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了解古代妻妾地位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在中國古代,妻妾成群的現(xiàn)象非常普遍,這與中國的妻妾制度密不可分,且這一制度在世界范圍內都稱得上是奇葩??梢哉f,這一制度是伴隨著中國母系社會的消亡,逐漸萌生并發(fā)展起來的。
在現(xiàn)代人看來,古代的“妻妾制度”是一種缺乏文明的體現(xiàn),是一種沒有人性,接近殘忍的制度。這里說它殘忍,主要在于這樣的制度將“階級”的概念引入到了家庭之中,并且,也讓枕邊人、親骨肉也有了輕重、貴賤之分。明明是血脈相連,卻非要分出個嫡庶有別,使得壓迫和被壓迫之感油然而生。
說到底,還是中國人的劣根性在作祟。
其實,對于這樣的制度,古代很早就有人提出過異議,認為:它存在著諸多的不平等性。但是,人們渴望平等,追求公平的心愿,卻抵不過統(tǒng)治階級的享樂主義,更拗不過社會的專制與獨裁。雖然,眾人詬病,但妻妾制度卻一直被延續(xù)下來,并且,還衍生出了一系列規(guī)章制度,體系化的規(guī)矩和要求。
現(xiàn)代很多人提到古代的婚配制度,會說實行的是“一夫多妻”制,但實際上,這種說法是非常錯誤的。如果,你是一個生活在中國古代的人,那么,你若說出這句話,會被人看做是不守禮法,沒有道德的人。因為,中國古代一直以來都是“一夫一妻”,小老婆實際上根本算不上是一個合法的配偶。
所以說,對于古代婚配制度的準確描述,應該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平民的正室老婆之所以稱“妻”,這在《禮記·曲禮》中就有記載:“天子之妃曰‘后’,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士曰‘婦人’,庶人曰‘妻’。公侯有夫人,有世婦,有妻,有妾?!?/p>
話說,在氏族時期,有一個“媵制”,這是氏族首領才可以實行的婚姻制度。即:在女方出嫁的時候,必須找一個同輩的女性作為陪嫁,一起嫁到夫家去。陪嫁的人可以是姐妹或者是奴婢,這些陪嫁過來的人,則屬于“媵妾”。在這之后,慢慢的就正式出現(xiàn)了“妾”這一稱呼。
“妾”在一個家庭之中,雖然也要侍奉夫君,肩負生兒育女的義務,但是,她卻享受不到“妻”的待遇。那么,這是為什么呢?其實,答案非常簡單,因為,在看中門第、出身的古代,娶進門做妻子的女子,她的家庭出身,往往比妾的地位高,所以,她們的待遇自然不會相同。
此外,在古代,妾的出身一般都比較低下,比較貧苦,算是沒有什么地位的家庭,甚至,有的還是戰(zhàn)后的俘虜或戰(zhàn)利品,因此,就有了“娶妻納妾”的說法。娶妻的時候,送到女方家中的禮物、錢財被叫做“聘禮”,但是,納妾的時候,男方給的一些財物,則被稱作是“買妾之資”。
在古代,妻妾之間還有這樣的差別,一旦做了妾室便沒有資格被扶正做妻子。哪怕你有成群結隊的妾,但是,只要你沒有娶妻,就還算是單身貴族,逍遙自在。如果不幸,即使夫家的正妻先死了,下面的小妾也不可能有扶正的機會,必須要再選一個門當戶對的良家女子,作為新的嫡妻再娶過門。
一旦成為了別人的妾,可以說,這個女子一生的命運就被定格了。到了唐宋時期,這樣的規(guī)矩更是得到了明確的認可和嚴格的執(zhí)行,甚至成了不可撼動的鐵律。在《唐律疏議》中明確指出:如果誰把妾升為了妻子,那么,就是觸犯了法律法規(guī)。如果被告發(fā),夫妻二人要一起蹲監(jiān)獄,服刑一年半時間。
光坐牢還不行,而且,在被處理完之后,二人還需要強行離婚??梢哉f,這種要求是非??量塘恕T凇秴R苑》中說過:“妾,接也?!闭f的就是,古代的妾只能是作為男女交接之用,她們可以跟丈夫親昵,生兒養(yǎng)女,但是,她們卻沒有資格,也不配作為妻子。
雖然,同樣與丈夫同枕共眠,也耗盡辛苦生養(yǎng)子嗣,但是,妾卻依然擺脫不了,被當作物品買賣的命運。
此外,中國古代社會,可以說是一個極度封建的階級社會,且采用家長制度。
因為,兒女的婚姻多由父母包辦,所以,夫妻二人則無權干涉自己的婚姻,更談不上婚姻的自由。正因為如此,中國古代才從根本上不允許青年男女自由戀愛,特別是所處階級和層次都不盡相同的兩家,更不可能實現(xiàn)婚配。另外,相關條文不僅明確規(guī)定了妻妾有別,還對具體的差異做了詳細的說明。
在《禮記》中就明確的說了:如果一對青年男女,因為自由戀愛,私定終身,相約私奔的話,那么,女方不僅會徹底失去成為妻的資格,連雙方的家族也會將其認定為妾。即便這個女子是一個良家孩子,但是,只因為想要跟隨愛人的腳步,便永久失去了成為人妻的資格。即便是同樣侍奉公婆,孝敬父母,在夫家相夫教子五六年之久,也依然換不來夫家的認可,更得不到雙方家族的重視。
這樣的女子,不僅沒有資格參加家族祭祀,連她為夫家所生的孩子,都不能是夫家首選的繼承人。
由此可見,妻妾制度可以說是一項蹂躪婦女、殘害女性的制度,讓女子沒有尊嚴可言。在這樣制度下,男女雙方不僅無法選擇自己真正心儀的人,還必須面對父母包辦的婚姻,過著同床異夢的夫妻生活。直到中華民國時,“一夫一妻制”才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但是,最后確定一夫一妻制還是在1949年。
新中國成立之后,1950年5月1日頒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開宗明義中就規(guī)定了兩條基本原則:
第一條,廢除包辦強迫、男尊女卑、漠視子女利益的封建主義婚姻制度。實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權利平等、保護婦女和子女合法利益的新民主主義婚姻制度。
第二條,禁止重婚、納妾,禁止童養(yǎng)媳,禁止干涉寡婦婚姻自由,禁止任何人借婚姻關系問題索取財物。
參考資料:
【《戰(zhàn)國策》、《宋刑統(tǒng)·戶婚律》、《唐律疏議·戶婚》、《明代律例匯編》】
古代正妻的地位還是很高的,有相關的法律作為地位的保障。丈夫是不可以隨意打罵自己的正妻的。古代正妻還是受到了很多的保護的,小妾打正妻也是不允許的,相當于是犯罪了,這在法律上就如同正妻打丈夫一樣的罪責了。由此可見正妻的地位還是挺高的啊。
正妻的位置在一個家庭里相對丈夫的其他女性是高高在上的。從禮法上講,娶妻是為了傳宗接代,成家立業(yè),這與納妾只是為了生理快感是徹底不同的。因而,娶妻不僅僅是兩個人之間的工作,更多的是一個宗族必須關懷的工作。妻的位置也通過這種種的不同來表現(xiàn)。
說回妻妾位置,其實古代法律已經(jīng)明確了這兩者的差異。在明代,“夫毆妻者,非折傷勿論”,“妻毆夫者杖一百”,說的是老公打老婆,不打殘不論罪,但妻子打老公,就要杖一百。而“妻毆傷妾者,與夫毆妻之罪同”,妻打妾的論罪,跟老公打妻子相同,不打殘不算有罪,就算打殘,也“減凡人二等”,比正常的打殘賞罰輕二等。
正妻是在這個家庭里除了男性以外地位最高的,這個男主人接下來不管有幾個女人都歸這個正妻管。但是妾若是要打妻,罪就又與妻打夫同等了。從中咱們能夠看出中國古代法律規(guī)定的夫、妻、妾的位置的距離,當然這對屌絲們來說沒什么用,究竟娶一個都費力。在正常情況下,妻肯定要比妾的地位高,即便是庶子的妻。而妾可以視作流通商品。
在古代社會,自周公定禮制以來,各朝各代實行的都是一夫一妻制。一個男人只能擁有一個妻子。這個妻是明媒正娶,走正式程序,備下三牲六禮迎娶進門的。妻子過門后,在法律上就具有與夫齊體的身份、地位,是這個家的主人之一,丈夫是不能隨便將她拋棄的。兩口子實在過不下去了,離婚,也是一項很麻煩很復雜的事,而且,負心的一方(主要是男方),還要承受巨大的道德譴責,生前遭受人們的唾罵,身后遭受人們的詛咒。典型例子:陳世美,貪新厭舊,拋棄了妻子秦香蓮,結果被包大人拖去喂狗頭大鍘刀了。東漢開國皇帝劉秀想把自己的姐姐湖陽公主劉黃許配給大臣宋弘,無奈宋弘已經(jīng)結婚了,劉秀就厚著臉皮勸宋弘和妻子離婚,宋弘感到難辦,說了一句很有名的話:“貧賤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眲⑿汶m然貴為天子,面對這種巨大的道德壓力,也只好放棄。
當然,按照西周的制度,在天子——諸侯——卿大夫——士——庶民的等級劃分中,普通的庶民是一夫一婦相匹配,但周天子可以擁有一百二十一個女人;諸侯可以擁有九個女人,卿大夫可以擁有三個,士兩個。這里面涉及到一個納妾制度。也就是說,無論是天子還是士大夫,妻子只能有一個,其余都是妾。所以,我國古代的婚姻制,嚴格來說,應該叫一夫一妻多妾制。看到這,也許有讀者不以為然,說,妻也罷,妾也罷,還不都是你的女人?有區(qū)別嗎?區(qū)別大著呢。
想想看,陳世美和宋弘休不了妻,那為什么不把公主娶——不對,不應該用“娶”這個字,準確來說,是“納”, 為什么不把公主納為妾呢?其實,這一“娶”一“納”二字,已經(jīng)對妻妾的身份作出了嚴格的區(qū)別?!叭ⅰ保枪饷髡蟮貜恼T迎回來的;“納”,本質上就是買,是用錢買來的,相當于一件物品,或者說是一個奴隸、一個牲口,只能走后門或通過旁門入屋?!短坡墒枳h》上說,“妾通賣買”,與妻“等數(shù)相懸”。這個“懸”,到底有多懸呢?
錢鐘書在《圍城》里把教授比喻成妻,把講師比如成妾。錢老的本意,是想通過妻妾關系來比喻教授和講師間的等級差距,但從這里,我們也可以比較得出妻妾間的區(qū)別了。誠如上面所說,妻是家里的主人之一,妾卻是買來的物品,主人可以任意玩弄、任意摧殘、任意拋棄,甚至轉賣、送人……都可以。姜夔有一首詩,云:自作新詞韻最矯,小紅低唱我吹簫。曲終過盡風淩路,回首煙波十四橋。這首詩里面寫的小紅,就是詩人范成大的妾。范成大欣賞姜夔,一高興,就把自己的妾送姜夔了。
還有,大名士蘇東坡原本也有一大群姬妾,在遭到貶官后,感到經(jīng)濟負擔重了,就把所有的姬妾都送人了,其中有兩個還懷有身孕,也不管了。插一句,歷史上的大奸臣高俅,是蘇東坡的小秘書,也被蘇東坡送人了。
蘇東坡有一個名叫春娘的妾,蘇東坡拿她去和別人換了一匹駿馬,春娘覺得自己的地位還不如馬,大傷自尊,當場撞樹自殺。由此可見妾的地位低下到了何種程度。這也是劉秀的姐姐不可能委屈嫁宋弘做妾的原因。
歷史上,送妾送得最有名的,無非呂不韋送妾給子楚那次,那個妾后來生下了千古一帝秦始皇!
另外,值得特別說明的是,這個納妾只是少數(shù)男子的特權,前面說的西周制度已經(jīng)做了嚴格規(guī)定。以后的各個朝代雖然在數(shù)量上有些變動,但也同樣保證了可以享受這個特權的群體。比如說西晉,西晉就規(guī)定王公一級的可以置妾八人,郡一級的公侯可以置妾六人,一品、二品官員置妾四人,三品、四品官員置妾三人,五品、六品兩個人,七品、八品只能納一個妾。沒級沒品的,哪涼快哪呆去。再比如唐《六典》所規(guī)定的唐朝制度,唐朝親王的妾的數(shù)目是十二個,郡王以及一品官十個,二品官八個,三品官六個,四品官四個,五品個三個等等。
明朝《萬歷會典》上可以查得到的明朝的規(guī)定,親王可以納妾十個,而郡王在結婚之后,如果二十五歲還不生育,可以納妾兩個,如果三十歲還不生育,可以再納兩個,也就是郡王一級納妾四人,到此為止,另外不同級別的,它也有不同的規(guī)定,至于民間的百姓,按照明朝的法律規(guī)定,只有到了四十歲無子,才可以納妾。所以,艷羨韋小寶擁有七個老婆的人,還是省省吧。
話說回來,法律上的規(guī)定是這樣,實際生活中,很多高官顯貴是不會嚴格按法律辦事的,他們競相納妾,以妻妾多少作為夸耀財富的資本。比較有名的,如西晉喜歡斗富的石崇,妻妾數(shù)百。毫無疑問,石崇的行為和今天那些 “包二奶”、“養(yǎng)三奶”置一夫一妻制于不顧的富豪是一樣一樣的,都是違法亂紀的行為。妾在家庭里的地位低等下賤,則妾所生的子女,也就是書上常常說的庶出,和妻所生的嫡出,社會地位也有著云泥之別。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304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