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古代打更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我們在看古裝劇的時候會看到,晚上有打更人巡夜,他們會每隔一段時間,就打著鑼鼓喊道“天干物燥小心火燭”之類的話,這樣的方式有什么用呢?不會在夜間打擾到熟睡的人嗎?而沒有人打更又會發(fā)生什么呢?
打更的起源
在很早以前,打更是為了驅(qū)鬼,它源于巫術(shù)。而且還不是什么人都可以打更,還必須是巫師才可以,后期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打更就變成了判斷時間的方式。
古代是沒有鐘表的,古人會依靠太陽的位置來確定大概時間,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一旦到了晚上,沒有了太陽,人們對于時間就沒有辦法知曉了,盡管古時候的人們發(fā)明了燃香,沙漏以及看星象等計時方法,但像平民百姓大多是用不起的,因此就出現(xiàn)了打更這個職業(yè)。
打更人的職能
1.防火
古人主要的光照都是依靠蠟燭和煤油之類的,是很容易引起火災的。而以前的房子基本上都是木頭做的,一旦有一個小火苗就可能演變成大火災,再加上水源的限制很難撲滅,這樣打更人如果有提醒,人們也會更加的注意和防范。
2.防盜
另外打更不僅僅是為了報時,也是為了防盜。古代曾存在過宵禁,就是到了規(guī)定時間,人們是不允許上街的。古代的治安并不像現(xiàn)在那么完善,房屋也比較矮,使得偷盜更加容易。小偷一般都會利用晚上的時間來偷盜,而打工人的出現(xiàn)不僅對這些小偷有震懾作用,在發(fā)現(xiàn)這類情況也可以及時報官,就類似于保安的存在,在古代,打更人也算是高危職業(yè)了。
除了"天干物燥小心火燭"這類我們比較熟悉的話,其實還有一些口號是關(guān)于關(guān)門關(guān)窗防偷防盜的。但口號也不能亂喊,一般只會到了具體的時間才能喊,民間的打更一般是兩人一組,相互照應配合。打更人是每天都必須工作的,所以為了克服下雨,刮風,大雪這類惡劣天氣,打更人都會配有蓑衣,斗笠,雨鞋等。
打更人如何計算時間
那打更人是怎么計算時間的呢?古代人的智慧絲毫不輸于現(xiàn)代,他們會借助外物,如燃香,滴水,流沙等方法來計量時間,除了依靠外物,還有一些比較有技術(shù)含量的方法,如依靠天上的星辰,由此可見,打更也是一門技術(shù)活。
打更人基本上是間隔兩個小時打一次更,一個晚上大概會敲打五次左右就是所說的"五更",他們的手里會拿著鑼和梆子走街串巷的給人們報時。第一次敲,一快一慢的節(jié)奏,表示一更天了,也就是我們說的晚上七點鐘。緊接著先打一次再來一次,喊著"關(guān)門關(guān)窗,防偷防盜",表明是二更天了,也就是晚上九點。
之后的,一慢兩快的節(jié)奏,是三更天,喊"平安無事"。一慢四快是四更天,喊"天寒地凍",也就是凌晨一點。同樣是一慢四快,如果喊的是"早睡早起",那便是五更天,也就是凌晨三點。人們會根據(jù)這個打更來判斷時間,然后做這個時間該做的事情。但一晚上打五次鑼,每兩個小時一次,在現(xiàn)在我們看來是很影響睡眠的,可是對于古人來說,打更是生活的一部分,時間久了便習慣了,有打更的聲音他們也會更加的心安,因為有人在他們附近巡邏,也不用怕小偷小盜,若沒有打更的聲音,他們還可能睡不著覺。
打更的人要求眼神要好,而且要能熬夜不會打瞌睡,嗓門兒還要大。因為古代的人多迷信,許多人都怕鬼,更夫就必須膽子大,畢竟半夜在街頭走來走去,忽然竄出來一只貓都會嚇人一跳。如果天實在黑,更夫也看不清前面是否有人,他們就會裝腔作勢的說:嘿,前面那個,大晚上不要亂跑,別以為我看不到你,小心我報官。這些話一方面是給自己壯壯膽子,另一方面,如果真的有盜賊也可以震懾到他們。
更夫也屬于政府工作人員,但工薪相對較少?;蕦m中也有打更的人,與民間打更不同的是,民間打更是敲鑼,而在皇宮里是打更人提著燈籠憑著嗓子喊。在富裕一些的地方,更夫會挑選兩個身強力壯的男子,而在窮些的地方,一般都是一些老頭子甚至女子。打更的作用兼報時,防災,防盜集一身,在科技和治安不發(fā)達的古代,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344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