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員外是什么人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我們在看很多影視劇的時候,常常會出現有錢有勢的地主一類的人被稱為員外,那么員外究竟是什么人呢?他是一個官職嗎?員外其實是員外郎的簡稱,是古代的一種官職。三國時期,魏國最早設置了員外散騎常侍,晉朝初年,又設置了員外散騎侍郎,都是皇帝的侍從官。南北朝時期,新設置了殿中員外將軍員外司馬等等,都在官名上加了員外兩個字。
那么員外兩個字是什么意思呢?他其實就是額外增設的官職。不在編制之內的意思。隋朝開皇六年,公元五六八年,隋文帝在尚書省二十四師遏制員外郎一人為各省的賜官,唐宋遼金元明清旗幟都是以郎中、員外郎為六部各司的正負主官。當時的員外還掌握有實際的權利和職位,但是到了明朝以后,員外開始變成了一種閑職,不再與科舉相關,而是漸漸的和財富聯系到了一起。
明清時期,買官賣官的腐敗現象十分嚴重,有錢的地主和商人都可以用捐獻銀兩的方式來獲取員外這么一個官職,所以員外逐漸就失去了原本的含義,變成了土豪劣紳代稱。后來的人們就索性直接將大地主大商人通通的稱為員外。那么員外在明清的地方社會中又起到什么樣的作用呢?他們是往往扮演著政府官員與民眾之間的中介人角色,是與地方政府、官員共同管理當地事務的地方精英。
因為鄉(xiāng)村社會往往存在著官不下線的現象,政府官員很難對農村進行實質有效的管理,不得不依靠當地的地主豪紳的勢力,因為地主員外們世代居于此地,熟悉廂里的風俗民情,并且與鄉(xiāng)里社會有著共同的利益關系。所以官府與地方員外合作,也容易取得當地百姓的信賴。一方面員外可以傳達政府信息,消除官民之間的隔閡。而另一方面,由于他們有力量保護自己,也有力量保護百姓,也往往作為地方利益保護人的身份出現,站在鄉(xiāng)里的一邊和政府進行利益的博弈,比如員外就有權出入衙門,有權直接上書表達自己的意見或建議。這樣就可以為地方利益代言,反映民情民意了。
當然,各地都會存在一些魚肉鄉(xiāng)里剝削百姓的殘暴地主。但是我們也必須要承認鄉(xiāng)里社會的大部分公共事務,還是需要員外們來牽頭舉辦的。畢竟普通老百姓并沒有足夠的財力與物力。所以這其中員外的職責主要包括這幾個方面,第一就是地方安全。組織相鄰修建烏堡壁壘,抵御土匪的侵擾,或者組織鄉(xiāng)親們團練和土匪與農民起義軍作斗爭。比如湖南地方組織的團列與香君就在打擊太平天國的行動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員外的第二個職責就是興建工程,比如說興修水利以及鋪路建橋。還有就是要調節(jié)鄉(xiāng)里的糾紛了。一般的鄉(xiāng)里糾紛是由家族內部的長輩來進行調解的。那么超出家族范圍的,就要由當地有名望的員外來進行出面調解了。員外的第四個職責就是設立道德教化經濟互助公益慈善組織,道德教化組織,有宋朝開始出現的相約,明朝的申明亭,經濟互助組織由地方設立的設倉,而員外豪紳優(yōu)先擔任社長或者滄政,公益慈善組織向怡倉、易熟、易學、育嬰堂這都是典型。所以員外在古代社會當中起到的作用不可小覷呀。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員外地主的勢力走向了沒落,最終被淘汰在了歷史的長河里。不過我們也不能輕易的忘記這一特定的等級階層曾在中國歷史中發(fā)揮過重要的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291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