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亨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說到唐朝時期在位最長的皇帝,那便是唐玄宗李隆基了。在李隆基位時期,他勵精圖治,勤于政事,開創(chuàng)了開元盛世的局面。李瑛是李隆基的嫡長子,原本位于太子之位,可后來他連同他的兩個弟弟一起遭受武惠妃的迫害而慘死,無奈之下,李隆基根據(jù)無嫡立長的原則,讓長子忠王李亨繼任太子之位。
在李亨為忠王之時,他便將兗州韋元珪之女納為妾,成為太子之后,韋氏便成為了太子妃。后來一位姓張的女子被選中召入東宮,冊封為張良娣。雖然韋氏和張良娣此時地位有所差距,但她們的命運截然不同。由于韋氏長兄在宮廷斗爭中失敗被殺,太子李亨怕因為此事受到牽連,便上奏謊稱和韋氏二人不和,與韋氏脫離干系。因此,韋氏的太子妃之位被廢了,她也出家當(dāng)了尼姑,并在安史之亂后被亂兵殺死在尼姑庵中。
俗話說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張良娣的命運由此發(fā)生了改變。說到張良娣,自小就機靈聰明,能說會道,長大后美貌可人,身材豐腴,而且她的祖母是昭成皇太后的妹妹,出身于官宦之家,可以說家庭背景和個人魅力不輸于韋氏。而且在李亨在任太子之位時,李亨經(jīng)常受到奸臣的迫害與誣陷,張良娣為了保全李亨,做什么事情都是親力親為,為李亨解決了很多問題,避免讓別人抓到李亨的把柄,因此,李亨對張良娣十分感激。
安史之亂后,李亨率領(lǐng)一群人收復(fù)大部分失地,穩(wěn)定了大部分地區(qū),在公元756年,李亨正式登上皇位,成為了唐肅宗,改元至德,封唐玄宗李隆基為太上皇。過了兩年唐軍收復(fù)了長安之后,在758年李亨便冊封張良娣為張皇后。唐肅宗李亨能登上皇位,離不開三個人的幫助,分別是太監(jiān)李輔國、張皇后和大將郭子儀,所以李亨也對這三人非常相信,然而在李亨在位時期,由于他體弱多病,沒有精力完全管理朝中政務(wù),而當(dāng)時郭子儀又需要常年在外征戰(zhàn),不在朝中,無奈之下,唐肅宗李亨只能將朝堂政務(wù)交給太監(jiān)李輔國和后宮的張皇后。
人一旦有了權(quán)力就容易迷失自我,張皇后擁有了李亨賦予的權(quán)力之后,就逐漸變得膨脹起來,張皇后為了得到更多的權(quán)勢,勾結(jié)太監(jiān)李輔國,想要迫害當(dāng)時的太子李俶,讓她自己的兒子登上皇位。李俶在李亨登上皇位的過程中,有很大的功勞,再加上他本身很聰明,素有賢名,因此,李亨當(dāng)上皇帝后,很快就將李俶立為太子,并對李俶很是器重。然而讓張皇后沒想到的是,太子李俶沒有被殺死,她的兩個兒子卻沒過幾年就早夭了。因為這樣,張皇后越發(fā)記恨太子李俶,更加想要將太子李俶除之而后快。
為了有正當(dāng)誅殺太子李俶的理由,張皇后決定推唐肅宗的第二子李系上位。于是張皇后設(shè)計了一場鴻門宴,想要殺了李俶,來奪權(quán),可是沒想到與她勾結(jié)的李輔國為了他自己最大的利益,在這最為關(guān)鍵的時候,反水,果斷地將太子李俶保護起來,并率軍將張皇后安排的人誅殺殆盡。事情敗露后,張皇后走投無路,逃到了唐肅宗李亨的病榻前,希望李亨可以保全她的性命,可惜一切已成定局,李輔國率軍進來抓走了張皇后,并將張皇后軟禁在別院,之后唐肅宗李亨因為這件事受到了驚嚇,當(dāng)夜就死在了病床上,從此,李俶登上帝位,并將張皇后貶為庶人,張皇后也因此沒過多久就死了。
由此可見,利欲熏心后,人很有可能變得不像原來的自己,本來可以名垂青史卻落個悲慘可恥的名號。
李亨是唐肅宗,本名李嶼,當(dāng)上太子之后才改的名字,庶出之子,他母親在玄宗那兒不是很受寵,母親死的比較早,所以唐玄宗不是很待見他。他本來沒什么機會成為太子,老大李琮死的早,老二李瑛不出意外會當(dāng)皇帝,可是玄宗寵愛的武惠妃,武惠妃夢想當(dāng)皇后,又想立自己的兒子壽王李瑁(就是楊貴妃的第一任丈夫)為太子,可是武惠妃是武則天的之子武攸止的女兒,也就是武家人,唐朝在武則天死后李唐皇室特別恨武家人,也特別害怕再次出現(xiàn)后宮亂政的情況,所以大臣極力反對立武氏為后,可是武氏不甘心,一心希望兒子成為太子,便設(shè)計太子李瑛以及其他兩位皇子帶羽林軍進入宮中護駕,同時又和李林甫誣告太子謀反,于是玄宗廢黜太子為庶人,并賜死。眼瞅著壽王就要成為太子了,武惠妃的心理素質(zhì)比較差,夢到太子和其他兩位王子索命,所以她就瘋了,過了一年就死了。玄宗傷心之余,也看到了是武惠妃害了太子諸王,也看出壽王并非皇位的合適人選,就犯了嘀咕,不知該立誰為太子,這時高力士提醒他以長幼次序傳位,于是李亨作為第三子,成為了太子。
李亨當(dāng)了太子之后,日子也不好過,當(dāng)時的宰相李林甫害怕太子即位后自己權(quán)力不保,而自己跟太子有沒有什么交情,便處心積慮想要廢掉他,可是李亨卻在眾人保護之下一次次化險為夷。
755年安史之亂后,他與玄宗在逃跑途中分離,玄宗入蜀,他則在靈武被人擁立為帝,是為肅宗。
之后,玄宗肅宗父子之間有著一場權(quán)力之爭,肅宗最后在李輔國的蠱惑下將玄宗軟禁于興慶宮,762年玄宗病逝后十幾天,他也在宮廷政變中被嚇?biāo)懒?,或者是病死了?br>他的一生,很難評價,四十多歲才當(dāng)上皇帝,前四十年基本是看人臉色過日子,其中有他的兄弟、父皇以及權(quán)臣;當(dāng)皇帝的幾年又是安史之亂,而且朝政還被李輔國把持,最后也沒享到什么福,算是個可憐的人吧!
說到唐朝很多的人首先會想到是開國皇帝李淵、唐太宗李世民、第一位女皇帝武則天等這樣的人物,唐玄宗李隆基相信很多人都沒有聽說過,那么這位唐朝的皇帝是怎么去世的呢?是病死的還是其他原因,去世的時候是多少歲,我們一起了解一下。
唐玄宗李隆基是以為很有名的風(fēng)流皇帝,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楊玉環(huán)就是他的老婆。唐玄宗李隆基從小的時候就展現(xiàn)出他的聰明才智,做事果斷,不拖泥帶水,不僅擅長書法而且還精通音律。不過在他小時候掌權(quán)的皇帝是武則天,但是在后來又出了一個韋皇后學(xué)習(xí)武則天,后來聯(lián)合太平公主發(fā)動政變之后推動李旦當(dāng)上皇上,后來李旦將皇位傳給自己兒子李隆基。
因為宰相楊國忠為非作歹,唐朝將領(lǐng)安祿山和史明思發(fā)動了著名的安史之亂,唐玄宗李隆基帶著楊玉環(huán)逃跑,跟隨唐玄宗李隆基一起的將士非常的勞累,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在想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是因為宰相楊國忠的原因,于是就將他殺死。殺死楊國忠之后將士們還是感覺不解氣,于是就想殺死楊玉環(huán),形勢所逼李隆基就賜楊玉環(huán)自盡。
當(dāng)跟隨一起的將士知道楊國忠和楊玉環(huán)被賜死之后,士氣大振,軍心也逐漸的平穩(wěn),于是帶著李隆基繼續(xù)逃跑,在逃跑的過程中李亨被擁立為皇帝。隨著安祿山被殺,叛軍逐漸被消滅,勝利逐漸向唐王朝傾斜,經(jīng)過這一次叛亂之后,唐朝的盛世也將不復(fù)存在,逐漸走上衰敗。當(dāng)李隆基回到長安,晚年的時候李隆基身體患有重病,加上長期思念楊玉環(huán),于是在寶應(yīng)元年的時候駕崩,在同一年,唐肅宗李亨也駕崩了。
唐肅宗的一生確實是相當(dāng)波折的,在娘胎中就差點丟了命,后來陰差陽錯成了大唐的太子。但是作為唐玄宗的兒子,他這個太子又是很憋屈的,謹(jǐn)小慎微的,不僅被父親打壓,還要和李林甫、楊國忠等權(quán)臣周旋。安史之亂的發(fā)生倒是給了李亨一個重生的機會,讓他勇敢的與唐玄宗分道揚鑣,扛起了平叛的大旗。但是最終還是沒有壓下安史之亂,倒是助長了宦官專政的氣焰,臨死之前眼睜睜看著一場政變發(fā)生,這一生沒有一刻是消停的。
李亨還在娘胎的時候就是一個多事之秋,當(dāng)時唐隆政變剛剛過去,李旦繼位,李隆基成為帝國的太子,而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間的斗爭才剛剛開始。當(dāng)時的李隆基論實力是比不過太平公主的,他只能隱忍,東宮中多的是天平公主的眼線。楊氏一懷孕,李隆基就慌了,就害怕太平公主會拿這個孩子做文章,于是讓張說秘密找了墮胎藥,準(zhǔn)備讓李亨胎死腹中。正當(dāng)李隆基煎藥的時候,神奇的事情就發(fā)生了,《舊唐書》記載:
太子于曲室躬自煮藥,醺然似寐,夢神人覆鼎。既寤如夢,如是者三。
李隆基疑惑不解,就把這個夢和張說說了,張說認(rèn)為這是天命不可違,于是李隆基就把藥倒掉了,然后李亨就出生了,不過因為李亨的母親楊氏只是太子的良媛,身份并不尊貴,所以李亨一出生就是跟著太子妃王氏生活的,王氏數(shù)年無所出,對李亨就和親生兒子一樣。
在李亨被立為太子之前的二十多年時光里,李亨還算是幸福的,兩歲上就封了王,五歲就遙領(lǐng)安西大都護以及各種副使,成年后和兄弟們住在十王宅,后來改封為忠王,曾為帝國出征討伐奚、契丹等部落,因功官居司徒。然后,接下來他的命運突然改變。
當(dāng)時的太子李瑛因為被武惠妃設(shè)計陷害而被唐玄宗廢黜,緊接著武惠妃因為做賊心虛而嚇?biāo)?,原本為壽王謀求的太子之位成了李亨的,李亨是唐玄宗第三子,按照立長的原則,李亨確實是最合適的,但是宰相李林甫之前一直支持的卻是壽王李瑁,所以李亨剛一成為太子,就有了敵人,而且唐玄宗本人也是不遺余力的打擊太子。
可以說,在近二十的太子生涯中,李亨過的相當(dāng)?shù)谋锴饧又?jǐn)小慎微,甚至他先后和太子妃韋氏和良娣杜氏離婚,這個不過才三四十歲的年輕人,在做太子的時候頭上已經(jīng)是有很多的白頭發(fā),每次和唐玄宗見面完全不是父子相見的溫馨,而只有政敵般的殺氣,李亨一直小心翼翼的保護著自己,與位高權(quán)重的李林甫以及后來的楊國忠斗智斗勇,艱難的求生存。
后來李林甫死了,安史之亂也開始了,唐玄宗要帶著大家逃亡四川。東宮看到了機會,他們謀劃在路上發(fā)動兵變,最開始的目標(biāo)本來是除掉楊國忠然后逼唐玄宗退位的,就像神龍政變一樣。但是龍武大將軍陳玄禮卻在誅殺楊國忠和楊貴妃之后第一時間宣誓對唐玄宗盡忠,所以李亨的目的并沒有在馬嵬兵變中實現(xiàn),不過也只是拉長了時間而已。
唐玄宗執(zhí)意入蜀,而李亨則選擇留下來平叛,然后北上靈武尋找朔方軍的支持。這一舉動影響了后來的大唐,因為正是靈武根據(jù)地的建立,使得安史之亂后君臣將三者之間空前的團結(jié),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收復(fù)兩京。當(dāng)然兩京收復(fù)之后,唐肅宗李亨就著急忙慌的回到了長安,然后命人去四川迎回太上皇。
這一舉動同樣影響深遠,回到長安的唐肅宗開始不再信任武將,反而信任宦官,唐肅宗身邊的三大宦官包括李輔國、魚朝恩和程元振,都是排擠能臣武將之人,郭子儀被魚朝恩陷害失去了兵權(quán),包括之后李光弼也遭到了忌憚等等,后來的仆固懷恩造反同樣與這些宦官脫不了干系。
唐肅宗謹(jǐn)小慎微甚至于懦弱的性格在做了皇帝后暴露無遺,他寵信李輔國,大部分政事都交給李輔國處理。而李輔國又與張皇后勾結(jié),打擊忠良,排除異己。后來兩人矛盾加劇,竟在唐肅宗病重之際引發(fā)了一場兵變。李輔國將張皇后等人囚禁,直接把病床上的唐肅宗被氣死了,然后李輔國又扶立太子李豫繼位,是為唐代宗。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234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