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魏忠賢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通常來講,如果明君當政,能夠善于約束近侍,那么太監(jiān)也很難做大。不過,終究不是每位皇帝都是英明神武之君。所以,歷史上并不乏手眼通天的大太監(jiān)。明熹宗時期的魏忠賢便是如此。
在許多影視劇中,魏忠賢都是一個炙手可熱的人物,甚至連皇帝都怕他。只是,文藝作品中的魏忠賢,終究還是被放大了。明朝寵幸宦官的皇帝不少,得勢的太監(jiān)可謂層出不窮,但真正能威脅到皇權的,倒也沒有幾個。
如果找一些詞匯來形容魏忠賢,或許可以用狐假虎威、狗仗人勢之類的辭藻。因為在天啟朝時,魏忠賢之所以能夠做大,主要是因為明熹宗的寵幸縱容,而他之一所能夠把持權柄,也主要是靠著“矯詔”。
所謂矯詔,即假托皇帝的名義來發(fā)號施令,從而暗中將自己的意志夾雜于圣旨上諭之中。可氣的是,明熹宗終日沉迷于做木匠活,對朝政好不理會,尤為寵幸魏忠賢。如此以來,魏忠賢便假借天啟皇帝的名義,來黨同伐異,攫取利益了。
魏忠賢得勢,是依附于皇權;魏忠賢倒臺,則是因為失寵于新君。崇禎雖然是天啟皇帝的異母兄弟,可他的性格卻與那個木匠哥哥迥異。朱由檢是個勵精圖治的皇帝,也是個近乎苛刻的君主。在其登基后,便已經決定要除掉魏忠賢,而剩下的,不過是順水推舟罷了。
早在崇禎登基前,魏忠賢的倒行逆施已經引發(fā)了朝臣的反對,只是因天啟昏庸而未能取得成效。而到崇禎繼位后,錢家征便上疏彈劾魏忠賢,列舉了閹黨的種種惡行。就這樣,崇禎便開始著手命人調查魏忠賢,而等待魏忠賢的,也只有死路一條。
不少人將這場斗爭描寫的驚心動魄,但實則問題本身并不復雜。當時魏忠賢見大勢已去,很快就畏罪自殺了。而崇禎則命人徹查,將相關人員的罪行一概審清。要知道,此時崇禎雖然登基,但還未改元,魏忠賢死后依舊被割下來腦袋,予以示眾。
如此來看,崇禎除掉魏忠賢,倒也談不上用“扳倒”一詞,因為,兩者之間原本就勢力懸殊,皇帝要想讓一個太監(jiān)死,還真不困難??梢哉f,魏忠賢的得勢與失勢,都在證明一個道理:在皇權高度集中時代,其他人不過猶如螻蟻,盡管能恃寵專權,卻很難與皇帝抗衡。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234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趙構為何遲遲不愿意北伐奇恥大辱能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