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清朝正一品官員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管子·小匡》有語:“士農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柱石)民也”!后人根據此語將封建社會的“蕓蕓眾生”劃分為“士農工商”四大階層,其中“士”,也就是為官之人的地位最高,正所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很多人終其一生,埋頭苦讀,為的就是“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成為“士”就意味著鯉魚躍龍門,意味著從此脫胎換骨,進入統(tǒng)治階級,意味著可以根據不同的品級享受不同的權力,官做得越大,權力越大!當然做官不僅僅是為了權力,“工資”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畢竟“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就算一品大員也得養(yǎng)家糊口啊!
那么今天我們就以清朝的官員為例,來看看“正一品”的大員能夠享受到什么待遇。
首先來看清朝的官吏等級制度
清朝的官吏等級從高到低可分為“九品十八級”,基本上延續(xù)了漢魏以來的等級制度,最高為一品,最低為九品,每一品又分為“正副”兩個等級,分別為“正一品”和“從一品”,這里要注意一下,舊時“從”讀“zong”,并不讀“chong”。
從一品到九品基本就構成了清政府的“統(tǒng)治架構”,除此之外還有少量的“超品”官銜,一般只有蒙古王公和非宗室被封伯爵之上的人才能享受,至于皇帝的近親也就是宗室則有不同的品級制度,這里我們就不過多贅述了。
據《清史稿》所載:清朝的官員系統(tǒng)有京官和地方官,文官和武官之分?!罢黄贰钡奈穆毦┕儆刑珟?、太傅、太保、殿閣大學士;文職外官有大學士兼直省總督、“正一品”的武職京官有領侍衛(wèi)內大臣、掌鑾儀、武職外官有伊犁將軍、綏遠將軍。
據《戶部·俸餉》所載:清朝官員的待遇由“俸祿”和“祿米”兩部分組成,嚴格按照官員的等級發(fā)放。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正一品”的大員能夠拿到多少“工資”
據《清實錄》所載:清朝“正一品”大員每年的俸銀為180兩 祿米為90石。清朝的“一石”大約相當于現在的28千克,一兩白銀按照購買力大概相當于170元人民幣,那么正一品大員一年的工資就是30600元外加2520千克糧食。
這不對呀,一品大員年收入不過三萬多元如何能夠維持其“奢華”的生活呢?封建社會但凡為官之人,哪個不是家丁奴仆一大堆,說不定還有小妾要養(yǎng),而一品大員的年薪才三萬多元,這怎么可能呢?
確實不可能,因為清朝的官吏除了規(guī)定的“工資”外,還有一些“額外收入”
所謂的“額外收入”主要是指從雍正帝開始實行的“養(yǎng)廉銀”制度,所謂“養(yǎng)廉銀”就是“高薪養(yǎng)廉”,根據品級給官員發(fā)放遠高于工資的“額外收入”,以此來鼓勵官員清正廉潔,不貪污腐化。
“養(yǎng)廉銀”根據官員的品級不同,一般為正常工資的10倍到100倍。
而且同一品級的京官和地方官,文官和武官的“養(yǎng)廉銀”還有所不同,我們取一個平均值,文職一品大員每年的“養(yǎng)廉銀”大概在16000兩左右,換算成人民幣就是272萬,再加上之前的3萬工資,每年的收入大概在275萬人民幣左右,還外加2520千克糧食。
武職一品大員每年的“養(yǎng)廉銀”大概為2000兩,加上工資收入,年收入大概在50萬人民幣左右,由此可見,同一品級武將的工資遠低于文官。
之前提到王室宗親有不同的品級計算方法,其中品級最高,在宗親中相當于一品大員的是親王。
那么親王的年薪是多少呢?
親王沒有所謂的“養(yǎng)廉銀”一說,只有“俸祿”和“祿米”,但是數額遠高于一品大員,換算成人民幣超過了五百萬元。更為重要的是,皇室宗親不需要擔任任何職務,不需要承擔任何風險,只憑自己宗親的身份每年就能憑空拿到這么多錢!
皇室宗親的數量雖說不多,但也絕對不少,為了養(yǎng)這些“蛀蟲”,清政府每年需要支付巨額的銀子,這也是清朝賦稅嚴苛,國庫空虛的重要原因之一。
小結:
由此可見,一品大員不僅權力很大,收入待遇也很不錯,一年將近三百萬的收入,平均每個月的工資接近三十萬元,這個水平放到現代社會絕對是大公司高管才能享受到的!正常養(yǎng)活一大家子絕對是沒有問題的!
然而,就算工資待遇如此之高,清朝的貪污現象依然很嚴重,所謂的“高薪養(yǎng)廉”成了一句空話,正所謂“十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區(qū)區(qū)一個知府都如此猖狂,更不用說“位極人臣”的一品大員,貪污現象的屢禁不止,使得清朝的苛捐雜稅異常繁多,國庫常年空虛,最終使得清政府一步步走向了末路!
參考資料:《清史稿》《清實錄》《管子·小匡》
文官里面的一品官員有太傅、太師、太保這三個相當于現在的常委,這三個官職聽名字就知道都和太子有關,這些官員一般都是負責教育太子的,太子的老師自然在官職上面是不能被其它官員和太子看不上的,所以說才把這三個官職放到了一品的地位,但是這三個官職是幾乎沒有實權的,基本上就只能等著皇帝下命令。
而武官的一品有領侍衛(wèi)內大臣相當于現在的中央警衛(wèi)局局長,和上面的三個官職不同這個官職有著很大的權力,因為領侍衛(wèi)內大臣的職責真的很重要負責皇宮的安全,可以這樣說跟其他駐外的將領來比較領侍衛(wèi)內大臣就是皇帝最貼身的保鏢了,皇帝的安全都能算是由它全部負責的,所有他的官職高些也是能夠理解的。
武官里面還有九門提督也是一品官員相當于中央警衛(wèi)局副局長,九門提督也是和皇帝距離比較近的,九門提督主要負責的是京城的治安和穩(wěn)定,但是可能封建時期認為皇帝還是比百姓要重要吧,所以說九門提督的地位一般要比領侍衛(wèi)內大臣的低些,但是畢竟也是在天子腳下就把九門提督放到了一品的地位。
相比于上面同樣是一品官員的駐外將軍才是真實打拼出來的,駐外將軍相當于現在的戰(zhàn)區(qū)總司令,主要的責任就是負責整個保護國家安危,駐外將軍在任期間進宮見皇上的次數很少,所以說要是想靠皇上的關系當上這個官職是非常困難的,而駐外將軍拼了性命守衛(wèi)國家的疆土如果還不值一個一品官員的身份,所有的將領都會寒了心的。
現代人總是有一種感覺,那就是不管掙多少錢都覺得不夠花。主要是現在能消費的渠道太多了,攢錢很難,如果能控制住不消費的話,很多人還是能省下錢的。如果要是在清朝這個物質生活不怎么充實的朝代,做一個吃朝廷俸祿的公務員,是不是也能像電視劇中演的一樣頓頓大魚大肉,隔三差五去下館子聽書呢?
這就要看看清朝官員的一年收入有多少了,這些清朝的公務員官階最高的就是正一品了,今天就來了解下清朝高級公務員的年薪。
其實清朝官員的薪水并不高,其構成與現代相比,除了銀兩外還有糧食。一品文官年薪180兩,祿米180斛;一品武官年薪609兩,祿米180兩。雖然看上去武官年薪更高,其實到了雍正年間,是文官的收入更高,因為這時皇帝推出了一個對清廉管理的獎勵,名為養(yǎng)廉銀。養(yǎng)廉銀的費用一般是從地方的稅收中獲得,稅收收歸國有,給官員以年薪十倍至百倍的養(yǎng)廉銀。
理想的情況下一個一品文官的年收入有16000余兩,這樣的收入換算成如今的貨幣大約為290萬人民幣。這樣看來收入似乎是比沒有養(yǎng)廉銀之前高了許多,但是這樣的收入對于很多官員來說日子過得仍舊不寬裕,畢竟他們人在官場就要講究排場,平時吃喝請客送禮都要花錢,再加上每個官員府上都有一家老小和下人們要養(yǎng)活,這一萬多兩銀子一年到頭也沒剩什么了。
京官與外省官員相比,更加清貧。越是在天子腳下,越是束手束腳。京官有的是權力,但是并不直接接觸地方經濟,因此他們想要吃些“夜草”,就只能靠著外省官員的孝敬。這些孝敬由于長期進行,甚至都有了各自的名頭,冬天有炭敬、夏天有冰敬,每年過節(jié)還有節(jié)敬、過年時有年敬、官員府上有喜事了還有喜敬。這些孝敬雖然都是外地官員找機會在巴結京官,看似是不光明、灰色的收入,但是在當時已經是一場為官的游戲規(guī)則。
外省官員想著升遷和各種考核,這些事都要求著京官在京城上下打點;而京官呢,清貧如洗,想掙外快就自然而然的“與人方便與己方便”。
曾國藩早年為官時,由于過于清廉還要求身邊的人也必須以清廉要求自己,在官場中受到了很大的阻力。組建湘軍時,他因為與其他官員不合群,使得湘軍組建的進度停滯不前。后來他想通了,在渾濁腐敗的時局下為官,不能過于清貧,也要“同流合污”。此后他每次進京辦事,去誰的府上都會帶著給門房和官吏的禮物。
朝廷給官員的除了薪水和養(yǎng)廉銀外,還有一個在現代人看來非常眼紅的福利,那就是分房。一品大員能分到20間房子的院落,雖然在舊時磚瓦遍地,院落并不像現代這么昂貴,但是卻能給一批官員解決住房問題,這絕對是一項福利政策。如果這些房屋能世代流傳下來,到了現代可都值了大價錢。一套20間房子的院子,就是一套四合院,現在來看直接就是資產上億了。
綜上所說可以看出,清朝的公務員收入并不高,就算做到頂級一年只有200多萬的收入。沒有養(yǎng)廉銀之前,可想清官的日子過得更加緊巴。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294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