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朱元璋傳位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去世,由于兒子朱標已經(jīng)死了,因此皇太孫朱允炆繼位,是為建文帝。
朱允炆稱帝之后,為了鞏固皇權(quán),便開始削藩,剝奪明朝王爺?shù)姆弧?/p>
其他的王爺都很聽話,乖乖的接受朱允炆的削藩,可是燕王朱棣是個刺頭,就是不聽話。
朱元璋把皇位傳給朱標,朱棣倒是沒有什么意見,畢竟他是老大??墒侵鞓硕妓懒?,朱元璋也不考慮他,還把皇位隔代傳給了朱標的兒子朱允炆,朱棣心中就非常的生氣,憑什么?
此時朱棣的心中已經(jīng)很不滿了,突然之間朱允炆又要削藩,這直接就是火上澆油,點燃了朱棣心中的怒火。
皇帝不讓我當,王爺也不讓我當,你想讓我當什么?
朱棣是咬牙切齒,他決定造反了。造反不是他的錯,都是你們逼的。
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朱棣起兵反抗,親自領(lǐng)兵揮師南下,他要親自問問自己那可愛的大侄子,他究竟想干什么?
朱棣的軍隊常年駐守在邊疆,作戰(zhàn)能力非常強,再加上朱棣本身就是戎馬出身,擅長打仗,因此他很快就攻破南京,奪了朱允炆的皇位。
至于朱允炆去了哪里,也是各執(zhí)一詞,一種說法是出逃海外了,一種說法是當了和尚,還有一種說法是被火燒死了,總之朱允炆的下落也成了歷史的一樁疑案。
朱棣是朱元璋的兒子,他應該了解自己兒子的脾氣,那么朱元璋為啥不直接把皇位傳給朱棣,偏偏要逼的朱棣造反奪取皇位?
歷史專家對此表示說:“誰都可以當皇帝,就朱棣不行?!?/p>
專家為何為這么說呢?其一,朱棣出身卑微。有人說朱棣是朱元璋的兒子,都是王爺了,怎么還會卑微呢?
這只是普通人眼中的朱棣,在皇室中朱棣就是出身卑微,因此他的母親不是正牌的妃子。
朱棣生母一直是一個謎團,有人認為她是高麗人,有人認為她是蒙古人,她的身份很卑微,因此朱棣的地位也是很低。古代皇位的傳承是非常看重身份地位的,朱棣不是嫡出,自然皇位輪不到他。
其二,朱棣性格暴躁,喜歡殺戮。洪武年間,朱元璋是大開殺戒,殺了很多的人,因此他希望下一個皇帝實行仁政,用來緩和明朝的危機感。
朱棣如此的暴躁濫殺,不是朱元璋心中理想的繼承人。朱棣通過兵變殺戮奪得皇位之后,他也選了一個仁愛的皇帝朱高熾,以此來達到平衡。
如果連續(xù)幾個皇帝都是喜歡殺戮,那么皇權(quán)就不牢固了。無論是從出身來看,還是從性格來看,朱棣都完美的避開了朱元璋的選擇,因此他不能通過繼承來當皇帝。
說朱棣才能比朱允炆強沒啥意見,比朱標強不知道是如何得到的結(jié)論,另外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奉周法古,傳位制度是采取了嫡長子繼承制,雖然長子朱標病逝,但繼續(xù)傳位給朱標的兒子朱允炆也是符合禮法的。
朱允炆的母親是呂氏,在朱標的太子妃常氏病故后,繼任為太子妃,所以朱允炆的身份也是嫡子,并且是朱標的次子,在朱雄英早夭后,朱允炆成為了嫡長子,而常氏這一支朱標的三子朱允熥,外戚勢力太強大,朱元璋在朱標死后,也不敢選朱允熥為接班人,所以再三權(quán)衡后,又要遵守嫡長子繼承制,因此才傳位給朱允炆。
朱標是朱元璋的長子,朱元璋還在是吳王時,就立朱標為世子了,朱元璋對朱標非常看重的,在朱元璋稱帝后,洪武元年立朱標為太子,從一開始朱元璋就把朱標當做自己的接班人培養(yǎng)。
朱元璋把自己手下很多德高望重的大臣都安排到東宮輔佐太子,從古至今,皇帝在太子逐漸有了自己的勢力后,難免會對太子產(chǎn)生猜忌,最明顯的代表是清朝康熙年間的太子胤礽,但是朱元璋卻非常的信任朱標,洪武十年就開始讓朱標監(jiān)國。
在朱元璋統(tǒng)治時期,為了穩(wěn)定統(tǒng)治,對有功之臣殺伐頗多,朱標常會為這些功臣求情,保下了不少人,所以朱標在大臣中是非常有威望的,朱標的弟弟們就藩后也很能折騰,但是犯了錯都會來找朱標為自己去求情,在藩王中朱標也很有威信,朱棣是沒法和朱標相比的。
在朱標病逝后,朱元璋開始培養(yǎng)朱允炆來做自己的接班人,朱允炆在藩王,大臣中顯然就沒有朱標那樣的威信,政治也不夠成熟,所以他才上臺,還為穩(wěn)定統(tǒng)治就開始削藩,這就讓以朱棣,朱權(quán)為首的藩王們很快結(jié)盟來和朱允炆對抗。
從靖難之役的失敗,我們也可以看出來,朱允炆的才能真是遠遠沒法和朱棣相比的,以藩王一方之力和皇帝統(tǒng)領(lǐng)的大半江山相比,朱棣已經(jīng)處于劣勢了,但是最后朱允炆還是戰(zhàn)敗了,朱允炆的才能是比不上朱棣的。
朱元璋立朱標,朱允炆為太子,而不選擇傳位給朱棣,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為了遵守嫡長子繼承制,另外朱標死后還是堅持傳位給朱允炆,主要是天下已定,位高權(quán)重的大臣也清算得差不多了,朱允炆只要稍微鞏固下統(tǒng)治,維持江山穩(wěn)定問題就不大了,但是朱允炆還是在一上臺就開始削藩了,最后自己的統(tǒng)治也被推翻了。
朱棣雄才大略是不假,在其統(tǒng)治下的大明編修永樂大典,七下西洋,北征蒙古,南下交趾,別說放在明朝哪怕放在中國歷史上都是能排得上的雄才大略的皇帝。但這并不是朱元璋能夠傳位給朱棣的原因。
首先,朱棣的雄才大略都是在他坐上皇位之后才發(fā)生的,并不是說他在朱元璋在世的時候就已經(jīng)表現(xiàn)得雄才大略了。我們都知道朱元璋對于自己的這些兒子采取的是分封制,他的兒子被作為藩王分封四方。藩王鎮(zhèn)守四方,并不在首都南京,雄才大略這個詞其實并不適合藩王,朱棣要是在朱元璋在世的時候,表現(xiàn)得雄才大略,那么他是想干什么?恐怕等待他的不是皇位,而是朱元璋降下的罪名。
其次,朱元璋之所以傳位給建文帝朱允炆,實際上是為了確立嫡長的繼承制度,從而避免在日后皇位繼承中出現(xiàn)問題。朱棣雖然是馬皇后之子,但這個事情其實是存疑的(很可能是朱棣當皇帝之后改的)。但無論如何朱允炆都是長房長孫,哪怕朱棣表現(xiàn)得優(yōu)秀一些,貿(mào)然把皇位傳給朱棣也不是一件好事。唐太宗李世民英明神武,是歷史上有名的明君但就因為他的玄武門之變開了一個不好的頭,唐代后來的皇位繼承中,充滿了腥風血雨。事實上后來朱棣自己也是這么考慮的,在面對自己英明的二兒子與癡胖的大兒子的時候,朱棣還是最終選擇了大兒子沒有改立太子。
第三,朱元璋對于身后事情根本就沒有想到,朱元璋沒有想到朱棣會造反,什么他給建文準備僧袍之類的都是牽強附會,如果朱元璋早有預料,他就是不殺朱棣,只要給朱棣換一個南方偏僻的封地,朱棣就別想能翻起浪花來。而且朱元璋也從來沒有教過建文帝削藩,真要削藩,他不會自己來啊,安全得多。都是建文自己瞎折騰才弄出的事情,朱元璋既沒有想到建文會削藩,更沒有料到朱棣會靖難,最最沒想到的就是即使靖難,他也沒想到建文會在占盡優(yōu)勢的情況下,把自己作死了。所以他自然不會想到把皇位傳給朱棣了。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251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