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秦始皇和六國國主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在秦滅六國以后,秦國是如何處置六國國君的,秦滅六國之戰(zhàn)既是戰(zhàn)國末期最后一場諸侯兼并戰(zhàn)爭,又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場封建統(tǒng)一戰(zhàn)爭。戰(zhàn)國末年,在七雄中日益強大的秦國,在秦王嬴政的領導之下,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國用了十年的時間相繼滅掉了六國,結(jié)束了從春秋戰(zhàn)國以來長達500多年的諸侯割據(jù)紛爭的戰(zhàn)亂局面,并建立起中國歷史以來第一個大一統(tǒng)的君主制王朝,秦王嬴政改稱皇帝,即赫赫有名的秦始皇,中國歷史從此翻開了新的一頁。
公元前221年,秦掃滅六國一統(tǒng)天下,嬴政登上皇帝位,那么被滅的六國諸侯,他們的國君都是什么下場呢?首先來說韓國,秦國首先攻打三晉中實力最弱的韓國,韓王安眼看局勢不妙,立即獻出南陽以求和。公元前230年,秦國派出10萬大軍攻打韓國,一路上幾乎沒有抵抗,秦軍俘虜了韓王安,并將他囚禁在陳縣。四年后,韓國舊將發(fā)動了復韓滅秦的叛亂,秦王大怒,平定叛亂后將韓王安處斬。韓國的滅亡標志著春秋戰(zhàn)國以來最大規(guī)模的滅國戰(zhàn)爭全面打響。
第二個是趙國。公元前228年秦國大舉攻打趙國的時候,趙國正在鬧饑荒,趙王遷派遣大將李牧,司馬尚率軍抵御秦軍。秦國大將王翦采用反間計讓趙王殺掉了李牧,導致軍心渙散,秦軍趁機俘虜了趙王遷,將他流放到房陵的一處深山中被活活餓死。
第三是魏國,魏國跟秦國可謂是老冤家了,魏國多次被秦國吊打,公元前225年秦國大舉進攻魏國,包圍了魏國的都城大梁,魏王假誓死不降,堅持帶兵抵抗秦軍,于是秦國為了盡快攻破魏國的都城引黃河水淹沒了魏國國都,魏王假無奈投降,他是否被殺,史書上并沒有記載,估計是被殺。自此三晉全被秦軍滅亡。
第四個是楚國,楚國是六國當中最難啃的骨頭。秦國派出60萬大軍,浩浩蕩蕩開赴楚國,楚國國君戰(zhàn)敗被俘,被貶為庶人,楚將項燕等人擁立昌平君為王,在淮南與秦軍作戰(zhàn)。最終楚國戰(zhàn)敗,項燕自殺。
第五是燕國,趙國滅亡之后,燕國的太子丹指使荊軻刺秦王,沒想到失敗了,秦王大怒,大舉發(fā)兵攻打燕國。為了保住燕國不被滅亡,燕王姬喜便獻上太子丹的人頭,以此向秦國求和。六年后秦國在消滅楚國后,隨即出兵進攻燕國,燕王姬喜被秦軍活捉,后來燕王也不知所蹤。
最后一個是齊國,在其它五國被攻打的時候,齊王無視他國發(fā)來的求助軍報,以此想和秦王求和。燕國滅亡后,秦軍南下攻齊,齊王不戰(zhàn)而降,隨后,齊王被秦王流放其他地,不給食物,導致被活活餓死。六國國君有的被殺,有的被餓死,有的不知所蹤,這都是因人而異的,像韓國,魏國,這等弱國的國君就給殺了,而趙國,齊國,這等大國就不敢直接殺掉,而是通過流放把他們餓死!總之,他們的下場都很慘,畢竟是亡國之君,死是一定的事情。
秦王嬴政勵精圖治,用十年時間先后滅掉韓、趙、魏、楚、燕、齊六個國家,統(tǒng)一了全國,那么六國國君被滅國之后怎么樣了呢?
韓王安,第一個亡國之君,先被軟禁,后被處死。
戰(zhàn)國末期,山東六國勢力最弱小的就是韓國,也是離秦國最近的國家。韓王對秦國是又怕又恨,經(jīng)過秦國的多次打擊,韓國的土地日漸縮小。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派內(nèi)史騰以絕對優(yōu)勢兵力進攻韓國都城新鄭,勢如破竹,末代國君韓王安抵抗不住,投降了秦軍,韓國滅亡。韓王安被遷離韓國舊地,軟禁于陳縣。在韓王安被遷徙的次年,新鄭爆發(fā)了大規(guī)模的反秦叛亂。秦軍平息叛亂后,為了斷絕叛亂者利用韓王安復國的希望,秦王嬴政下令處死了他。
趙王遷:第二個亡國之君,兵敗被俘,流放深山。
自長平之戰(zhàn)后,趙國實力急劇下滑。趙王遷繼位后,屢遭秦國攻打,接連丟失城池。公元前229年,秦國滅韓國后,令王翦派軍大舉進攻趙國,趙王遷派將領李牧、司馬尚率軍抵御秦軍。王翦用反間計令趙王遷聽信讒言,自毀長城,誅殺了趙國的頂梁柱李牧,罷免了司馬尚。公元前228年,王翦大破趙軍,俘獲了趙王遷,占領其全境,趙國滅亡。趙王遷被流放到房陵(今湖北房縣)深山中,缺衣少食,艱難度日。
魏王假:第三個亡國之君,水淹都城,結(jié)局不明。
戰(zhàn)國初期,魏國把秦國欺負得直不起腰來。秦國勵精圖治、經(jīng)過商鞅變法國力大增,經(jīng)過數(shù)次河西之戰(zhàn),奪回河西之地。后又經(jīng)多年征戰(zhàn),魏國幾乎被啃得只剩下都城大梁。公元前225年,在韓國、趙國相繼被滅亡后,秦始皇派大將王翦的兒子王賁率領10萬大軍大舉進攻魏國,采用水攻,引黃河、鴻溝水灌大梁城,水淹三月,將魏國都城大梁的城墻泡崩塌,秦軍攻入大梁后,魏王假投降?!妒酚洝凡]有記載魏王假是否被秦王殺害。不論有沒被殺,流放或囚禁,他的日子肯定是很凄慘的。
楚王負芻:第四個亡國之君,廢為庶人,不知所蹤。
楚國曾經(jīng)是七國中領土最大的國家,地方遼闊,兵力雄厚。楚國雖然多次戰(zhàn)敗,但依舊是塊難啃的大骨頭。秦滅三晉后,秦王先是派李信領兵二十萬攻楚。楚國地廣城多,秦軍長驅(qū)直入,戰(zhàn)線拖得太長,二十萬兵力顯得捉襟見肘。秦軍已成強弩之末,楚將項燕(項羽的祖父)乘機反擊,大破李信軍。秦王只好請老將王翦出山,派給他六十萬兵馬,領傾國之兵滅楚。王翦采取了堅壁自守、避免決戰(zhàn)、養(yǎng)精蓄銳、伺機出擊的作戰(zhàn)方針。楚軍求戰(zhàn)不得,日久斗志松懈。楚軍無心戀戰(zhàn),被秦軍打得大敗虧輸,大部分精銳被秦軍殲滅,楚王負芻被俘,楚國滅亡。楚王熊負芻以弒君(哀王)之罪,廢為庶人,不知所蹤。
燕王喜:第五個亡國之君,遼東被俘,自殺而死。
燕王喜在位期間,窮兵黷武,見趙國在長平之戰(zhàn)損失慘重,落井下石,攻打趙國反而被趙軍打敗。公元前227年,王翦帶兵攻打燕國,在易水大敗燕軍,燕王喜向遼東撤退,秦軍輕取薊城。雖然燕王喜把太子丹殺了,獻首于秦以求和,但是秦王統(tǒng)一的步伐不會因為一顆頭顱而停止,秦王繼續(xù)派軍攻打進攻遼東。幾年后,燕王被秦軍俘虜,并被貶為庶人,因不堪忍受屈辱自殺了。
齊王建:第六個亡國之君,不戰(zhàn)而降,活活餓死。
齊國雖為東方大國,戰(zhàn)國末期,在齊王建的長期統(tǒng)治下,政治腐敗,重臣、貴族不斷被秦國收買,放棄合縱抗秦政策,齊王被忽悠“齊秦互帝”,大力與秦交好,不修攻戰(zhàn)之備,不助五國攻秦,過好自己的安穩(wěn)日子。五國先后滅亡后,齊國自然孤立無援。公元前221年,秦軍兵臨齊都臨淄城下,齊人無敢抵抗者,齊王建不戰(zhàn)而降,齊國滅亡。秦王將齊王建安置在共地,不給他食物,齊王建最終被活活餓死。
導語: 我們都知道在 歷史 中 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 ,而且每次在更朝換代的時候都會把上一代所留下來的宗室子弟所殺死,這樣不僅僅是為了下一個朝代的生活,更是因為有的皇帝害怕上一個朝代的 宗師子弟 會因此而 養(yǎng)精蓄銳 趁著皇帝不備時起兵造反 重新恢復 上一個朝代的 統(tǒng)治 。
歷史 上秦始皇以 冷酷殘忍 著稱,在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之后,我們很容易 想象 得到的就是秦始皇把這六國的國君都會很殘忍的 處置 掉,這樣才會符合 歷史 上所對秦始皇的描寫, 但事實并非如此 ,秦始皇不僅沒有把他們 全部殺害 ,而且還把他們都帶到了秦國過著 平穩(wěn)安和 的日子。
這也讓我們對 歷史 上的秦始皇 刮目相看 ,他也并不是所描寫的那種 殘忍冷酷 。在秦始皇滅了最強的趙國之后,最小的韓國也就頂不住這個壓力所 投降 了,秦始皇對于投降 韓國國主 來說也并沒有為難他和他的 王室宗族 。
因此韓國的國主和他的子民們都是 生活 的,非常的 安居樂業(yè) ,雖然秦始皇在與 最強 的趙國打仗時戰(zhàn)況比較 慘烈一些 ,但根據(jù)后來史書上記載的趙國國主也并沒有因為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而才被 殘忍殺害 ,不僅如此還在最后聯(lián)合其他五個國家 重新覆滅 了秦朝。
因此說秦始皇并沒有對其他國家的國主有一些 殘忍殺害 的舉動。雖然 歷史 中的秦始皇 名聲并不是很好 甚至說可以是非常的差了,導致這種情況所發(fā)生的原因也就是因為秦始皇雖然在 治理國家 中并沒有什么太大的過錯,但是卻是因為他的私生活 比較混亂 ,從而間接也 導致 了后人對他的印象也 十分的不好 。
不僅如此 秦始皇嬴政還發(fā)明了許多殘酷無比的 刑法 ,這就讓百姓們對他 更加的懼怕 ,據(jù) 歷史 上記載秦始皇不僅對自己的子民 非常的殘酷 ,而且還每天只只知道貪圖享樂并沒有為自己的子民 謀求福利 ,讓黎明百姓們過上一個 好的生活 。
但是作為一個能夠 統(tǒng)一六國 的皇帝,如果說真是一點才能和實干都沒有的話可能也并沒有人會相信,在秦始皇當政時期不僅采用 商鞅變法 ,而且還廢除封建的分封制改為從中央到地方的 郡縣制 ,這些都足以證明秦始皇并不是一個這回 貪圖享樂 的草包皇帝。
盡管他的性格有些 殘忍冷酷 但他確實也有屬于自己的 智慧, 不然也無法統(tǒng)一六國并且管理秦朝這么大的一個 國家 。如果說 歷史 上的秦始皇不僅發(fā)明了許多殘忍的 刑法 ,并且對自己的子民也 非常的殘暴 ,那么在他 統(tǒng)一六國 之后對六國的國王也并沒有 殘暴的行為 。
更是沒有殺害他們和他們的 皇室宗族 ,還任由他們在秦國 安居生活 ,并且到最后他們還 聯(lián)合起來 滅了秦國,如果真如 歷史 中所說的那樣秦始皇早就把六國的國主全都 殺害以絕后患 ,也不會出現(xiàn)后面六國聯(lián)合起來把 秦朝滅亡 的事情出現(xiàn)了。
但是到秦始皇晚年的時候卻迷戀上了 長生不老 的方法,他不僅命人去為他尋求長生不老的丹藥而且還自己 信奉 一些真人的話語,從此就不顧朝堂上的 政務 一心只為了尋求自己 長生不老 ,也沒有再管過自己的黎民百姓的 死活 。
后人對秦始皇的評價雖然 褒貶不一 ,但我們也無法抹滅他對清朝的 貢獻 ,不僅做到了統(tǒng)一六國這種 壯舉 ,而且還執(zhí)行了商鞅變法廢除了封建的 分封制 ,也為百姓們謀求到了 許多福利 。盡管他在最后也做出了尋求 長生不死 不顧朝堂正式的這種荒唐事。
還有焚書坑儒的 令人憤怒 的事情,但是人無完人一旦人的權(quán)力足夠大時,他們便會尋求到一些 實現(xiàn)不了 的事情,在古代皇帝們都會尋求一些 長生不老 的方法。
總結(jié): 不僅僅是皇帝嬴政就連慈禧太后也會命人去,為她 尋求 一些長生不老的 丹藥 ,由此可見 歷史 上 記載 的也并不一定全部都是真的,秦始皇真正的故事還需要我們自己去 探索 。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派兵掃平六國,李斯認為三皇之中人文始祖泰皇伏羲氏最貴,建議用泰皇來形容他的功德。可秦王政認為自己功超三皇,德蓋五帝,自稱始皇帝,加上國號簡稱為秦始皇。那么秦始皇滅七國后(其實是七國不是六國),是如何處置七國國君的呢?至于是那七國,您看過就知道了。
福垊逐一為您揭秘歷史真相。
秦王政的老師韓非也救不了韓王安
韓王安(前238-前230年在位)姬姓。韓國第四代國王(第17代君主),其父為韓桓惠王姬然。福垊想說的是韓國是晉國庶系,其遠祖為韓萬,韓萬乃曲沃桓叔之子,晉穆侯之孫。韓國雖躋身于戰(zhàn)國之雄,然而卻是七雄中最弱的國家,弱到以后皇朝就沒有用它當國號的地步。韓國自知太弱就向秦國稱臣,可后來趙國勝了秦國,韓王安就跟趙國搞到了一塊了,畢竟人家都是三晉哥們兒嘛!這下惹怒了秦國,派了內(nèi)史騰(相當于直轄市市委書記兼市長)把韓國給滅了,韓國從此變成了潁川郡。秦王政就把韓王遷徙到陳縣(河南省周口市淮陽縣),在這里韓王安很安定很安全。誰曾想前226年,韓國舊貴族們要復國,結(jié)果復國復敗了,還殃及了池魚誅韓王安!
國王與妓女生下的昏庸國王趙王遷
趙王遷(前235年-前228年在位),嬴姓。趙國第五代國王,趙國第十代君主,其高祖為趙武靈王,七國中有謚號的末代國王有兩位,其中就有他,他的謚號是趙幽繆王。趙國自長平之戰(zhàn)后,就萎靡不振,更可怕的是天災不斷還自斷長城。前231年地震,前230年饑荒,前229年戰(zhàn)國的長城,不敗將軍李牧被秦人施以反間計而命喪朝堂。前228年王翦打敗了替代李牧的齊國將軍顏聚和趙國將軍趙蔥,擄走趙王遷,趙國被秦國設為邯鄲郡。他的生母一族被憤怒的趙國大夫處死,因為害死李牧的就是她,因為她還跟春平君有一腿,因為她還干政。秦國將趙王遷遷到房陵(今湖北省十堰市房縣)的深山中,歷史上也就沒了趙王的記載了。福垊估計養(yǎng)尊處優(yōu)的他活活在房山被虐死。
愛狗人士魏王假,大水沖走的狗王。
魏王假(前227年-前225年在位)姬姓。魏國第六代國王,魏國第八代國君。他養(yǎng)了十八年的狗,當了三年的王。前225年王翦之子王賁攻打魏國,當打到魏國的國都大梁(開封)時,魏國軍民誓死抗爭。王賁就采用水戰(zhàn),引用黃河、鴻溝(今河南省滎陽市運河)澆灌大梁城,最終抵抗不住,魏王假投降。魏國被秦國設為碭郡。對于魏王假的結(jié)局,歷史上沒有交代,福垊感覺秦國殺害他的可能性很大。
楚負芻、昌平君
楚王負芻(前228年-前223年在位)楚國第23代王,楚國第47代君主。其父為楚考烈王,他為楚幽王之弟,楚哀王之兄。楚幽王薨逝后,楚哀王繼位,不到兩個月他弒君奪位了。前224年王翦60萬大軍斬殺項燕。前223年王翦、蒙武攻入壽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壽縣),俘虜楚王負芻。然而楚王負芻嚴格來說不是末代君主,末代君主是誰呢?
楚國末代君主是昌平君。昌平君(前223-前223年在位),前238年,平定嫪毐之亂,后為秦國相邦。當年韓王安被流放到陳縣時,韓國新鄭貴族發(fā)動叛亂。在這種情況下,秦王政派昌平君赴陳。因為陳縣是楚國的舊都,用昌平君一能壓制韓王安二可安撫郢陳黎民。誰知道昌平君到此之后反而叛秦,這也難怪他本來就是楚考烈王的兒子嘛!他被楚國殘余勢力立為楚王,定都蘭陵,偏安吳越之地。不久,兵敗自殺。
子賢父庸燕王喜
燕王喜(前254年-前222年在位),姬姓。燕國第七代國王,燕國第42代君主,如果算上讓賢于相邦則為43代君主。他這一生主要跟趙國交惡的多,長平之戰(zhàn)后,他企圖用人海戰(zhàn)術(shù)拿下趙國,結(jié)果反而被趙國包圍國都,不過趙國還是放了他一碼。后來在秦國的步步緊逼下,他一步步退讓。而他的兒子太子丹,則派殺手荊軻等人刺殺秦始皇,然而因為荊軻技術(shù)不夠高導致刺秦失敗。燕王喜我了討好秦國,親手將太子丹殺死,然而殺子并沒有拯救燕國。前222年,王賁破燕。燕王喜為秦王政報了仇,但秦王政并沒放過他,他的下場也很凄慘。
代王嘉
代王嘉(前228年-前222年在位)趙國大夫?qū)②w王遷母族滅族后,他們和趙王遷的大哥嘉一同逃亡代地,是為代國稱呼為代王。其實原本趙國的王位應該是趙嘉的,但趙悼襄王不喜歡嫡長子的母親,于是子以母貴,趙遷繼位了。秦國滅燕之后,王賁南下滅了代王嘉,建立了代郡。有種說法是代王嘉自殺了。
齊王建
齊王建(前264年-前221年在位)(前280年-前221年)他是齊國第五代國王,他是齊國第八代君主。他是七國中年齡最大的,在位最長的國王,而且其家族也是比較幸福的國王。他也有謚號齊共王。秦國每滅一國,他都遣使慶賀,最后輪到了他自己。他先是生母攝政,后是舅父輔政,可他的舅父貪圖秦人的利益而賣國,齊王建年紀一大把,還時不時的朝見小伙子秦王政。前221年王賁打齊國,在舅父的勸說下,不戰(zhàn)而降。流放到共地,然后活活被餓死。秦滅后,其弟田假被擁立為齊王,其孫天安被項羽封為濟北王。濟北王的父親就是田升。濟北王的后代還出了一位皇帝,他就是新朝皇帝王莽。
福垊認為秦始皇是我們歷史的第一個消滅封建主義的皇帝,他連自己的兒子和女兒都不冊封,徹底的中央集權(quán)的郡縣制。而劉邦之后的皇朝則是半封建半郡縣甚至后來還要加上個半殖民地制。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292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