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李世民,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看看。
唐太宗李世民是歷史上有名的明君,但他強納弟媳、霸占堂嫂,也開啟了臟唐的序幕。
唐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秦王李世民為謀取太子之位,在玄武門發(fā)動兵變。在這場流血沖突中,太子李建成與四弟齊王李元吉同時被誅。為斬草除根,李建成的五子與李元吉的五子悉數(shù)被李世民殺害。而李元吉的齊王妃楊氏也被李世民據(jù)為己有,李世民非常寵愛這個妃子,甚至在長孫皇后身故后,一度欲立楊妃為后。
李世民在占有了弟媳楊妃之后不久,又收納了堂兄廬江王李瑗的妃子,也就是李世民的堂嫂。但與楊妃不同的是,李世民在收納李瑗之妃后不久,就將這位妃子禮送出宮,這又是為何呢?
李瑗是唐皇室宗親,他的祖父李蔚是唐高祖李淵的七叔。李瑗這個人膽小怯懦,沒什么功業(yè),但李淵對這個堂侄也不薄。在唐朝建立后,李瑗授刑部侍郎、封廬江王一路高升。
但李瑗的命運因玄武門兵變陡然轉(zhuǎn)折。
在玄武門兵變發(fā)生之前,李瑗已任幽州都督。太子李建成為擴大自己的勢力,拉攏李瑗與自己交好,所以李瑗與李建成交往密切。
玄武門兵變后,太子李建成倒臺,秦王李世民上位被立為太子。
既然李建成已被殺,那么跟李建成走得近的人必然遭到李世民的排查。
于是,李世民就以唐高祖李淵的名義,派通事舍人崔敦禮前往幽州召李瑗進(jìn)京。
李瑗本來是膽小怕事之人,這一下慌了神,連忙與自己的輔將王君廓商議。
王君廓可是個狠角色,早年為盜投瓦崗軍,歸唐隨李世民征戰(zhàn),為人狡詐多變。
在李建成被殺后,他就想到可能會受到牽連,所以他急于撇清自己,加入李世民陣營。
李瑗是個庸碌之才,他對王君廓是絕對地信任和依賴。可陰險的王君廓卻把李瑗當(dāng)成向李世民表功的投名狀。
所以,王君廓決定先挑撥李瑗起事,再捉拿李瑗作平叛英雄。李瑗不知是計,王君廓讓他怎么干他就照辦。
在王君廓的授意下,李瑗先把使者崔敦禮囚禁起來,又與燕州刺史王詵合謀起事。
李瑗身邊的兵曹參軍王利涉曾提醒李瑗,王君廓反復(fù)無常,非可信賴之人。應(yīng)當(dāng)除掉他,由王詵來帶兵。但李瑗優(yōu)柔寡斷,拿不定主意了。
但王君廓在得知這一消息后,先發(fā)制人地除掉了王詵,并提著王詵的腦袋嚇唬眾將士,這就是李瑗和王詵謀反的后果。你們是追隨我享受富貴的,還是與李瑗等全族受戮呢?眾將士紛紛歸順王君廓。
等李瑗明白上了王君廓的當(dāng)后,已為時已晚。李璦被王君廓活活勒死,腦袋也被割下,傳到京城。事后,王君廓因平叛有功,升左領(lǐng)軍大將、幽州都督、左光祿大夫。
而李瑗被王君廓坑得不但丟了性命,而且還被廢為庶人,家人也被從宗室皇籍中除名。他的一個妃子籍沒入宮后,被李世民納入后宮。
王珪是當(dāng)時李世民身邊有名的諫臣。在一次酒宴上,李瑗的妃子陪侍李世民。李世民就對王珪講,這位美女本來是有夫之婦,李瑗為了得到她,殺死了她的丈夫。李瑗如此殘酷,自取滅亡也是天意啊!
王珪聽了后,立即正色道,您認(rèn)為李瑗的做法正確與否?
李世民回復(fù)說,你這不是明知故問嗎?殺人奪妻肯定是作惡呀!
王珪立即接道,您既然知道李瑗的這種做法不對,那么您現(xiàn)在殺死李瑗,又把他的妃子納娶,這和李瑗的做法又有什么區(qū)別呢?我看您這是在效仿李瑗。
不得不說,李世民是一位非常善于納諫的帝王。王珪的一番話,不但沒有觸怒李世民,李世民反而覺得很有道理,馬上讓這位堂嫂離宮了。
這個問題并不復(fù)雜,原因有兩點:一是年齡,二是仇恨,三道德。
李世民于公元626年發(fā)動玄武門之變,時年29歲,大哥李建成38歲,而李建成的老婆鄭觀音應(yīng)該在35歲左右,差不多已經(jīng)人老珠黃了,而且還生育過數(shù)個孩子,這樣“飽經(jīng)風(fēng)霜”的女人自然少了人惦記。自古皇帝最不缺的就是女人,縱然鄧觀音再怎么國色天香,最多也乘下一點雞肋的豐韻了。反觀李元吉,他比李世民小了五歲,他老婆楊氏比李世民小幾歲就不言而喻了,即便李世民在若干年后才納楊氏入后宮,楊氏也不過是信花之年的俏女子。所以,年齡是李世民做出不同選擇的重要原因。
據(jù)記載,李建成一共有五男四女,九個孩子,而這幾個孩子基本上都是嫡出,也就是說母親是太子妃鄭觀音。而就在玄武門之變的第二天,李世民處死了10個小侄子,其中大哥李建成的五個,四弟李元吉的五個。這樣一來,做為母親的鄭觀音怎么可能忘記這筆血海深仇,李世民有怎么可能腆著臉向自己的嫂子獻(xiàn)殷勤呢。所以,塵世太多的痛苦,讓鄭觀音最終皈依佛門,也算是她最好的歸宿。而楊氏正好沒有生育的記錄,有可能是李元吉納的小妾,被處死的孩子也與自己沒有直接關(guān)系。所以,從心理上講,楊氏也能接受李世民。如果她不從李世民,入寺廟為尼就是她唯一的出路。如此一來,楊氏也不會甘心沉淪,讓大好的青春年華付之東流。所以,李世民與楊氏的結(jié)合看似也不可取,但是具備關(guān)鍵可行的因素。
國人固有“老嫂為母”的觀念,而李世民的母親竇氏在公元613年已經(jīng)去世,因此從情親上講,李世民更接受鄭觀音一個母親的形象,而不是往返于床榻之間的風(fēng)月女子。如果李世民強納了嫂子,必會遭到道義上的譴責(zé),世人的嘲諷。反觀李世民納楊氏已經(jīng)是幾年后的事情了,因為當(dāng)時玄門之變的陰云已經(jīng)散去,沒有人太在意一個女的歸屬。即使有人非議,也不會如一陣風(fēng),很快就過去了。因此,無論是在納李建成妻子,還是李元吉妻子這件事上,李世民必須要在道德上做到避重就輕。
總結(jié):世界上任何事情的存在與發(fā)生都有它的道理和客觀的依據(jù),有些事情可以拐彎抹角的去做,而有些事情即便改頭換面,但它的內(nèi)在東西不會變。普通人都懂的道理,做為一代雄才大略的帝王更清楚。不過,李世民在美色面前并沒有免俗,也許是楊氏太漂亮了,不然的話,他不可能一直念念不忘。歸根結(jié)底,只要有機會,多半的男人都會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游走于美色的邊緣。
太子李建成的妻子鄭觀音,李世民對其十分禮遇,高壽而終。
齊王李元吉的妻子楊氏,被李世民納入后宮,為其生子,英年早逝。
同是兄弟之妻,李世民為何舍鄭觀音而取楊氏? 這跟李世民個人 情感 和政治因素都有關(guān)系。
鄭觀音出身北朝望族滎陽鄭氏,滎陽鄭氏自漢至隋唐,一直是北方著名士族,特別是北朝(北魏北齊)和隋唐時期,滎陽鄭氏的名望達(dá)到巔峰,與博陵崔氏、隴西李氏、趙郡李氏、范陽盧氏、清河崔氏、太原王氏并稱為“五姓七家”,僅唐朝就有十一名宰相出身滎陽鄭氏,當(dāng)之無愧是天下鄭氏最顯赫的一支 。
鄭觀音十六歲時嫁給唐國公李淵的長子李建成,后來李淵稱帝建立唐朝,李建成被立為太子,鄭觀音一下子變成了太子妃,如果不出意外就是將來的皇后,天下之母。
可玄武門之變徹底改變了鄭觀音的命運,不僅丈夫李建成被殺,她和李建成的兒子也盡皆被殺,只有她自己和女兒被李世民網(wǎng)開一面,僥幸逃過一死。
雖然鄭觀音年齡與李世民相當(dāng),且相貌“程云薦彩,喻日摛華,淑韻娉婷,韶姿婉娩”,是一名天生麗質(zhì)的女子,但李世民對其十分敬重,并未據(jù)為己有,而是讓她居住在長樂門,撫養(yǎng)李建成未成年的幼孤女兒,一直活到唐高宗年間才去世,終年七十八歲。
如果說太子妃鄭觀音是出身名門望族的話,齊王妃楊氏就是名門中的名門了。
楊氏出身大名鼎鼎的弘農(nóng)華陰楊氏,她是隋唐觀王楊雄的侄孫女,而楊雄是隋朝宗室,是隋文帝楊堅的親戚兼親信,正因為這個家世背景,才能嫁給李元吉為妃。
楊氏天生麗質(zhì),花容月貌,讓李世民十分動心。玄武門之變后,齊王李元吉被誅,其五個兒子也被斬草除根,同樣只剩下李元吉的女眷,包括楊氏、其他妃子和女兒。
面對“玉貌雪膚,眉目如畫”的楊氏,李世民毫不猶豫將其納入后宮,百般寵愛, 楊氏后來還給李世民生下一個兒子——曹王李明。 長孫皇后死后,中宮缺位,李世民甚至動起了把楊氏冊為皇后的念頭,后因魏征強烈反對而作罷,而楊氏則在三十來歲就英年早逝。
對楊氏而言,丈夫和兒子盡皆被殺,已經(jīng)是人生最大悲劇,自己一人孤苦伶仃,無人過問,能被皇帝納入后宮并得到寵愛,這已經(jīng)是不幸中的萬幸,相對最好的結(jié)局了。
至于李世民之所以將楊氏收歸己有, 一方面是因為 他對楊氏美色的欣賞和愛慕,將其納入后宮是愛護(hù)楊氏最好的方式;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 看中了楊氏背后的隋朝宗室勢力,可以籠絡(luò)他們?yōu)樽约核茫兄诜€(wěn)定政局,這種一舉兩得的做法自然是最佳選擇。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為什么放了李建成老婆,霸占了李元吉老婆?
一,李世民和李元吉老婆楊妃其實早就看對上眼了。
楊妃其實對李元吉感情早就有了危機。李元吉和李建成走得很近,楊妃就表示反對。而李元吉認(rèn)為楊妃是婦人之見。而且李元吉這個人好酗酒,酒后常有家暴。楊妃更加厭惡他。
二,李世民納楊妃進(jìn)入后宮以后,非常得李世民的寵愛,長孫皇后度量大,而且原來與楊妃關(guān)系并不差,但是也難免調(diào)侃楊妃幾句,談到床第之事,楊妃也為之臉紅。這就說明李世民與楊妃早就曖昧著了。
三,李世民為什么不占有李建成老婆鄭妃?太子妃?。±钍烂耦櫦懊?,應(yīng)該沒有撩過這個鄭妃。而且楊妃長得漂亮,而且鄭妃比李世民還大八九歲呢,人又沒有楊妃美,李世民也沒有姐弟戀情結(jié),所以不想納鄭妃入后宮。
再一個,李世民殺了李元吉,李建成兒子,而楊妃只生了女兒,而鄭妃卻為李建成生了世子的??!
所以,李世民納楊妃比較安全,而鄭妃就是一個定時炸彈,不好納入后宮。
李世民霸占李元吉的老婆楊氏,是貪圖她的美色嗎?皇帝都是后宮佳麗三千,應(yīng)該不會在乎一個婦人。所以說李世民霸占楊氏只有一個目的,政治需求。說起楊氏就得說起李唐的發(fā)家,李唐定都長安,關(guān)中集團是主要依靠力量,而楊氏所在的家族就屬于關(guān)中力量的絕對領(lǐng)導(dǎo)者。但是李世民對于楊氏有著殺夫之仇,李世民又不放心她回到關(guān)中集團去,于是就將她收入后宮。而對于關(guān)中集團,楊氏入后宮也符合政治需要,兩者不謀而合。
李世民跟楊氏相處時間久了,兩者也有了感情,楊氏更是給李世民生了個兒子,所以當(dāng)長孫皇后病逝后,他提出想立楊氏被魏征制止。從這里看出,李世民對楊氏還是挺好的,至少也應(yīng)該是沒虧待她。
對于李建成的老婆鄭氏,李世民就沒把她收進(jìn)后宮,反而將她看管在宮里。她的遭遇為何跟楊氏相差這么大?
太子妃鄭觀音可是山東貴族中滎陽鄭氏的嫡女,當(dāng)時李淵讓太子李建成娶鄭觀音,主要考慮因素還是政治上的聯(lián)姻。也正是因為李淵籠絡(luò)山東門閥牽制關(guān)隴門閥,才讓關(guān)隴集團改而支持李世民。李世民上臺后,當(dāng)然不敢隨便得罪山東門閥和關(guān)隴門閥,保持現(xiàn)狀就是最好的選擇。
再就是李世民的皇位得來已經(jīng)被世人所詬病,如果再將長嫂納入后宮,整個 社會 都會亂的。畢竟唐朝還是非常注重禮制的,這種行為是要被唾棄的,無法再服眾了。所有人都會覺得李世民是個好色之徒,連嫂子,弟媳全部都要了。還有鄭氏已經(jīng)過了二八豆蔻年華,對于眼高于頂?shù)睦钍烂駚碚f,說不定還真的看不上。
李世民霸占楊氏卻放過了鄭氏,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政治利益的需要,而不是大多數(shù)猜測的李世民太過好色。如果趕盡殺絕,或許剛剛建立的唐朝可能每天都有造反的事情發(fā)生。
李世民霸占李元吉老婆楊氏,為何放過李建成老婆鄭氏是多方面原因所致,個人認(rèn)為主要分為個人因素和政治因素。
首先個人因素: 年齡差距明顯 。楊氏年輕漂亮,楊氏在玄武門之變的時候大概20歲出頭,雖然史書當(dāng)中對楊氏的容貌并沒有明確的記載,但根據(jù)唐人所著《控鶴監(jiān)秘記》的一段記載,可以從側(cè)面進(jìn)行推斷。據(jù)該書記載,武則天的男寵張昌宗以容貌俊美著稱,有當(dāng)年齊王妃楊氏的風(fēng)采(“玉貌雪膚,眉目如畫,其風(fēng)采絕類巢刺王妃”)。反觀鄭氏雖然也是端莊華麗的大美人,但是在那個時候應(yīng)該35歲左右,這年紀(jì)在宮中就算比較大的了,可能比李世民還大個八九歲,一對比就毫無優(yōu)勢可言了。
其次,心理接受程度不同。 李建成一共有五男四女,九個孩子,這幾個孩子基本上都是太子妃鄭觀音嫡出,看出李建成和鄭觀音感情基礎(chǔ)很好。而就在玄武門之變的第二天,李世民處死了10個小侄子,其中大哥李建成的五個,四弟李元吉的五個。做為母親鄭觀音怎么可能忘記這筆血海深仇,李世民擔(dān)心鄭觀音作為自己枕邊人報復(fù)自己。對比而言楊氏正好沒有生育的記錄,有可能是李元吉納的小妾,被處死的孩子也與自己沒有直接關(guān)系。她嫁給李元吉的時候只是一個王妃,而且也沒有生過兒子,嫁給李世民,身家都抬高了,所以從心理上講楊氏也能接受李世民。
最后說一下政治因素: 齊王妃出身于弘農(nóng)楊氏,弘農(nóng)楊氏的來頭可以追溯到西漢時期,最早就是西漢丞相楊敞,之后無論是東漢還是西晉時期,弘農(nóng)楊氏都是顯赫一時的世家。隋朝的楊素,楊玄感都是出自弘農(nóng)楊氏,隋朝滅亡之后,唐朝時期“李武韋楊”四家聯(lián)姻組成了一個政治集團,隋朝失去天下就是因為隋朝被關(guān)隴集團所拋棄,而關(guān)隴集團也就推舉李家做皇帝。李世民奪得皇位就是靠著關(guān)隴集團和他郎舅長孫無忌的代北集團的支持,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之后,李世民上位之后政治局面也魚龍混雜,不僅有武德舊臣,更是有山東集團、關(guān)隴集團、還有五門七望族, 所以李世民更是不敢輕易的動世家,于是就采取了拉攏的措施來迅速穩(wěn)定自己的政權(quán)。
鄭氏背后是滎陽鄭氏,也是當(dāng)時北朝望族, 相比于李元吉的老婆楊氏在政治上幫不了李世民太多,但是也是不得罪為好。 當(dāng)時的朝局還處于動蕩之中,一切求穩(wěn)。他殺太子李建成取得的皇位是名不正言不順的,既不納入后宮也不放鄭氏回歸家族里去,利于政局的穩(wěn)定。留鄭氏在宮中獨自生活,每天為李建成誦經(jīng)禮佛,不失為一個好的結(jié)果。
唐太宗在殺死親弟弟后,將弟妹楊氏納入宮中變?yōu)樽约旱呐恕km然入宮后沒有得到正式的名號,但楊氏得到唐太宗的極大寵幸,并為他誕下幼子李明(曹恭王)。唐太宗對楊氏寵愛極深,以至于在愛妻長孫皇后死后沒多久,他便流露出冊立楊氏為皇后的想法。最后宰相魏征上書切諫,才放棄了立楊氏為后。
公元626年,李世民一手策劃了玄武門之變,李建成以及李元吉在這起事件中被殺,事后,李世民為了斬草除根,將他們兩個人的兒子全都?xì)⒘?,僅留下女兒以及妻子。
李元吉的妻子齊王妃雖免于一死,但也改變了命運,因為她成為了李世民的寵妃。也就是說李世民霸占了自己的弟媳婦。
一個男人為什么想要得到一個女人,我總結(jié)了幾點,首先因為她的美貌,其次是因為她的錢財,然后是才華,最后是家世。
錢財可以忽略,家世也可以忽略,因為李世民沒有必要和楊氏的家族聯(lián)姻,李世民已經(jīng)是天子了,而且他擁有著天下的錢財。
那么齊王妃楊氏就只剩下才華以及美貌了。所以說李世民霸占她的原因就是這兩點,沒有其他原因了。
從李世民曾想立她為皇后,可以看出來齊王妃楊氏應(yīng)該長得極其貌美,而且也有一定的才華能夠吸引李世民。
巢王妃就是齊王妃楊氏,因為在公元642年,李世民追封李元吉為巢王,因此齊王妃也改為了巢剌王妃。
在公元626年李建成被殺后,鄭觀音便開始守寡了,一直到公元676年去世,享年78歲。
鄭觀音出身于名門望族,家里世代為官,16歲便嫁給了李建成,20歲成為了太子妃。
但是命運不是一直這么好的,直到李建成被殺后,鄭觀音的生活一落千丈,每日以淚洗面,并獨自撫養(yǎng)幼女。
為什么鄭觀音沒有得到李世民的寵愛呢?
我覺得有極大的可能是因為鄭觀音長得不好看,所以李世民不喜歡,也就沒有納她為妃嬪了。
當(dāng)然還有一種原因就是鄭觀音守婦道,李世民看鄭觀音每天都在想念自己的丈夫,就沒有下手。
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殺死了李建成、李元吉、包括他們的兒子,只有他們的老婆和女兒幸免于難,奪位之爭以李世民的勝利而告終。后來李世民還將李元吉的遺孀楊氏收入了后宮,卻偏偏放過了李建成的老婆,這是為什么呢?
(鄭觀音)
1、李世民喜歡寡婦。李世民一共有15位妃子,其中韋貴妃和韋昭容是堂姐妹關(guān)系,兩個又都曾經(jīng)嫁過人。
韋貴妃先前曾嫁給隋朝尚書的兒子李珉,并且育有一女,李珉身亡后,容貌漂亮的她便被李納入后宮,后來為李世民生下紀(jì)王李慎。
(世民與楊氏)
韋昭容就韋貴妃的堂妹了,之前曾嫁給了鄭國太子王玄應(yīng),也是因為長得標(biāo)致而被李世民納入了后官。
李世民納楊氏進(jìn)后宮后,十五位妃子中就有三位是曾嫁過人的,所以相對于政治原因,李世民喜歡寡婦的可信度更高一些。君王嘛,有點個人嗜好不是正常么?
2、第二個原因就是楊氏年輕漂亮了,以韋貴妃和韋昭容就可以看得出來,仨都是年輕漂亮的女性。
3、李世民對楊氏是真愛。請看:
這是說長孫皇后去世后,李世民想立楊氏為皇后,因魏征的勸諫才絕了這念頭。要知道李世民是很在乎后人對他的評價的,因為他曾經(jīng)干擾過唐朝史官編撰史書。
這是清朝學(xué)者質(zhì)疑“新、舊唐書”的有關(guān)方面的記載了,而且還說李世民也怕身后名聲不好。據(jù)唐史另一資料《起居注》載,李淵起兵反隋里面有李建成的功勞,但“新、舊唐書”只說是李世民功勞。另外,“新、舊唐書”說李建成曾數(shù)度陷害李世民,《起居注》里卻沒有相關(guān)記載。
所以說這么多,是想說 歷史 總是后人所寫,李世民有篡改史料之嫌,證明他是很在乎自己的名聲的。既然如此,李世民冒著被后人詬病的風(fēng)險,也想封楊氏為皇后,由此可以看出他對楊氏確實是真愛。
這個原因就簡單而粗暴了,首先能成為王妃相貌肯定不差的,先排除丑的問題;鄭觀音孀居五十年而逝,終年76歲,說明她是26歲做的寡婦,26-30歲這年紀(jì)不老,完全可以接受,排除了因為太老的緣故
前面說過李世民也殺了兄弟倆的侄子,按照資料所述,李建成名下的孩子,都是鄭觀音生的,只不過男孩都被李世民殺了。喪子之痛何止切膚,只要李世民不是笨蛋,就不會對鄭觀音起什么壞心思,萬一鄭有時心血來朝塞把剪刀在枕頭底下,世民兄會不會覺得褲襠脊背都有點發(fā)涼?
談起一代帝王李世民,我想大多數(shù)人首先不是想到貞觀之治而是想到了玄武門之變。所謂無情莫過于帝王家,李世民本是李淵第二子,無緣皇位,說李世民為了皇位也好,說李世民為了自保也罷,李世民最后發(fā)動玄武門之變除掉了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隨后讓李淵禪讓皇位,做太上皇。
玄武門之變可謂是李世民人生的一大污點,可是在玄武門之變以后,李世民又做了一件令人震驚的事情,誅殺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子嗣,斬草除根也可以理解,畢竟為了自保和大唐基業(yè)。
可是面對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老婆之時李世民的做法卻讓人費解,兩位夫人應(yīng)該都是那種美麗動人的女子,可李世民獨獨霸占了李元吉的老婆楊氏,放過了李建成的老婆鄭氏,這是為何?
李元吉的老婆楊氏是隋朝皇室楊雄的侄孫女,雖然隋朝被李唐代替,但楊氏已然出身名門望族,李世民不殺楊氏反而把楊氏霸占,主要是為了穩(wěn)住弘農(nóng)楊氏這個名門大族。畢竟弘農(nóng)楊氏從南北朝到隋唐,都是北方的名門望族,在當(dāng)時 社會 上很有影響力,傳說隋朝皇室也是出身弘農(nóng)楊氏。家族里有人當(dāng)了皇帝,整個家族也跟著沾光??梢韵胍?,這個家族在當(dāng)時有多么顯赫。
李世民這么做是讓他們認(rèn)為李世民只除掉威脅自己皇位的人,并不是濫殺無辜。這樣做有助于穩(wěn)固自己的皇位,還可以安慰天下臣民的情緒,不至于讓前朝貴族反判李世民。
還有一個原因,李元吉的老婆楊氏生育過一女,畢竟楊氏也是萬里挑一的美貌女子,生育過更加能展現(xiàn)出女子的成熟嫵媚。李世民之前為秦王,時常在外征戰(zhàn)沙場加上本身并非李淵長子,勢必內(nèi)心缺乏安全感,往往這樣的人一般都有少婦情節(jié),楊氏由于生育過而成熟嫵媚能給予李世民一定的安全感。再則李世民并沒有殺害楊氏與李元吉的骨肉,兩人仇恨并不是很大,況且唐朝時期并沒有我們現(xiàn)在的一些道德約束。
后來,李世民的長孫皇后身亡,要不是魏征阻攔,李世民就立楊氏為皇后,楊氏和李世民所生之子為太子,足以證明李世民對楊氏寵愛到了極點。
李建成的老婆鄭氏不用說也是絕代佳人,畢竟其是太子妃,李世民不想霸占是不可能的,除非鄭氏的背景讓李世民不敢做出此舉,況且鄭氏生有一子被李世民誅殺。
鄭氏背后乃是滎陽鄭氏,這也是一個大家族, 歷史 都可以追溯到周宣王分封的鄭國開始,可謂是權(quán)勢相當(dāng)?shù)母唛T望族。
并且李世民殺了鄭氏之子,此仇可謂是不共戴天,倘若霸占鄭氏可能危機自己的身家性命,畢竟誰放心讓一個與自己有血汗深仇的女子做自己的枕邊人呢。
我們知道,李世民有鮮卑血統(tǒng),他的祖母獨孤氏是鐵定無疑的鮮卑人,他的母親竇氏也有鮮卑血統(tǒng),所以李世民一半血統(tǒng)是漢族,一半是鮮卑族。
鮮卑族民風(fēng)開放,有“弟娶嫂”制度,兄長死了,嫂子不能浪費了,需要嫁給小叔子,繼續(xù)承擔(dān)繁衍的任務(wù)。
這項制度對于儒家文化來說是洪水猛獸,是亂倫,是禽獸不如,不過,在鮮卑族看來卻十分正常,女人就該不停地繁衍子女,這是保證人口繁衍最大化的有效舉措。
這么說來,李世民娶李元吉的老婆難道是尊重鮮卑傳統(tǒng)?可是,既然娶了弟弟的老婆,為何不把哥哥的老婆一塊收了呢?這說不過去???
事情沒這么簡單。
首先,李元吉的老婆年輕漂亮。李元吉的老婆是唐朝有名的大美女,比之楊貴妃毫不遜色,而且她也姓楊,據(jù)說生的肌膚如雪,眉目入畫。
李世民干掉哥哥和弟弟之時,年僅29歲,當(dāng)時弟弟李元吉24歲,他的妻子楊氏族20歲出頭,正是如花似玉、風(fēng)華絕代的年紀(jì),李世民早就對弟媳婦垂涎三尺了,所以殺了弟弟之后,就把弟媳婦收了。
而李建成不一樣,李建成比李世民大了9歲,死的時候37歲的,他的老婆鄭氏至少也35歲左右了,就算年輕時是一朵花,到了這個年紀(jì)也成了豆腐渣了。
李世民不會娶一個豆腐渣女人的。
其次,李元吉的老婆背景顯赫。楊氏出身弘農(nóng)楊氏,從南北朝到隋唐,弘農(nóng)楊氏一直都是名門望族,隋朝兩代皇帝隋文帝、隋煬帝都是弘農(nóng)楊氏的,雖然隋朝滅亡了,但是楊氏一族仍然非常顯赫。
李世民殺了李元吉之后,楊氏一族提心吊膽,擔(dān)心遭受迫害,這時候,李世民及時娶了李元吉的老婆楊氏,等于告訴楊氏一族:你們放心,哥做了皇帝,你們的身份待遇不降反升。
所以說,李世民娶李元吉的老婆,絕不僅僅是好色,更多的是政治上的考量。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即公元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在唐帝國的首都長安城太極宮北宮門“玄武門”附近發(fā)動政變,除掉了其兄,即太子李建成和其弟李元吉,逼迫其父李淵冊立自己為皇太子,并繼承皇帝位,史稱“唐太宗”,改年號為‘貞觀’。
這便是玄武門之變的大致過程及結(jié)果,其實,關(guān)于這一 歷史 事件我們已經(jīng)是耳熟能詳了,即便是沒有真正的了解過這一段 歷史 的人,應(yīng)該也有看過前幾年的熱播劇《隋唐英雄傳》,對這一故事還是有所了解的。當(dāng)然了,就真實的 歷史 來說的話,這一政變實際上是很正常的,也許我們看到兄弟相殘似乎不那么好,但是這在皇家從來都不是一件什么稀奇的事情。
我們知道,李建成作為長子,在被冊立為太子之后,基本上都是在宮內(nèi)幫助李淵處理政務(wù),所依靠的其實也就是一些文官集團。而李世民則不然,唐王朝初定,各路叛軍層出不窮,李世民毅然挑起穩(wěn)固唐王朝內(nèi)部穩(wěn)定的大任,多次率領(lǐng)武將集團出征。經(jīng)過長時間的征討,唐王朝多地已然平復(fù),而也是這個時候,李世民的威信也大大超過了太子李建成,這勢必會遭到太子的忌恨。
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guān),而且當(dāng)時唐朝的社會風(fēng)氣很開放,盡管是娶了自己的弟媳也沒多大關(guān)系。提到李世民我們首先可以聯(lián)想到的就是玄武門之變和貞觀之治。在玄武門之變中,李世民把他自己的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都?xì)⒘?,自己登基做了皇帝。而讓后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李世民竟然在玄武門之變后,把弟弟的夫人楊氏接入皇宮,甚至一度還想要讓她做皇后,在后來魏徴的勸誡下才斷了這個心思。我覺得這件事情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楊氏相貌端莊。自古英雄愛美人,沒有哪個男人看見漂亮的女人不動心的,所以李世民之所以把楊氏接進(jìn)宮中,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楊氏長的很讓李世民動心。當(dāng)時李世民滅了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后,便在他們的兩家中物色長得漂亮的女人,把美的都留在了自己宮中,而楊氏便是其中一個,而楊氏又因為個人魅力,成為了她們當(dāng)中李世民最寵愛的那一個。而相傳,楊氏在還沒入宮的時候,就已經(jīng)喜歡上了李世民了。
第二就是唐朝的風(fēng)氣很開放,我們都知道當(dāng)時社會的經(jīng)濟很繁榮,而繁榮的經(jīng)濟便會讓人的思想變得開放起來,要說李世民娶自己的弟媳這件事放在現(xiàn)在,可能老一輩的還會覺得不可理喻,當(dāng)時這件事在當(dāng)時并沒有遭到人們的批評,大家都覺得很正常,勝利者可以擁有失敗者所有的東西,因為勝者為王嘛。
第三李世民具有胡人血統(tǒng),胡人對貞潔觀念很單薄,李世民和楊氏兩人互相喜歡,楊氏的夫君又去世了,那么她和李世民在一起也不傷大雅,他們都不在乎。
所以李世民殺了李元吉之后,把他的妻子接入皇宮中是因為看中了他的妻子。
史料記載,李世民在位初期,聽取群臣意見虛心納諫。對內(nèi)文治天下,厲行節(jié)約,勸課農(nóng)桑,休養(yǎng)生息。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吐谷渾,重創(chuàng)高句麗,設(shè)立安西四鎮(zhèn),北方各族共同尊其為「 ”天可汗”,更為后來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chǔ)。 但是,只要你仔細(xì)鉆研史書,就能從那些被前人掩飾的痕跡中,發(fā)現(xiàn)許多虛偽的、丑陋的事實。那么,在中國歷史上以「 ”仁君”和「 ”英雄”流傳于世的李世民,在褪去這些后人賦予他的光環(huán)之后,他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呢?正如史料表面上記載的那樣嗎? 第一個、夸功于已,推過于人:李世民在戰(zhàn)場上有據(jù)可考的四次敗仗中,他的對手分別為:薜舉、李密、宋金剛、劉黑闥。 根據(jù)《舊唐書》記載,李世民率唐軍討伐薜舉的過程中,因為染上瘧疾臥病在床,只能將軍權(quán)交到劉文靜手上,千叮嚀萬囑咐要劉文靜按兵不動,不到萬不得已絕對不要擅自用兵。然而,劉文靜并未聽從李世民的吩咐,擅自出兵討伐薜舉,結(jié)果落入薜舉的埋伏圈中慘敗而回。 這一戰(zhàn)中唐軍折損過半,許多將軍淪為階下囚,士氣大跌,李世民只能帶著剩下的士兵返回長安,長安上下皆驚。且不論李世民的瘧疾是真的假的,在戰(zhàn)場上撒手放權(quán)導(dǎo)致唐軍落敗,李世民有不可推卸的責(zé)任。 李世民向來以治軍嚴(yán)格著稱,劉文靜又是李世民的左膀右臂。從劉文靜的行動中,我絲毫看不見李世民治軍嚴(yán)格的影子,也看不出劉文靜有身為副手的覺悟。那么,究竟李世民軍紀(jì)嚴(yán)明是假的?還是劉文靜擅自出兵是假的呢? 這件事極有可能是李世民推卸責(zé)任,將戰(zhàn)敗的原因歸咎于劉文靜所為。 并且,《舊唐書》將唐軍河?xùn)|道一戰(zhàn)的勝利歸功于李世民,實際上,李世民根本沒擊敗過宋金剛。唐軍之所以取勝,完全是因為李淵御駕親征,李世民只是率領(lǐng)一支騎兵從側(cè)翼輔助。李世民在這一戰(zhàn)中不但未立寸功,反倒因為吃了敗仗被撤掉了太尉的職務(wù)。 更有記載稱:李世民連續(xù)四次縱容手下士兵劫掠屠城,臭名昭著。雖說,每一部史書對事件的記載各不相同,但是,「 ”勝”與「 ”敗”是絕對的戰(zhàn)爭結(jié)果。李世民讓史官將慘敗改寫成大勝,這種行為簡直是在侮辱后人的智商。 至少,在平定劉黑闥一戰(zhàn)中,《舊唐書》與其他史籍的記載「 ”達(dá)成了共識”。李世民不但打輸了戰(zhàn)爭,還差點被敵方俘虜。幸虧兄長李建成及時感到,”悉解囚俘,放其家屬,慰諭遣之,人心始定”,恩威并施,以仁義和魄力解決了山東之患。 武德七年,唐高祖派建成與李世民兩兄弟北擊匈奴,結(jié)果,李建成大勝,李世民大敗。更是由于李世民的失職,并州被突厥攻占,大將張謹(jǐn)戰(zhàn)死沙場。回來后,李淵將李世民一通臭罵,讓李元吉取代李世民治理陜道政務(wù)。 通常史書在吹捧李世民的時候,總會將一統(tǒng)天下歸功于李世民。有史料為證,趙郡王李孝恭在江南旗開得勝,以此為根據(jù)地替大唐打下半壁江山,功勞完全是人家的。不過,這名功臣最后下場如何呢?玄武門之變發(fā)生后,李孝恭被卷入奪權(quán)之爭的渾水中,李世民將其軟禁在內(nèi)宮。 第二個、道德敗壞,人品不端:李世民的皇位來路不正,起碼在這一問題上很少有非議。他曾做過什么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事呢?趕父親下臺、屠殺親兄弟、搶別人老婆、誅殺子侄。之后,為了給那場不堪回首的政變制造大義凜然的理由,李世民只能借父親、兄弟以及武德朝的功臣們來洗白自己。 史籍記載:擊退了突厥后,李淵讓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兄弟三人比試騎射。誰知,李建成將一匹頑劣不馴的馬交給李世民,這匹馬先后三次尥蹶子,幸虧李世民身手矯捷才沒被摔死。但是,這件事有幾處疑點: 首先,此時李世民與李建成之間的暗斗快要進(jìn)入到白熱化,李建成替弟弟挑馬,李世民真的會毫不懷疑地用李建成挑的馬嗎? 其次,李建成怎會在這種小事上犯原則錯誤,用馬加害李世民?這手段未免太幼稚了。 再次,李世民在戰(zhàn)場上混了那么多年,就算沒有伯樂一般的相馬技術(shù),至少能分辨出良馬劣馬吧? 最后,既然坐下的坐騎尥蹶子,李世民就該換一匹馬,為何還坐在馬上等這匹馬蹬第二次、蹬第三次再尥蹶子? 另一樁公案就更加離譜了,據(jù)說這就是李世民下定決心屠殺兄弟的理由:李建成、李元吉邀請李世民進(jìn)宮喝酒,三人把酒言歡,這時李建成、李元吉二人將一杯鴆酒交到李世民手中,騙其喝下。李世民喝光了鴆酒后,只覺得「 ”心中暴痛,吐血數(shù)斗”。 這件事的可信度比上例還要低,我們依舊將疑點指出: 首先,當(dāng)時兩大陣營已經(jīng)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李建成、李元吉哪有閑心請李世民喝酒?李世民有多大膽敢去赴宴? 其次,就算李世民效仿劉邦赴鴻門宴,他哪來的勇氣喝兩個兄弟準(zhǔn)備的酒? 再次,古往今來喝了鴆酒不死的,筆者只見過李世民一例。是李世民的排毒能力強,僅嘔血數(shù)斗就能解毒?還是李建成的手下辦事不力,從二手市場淘到了盜版毒藥? 最后,毒素攻心,李世民不需要休養(yǎng)嗎?這個吐了幾斗血的男人,幾天后在玄武門龍精虎猛,親手干掉了李建成。 李世民說李建成與父親宮里的妃子有染,卻沒拿出什么有力的證據(jù)。反倒是李世民自己,將李元吉的愛妃據(jù)為己有,還與這名妃子生了個孩子。這種搶別人老婆的事李世民還干過不止一次,除掉堂兄廬江王李瑗后,李世民相中了堂嫂,將堂嫂請進(jìn)后宮成了自己的妃子。 那么,李世民真是個愛民如子的好皇帝嗎? 敗給劉黑闥后,李世民為了報仇竟命令士兵決河道放水,用大水淹沒洺州城,趁著唐軍與劉黑闥交戰(zhàn)之際,用洪水使雙方兩敗俱傷。李世民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戰(zhàn)術(shù)我們暫且不談,在他放水沖淹洺州城后,老百姓死傷無數(shù),百頃良田化為烏有。 結(jié)合「 ”玄武門之變”來看,我只看到一個為達(dá)目的不擇手段的偽君子。 第三個:政績「 ”斐然”,惡事做絕:都說「 ”貞觀之治”是李世民最大的政績,可你知道「 ”貞觀之治”的實質(zhì)內(nèi)容有多空虛嗎? 唐朝創(chuàng)業(yè)之初,在李淵和李建成父子二人的不懈努力下,在全國范圍內(nèi)推行均田制以及租庸調(diào)制,在關(guān)中地區(qū)取得了巨大的收效,連續(xù)幾年關(guān)中豐收。貞觀年間,關(guān)東、豐裕等地顆粒無收,老百姓難以溫飽,甚至,出現(xiàn)了易子而食的情況。 我們不知道這是不是李世民的政治出現(xiàn)了問題,不過,貞觀中期農(nóng)民徭役加重完全是李世民的責(zé)任?!?”兄去弟還,道路相繼,營繕不休,民安得息,雖加恩詔,使之裁損,徒有文書,曾無事實?!?時間來到貞觀中期,李世民父兄辛苦推行的租庸調(diào)制已名存實亡,老百姓的壓力越來越大。許多百姓從播種之前參加勞役,直到秋后都不能回家。對此李世民指出;「 ”勞役則易使,無事則驕逸?!鄙吕习傩臻e出病來。有些農(nóng)民畏懼勞役,寧愿砍斷自己的手腳,以殘疾人的身份逃避徭役。 面對這種現(xiàn)象,「 ”千古明君”李世民該怎么做?廢除徭役改善民生?非也,李世民規(guī)定,但凡通過自殘?zhí)颖茚嬉鄣?,賜罪,并繼續(xù)服役。 就是這樣一個冷些的皇帝,他每天口口聲聲說著什么大義凜然的話呢? 「 ”我追求的,是堯舜周孔的理想世界,有了圣人的思想,就像鳥兒有了翅膀,魚兒有了水,哪怕一刻我也不能失去這些思想。”難道是堯帝教會你怎么殺掉兄弟了?還是舜傳授你逼父退位的經(jīng)驗了?莫非周公教導(dǎo)你如何搶別人老婆了?那一定是孔夫子教唆你篡改史籍了吧? 李世民的臉皮還真不是一般的厚呀。 這里,我們再探討一個問題,那就是李建成到底犯了什么法?為什么一定要置他于死地呢?筆者特地查閱史籍,可惜的是,實在找不到李建成犯過什么大錯。 我們暫且假設(shè),李建成和李元吉其罪當(dāng)誅,他們壞事做盡理應(yīng)問斬,但是,李世民并不是執(zhí)法者,有權(quán)執(zhí)法的是李淵和他代表的朝廷。我們再來假設(shè),李世民在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處理問題上有絕對的執(zhí)法權(quán),那么,他為何要屠盡東宮和齊王府呢?難道這兩人的家人也罪大惡極嗎? 我看未必,只能說明李世民心虛罷了。 「 ”太子及王俱稟圣略,傾財賑施,卑身下士。逮乎鬻繒博徒,監(jiān)門廝養(yǎng),一技可稱,一藝可取,與之抗禮,未嘗云倦。故得士庶之心,無不至者?!睆倪@段描述中我們能看出,曾有古人高度肯定了李建成的德行。 但最終,李建成卻是個政治斗爭中的失敗者,被勝利者抹殺功績的可憐人,身為后來人的我們不能跟隨前人的腳步繼續(xù)加害這個可憐人,至少要本著客觀的態(tài)度尋找真相。所以,拋開「 ”成王敗寇”的歷史,我們應(yīng)該從勝利者留下的字里行間,尋找失敗者的蛛絲馬跡。 最終,再用一個客觀的角度解讀、思考,這才是一個史學(xué)愛好者該有的態(tài)度。 參考資料: 【《舊唐書》、《資治通鑒》】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283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