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碎銀子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在古代,黃金的數(shù)量稀少,由白銀充當起了硬通貨的角色。由朝廷統(tǒng)一鑄造的銀錠,五兩、五十兩甚至上百兩不等。普通百姓根本用不起銀子,日常生活都是用銅板。就算富家子弟出門也不能帶著大銀錠,一來太沉,二來好多店家找不開。所以“碎銀子”就應(yīng)運而生了。
以前的銀子都是一錠一錠的,每錠銀子的數(shù)額是固定的,比如一兩、二兩、五兩、十兩、五十兩等,就象現(xiàn)在我們的人民幣一樣,但因為在生活中,我們買東西不可能都是固定額度,正好是個整數(shù),有時候會有零頭出來,那怎么辦呢?這需要鑿子、戥子。
比如你家里有人看病,診金是一兩二錢銀子,沒有二錢銀子怎么辦?就得用鑿子從整塊的銀子上鑿下來一下,然后用戥子去稱,這個戥子就是我們小時候常見的秤桿秤砣秤盤,被鑿過之后的銀子不再是整數(shù)了,一兩去了二錢,還有八錢,可能以后還會鑿,慢慢的就成了碎銀子
如果是在一些小店鋪、集市上買東西,一般都是用銅錢,用銀子賣家也沒法找錢,除非你不要找零~一般需要用銀子的地方,都是比較高級的,比如茶館、酒樓之類的。那在實際生活中,這種碎銀子是怎么用的呢?如何知道是重幾兩呢?
這種銀子使用起來確實不方便,因為沒有固定面值,所以使用的時候需要用專門的秤來稱重,和藥房里用來稱藥的秤差不多。由于在市面上流通的碎銀成色不一,有好有壞,所以在兌換的時候要根據(jù)成色逐一換算。如果信不過,可以找公估局進行鑒定。所以A地的商人如果到B地進行交易,直接用A地的銀子是不行的、不合法的,需要到商會兌換成B地通用的銀子,或者將銀子重新加工,鑄造成B地當?shù)氐你y子式樣。
到了清朝中期時,票號經(jīng)濟出現(xiàn),比如清代中期的日升昌票號,生意就遍布全國。大額的白銀交易,原先是押送白銀,這時就變成用日升昌的匯票。到了清朝道光八年,即公元1828年時,連蘇州知府都驚呼:“向來山東、山西、河南、陜西等處,每年來蘇辦貨,約可到銀數(shù)百萬兩……自上年秋冬至今,各省商賈,具系匯票往來,并無現(xiàn)錢運到”。也就是說,原先幾百萬兩白銀的大宗生意,這時都可以用銀票解決。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261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古代銀子到底是什么樣的,給你都嫌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