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劉禪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劉禪繼位之時,身邊也就剩諸葛亮輔助了,魏延一死就更是蜀中無大將,縱使諸葛亮有神仙之能,還是丟掉了大好江山,被人們稱為阿斗。
蜀漢滅亡后,劉禪移居魏國都城洛陽,封為安樂縣公,司馬昭故意試探他有沒有謀反之心,請劉禪和蜀國舊臣吃飯。吃的正樂呵,司馬昭不懷好意的安排了個蜀國舞蹈,一幫老臣哭的稀里嘩啦,可劉禪不為所動,品頭論足,津津有味。
司馬昭故意問他,想念家鄉(xiāng)嗎?劉禪看的正過癮,竟然沒聽清說了什么,回過神來,回答道,此間樂,不思蜀,司馬昭一聽此人果然是個廢物啊,胸無大志之人啊。但劉禪真的是如此無能嗎?起碼諸葛亮不是這樣認為的。
諸葛亮在給朋友的信中,描述劉禪天資仁敏,愛德下士,在諸葛亮的眼中,劉禪并不是平庸之輩。
劉備死后諸葛亮獨攬大權,親自帶兵出征,劉禪也是誠心提建議:相父南征,遠涉艱難,剛回來又去北伐,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得注意啊。諸葛亮決定北伐繼續(xù),劉禪還是全力支持。
諸葛亮病死,李邈的自以為抓住了圣意,說諸葛亮死得好,不然遲早會造反,劉禪直接把他下獄處死說明劉禪對諸葛亮十分信任。
諸葛亮死后,劉禪還是做了29年皇帝,在當時兵荒馬亂割據(jù)稱雄的時代環(huán)境下,很難說是全憑諸葛武侯的功勞,沒有一定才智是做不到的。
后來,魏軍大舉攻城。劉禪選擇投降,雖然背上了賣國的惡名,卻保住了本國子民的性命,免于戰(zhàn)爭的涂炭。小編認為劉嬋是大智若愚,識時務者為俊杰。
劉禪,并不是我們想象的那么糟糕,他也有自己的過人之處,他能夠統(tǒng)治蜀國40多年,足以顯示了這一點,主要仰仗的是:能韜光養(yǎng)晦,懂得忍辱負重;懂得休養(yǎng)生息對于國家重要性;大智若愚,能夠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迷失方向。
劉禪,是蜀漢的第二代君主,劉備的兒子,也是當年趙云生死沖殺奪回的那個。千百年來,他總是被作為反面教材呈現(xiàn)在人的面前,被稱作扶不起的阿斗,那么他真的這樣無能嗎?
我想不是這樣的,假如真的很平庸到了幾點,也不會將蜀國統(tǒng)治40多年,他的長處在于:
一、能韜光養(yǎng)晦,懂得忍辱負重
這一點反應在劉備死后,諸葛亮任宰相期間,那時候諸葛亮的光芒太耀眼了,劉禪就像他背后的影子,世人看不到他。想想一個國君,在自己的國家,人們想得到的,只有當朝宰相,沒有國君,遇到其他君主,早將宰相拿下了,而劉禪反而沒有,足見他能夠忍辱負重。
二、懂得休養(yǎng)生息對于國家重要性,諸葛亮死后奉行較寬松的國家政策
這一點體現(xiàn)在諸葛亮病死五丈原之后,他懂得北伐對于蜀漢和蜀漢人民的荼毒。當諸葛亮死后,他下令休養(yǎng)生息,實行較寬松的國家政策,使得蜀漢的經(jīng)濟得到了恢復。
三、大智若愚,能夠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迷失方向
大智若愚,但是又心思縝密。劉禪做得非常好,諸葛亮死后,國內反對諸葛亮的反對派有個叫李邈的人,趁機詆毀諸葛亮,這時劉禪能夠不偏不倚,認清事實,很好的保持了當時政治的平衡。
中國有句話叫做扶不起的阿斗,用來形容爛泥糊不上墻、扶持不起來的人。
阿斗何許人也,他大名劉禪,劉備的兒子,蜀漢后主。
歷史上的阿斗真的就扶不起嗎?
這一點很難說清。他能夠自始至終的信任和重用諸葛亮,這一點就沒有幾個帝王能夠做到。諸葛亮也用鞠躬盡瘁來回報劉備父子的信任。 有人說,蜀漢就是毀在劉禪這個昏君的手里。其實不然,蜀漢的滅亡,從一開始就注定了。蜀漢帝國是三國中最小的一個國家,版圖面積最小,人口最少,軍事實力最差,經(jīng)濟實力最弱,這么多小,少,差,弱,可以說這個國家從一開始建立起來就在勉力支撐。
原本蜀漢應該是一個有希望的國家,可是關羽丟了荊州,導致諸葛亮的隆中對計策徹底流產(chǎn),而劉備也頭昏腦脹的,打了一場夷陵之戰(zhàn),導致多年積累的精銳喪失一空,使得諸葛亮在此后的幾年里,只能勉強支撐,沒有力量向曹魏進攻。
對于國家的見狀,其實劉禪這個人完全清楚,同時,他對于自己的能力以及諸葛亮的本領也有明確的認識,既然自己能力不行,而相父卻是一個不世出的奇才,那為什么不放手讓諸葛亮去做呢?
于是劉禪全力支持諸葛亮,孔明要南征,好,支持,孔明要北伐,好,支持,孔明要和東吳結盟,好,仍然支持。在劉禪的默默支持下,蜀漢的國力逐漸得到了恢復,軍力得到了錘煉。
但是天不假年,諸葛亮魂歸五丈原,國家失去了支柱,幸好諸葛亮對身后的政治做出了安排,劉禪自然照單全收。不過在后諸葛亮時代,劉禪開始在蜀漢政治生活中,逐漸走向了前臺。
劉禪敏銳的發(fā)現(xiàn)蜀漢的國力已經(jīng)不能支撐連年的主動進攻曹魏,他采取的策略很有意思,他利用諸葛亮的巨大威望重用諸葛亮的兒子,用他來分姜維的權利,制衡姜維,甚至使用太監(jiān)黃皓也是這個目的,只是對于這個宦官太過縱容,使得他有點做大之勢。
由此可見,劉阿斗也是一個非常有政治手腕的人,絕不是一個政治上的侏儒。
至于讓他被黑得很慘的?此間樂,不思蜀?也這句話,其實也充分體現(xiàn)了他的智商。
蜀漢滅亡以后,后主劉禪,成為了曹魏帝國的俘虜,勉強保住了性命,當上了安樂公。有一次,司馬昭大宴群臣,就和劉禪湊趣,特地奏響了蜀國的音樂,劉禪聽得手舞足蹈,開心的不得了,這和席間的蜀漢大臣們,都在偷偷的抹眼淚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劉阿斗在這個時候飛出了一句讓他被黑出翔的話:?此間樂,不思蜀也!?這句話一出口,滿座皆驚,尤其是那些忠于蜀漢的大臣們,整個心都是拔涼拔涼的。
留在身邊的大臣郤正就給他出主意說,下次司馬昭再問你同樣的問題,你可要痛哭流淚告訴他自己家人的墳墓都在那里,自己做夢都想回到那里,那樣您就很快能夠回到蜀地了。劉禪點頭稱是。
果然過了不久,司馬昭又問了同樣的問題,這次劉禪對答如流。司馬昭聽后哈哈大笑,這怎么像郤正說的?
司馬昭圖窮匕現(xiàn),劉禪傻乎乎地說:就是他說的,您怎么知道?
看到劉阿斗如此憨態(tài)可掬的形象,剛才還充滿殺意的司馬昭笑的前仰后合,這樣的荒料沒心沒肺,不值得殺。
其實這一次驚險,純屬劉禪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緩解了人生最大的危機。
我個人覺得劉禪并不是一個扶不起的阿斗,而蜀漢之所以還能偏安一隅幾十年,是因為到后期,吳蜀兩國的實力不相上下,誰也打不過誰,所以才會一直相安無事。劉禪之所以能做幾十年的皇帝,首先是和三國當時的三方對抗狀況有關。吳、蜀、魏三國雖然表面上處于交戰(zhàn)狀態(tài),但實際上已經(jīng)呈現(xiàn)了一個比較穩(wěn)定的局面。
眾所周知,魏家是天下之主,但無論它如何勇猛,都無法擊敗吳、蜀兩國聯(lián)盟。此外,吳蜀兩國之間的實力差距不大,誰也無法擊敗對方。也正是因為如此,它們才能和諧相處。這場戰(zhàn)爭最初之所以會爆發(fā),是因為爭奪領土,但后來三國的戰(zhàn)爭就少了。
其次,諸葛亮死后,當時的魏國正處于內亂之中,后來新任命的帝王們在位時間都很短,他們沒有實力再繼續(xù)南下。最后一點是劉禪的能力,劉禪實際上是憑借自己的能力走到了這一步,尤其是在他忍辱負重這方面更是深得劉備真?zhèn)?。雖然劉禪登基時還年輕,但諸葛亮當時仍然控制著朝中實權,沒有放手。這些劉禪都忍著,但他沒有什么都聽諸葛亮的,尤其是在人事調動方面。他會使用諸葛亮推薦的人,但他會做出相應的調整,以達到平衡兩者的目的。所以說,劉禪并非是一個愚昧的人。
最后一點,劉禪之所以可以在亡國后生活得很好,完全是因為劉禪懂得裝傻,這點和劉備也是很像。當時,司馬紹多次試圖殺死劉禪,但都被劉禪給設法躲過去了。有一次司馬紹在試探劉禪的時候,特意為他演奏了一首蜀國音樂,問他是否想念他的國家。當時,劉禪就說,他現(xiàn)在過得很好,吃喝不愁,想念國家干嘛?從這點也可以看出,劉禪并非是扶不起的劉阿斗,他是個聰明的人。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的,扶不起的阿斗指的是三國蜀漢后主劉禪,阿斗是劉禪的小名。在很多人看來嗎,劉禪為人不思進取,只會整天玩樂,即使有諸葛亮這樣的名臣輔助和教導也無濟于事,最終導致江山落入他人手中,還落下了“樂不思蜀”這樣的千古笑柄。不過,在諸葛亮去世后,劉禪居然還當了29年,也即接近30年的皇帝。在三國乃至整個古代歷史上,皇帝在位時間能超過阿斗的人很少。那么,諸葛亮去世后,劉禪憑什么還能當30年的皇帝呢?
一
首先,諸葛亮于234年10月8日病逝,而劉禪的在位時間為223年—263年,諸葛亮去世后,劉禪維持了蜀漢江山近三十年的時間,直到鄧艾率軍兵臨城下后,劉禪才選擇開門投降,也即蜀漢最終滅亡。對于劉禪可以在諸葛亮去世后依然坐穩(wěn)江山近30年,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劉禪并不是昏庸無能的皇帝。換而言之,扶不起的阿斗,是一種丑化,和真實歷史上的阿斗相去甚遠。
二
其次,對于三國這一歷史階段的后主劉禪,在位時間長達數(shù)十年,雖然肯定不可能是英明神武、才能出眾的君主,但也并沒有什么明顯的昏君劣跡。相對于南北朝時期昏庸到令人發(fā)指的皇帝,劉禪至少是一個中等水平以上的皇帝。即便是三國時期,看看孫權去世后的幾任皇帝,要么年輕被廢,要么殘暴無常,促使東吳陷入內亂的局面中。而對于后主劉禪治下的蜀漢,就算沒有太大的功勞,至少沒有發(fā)生多大的叛亂。
三
而對于封建王朝來說,能保持平穩(wěn)就是很厲害的本事,尤其蜀漢本來就派系林立,比如荊州派、益州本土派、東州集團等,劉禪可以保持一個平衡,放在唐朝、漢朝、明朝等朝代,也足以做一個太平皇帝,至少不會北上昏庸無能的罵名??酌魇藕螅瑒⒍U先后以大司馬蔣琬、大將軍費祎為錄尚書事,總攬朝權;后又以姜維、諸葛瞻為錄尚書事。對于諸葛亮留下的賢臣,劉禪謹遵其“親賢臣、遠小人”的訓誡,促使蔣琬、費祎、等賢臣良將可以有一個施展才華的舞臺。
四
最后,當然,不可否認的是,在劉禪在位的最后幾年中,其寵幸黃皓等小人值得批評。但是,相對于明朝時期的魏忠賢、王振等宦官,黃皓在劉禪的控制下,至少沒有要前者那樣殘害忠良。另外,諸葛亮去世后,劉禪之所以可以坐穩(wěn)江山三十年,也是因為有一個有利的外部因素,也即司馬懿為代表的司馬氏和曹魏皇室爭奪權力,促使魏國陷入長時間的內耗之中。正是因為魏國的內亂,導致其無法全面對蜀漢用兵,這也為劉禪的長期在位形成了一個有利地外部條件。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234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趙構為何遲遲不愿意北伐奇恥大辱能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