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范仲淹抬米價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這是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寫的一句話,表達了作者為國為民,先人后已的高尚情懷。
范仲淹是中國歷史上一位舉足輕重的人物,一代賢臣,大家了解他是因為他的詩文篇章,在學生時代,大家都學習過范仲淹的詩詞文章,了解到他這個人。
范仲淹給人一種文臣的感覺,認為他是一個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其實范仲淹能文能武,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定乾坤。范仲淹對內(nèi)進行改革,實行變法,對外戍守邊疆,抵御外敵。
宋朝的敵人不僅僅是遼國,還有西夏。當時西夏不斷侵犯宋朝邊疆,而范仲淹就是在邊疆抵御西夏,并且提出了治理邊疆的方案。
范仲淹更是一位知人善任的人,他知道狄青是一個英雄,因此向朝廷舉薦狄青,讓他擔任將軍,領兵抵御西夏。范仲淹的一生為國為民,不辭辛勞,正如他說的那樣“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p>
范仲淹即便是到了晚年,也沒有忘記初心。宋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范仲淹調(diào)任知杭州,次年,杭州發(fā)生了災荒,百姓流離失所,哀鴻遍野,景象十分的慘重。
一個地方發(fā)生了災難,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糧食問題,人只有吃糧食才能活著。
杭州發(fā)生災難之后,當?shù)氐拿變r突然之間提高到一斗120文,這簡直就是一個天價數(shù)字。本來大家還有一些積蓄可以買米,如今物價這么貴,很多人買不起米都餓死了。
范仲淹看在眼中,痛在心里,如果他沒有任何的作為,將會有更多的人餓死。于是,范仲淹想到了一個辦法,他讓本地的米商把米價提高50%,由原來的120文一斗變成了150文一斗。
米商都是貪財?shù)?,看到米價還能漲,于是都紛紛漲米價。杭州之外的米商聽說杭州米價都到150文一斗了,也都紛紛干趕了過來,想要謀取暴利,狠狠的賺一筆。
結果杭州的米是越來越多,價格也是非常高。范仲淹看到米商們來的差不多了,于是進行第二步計劃,他開始放艙賑災。朝廷有一些賑災糧食,只是不夠賑災而已。
百姓有了糧食吃,米商們的米也就賣不出去了,結果都堆在了那里。米商們一天賣不出去米,就會損失很多,一天天就這樣過去了,米商們是損失慘重。
如果米商的米再沒有人買,他們就虧本了,萬般無奈之下,米商只能降價,將米價降到了100文一斗,可是還是沒有人買,他們只能降到了80文一斗,結果百姓都去買米了。
百姓用低價買到了很多的糧食,暫時解決了溫飽問題。當然了,百姓買不買米,什么時候買米,這一切都是范仲淹策劃的。
在他的計劃下,災民都遲到了糧食,很快災情就過去了。災民有了糧食吃,都紛紛感謝范仲淹,對他是贊不絕口。
范仲淹使用的辦法正是一種經(jīng)濟學原理,千年后他的做法得到了專家的認可。
范仲淹真正做到了為國為民,在他死后,追封謚號為“文正”,這個謚號是對文人最高的贊譽,每個人文人做官之后,都希望死后的謚號是“文正”,可是歷史上能夠擁有這個謚號的文臣,卻是寥寥無幾。
參考文獻:《宋史》、《范仲淹傳》、《宋明臣言行錄》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235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