰出空來對付列強,而這更能保證列強的利益。
而大清徹底亡國的直接因素是辛亥革命,這是一場來自國內(nèi)由上而下的運動。武昌起義打響了武裝革命的第一槍。而全國各地也紛紛響應,使得帝國立刻就陷入到人民運動的海浪之中。
由此也可以看出,大清亡國,首要因素就是中央政府已經(jīng)失去了對地方的掌控了。
換句話來講,假設中央政府強大而且有力,那么大清一定會延緩其滅亡的速度,至少會晚幾年;反之,中央政府軟弱無能,大清亡國就會提前,亡國是必然的,無非就是遲與早的問題。
我們再回到光緒和慈禧本人身上來分析分析。光緒是軟弱無能,而慈禧才是真正代表著那個強有力的中央政府的。
光緒皇帝的理想是非常豐滿的,奈何現(xiàn)實也是非常骨感的。光緒的變法圖強,目的是為了大清朝,但是在變法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損害一部分的既得利益。
而這些所謂的既得利益者,其實就是管理國家的中堅力量。另外,光緒并沒有在中下層人民心中建立一個帝王應有的權威,除掉康有為等部分熱血男人,光緒不過就是獨自一人在奮戰(zhàn)了。
假如光緒真的把慈禧殺了,那么光緒也很難真正成功的實行變法圖強,只會讓中央更快的失去對全國的控制,使得大清政權更快的支離破碎!
沒有。因為光緒皇帝不是一個多么優(yōu)秀的皇帝,他連基本的政治都不懂。而且被廣受教科書好評的戊戌變法并沒有那么好,只不過那是第一次立憲的變法而已,而且這個變法非常糟糕,領導者包括康梁等就沒有人去過西方,也沒有系統(tǒng)地了解過西方的政治制度以及經(jīng)濟制度等都是怎么回事,更沒有站在一個比較高的層次去觀察西方,這與明治維新時完全不同的——明治維新的時候日本派出高層到西方挨個考察并選擇適合日本的發(fā)展方式。對于這些人,可以聽他們的意見,但是要是讓他們來搞,國家必定會完蛋。而且光緒皇帝的變法完全是一拍腦袋作出的決定,他其實對外面毫不了解,他一輩子都生活在王府、深宮之中,受到的教育完全是舊中國的那一套,所有的帝師都是保守派中的頑固派,這樣一個皇帝能指望他多開明或者了解西方?而且清朝最深遠、深度最大的是慈禧主持的清末新政,連續(xù)十多年的改革,多次派出考察團去歐洲考察,并在原本的中國國情的基礎之上進行改革,使得整個國家相對穩(wěn)定地發(fā)展。但是那個時候已經(jīng)太晚了,中央王朝的權威十不存一,地方勢力崛起,1901年以后的大清已經(jīng)救無可救了。
光緒沒有振興國家的能力,但有振興國家的心,而慈禧相反。慈禧是一個利己主義者。她所追求的是國家平安,洋務運動、辦水師更像被迫這樣做的,要是有別的辦法,她才不想花這些冤枉錢。
奕?、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袁世凱那個不是人中龍鳳,而慈禧以女人之身,面對這些人物游刃有余。光緒與慈禧相比較要遜色的多,拿甲午海戰(zhàn)來說,首先日本聯(lián)合艦隊綜合實力已經(jīng)超過北洋水師,李鴻章已經(jīng)向光緒說明過此事,但光緒還是輕信主戰(zhàn)派之言,隔過李鴻章強行命令北洋水師迎戰(zhàn)聯(lián)合艦隊,最終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在戰(zhàn)爭開始時,光緒是堅定的主戰(zhàn)派。在戰(zhàn)爭節(jié)節(jié)失利時。光緒開始搖擺不定。日本占領朝鮮。日本人在中國迅速推進,直逼沈陽,清朝岌岌可危。在如此危機的情況下,李鴻章提出建議,希望清帝國和日本打持久戰(zhàn)。日本國土面積小,沒有足夠的資源支撐,無法迅速占領中國,因此希望速戰(zhàn)速決,中國需要以廣大的土地換取戰(zhàn)爭的時間,不計一城一池之失,以大局為重,拖住日本,方能反敗為勝。其實,海戰(zhàn)失敗之后,當時清朝傾全國之力對付當時的日本還是綽綽有余的。就算不能反敗為勝,《馬關條約》的賠款也可以少一些,而此時的光緒只求議和速成。
同治死后,慈禧選擇立光緒為帝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把自己的侄女嫁給光緒做皇后以保證日后光緒親政之后,慈禧不會失勢。偏偏光緒不能和隆?;屎蟾愫藐P系,隆裕有什么肯定會和慈禧說,慈禧會在心里想:光緒在我面前的順從會不會是裝的。政治是你死我活的斗爭,政治家會爭取能爭取到的一切利益,光緒放著這么好的資源不用,可見其政治水平。
清朝落后的是體制,戊戌變法不過是換湯不換藥,裁撤冗官,你說他有用沒用,有用,但是沒辦法從根本改變現(xiàn)狀。把清朝比做一艘破船,不變法還能航行,變法過后很多船員失去了工作便和這艘船過不去了,只能加速這艘船下沉的速度。遇到慈禧這樣的鐵腕人物還能比劃兩下。如果慈禧死后,光緒繼續(xù)變法只會加劇清朝滅亡。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216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