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就給大家?guī)砉湃速I東西的文章,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代民間交易在古代歷史文化中是個比較有趣的話題,其中記錄了不少因交易付款中產(chǎn)生的一系列社會問題。而白銀作為其中的一種貨幣在古代民間大量流通是在明朝以前,中國古代雖然產(chǎn)量不高但還是根據(jù)需要產(chǎn)銀,也允許流通使用過。 有很多人疑惑,這種支付形式?jīng)]有具體面值,是如何付款的,如何找錢的?
銀錠
古代官方鑄造的銀錠是有面值的,比如用二兩的銀錠買價值一兩的物品,直接找回一兩銀錠就行了。如何找不開,是可以通過專用大夾剪刀剪開的,甚至把銀子夾碎。
而民間的碎銀子沒有受到朝廷的認(rèn)證,銀子的成色和重量還需要在雙方交易的過程中自行或借助工具判定?!秶窠?jīng)濟(jì)學(xué)原理》里有一段介紹過古代緬甸民間購物交易的場景:付銀時,還要準(zhǔn)備錘子、剪刀和戥子(稱銀子的秤)。賣家先看看那買家的銀子的成色怎么用,再決定該收多少,最后把銀子砸碎了去秤,如何分量不夠,再用剪刀剪一點(diǎn),直到支付銀兩符合物品的價值。而古代中國其實也一樣用這種方法。
碎銀
通常買家隨身帶有錘子、剪刀和鑿子(也會有人帶著戥子),根據(jù)所要購買的物品的價格把銀錠切成大小不等的小碎塊。每個碎塊都需要稱重量,甚至是細(xì)微的沙碎,雙方都使用桿秤。
鑿子
一個歐洲旅行家在一七三三年來中國時這樣描述:“當(dāng)?shù)刈罡F的人都會隨身隨地帶著秤和一把鋼剪。前者用于稱重,后者用于剪割銀子。他們做樣的事情是非常的靈活巧妙,他們?nèi)缧枰X銀子或五厘銀子,一般情況下一次就能剪下差不多對等的重量,但是有時為了精確操作,可能要花上兩個時辰?!?,這個歐洲人非常詫異,大部分中國人都會使用這一奇怪的錢幣交易方式,而且操作方式也非常熟練。
戥子
當(dāng)時有人會說,如果有人造假怎么辦,比如銀錠里面夾有其他金屬,其實這個古人早就想到了,比如:清末民俗人士在《清末天津“錢鬼子”揭秘》里面寫道:
欲知里面是否有鉛或銅,勢必用剪銀子的大夾剪子斷開,才能得名真相。當(dāng)年各銀錢號都有這種東西,任憑一個五十兩“整寶”銀錠,放在夾剪里,用屁股一坐即能把元寶夾成兩半。
銅錢
這種交易方式持續(xù)了多個世紀(jì),直到清朝末年才出現(xiàn)正式的貨幣單位。其實中國古代大部分時候, 大部分普通老百姓是用不上銀錠的,民間的物品交易和資金之間流動大部分還是用銅錢代替的,同時也流通過其它金屬形式鑄成的貨幣,比如鐵或者鋁,當(dāng)時這種一般是作為小額性質(zhì)的輔助貨幣。不過,有時候小額輔助的面值會比你想買的商品高,有的人就會選擇先不買,等想買的商品湊夠了再一起下手。有的地方也會使用粗瓷或者雞蛋等等小商品作為他們自行達(dá)成的一種交易形式,這樣的話就可以用來在這種情形下“找零”。所以古代貨物買賣真正的支付方式并非像小說、電視劇中的那樣,而是現(xiàn)實中是非常讓人糾結(jié)和苦惱的,雖然這種支付方式效率很低,有時也會有所損失,不過時代生產(chǎn)力和科技水平的問題,僅僅是這樣的一種支付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讓雙方規(guī)避一定的風(fēng)險。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235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