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清帝靈位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清朝在中國歷史上持續(xù)的時間還是比較長久的,一共將近三百年。只是清朝閉關鎖國,讓中國落后于西方,再加上后期腐敗嚴重,軍備落后等原因,使中國處于落后挨打的狀態(tài),讓國家陷入了大禍亂之中。
最近隨著清宮劇的熱播,讓清朝又走進了人們的視線,長達300年的清朝,一共出了12位皇帝,依次是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太宗皇太極、清世祖順治、清圣祖康熙、清世宗雍正、清高宗乾隆、清仁宗嘉慶、清宣宗道光、清文宗咸豐、清穆宗同治、清德宗光緒、宣統(tǒng)帝溥儀,但是故宮的靈位只有11位,也就是說靈位少了一個,少了誰?為何少了他?這是怎么一回事?專家解釋說因為他沒有資格。
其實這個沒有被供奉的皇帝就是溥儀,他也比較可憐,因為正好在他繼位的時候,整個清朝已經(jīng)腐朽到了極點,然而西方國家卻通過之前的工業(yè)革命迅速強大起來,再被侵略欺壓到極點的時候,中國人民終于被迫進行反抗,而溥儀也在革命的浪潮下被迫宣布退位。
原因很簡單,溥儀上臺當了皇帝沒幾年后,清朝就滅亡了。而且溥儀這個皇帝當?shù)暮苄疫\,因為光緒皇帝沒有子嗣,所以才輪得到溥儀當皇帝。溥儀并不算是真正壽終正寢的清朝皇帝,他只能說是當過皇帝。他在故宮待的時間并沒有幾年,后來馮玉祥直接派人把他趕出了紫禁城,溥儀只能去天津住。
溥儀字“耀之”,號“浩然”,常被稱為清廢帝或宣統(tǒng)帝,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兩次在位。
溥儀作為清末最后一位皇帝,不得不說他的一生可謂是非??部赖牧?,好不容易等來了慈禧太后的下詔讓位,然而清朝大勢已去,坐上沒幾年清朝被推翻了,民國政府建立。
溥儀作為清朝末代皇帝,去世
之后沒有資格將靈牌放進故宮,因為他去世的時候已經(jīng)不是皇帝,成為一個普通的公民,一個公民怎么有資格呢?歷史是我們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一塊明鏡,我們回顧歷史,瞧見以往的古人們思想固化,固步自封且緊閉國門,導致這樣慘烈的結局,更應該從中學習積累到,應該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不會被社會和潮流所淘汰。
不管是明君還是昏君,他們?nèi)ナ篮蟮呐莆欢急粩[放在故宮的祠堂中,被后人供奉著,這是古人的幾千年來的習俗。直到清朝滅亡后,故宮被開發(fā)成一個博物館,這個擺放靈位的祠堂依舊被保護著,這是對歷史的尊敬。
準確的講,清朝只有11位皇帝,后金時期有2位大汗。愛新覺羅的皇基始祖努爾哈赤,是建立后金的大汗(或汗王),嚴格說并不算清朝皇帝。
?13帝說法?,其實另有蹊蹺,這里面涉及一個?假皇帝?,以及清初一樁驚心動魄的大案。
首先,峰子哥來說說?后金建國?。
努爾哈赤,女真人,是愛新覺羅皇基的開山始祖,奠基人物,他統(tǒng)一女真諸部,創(chuàng)立八旗制度,在今天的東北局部地區(qū),建立?大金?政權,史稱?后金?,年號?天命?,登基開國稱汗。
努爾哈赤死后,其第八子皇太極在汗位博弈中勝出,成為后金國第二任大汗,次年改年號?天聰?。
隨后,皇太極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逐漸廢掉了八王議政,打破了老汗王時期?四大貝勒共治?的政治格局,一步步削弱乃至廢黜其余三大貝勒的權力和話語權,開始獨攬大權,強化汗王的絕對權威地位。
圖:清太宗皇太極
其實號令一統(tǒng)、決策一統(tǒng)、樹立權威,令行禁止,步調(diào)一致,恰恰是滿人能夠成功入主中原的因素之一。試想:若是政令多出,號令不一,一盤散沙,又如何逐鹿中原?
為了以示與老爹努爾哈赤時期的舊政格局區(qū)別,皇太極來了一次改弦更張,改國號為?大清?,改年號為?崇德?。
隨后,皇太極收服蒙古,讓朝鮮臣服腳下,掃平了周邊,進而志在虎視中原的明朝。
按理說,皇太極才是大清的開國之君。這個時候,大清君主就該稱皇帝了。
其次,峰子哥來說說清朝11位皇帝。
由此可見,后金時期,只有2位汗王:努爾哈赤、皇太極。清朝時期,包括皇太極在內(nèi),有11位皇帝。
清朝11位皇帝依次分別為:
1、皇太極(清朝第一位皇帝)
2、順治帝(滿清入關第一位皇帝,孝莊之子)
3、康熙帝(滿清在位最長的皇帝,在位61年)
4、雍正帝(清朝最勤政的?勞模?皇帝)
5、乾隆帝(清朝最富有、也是最敗家皇帝)
6、嘉慶帝(清朝步入下坡轉(zhuǎn)折的皇帝)
7、道光帝(提倡節(jié)儉,龍炮打補丁的皇帝)
8、咸豐帝(慈禧老公,大煙鬼,僅育獨子)
9、同治帝(慈禧親兒子,染花柳病而死,絕嗣)
10、光緒帝(戊戌變法,被慈禧囚禁,絕嗣)
11、宣統(tǒng)帝(末代皇帝溥儀,陽痿,絕嗣)
其三,清朝13位皇帝說法,怎么來的?
峰子哥猜想,人們一定是把后金和清朝的所有君主,合在一起看了。這樣一來,被追尊為清太祖的努爾哈赤,加上清朝11帝,就出現(xiàn)了?滿清12帝?的說法。
為何又會出現(xiàn)13位皇帝?還有一位去哪兒了?
峰子哥可以明確的回答你:這是個假皇帝,卻又真權力,?皇帝?尊號是死后追封的,廟號?清成宗?,生前從沒登基當過皇帝。
他是誰?他就是大名鼎鼎的?開清首功?之臣,努爾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極的弟弟攝政王多爾袞。
攝政王多爾袞,攜小皇帝順治入主中原,定都北京,滅李自成,滅南明政權,一統(tǒng)中原,功勛卓著,是大清全國政權真正的締造者。
多爾袞大權獨攬,權傾朝野,凡軍國大事需先經(jīng)攝政王過目點頭,再呈送小皇帝走個?過場?,國家大小事都是多爾袞說了算,順治帝只是個傀儡。
多爾袞出行前呼后擁,自己的王府成為?帝國核心?,有一套自己的班子。多爾袞經(jīng)常還會對小順治耳提面命,以教導口吻?教育?天子。
甚至多爾袞的著裝也近乎龍袍,穿明黃,簡直就是一個活脫脫的?太上皇?。多爾袞的尊號從攝政政、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最后居然要求尊他為?皇父攝政王?,皇父是什么?不想當皇帝的老子么?這讓順治帝感到無比窒息和不滿,且由來已久。
關于多爾袞和孝莊(大玉兒)的?太后下嫁?宮廷緋聞,至今人們依然津津樂道。
多爾袞死后,被清廷追尊為?義皇帝?,廟號?清成宗?,配享太廟,爵位加身,榮耀之至!生前沒做成皇帝,死后卻如愿以償。
最后,峰子哥來說說多爾袞的死后大清算!
圖:順治帝福臨(畫像)
多爾袞死后,僅兩個月后,即順治八年(1651年)二月,在倒多爾袞的浪潮中,多爾袞被一下子打入了谷底。
順治帝最終爆發(fā)了,要徹底清算多爾袞勢力。
信號一放出,昔日被多爾袞壓制的其他滿清權貴們,見風一擁而上,紛紛羅織多爾袞的罪狀
有道是,墻倒眾人推,破鼓萬人捶!多爾袞活著的時候,他們自然不敢,但多爾袞一死,慫人膽好像個個變成了虎膽,義憤填膺。
華麗的墳墓也被砸毀,多爾袞尸首被挖出來,鞭尸示眾,挫骨揚灰。多爾袞勢力也遭到大清洗!
多爾袞曾是皇位的熱門人選,與豪格之爭,僵持不下,才讓順治帝小福臨撿了大便宜,要不然八輩子也輪不到無權無勢的孝莊母子。
多爾袞大權獨攬時,也曾多次想過廢掉順治帝,自己來當皇帝,一直沒有思考成熟,但不料在春秋鼎盛、如日中天之際,突然去世,史載?墜馬而薨?,死于塞北狩獵途中,年僅38歲。
如果按照有些人的?陰謀論?說法,多爾袞死得很蹊蹺,絕對沒那么簡單,38歲絕對是英年早逝??!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順治帝的重孫乾隆帝才為多爾袞平反,恢復睿親王封號,評價其?定國開基,成一統(tǒng)之業(yè),厥功最著?。
綜上,所謂?滿清13帝?的說法,正是如此來的。
多爾袞一生多次與皇位擦肩而過,你認為他為啥沒稱帝?是還沒來得及稱帝,還是其他原因?
1911年10月10日(農(nóng)歷八月十九)夜,武昌起義爆發(fā),隨后起義軍迅速攻占武漢三鎮(zhèn),黎元洪被推舉為都督,湖北軍政府宣告成立,這就是后來的中華民國。武昌起義后的短短兩個月時間里,各省紛紛響應號召,湖南、廣東等十五個省紛紛宣布脫離清政府獨立,清政府在無奈之下只好發(fā)布退位詔書,這個時候距離末代皇帝溥儀登上皇位才三年,而溥儀當時也才六歲。在各朝代的末代皇帝當中,溥儀的命運是非常好的,為了穩(wěn)定民心,民國政府發(fā)布了《清室優(yōu)待條件》,溥儀不僅可以繼續(xù)生活在紫禁城的內(nèi)廷當中,并且民國政府每年還要向其撥發(fā)四百萬兩作為生活費,所以溥儀的生活在當時還是不錯的。雖然溥儀命途多舛,不僅被日本立為傀儡皇帝,并且還被作為戰(zhàn)俘關押在蘇聯(lián)數(shù)年,但也算保住了性命。
新中國成立之后,溥儀成為了一名合法公民,而且還獲得了一份在植物園的工作,這意味著他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生活,最后溥儀也收獲到了屬于自己的愛情。很多人稱溥儀是唯一一個?回家要買票的人?,這句話說的也沒錯,雖讓紫禁城是溥儀曾經(jīng)的家,但是在新中國紫禁城也已經(jīng)變成了故宮,并不屬于溥儀,而是屬于國家。唯一讓溥儀感到戀戀不忘的不是紫禁城內(nèi)的寶物,而是自己祖宗的牌位都在里面,溥儀多次向要進入到故宮中祭拜祖先,但由于牌位屬于重要的歷史文物,以及被故宮封存。
為什么故宮不同意 其實溥儀作為清朝皇族的后裔,想要取回故宮中祖先的牌位是有點道理的,但是博物館管理人員的一句話也讓溥儀啞口無言:?明朝在滅亡之后,怎么沒去找清朝要回祖先的東西??博物館管理員的話雖然有些強詞奪理,但是卻讓溥儀啞口無言,而溥儀也覺得自己作為一名公民,想要取回博物館中的文物確實也有些過分。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就算是把牌位還給溥儀,數(shù)百年的文物需要悉心的保護,而溥儀顯然是做不到的,最后牌位只會毀在自己的手中。
最后因為故宮沒有同意,溥儀只好請求故工作人員將原來的靈位和祖先畫像放到原位,這樣自己來到故宮就可以參拜了,但是溥儀一直沒有如愿。其實,故宮工作人員的做法也沒有任何問題,新中國的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不能說溥儀是舊社會的皇帝就應該有特權。而溥儀也非常理解故宮工作人員,只有在故宮自己祖先的牌位才可以更好的保存,這也是溥儀希望的。
所謂“大清十三王朝”其實是電視劇里的概念,記得早年間有一部港產(chǎn)電視劇,片名就叫“大清十三王朝”。好像還有一個叫什么“滿清十三王朝”的,因為時代久遠,本人已經(jīng)記不清二者是不是同一部電視劇了……電視劇所指“十二位皇帝、十三朝”,主要是因為清太宗皇太極使用過天聰和崇德兩個年號,因而被算作了“兩朝”,但這種分法本身實際上就是存在很大問題的……
準確說,清王朝其實只有十一位真正意義上的皇帝,因為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皇帝尊號是他兒子清太宗皇太極稱帝之后追尊的。至于所謂“大清十三王朝”就更加無從說起了,清王朝本身就是一個王朝?何來十三?就算把清王朝的每個年號當作“一朝”,也只要十一“朝”而已,因為努爾哈赤的“天命”、皇太極的“天聰”是所謂“大金”、即后金政權的年號、不是清王朝!
▲清太祖努爾哈赤畫像
天命、天聰不是清王朝的年號
天聰十年四月,后金政權的大汗皇太極正式去汗號稱帝、建立了清王朝并改元崇德。也就是說,崇德元年才是清王朝建立的第一年。在此之前,地球上根本沒有清王朝!很顯然,努爾哈赤的天命年號和皇太極的天聰年號并不能算是清王朝的。雖然天聰和崇德都是皇太極的年號,但只有崇德是清王朝的年號,天聰不能算。如果把一個年號作為一“朝”,那么清王朝就是典型的“一帝一元”,總共十一個年號——“十一朝”。
▲清王朝的創(chuàng)建者——清太宗皇太極畫像
清王朝不止“十二帝”
雖然清王朝只有十一個年號,卻遠不止十一位皇帝,甚至不止“十二帝”!這又從何說起呢?因為清王朝除了清太祖努爾哈赤之外,還有一位追尊的皇帝!他就是努爾哈赤的嫡出皇十四子、睿忠親王多爾袞。攝政王多爾袞去世之后,曾經(jīng)被侄兒清世祖福臨追尊為了皇帝,上廟謚“成宗義皇帝”。雖然不久之后多爾袞便遭到了清算、被褫奪了皇帝尊號,但好歹人家也是“當”過皇帝的!不是嗎?因此,清王朝并不是十二位皇帝,而是十三位。
▲清成宗義皇帝、睿忠親王多爾袞畫像
綜上所述,所謂“大清十三王朝”或者“滿清十三王朝”的說法其實并不準確。如果按年號來論,清王朝總共只有十一個年號,天命和天聰根本不能算清王朝的年號。因為自崇德元年起,清王朝才出現(xiàn)在地球人,在此之前根本沒有清王朝。所以,清王朝其實只有“十一朝”。至于皇帝,清王朝的“正牌”皇帝同樣只有十一位,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皇帝尊號只是他兒子清太宗皇太極追尊的。還有努爾哈赤的另外一個兒子多爾袞,也同樣曾經(jīng)被追尊為了皇帝,只不過不久之后便被褫奪了皇帝尊號,但好歹人家也是“當”過皇帝的……
分類: 教育/科學 >> 科學技術
解析:
清太祖 天命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清太宗 天聰、崇德 愛新覺羅·皇太極
清世祖 順治 愛新覺羅·福臨
清圣祖 康熙 愛新覺羅·玄燁
清世宗 雍正 愛新覺羅·胤禎
清高宗 乾隆 愛新覺羅·弘歷
清仁宗 嘉慶 愛新覺羅·喁琰
清宣宗 道光 愛新覺羅·旻寧
清文宗 咸豐 愛新覺羅·奕寧
清穆宗 同治 愛新覺羅·載淳
清德宗 光緒 愛新覺羅·載恬
無廟號 宣統(tǒng) 愛新覺羅·溥儀
(清太宗皇太極有兩個年號,所以有稱十三朝十二帝,另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14個兒子多爾袞,順治朝為攝政王,死后被追封為成宗義皇帝)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258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