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綿愷的故事,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guān)內(nèi)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嘉慶在清朝前中期的皇帝當中,屬于子嗣最稀薄的一個,他一共只有五個兒子,分別為皇長子穆郡王(早夭)、皇次子綿寧、皇三子綿愷、皇四子綿忻和皇五子綿愉,在這五個兒子中,皇三子綿愷當屬最不成器的一個。
綿愷生于乾隆六十年六月二十二日,生母是嘉慶第二任皇后孝和?;屎螅鋵?,綿愷的出生對于嘉慶來說,無疑是一件大喜事,因為嘉慶早就被秘立為皇位繼承人,但是從子嗣方面,嘉慶卻不太理想,皇長子只活了兩歲便夭折了,因此在綿愷降生之前,嘉慶實際上只有皇次子綿寧(道光帝)一個兒子,這對于皇位的穩(wěn)固與傳承來說顯然是十分不利的。
話說,就在嘉慶繼位不久,他的原配孝淑?;屎蟊悴∈帕?,隨后綿愷的生母鈕祜祿氏入主中宮,坐上了大清皇后的寶座,綿愷也因此成了皇后的兒子,待遇方面自然是提升了不少?;橐龇矫?,嘉慶對于自己的幾個兒子也是十分上心,特意從鑲黃旗滿洲弘毅公鈕祜祿氏一族找了兩個女子,一個是阿里袞的孫女,嫁給了皇次子綿寧,是為孝穆成皇后,另一個是愛必達的孫女,嫁給了皇三子綿愷為嫡福晉,孝穆成皇后與綿愷嫡福晉鈕祜祿氏是堂姐妹關(guān)系,都屬于頂級豪門出身了。
嘉慶十八年,在天理教叛亂中,綿愷與哥哥綿寧一起追捕叛軍,獲得了父親嘉慶的褒獎,六年后,嘉慶封綿愷為惇郡王。僅過了一年,綿愷的哥哥綿寧便繼承了大清皇位,是為道光帝,道光繼位后,不但尊封孝和睿皇后為恭慈皇太后,對綿愷也十分照顧,將其晉封為惇親王。
不過,從后面一系列事件來看,這位大清皇子的缺點真的是太多了。
道光三年,道光帝命弟弟綿愷在內(nèi)廷行走,算是有了一個不錯的差事,但隨后綿愷的嫡福晉鈕祜祿氏便乘轎從神武門的中路出宮了,只有皇帝、皇后才可以走神武門中路,鈕祜祿氏無疑犯了大忌,道光帝勃然大怒,罷免了綿愷的職務(wù),還罰俸五年,在恭慈皇太后(綿愷生母)的求情下,道光帝才改為罰俸三年。
然而,只過了四年(道光七年),紫禁城便再次曝出綿愷的丑聞,綿愷不但與宮中的太監(jiān)張明得私自來往,竟然還將太監(jiān)苑長青給藏了起來,道光帝知道后再次對綿愷進行了懲戒,將其降為郡王。不過,一年之后,綿愷因在蒼震門捕賊有功而被復(fù)封為親王。
道光十三年,道光帝的繼妻孝慎成皇后病逝,道光帝將皇后喪儀安排事宜交給了惇親王綿愷,然而,為了討好哥哥,綿愷竟然將皇后的喪儀搞得十分隆重,百姓如喪考屁一般,道光帝再次動怒,罰了綿愷十年的俸祿。
然而,這一切還沒有結(jié)束。
道光十八年五月,一個民婦狀告惇親王綿愷將自己的丈夫穆齊賢給囚禁起來了,經(jīng)過查實后,道光帝再次教訓(xùn)了這個不成器的弟弟,不但將其降為郡王,還罷免了一切職務(wù)。經(jīng)過這次事件后,綿愷終于心灰意冷,認識到自己并不是一個合格的大清皇子,就在這一年年底,這位荒唐一生的王爺終于離開了人世,享年44歲,據(jù)說道光帝還親自來到弟弟綿愷府上祭奠。
綿愷去世后,顧念恭慈皇太后的面子,道光帝又將其追封為親王,謚為“恪”,即惇恪親王。而且,綿愷只有一個兒子,名為奕纘,是嫡福晉鈕祜祿氏所生,但是這個兒子只活了五歲便夭折了,由此,綿愷面臨著絕嗣的窘境,在這種情況下,道光帝便將自己的第五子奕誴(祥妃所生)過繼給了綿愷,可見道光帝對這個弟弟還是十分遷就的,只是這個綿愷有點太不成器,如若沒有母親恭慈皇太后的照拂,結(jié)局如何就說不定了。
嘉慶皇帝一共有有五個兒子,分別是穆郡王、愛新覺羅·旻寧、愛新覺羅·綿愷、愛新覺羅·綿忻、愛新覺羅·綿愉。
1、穆郡王,未命名,仁宗第一子。二歲,殤。宣宗即位,追封。乾隆四十四年己亥十二月二十九日巳時生,母和?;寿F妃劉佳氏,拜唐阿劉福明之女。四十五年庚子三月初六日申時卒,年二歲。嘉慶二十五年八月特旨追封多羅郡王,謚曰穆。
2、愛新覺羅·旻寧(1782.9.16—1850.2.25),原名綿寧,即位后改為旻寧。是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六位皇帝。是清朝唯一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皇帝。
3、愛新覺羅·綿愷(1795年-1838年),惇親王,清仁宗第三子,和?;屎筲o祜祿氏即孝和?;屎笾?,道光十八年逝世,年四十四歲,謚曰恪。
4、愛新覺羅·綿忻,生于嘉慶十年二月初九日子時,嘉慶帝第四子,母孝和?;屎蟆<螒c二十四年正月,封瑞親王。年十四。道光三年,命在內(nèi)廷行走。道光八年七月,薨,謚曰懷。
5、愛新覺羅·綿愉(1814年-1864年),清朝皇族、大臣。清朝嘉慶帝第五子,道光帝之弟。母為恭順皇貴妃鈕祜祿氏,鈕祜祿氏時為如妃。
擴展資料 嘉慶帝是一位勤政圖治的守成君主。他親政后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對于改變乾隆后期的種種弊政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沒有,也不可能從根本上扭轉(zhuǎn)清代中衰之勢。
從嘉慶帝個人來說,他始終開不出一個根治日趨嚴重的腐化和怠惰的藥方,對一大批“尸祿保位”的官僚只能警告,恫嚇,最終徒呼奈何而已。
他對西方殖民主義者的侵略有一定的認識,但對于一個日趨衰弱的封建的古老國家,不可能真正有效地對付外來侵略者,此后只能沿著衰敗的道路滑下去。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愛新覺羅·颙琰
嘉慶皇帝有五個皇子,繼承人是第二子愛新覺羅·旻寧,年號“道光”。
1、皇長子穆郡王,母和?;寿F妃劉佳氏,未命名,幼殤。
穆郡王,未命名,清朝皇帝仁宗第一子。二歲時,殤。清宣宗即位后,追封穆郡王。
2、皇二子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母孝淑?;屎笙菜D氏。
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1782.9.16—1850.2.25),原名綿寧,即位后改為旻寧。是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六位皇帝。是清朝唯一以嫡長子身份繼承皇位的皇帝。嘉慶皇帝第二子,母為孝淑?;屎笙菜D氏,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九月十六日。
3、皇三子惇恪親王愛新覺羅·綿愷,母孝和?;屎筲o祜祿氏,道光十八年(1838年)卒。
愛新覺羅·綿愷(1795年-1838年),惇親王,清仁宗第三子,和睿皇后鈕祜祿氏即孝和?;屎笾?,道光十八年逝世,年四十四歲,謚曰恪。
4、皇四子瑞懷親王愛新覺羅·綿忻,母孝和?;屎筲o祜祿氏,道光八年七月。
瑞懷親王綿忻,生于嘉慶十年二月初九日子時,嘉慶帝第四子,母孝和?;屎?。嘉慶二十四年正月,封瑞親王。年十四。道光三年,命在內(nèi)廷行走。道光八年七月,薨,謚曰懷。
5、皇五子惠端親王愛新覺羅·綿愉,母恭順皇貴妃鈕祜祿氏,同治三年十二月薨。
愛新覺羅·綿愉(1814年-1864年),清朝皇族、大臣。清朝嘉慶帝第五子,道光帝之弟。母為恭順皇貴妃鈕祜祿氏,同治三年(1864年)十二月十二,綿愉病死,謚號端。
擴展資料:
(1)嘉慶(公元1760年至1820年)是清朝第七位皇帝(入關(guān)后第五位)清仁宗愛新覺羅·颙琰的年號,時間為公元1796年至1820年。
(2)清宣宗道光皇帝愛新覺羅·旻寧 ,為清仁宗嘉慶皇帝第二子,生于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日(1782年9月16日)擷芳殿,母喜塔拉氏孝淑?;屎?。(嘉慶即位,冊喜塔拉氏為皇后。)嘉慶十八年(1813年)被封為智親王。颙琰于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7月25日病死后,他于同日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道光”。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愛新覺羅·颙琰
百度百科——愛新覺羅·旻寧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359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