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準(zhǔn)備了明朝的故事,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明朝前期,發(fā)生了許多重要的歷史事件,比如朱元璋建立明朝、朱棣的“靖難之役”、景泰帝時期的“北京保衛(wèi)戰(zhàn)”、明英宗時期的“奪門之變”等。在這四場影響明朝歷史事件中,有四位首功之臣,他們本應(yīng)享受榮華富貴,但卻無一善終!
洪武三年,隨著明朝政權(quán)已經(jīng)穩(wěn)固,朱元璋開始封賞開國功臣,其中有6人被封為國公,28人被封為侯爵。在這些開國功臣中,位列第一的居然是個文官,他就是丞相、韓國公李善長!“時封公者,徐達、常遇春子茂、李文忠、馮勝、鄧愈及善長六人。而善長位第一,制詞比之蕭何,褒稱甚至?!?/p>
按照免死鐵券的規(guī)定,“免二死,子免一死”,但李善長還是沒能善終。洪武二十三年,已經(jīng)76歲的李善長,因胡惟庸的緣故,被朱元璋逮捕下獄。最終李善長“并其妻女弟侄家口七十余人誅之”。唯有李善長的長子李祺因娶了公主,沒有遭到株連。
1402年,朱棣在南京稱帝,之后封賞參與靖難的功臣。其中大將丘福被封為“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中軍都督府左都督,淇國公,祿二千五百石,與世券”,成為靖難第一功臣。不過永樂七年,丘福率軍北征時,在臚朐河戰(zhàn)敗而死,也未能善終。
這第三位首功之臣可謂是大名鼎鼎,他就是指揮北京保衛(wèi)戰(zhàn)的于謙!正統(tǒng)十四年,御駕親征的明英宗在土木堡之變中被俘,瓦剌騎兵趁機直抵北京城下。危急時刻,兵部尚書于謙指揮軍隊,組織反抗,最終擊退瓦剌騎兵,取得勝利,這就是王世貞所說的“御虜元功”。
不過到了景泰八年,石亨、曹吉祥、徐有貞等人擁立明英宗復(fù)辟。作為景泰帝的親信,于謙被當(dāng)場逮捕入獄。明英宗誅殺了這位挽救江山社稷的功臣,于謙在京城鬧市中被當(dāng)場處死。在處死于謙的同時,明英宗又冊封了一批有功之臣,后世稱之為“奪門功臣”。
在奪門功臣中,位居第一的是忠國公石亨,“上皇既復(fù)辟,以亨首功,進爵忠國公。眷顧特異,言無不從”。但是石亨仗著這份功勞,驕橫跋扈,引起了明英宗的不滿。天順?biāo)哪?,錦衣衛(wèi)指揮使逯杲上奏皇帝,說石亨居心叵測、驕橫跋扈、意圖不軌。于是明英宗“下亨詔獄,坐謀叛律斬,沒其家貲”。
從開國功臣李善長,到靖難功臣丘福,接著是御虜功臣于謙,最后是奪門功臣石亨,四位首功之臣沒有一人是善終的。
注:看似善終,但有賜蒸鵝,病疽毒發(fā)死之說。
2、常遇春——太保中書平章軍國重事兼太子少保鄂國公常遇春(拔開平,師還,次柳河川,暴疾卒,年僅四十。太祖聞之,大震悼。喪至龍江,親出奠,命禮官議天子為大臣發(fā)哀禮。議上,用宋太宗喪韓王趙普故事。制曰可。賜葬鐘山原,給明器九十事納墓中。贈翊運推誠宣德靖遠(yuǎn)功臣、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太保、中書右丞相,追封開平王,謚忠武。配享太廟,肖像功臣廟,位皆第二。長子茂以遇春功,封鄭國公,后因過而安置茂于龍州,洪武二十四年卒。)
注:暴病薨,兒子跑不了。
3、李文忠——大都督府左都督同知軍國事兼領(lǐng)國子監(jiān)事曹國公李文忠(洪武十六年冬遂得疾。帝親臨視,使淮安侯華中護醫(yī)藥。明年三月卒,年四十六。帝疑中毒之,貶中爵,放其家屬于建昌衛(wèi),諸醫(yī)并妻子皆斬。親為文致祭,追封岐陽王,謚武靖。配享太廟,肖像功臣廟,位皆第三。父貞前卒,贈隴西王,謚恭獻。長子景隆襲爵,至永樂末乃卒。)
注:毒死
4、鄧愈——同參軍國事右御史大夫領(lǐng)臺事兼太子諭德衛(wèi)國公鄧愈(洪武十年,討吐番還。道病,至壽春卒,年四十一。追封寧河王,謚武順。長子鎮(zhèn)嗣,改封申國公,其妻,李善長外孫也,善長敗,坐奸黨誅。)
注:病薨,兒子跑不了。
5、湯和——議軍國事左御史大夫兼太子諭德信國公湯和(洪武二十七年,病浸篤不能興。帝思見之,詔以安車入覲,手拊摩之,與敘里故舊及兵興艱難事甚悉。和不能對,稽首而已。帝為流涕,厚賜金帛為葬費。明年八月卒,年七十,追封東甌王,謚襄武。諸子皆早世,不得嗣。)
注;善終
6、沫英——大都督府同知西平侯沫英(洪武二十五年六月,聞皇太子薨,哭極哀。初,高皇后崩,英哭至嘔血。至是感疾,卒于鎮(zhèn),年四十八。軍民巷哭,遠(yuǎn)夷皆為流涕。歸葬京師,追封黔寧王,謚昭靖,侑享太廟。長子春嗣爵,世鎮(zhèn)云南。)
注:病薨
7、李善長——太師中書左丞相錄軍國重事兼太子少師韓國公李善長(洪武二十三年,謂善長元勛國戚,知胡逆謀不發(fā)舉,狐疑觀望懷兩端,大逆不道。會有言星變,其占當(dāng)移大臣。遂并其妻女弟侄家口七十余人誅之。)
注:滿門抄斬
8、汪廣洋——右丞相忠勤伯汪廣洋(洪武十二年十二月,中丞涂節(jié)言劉基為惟庸毒死,廣洋宜知狀。帝問之,對曰:無有。帝怒,責(zé)廣洋朋欺,貶廣南。舟次太平,帝追怒其在江西曲庇文正,在中書不發(fā)楊憲奸,賜敕誅之。
注:誅死
9、劉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弘文館學(xué)士誠意伯劉基(洪武八年三月,帝親制文賜之,遣使護歸。抵家,疾篤,居一月而卒,年六十五?;诰┎r,惟庸以醫(yī)來,飲其藥,有物積腹中如拳石。其后中丞涂節(jié)首惟庸逆謀,并謂其毒基致死云。孫,洪武二十四年三月嗣伯。正德八年加贈基太師,謚文成。嘉靖十年,刑部郎中李瑜言,基宜侑享高廟,封世爵,如中山王達。下廷臣議,制曰:可。)
注:失寵后被政敵下蠱死
10、宋濂——翰林學(xué)士承旨宋濂(洪武十三年,長孫慎坐胡惟庸黨,帝欲置濂死?;屎筇恿?,乃安置茂州。其明年,卒于夔,年七十二。知事葉以從葬之蓮花山下。蜀獻王慕濂名,復(fù)移塋華陽城東。家屬悉徙茂州。正德中,追謚文憲。)
注:流配
11、洪都知府葉?。ㄗW?、康泰叛,愈脫走,琛被執(zhí),不屈,大罵,死之。追封南陽郡侯,塑像耿再成祠,后祀功臣廟。)
注解:烈士
12、御史中丞章溢(溢遭母喪,悲戚過度,營葬親負(fù)土石,感疾卒,年五十六。帝痛悼,親撰文,即其家祭之。長子存道,戰(zhàn)死。)
注:病逝
13、同參軍國事加太子太師宋國公馮勝(數(shù)以細(xì)故失帝意。藍(lán)玉誅之月,召還京。洪武二十七,賜死,諸子皆不得嗣。)
注:賜死
14、同知大都督府事加太子太師穎國公傅友德(洪武二十五年,友德請懷遠(yuǎn)田千畝。帝不悅。尋副宋國公勝分行山西,屯田于大同、東勝,立十六衛(wèi)。是冬再練軍山西、河南。明年,偕召還。又明年賜死。子忠不得嗣。嘉靖元年,云南巡撫都御史何孟春請立祠祀友德。詔可,名曰報功。)
注: 賜死
15、中書平章政事德慶侯廖永忠(洪武八年三月坐僭用龍鳳諸不法事,賜死,年五十三。子權(quán),十三年嗣侯,十七年卒。爵除。)
注:賜死
16、參知政事兼太子副詹事南雄侯趙庸(洪武二十三年,以左副將軍從燕王出古北口,降乃兒不花。還,坐胡惟庸黨死。爵除。)
注:族誅
17、湖廣行省平章營陽侯楊Z(鎮(zhèn)北平,練兵遼東。洪武十五年八月卒,追封芮國公,謚武信。子通嗣,二十年帥降軍戍云南,多道亡,降普定指揮使。二十三年,詔書坐Z胡惟庸黨。)
注:死后追罪
18、中書平章同知詹事院事臨川侯胡美(洪武十七年坐法死。二十三年,李善長敗,帝手詔條列奸黨,言美因長女為貴妃,偕其子婿入亂宮禁,事覺,子婿刑死,美賜自盡云。)
注:賜死
19、蘇州衛(wèi)指揮使都督同知江陰侯吳良(洪武十四年卒于青,年五十八。贈江國公,謚襄烈。子高嗣侯。)
注:病薨
20、同知大都督府事兼太子右率府使康茂才(洪武三年復(fù)從大將軍征定西,取興元。還軍道卒。追封蘄國公,謚武康。子鐸以父功封蘄春侯。)
注:病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312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