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李世民不殺功臣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榻B,接著往下看吧~
貞觀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為懷念當初一同打天下的眾位功臣,讓閻立本在凌煙閣內(nèi)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圖像,這就是后世所謂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了。
相比歷史上其他很多雄才大略的君主,李世民和這些為自己立下汗馬功勞的功臣們,結(jié)局算是很好的了。
而歷史上其他的一些帝王,尤其是一些開國帝王,比如明朝時候的朱元璋、漢朝的劉邦,對功臣都不算好。尤其是朱元璋,更是以擅殺功臣而聞名。
那么,李世民為什么沒有像某些君王那樣,對功臣大肆屠戮呢?
1.李世民不怕功臣
對于這些對唐朝建立過程中,立下汗馬功勞的凌煙閣功臣們,李世民算是很優(yōu)待了。比起其他朝代的開國功臣,唐朝的這批功臣,算是很有福氣,得以善終了。
他們之所以能夠善終,最大的原因,就是李世民不怕他們。
眾所周知,唐朝的第一個帝王,并不是李世民,而是李世民的老爹李淵。但實際上,在唐朝建立的過程中,李世民發(fā)揮的作用,其實一點都不比李淵差,甚至要比李淵更強。
看看隋朝末年到唐朝這段的歷史,我們就不難發(fā)現(xiàn),實際上,唐朝能夠開國,大半個月國家,其實都是李世民打下來的。
所以,李世民自己的能力,本來就是極強的。
歷代帝王殺功臣,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害怕自己壓不住功臣,或者自己的繼任者壓不住功臣。比如漢朝的劉邦對韓信,就屬于前者。韓信的能力太強,如果掌兵過多的話,就算劉邦也打不過他,所以才不得不殺。
而明朝的朱元璋,則屬于后者。
明朝朱元璋殺功臣,其實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一個是太子朱標去世前,一個是朱標去世后。朱標去世前,老朱殺人主要是為了集權(quán),而且殺的也很少。但朱標去世后,老朱決定扶太孫朱允炆上位,這個時候,就需要除掉那些功臣,為孫子鋪路了。
但是對于李世民來說,顯然不存在這個問題。
前者,對于李世民來說,這些功臣造成的威脅有限。就算他們真的敢謀反,李世民也有信心自己出馬干掉他們。
而對于后者,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當中,只有李績,劉弘基,程咬金,尉遲敬德四人,比李世民活的更長。而這四個人當中,又沒有任何一個,能對下一任皇帝李治產(chǎn)生威脅,李世民自然也就不用殺人了。
2.唐朝的情況不同
相比明朝初年的情況,李世民當時面對的情況,截然不同。
明朝之前的元朝,是異族統(tǒng)治,所以明朝建國,基本上是把前朝的一切都打爛,然后從廢墟上建立起來一個新的王朝。
但唐朝不一樣。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唐朝是在隋朝的基礎(chǔ)上,建立起來的。而李淵李世民一家,之所以能統(tǒng)一天下,最大的原因,就是他們得到了關(guān)隴集團的支持。
這是最大的本質(zhì)區(qū)別。
明朝的那些功臣,大多起自平民,身后沒有什么太強的支撐。而唐朝就不一樣了。唐朝的那些功臣,很多都是出自關(guān)隴世家。如果沒有他們的支持,唐朝能不能建立,都是一個問題。
而這些世家,就算是雄才大略的李世民,同樣會感到忌憚。只要這些功臣不真正謀反,李世民也不會輕舉妄動的。
3.不謀反就不殺
當然,如果說李世民一個功臣都沒殺,這話好像也不太對。比如,最有名的唐朝功臣當中,侯君集的下場,就不太好。
唐朝初年,侯君集做出的貢獻,完全可以與李靖、牛進達、尉遲敬德等人相提并論。而侯君集最大的貢獻,就要數(shù)貞觀十四年,侯君集破高昌了。侯君集攻破高昌之后,在西域設(shè)置了西域都護府,重新確立了中原王朝在西域的統(tǒng)治地位。對于整個中國歷史來說,都是很有貢獻的。
而侯君集在凌煙閣上的排名,是第十七位。
可惜的是,侯君集后來參與了謀反,意圖扶太子李承乾上位。這對于李世民來說,自然是忍無可忍的。所以最終,侯君集還是以謀反罪被殺了。
除了侯君集以外,同樣是凌煙閣上有名的張亮、魏征,結(jié)局一樣不算太好。
所以總得來說,唐朝初年的功臣,絕大多數(shù)都可以善終。但如果是真正謀反的話,仍是死路一條。畢竟,謀反這種事情,對于歷史上任何一位君王來說,都是無法忍受的。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315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南宋晚期名將,揭秘呂文德的傳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