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李淵,唐朝的開國皇帝,晚年結(jié)局為何如此悲涼?
是因為太子的原因。李淵擁有雄才大略,但是后來的變故是自己根本就沒有想到的。一開始在立太子時真的煞費苦心,因為如果從功勞這方面來看,李世民的功勞是很大的,但是李淵又擔(dān)心自己可能會走隋文帝的老路。
因此在經(jīng)過考慮之后就決定讓李建成成為太子,因為他不停的拿兩個兒子和隋文帝的兩個兒子一起去做對比,發(fā)現(xiàn)李建成其實和楊勇一樣都會比較擅長去處理朝政。李世民和楊廣一樣就會比較擅長打仗,因此才決定做出這樣的安排,可有一件事情沒有想到李建成雖然比較出色,可是李建成根本就不是楊勇。
當(dāng)時李淵就打算把李世民調(diào)到洛陽,看著兄弟兩人一直真的比較激烈,也想要把兄弟兩個人分開,如此最起碼可以眼不見為凈??墒抢罱ǔ筛揪筒淮饝?yīng),因為李世民如果放在長安,讓李世民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做一個王爺,對方就不可能會翻出浪來,可是如果放到洛陽,這簡直就是放虎歸山。
李建成為了有效樹立自己太子威信,因此就開始入駐東宮,給李世民安排了大安宮,這里是非常簡陋的,簡陋到里邊都不好意思走進去。因此就趕緊派人給李世民去造了一些假山,就是希望能夠沖門面,關(guān)鍵是為了消除李世民,李建成還經(jīng)常性派人去暗殺。李淵為了能夠穩(wěn)定政權(quán),一直都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包容李建成所有的做法。
這也會讓李世民覺得有一些寒心,李世民知道想要通過李淵去拿到太子,這簡直是異想天開。因此眼前只有一條路,這就是選擇發(fā)動政變。這同樣也是唯一的一條路,不管如何唐高祖真的是一個擁有著雄才謀略的人,但是人無完人真的做錯了很多的事情。
轉(zhuǎn)載聲明:感謝您對不回頭網(wǎng)的支持,讀史使人明智,以史觀今,讓我們通過歷史中一個個的典故故事去了解歷史。喜歡的朋友歡迎轉(zhuǎn)載李淵作為開國皇帝,為何晚年卻很凄慘呢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
李淵退位后晚年的生活,究竟是好是壞,自然與做皇帝時無法相比。但作為太上皇,與其他太上皇相比,也算“人家騎馬他騎驢”,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史上那些太上皇自皇帝制度建立以后,第一個太上皇是劉邦他爹劉太公。劉太公這個太上皇與別人不同,是他兒子給他掙來的。除了跟著劉邦提心吊膽過了幾天苦日子之外,對劉邦做皇帝沒啥貢獻。他也就不好過問劉邦的事,安度晚年也就知足了。
應(yīng)該說,劉太公這個太上皇晚年的日子還是相當(dāng)滋潤的
史上最后一個太上皇是乾隆爺,因為他祖爺爺康熙在位六十一年,乾隆二十五歲登基時,曾經(jīng)祈禱上天,說如果能做六十年皇帝,就把皇位主動禪讓給兒子。
令乾隆沒想到的是,到了八十五歲時,還活蹦亂跳的。他本不想退位,但上天卻瞪著眼看著他,他也怕,也就不情愿地退了。
想想看,哪一個太上皇愿意自己主動退下來哦。
乾隆爺怕老天懲罰他,退是退了,但他又宣布自己身體還行,還想發(fā)揮余熱。
因此,乾隆這個太上皇是退居二線,但依然掌控朝政,跟裸退的太上皇還不一樣。嘉慶那皇帝做得跟太子差不多,乾隆爺這個太上皇自然也混得不差,是其他人不能比的。
中間那些個太上皇,像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宋徽宗趙佶、宋高宗趙構(gòu)、明英宗朱祁鎮(zhèn)等等,他們幾乎與李淵一樣,無一不是被迫退位的,日子過得都很郁悶。
像朱祁鎮(zhèn)那樣,能再次復(fù)出,是另一種局面。但在太上皇時期,還是很悲催的。
李淵與劉太公、乾隆爺相比,日子過得恐怕是差一些,但與其他太上皇相比,還是好了不少。
李淵的晚年生活
作為太上皇,晚年生活是否幸福,這得從話語權(quán)、居住條件、生活用度來源及醫(yī)保待遇、晚年娛樂活動是否豐富等幾個方面來看。
第一,話語權(quán)。
李淵不同于乾隆爺,不管玄武門之變后,他是否主動提出的退位,但肯定的是裸退,不保留一點權(quán)力,連一個顧問的虛銜都沒有。也就是徹底放棄或者被剝奪了一切話語權(quán),沒有任何權(quán)力再干預(yù)朝政。
這對于一個曾經(jīng)大權(quán)獨握的男人來說,幾乎相當(dāng)于被閹割了,那是相當(dāng)孤獨和郁悶的,也是任何快樂都不能替代的。
同時,還有來自于政治上的威脅,稍有不慎就會引起新領(lǐng)導(dǎo)的疑忌,這也是個大問題。
比如,其后世子孫李隆基,在馬嵬坡事變后,太子李亨自立為帝,遙尊其為太上皇。李亨在殺回長安后,邀請李隆基回去,但他卻有很大的顧慮。這足以說明,作為太上皇失去權(quán)力后一般都存在安危問題。
李淵與李世民是父子關(guān)系,但太上皇與皇帝的關(guān)系卻不僅僅是父子關(guān)系那么簡單。李淵也有許多心理壓力,但好歹是壽終正寢了。
第二,退位后的生活福利待遇問題。
對李世民詬病較多的是,對李淵退位后的居住條件改善不足。
住房問題,自古以來就是個大問題,僅僅依靠自己的能力解決及改善居住條件是很困難的,太上皇也一樣。
這個問題單獨再說,除了居住問題,其他生活方面的待遇還是得到了滿足和保障。
因為沒有史料記載,唐太宗李世民對退位后的李淵,限制其生活或不能保障生活費用的問題,在醫(yī)療保健方面也沒有不聞不問的記載。
像明英宗朱祁鎮(zhèn)被迎回后,一直住在南宮。基本生活都不能得到保障,還得依賴他的太皇后 做些針線活以貼補家用,醫(yī)療方面就更不能說了,朱祁鈺巴不得他早死掉,那是相當(dāng)?shù)谋摺?/p>
雖然做皇帝的不是他兒子,但作為兄弟的朱祁鈺也實在是說不過去。
因此,從生活條件、醫(yī)療保障方面說,李淵的晚年生活還是不錯的。
第三,退位后的娛樂活動還是非常豐富的。
從皇帝崗位上突然退下來,最大的問題是孤獨感。畢竟從事過皇帝這一特殊職業(yè),很難再與普通民眾打成一片,如果沒有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日子是很難熬的。
但在李淵這里,不存在這個問題。
《資治通鑒》:上晚年多內(nèi)寵,小王且二十人,其母競交結(jié)諸長子以自固。建成與元吉曲意事諸妃嬪,諂諛賂遺,無所不至,以求媚于上。
《資治通鑒》記載,李淵晚年有許多內(nèi)寵,僅僅小王就生了接近二十人。
說法以此認(rèn)為,李淵在退位后,還生了幾十個兒子及公主,這不確切。
從司馬光的記載來看,李淵晚年寶刀不老,妃嬪眾多,而且都得到寵幸,還生下了許多小王和公主。這些小王的母親都結(jié)交李淵已經(jīng)長成的兒子,與李建成、李元吉等打得火熱,就說明李淵的小王大多是在玄武門之變前就出生了。
但從滕王李元嬰的出生時間來看,李淵退位后的確也沒閑著,依然樂于男女之事,并且頗有斬獲。
李元嬰(628年-684年),隴西郡成紀(jì)縣(今甘肅省秦安縣)人,唐朝宗室大臣,唐高祖李淵之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唐高宗李治之叔。
武德九年,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政變,貞觀二年(628年),李元嬰出生。
這足以說明,李淵做了太上皇之后,還生育了小王子。
究竟有多少小王子及公主是在退休后生育的,不很清楚。但這起碼說明了太上皇晚年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
第四,居住水平降低,一直沒有得到改善。
本來李淵在崗時住在太極宮,那里辦公條件及居住環(huán)境都是最好的。
退位后,李淵覺得再在這里呆著也不是個事,于是,在貞觀三年(629年)主動提出要去弘義宮居住,說那里“環(huán)境優(yōu)美,適宜休閑養(yǎng)老?!?/p>
弘義宮本是秦王李世民的王府,哪能與太極宮相比哦。其規(guī)模不僅不及太極宮,就連太子居住的東宮也不如。
李淵遷入弘義宮后,改名大安宮。從此后,李淵就一直住在這里,再也沒有得到改善,甚至是一般的修繕也沒有得到保障。
對于這個情況,監(jiān)察御史馬周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兩次上奏反映,但李世民一直沒有考慮去解決這個問題。
李世民多次巡幸九成宮,去避暑消夏,但從沒有帶著太上皇一起去玩。等李淵最后患了風(fēng)疾、行動不便時,才想起讓他去九成宮避暑消夏。
李世民說要給太上皇建造大明宮,以改善其晚年居住條件。但還沒有建好,太上皇就掛了,最終是李世民自己去享受了。
這是世民遭受詬病最多的地方,也因此被認(rèn)為是不孝。
對于此事,豹眼無意為李世民解脫。
但貞觀初年,唐朝剛剛經(jīng)歷了頻繁的戰(zhàn)亂,急需恢復(fù)經(jīng)濟,財政狀況并不很好,這也是客觀歷史史實。
大興土木,修建宮殿園林,一直是王朝政權(quán)腐敗、滅亡的前奏。作為一代明君,李世民有三面鏡子,其中之一是以史為鑒,他汲取歷史教訓(xùn),避免重蹈覆轍,在這方面不應(yīng)該遭受更多詬病。
至于說李世民自己去玩,不帶著太上皇一起,的確不是個事。但玄武門之變后,父子之間不再那么親密,一起玩也不會開心,還是各玩各的為好。
但李世民是應(yīng)該大度一些,這方面應(yīng)該做得更好才是。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strong>
孔子說了,三年之內(nèi)不改變父親那一套才算是孝啊。
但這說得是普通人家,也是正常接班的情況?;实厶崆巴宋唬闆r特殊,就不好這么辦了。
李世民上任之后,把他老爹那一套幾乎是翻了個個,這就沒法用孝道來衡量了。
按照圣人的這個套路,居住條件沒有及時得到改善,也就算不得大問題了。
總之,在豹眼看來,作為太上皇李淵的晚年生活,還是相當(dāng)不錯的。畢竟退位了,已經(jīng)不在崗,還想著與在崗時一樣是不現(xiàn)實的。
李淵最終能有這樣的晚年生活,也應(yīng)該知足才是。
貞觀十七年(643年),唐太宗李世民在看完一篇文章之后忍不住流淚嘆息,這篇文章是徐干的《中論·復(fù)三年喪》。
唐太宗對身邊的近臣說:
這一年,也是太子李承乾謀反之年,李世民也許在這個時候才徹底了解到當(dāng)年父親李淵的心境。
李世民這句話之中所說的"所行大疏略"便是唐高祖李淵的喪禮,李世民覺得沒有達到應(yīng)該有的規(guī)格。單單從陵墓來看,獻陵的確比長孫皇后的昭陵還要低一些,按照封建時代的皇族禮儀這是說不通的。李世民曾為懷念長孫皇后寫下"于苑中作層觀,以望昭陵",遭到了魏征的譏諷。
李世民回想起來感到深深的自責(zé)和愧疚。
唐高祖死后沒有得到符合身份的喪葬禮儀,那么,他活著的時候,是否曾經(jīng)被李世民幽禁?生活條件是否一落千丈呢?
玄武門之變兩個月之后,李淵就自覺把帝位讓給了李世民,但是熬了三年才勉勉強強讓出了太極宮。
從中可以看出李淵內(nèi)心深處的矛盾。
在封建 社會 ,皇帝們自動讓位的情況并不多見。而李淵讓位卻是在情理之中的。
那時候唐高祖已經(jīng)六十歲了,當(dāng)了這些年的皇帝,心態(tài)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化,沒有年輕時的銳氣和沖勁了。在宮中享受多了,新的嬪妃們一個接一個送進宮來,生活早就已經(jīng)走向腐化。他平常在各地游幸、打獵,并不覺得這是在荒廢時間,親征打仗,冒著生命危險開拓疆土了,似乎已經(jīng)是上輩子的事情了。
然而,李淵畢竟看過隋朝的下場,他一邊享受著這種生活,一邊也在擔(dān)心他的懈怠會斷送好不容易打下的江山。他心中自然而然冒出一種想法——"做太上皇,坐享奉養(yǎng)之福"。
經(jīng)過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的地位已經(jīng)確立了,皇帝之位早晚也是他的,他能殺死親兄弟,誰能確保在李淵成為他的障礙時,他不會動李淵分毫?
在這種大背景之下,李淵自己主動讓位要比不讓位保險很多。他能快速認(rèn)清形勢,也保障了自己的晚年生活不至于太過凄慘。
不過,李淵心中多少有些不甘,所以直到3年之后,李世民用了手段,他才讓出了太極宮。
李淵住進了大安宮之后,過上了"退休生活",和嬪妃們享受晚年,但他一生酷愛的狩獵活動就此終止。
大安宮原名為弘義宮,大安宮是李淵改的名。貞觀六年監(jiān)察御史馬周上疏中記載: 大安宮乃在宮城之西,制度比于宸居,尚為卑小,于四方觀聽,有所不足。
雖然宮殿狹小,但吃喝用度,李世民從來沒有克扣,也是頗為關(guān)心。
舊唐書之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高祖的第十八個兒子李元名和李淵一同住在大安宮之中,李世民早晚都會派人送來美味佳肴。李元名十歲這年,身邊的人提醒他要對品級高的送餐人員行禮,李元名不以為然,他認(rèn)為這是他二哥的仆人,為何要對他們行禮?李世民知道了這件事之后,夸贊道:"此真我弟也。"
這個小小的故事包含了很多信息:
李淵的飲食用度并不差,送餐來的人也是高品階的,沒有懈怠"太上皇"的身份;
李世民讓幼弟和父親住在一起,希望父親晚年能夠享受天倫之樂;
李淵并沒有在李元名面前責(zé)備過李世民,李元名對李世民沒有什么戒心。
這個故事是在貞觀五年之前,李淵一共有22個兒子,也就是說,李淵住到大安宮之后,還有四個幼子不足10歲。這些弟弟妹妹們和李世民的兒女們年紀(jì)都差不多大,都是李世民和長孫皇后養(yǎng)大的。
貞觀四年,李淵聽說李世民滅亡了東突厥,除去了唐朝最大的外患,還生擒了頡利可汗,同樣在馬背上打過天下的李淵怎會不知其中的不易。
唐太宗被推舉為天可汗,皇位徹底穩(wěn)固。想到當(dāng)年劉邦被匈奴圍困在白登城,一輩子報不了仇,現(xiàn)在李世民卻一舉剿滅突厥。自己這個兒子登基短短數(shù)年就成為了千古一帝,大唐交給他并沒有錯,他不得不佩服,也不由得感到驕傲。
李淵在大安宮設(shè)下酒宴,將李世民和諸位王子、公主、王妃和十幾位重臣都喊了過來,高高興興喝酒。喝到盡興之時,他還彈起了琵琶,李世民附和著樂曲跳起舞來。
貞觀六年,李世民在大安宮設(shè)下酒宴,李世民和長孫皇后輪流侍奉在李淵左右。深夜酒宴結(jié)束,李世民要親自為太上皇抬轎輿,李淵說什么都不允許,最后由太子李承乾代勞。
貞觀八年,李淵和李世民再次出現(xiàn)在將士們面前,前后兩代皇帝并肩站著:"閱武于城西,勞將士而還。"
他們之間那場血雨腥風(fēng)的政變過去了8年,卻如同隔世一般。
李淵年紀(jì)大了,又患有風(fēng)疾,冬天和夏天都難熬。李世民曾經(jīng)多次請李淵到九成宮去避暑,李淵認(rèn)為當(dāng)年隋文帝就死在這座宮殿之中,非常不吉利,就不愿住進去。貞觀八年,李世民下令建造了大明宮。
只不過李淵沒熬到大明宮建成,就病逝了。
李世民剛剛即位的時候,李淵被限制了自由,雖然用度不曾虧待,但也時時刻刻在監(jiān)視之中。
那時候朝廷上還有相當(dāng)一部分的舊勢力,李世民苦于應(yīng)對,不得不提防李淵。隨著李世民的皇位越來越穩(wěn)固,李淵對他的威脅也越來越小,李淵自己也不得不開始服老,這對父子之間的關(guān)系才開始出現(xiàn)緩和,并且達成了一定的默契。
李淵逝世后,李世民是下旨要按照漢高祖陵墓的規(guī)格來建造獻陵的,然而時間緊迫,最后不得不在群臣的建議之下縮小了規(guī)模。李世民因此一直在愧疚,可見在李淵的晚年,他的確是在真心誠意盡孝。
簡單的說:建成和元吉被殺了,可能出于彌補心理,加油拼命生娃,把損失挽回,堤內(nèi)損失堤外補,給李世民生了幾十個弟弟妹妹,因此雖然少了兩個兒子,卻增加了更多的子女。
玄武門事變后,李淵退居二線當(dāng)了太上皇,從此失去了當(dāng)政理國的權(quán)力。相當(dāng)于被軟禁了,每日與妃嬪嬉戲,在六十四歲的時候還生了個兒子,就是《滕王閣序》里面的那個滕王李元嬰。
李淵在如此高齡時還能生個兒子,充分說明他心態(tài)調(diào)整得好,身體狀況也非常不錯。
由于自己的兩個愛子被殺害,李淵拼命生娃,估計也是出于一種彌補和報復(fù)心理。在他被軟禁期間,通過不斷的孕育新的生命,向李世民提出了無聲的抗議。同時也通過新的生命誕生,給他的老年生活增加許多慰藉和樂趣。
你想想看:一個老人,身旁一大堆嬪妃,整天待在宮殿里,哪也去不了。每天天一黑就上床睡覺,就是最大的樂趣。每一個新的生命誕生,都將給他的心靈帶來最大的慰藉。
唐高祖李淵擔(dān)任太上皇之后,由于心態(tài)調(diào)整得好,又活了9年,一直到貞觀9年,70歲的時候才駕崩。也算是高壽了,比他兒子李世民活得長,整整比李世民多活了將近20歲。
從這個角度來講,李淵的人生比李世民成功,活了這么長,享了這么多年的清福,又生了那么多的娃。
李淵做太上皇以后,開始幾年還是在太極宮生活的。貞觀三年(629年)四月,在他兒子的授意下,他被迫從太極宮遷出,搬到了大安宮。
大安宮本來是李淵當(dāng)皇帝時,給李世民建造的宮殿,當(dāng)時李世民身為秦王,為他建造的宮殿,檔次規(guī)格不可能很高,各方面的條件都跟太極宮沒法比,也就是說,李淵的晚年生活,享受的待遇是大大降低了。
在大安宮生活期間,李淵行動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幾乎不能離開, 偶爾參加李世民舉行的一些宴會。
李世民經(jīng)常到九成宮避暑,也從來不把李淵帶上。
貞觀四年,大唐發(fā)生了一件天大的喜事,那就是大將軍李勣,也就是評書演義里的徐茂功,滅了東突厥。
當(dāng)初,李淵起兵時要找突厥合作,那時候突厥很強大,現(xiàn)在大唐居然把東突厥滅了,這說明大唐的國力已經(jīng)達到了一個巔峰狀態(tài)。也側(cè)面反映出李世民確實比李淵強。
李世民立刻把這件事告訴了李淵,也是炫耀的意思。
唐宮大擺筵席,太上皇李淵和兒子皇帝李世民,攜手同歡,一家人再一次其樂融融。李淵還彈起了琵琶,李世民則在旁邊伴起了舞蹈,父子二人一個彈唱,一個跳舞,畫風(fēng)很美。都很有藝術(shù)細胞。
貞觀八年(634年)十月,李世民孝心大發(fā)。地決定在宮城的東北方向營建一所豪華的大明宮,作為太上皇的“清暑之所”。
可惜,直到第二年李淵駕崩,大明宮還沒有建成,沒有能在生前享受到。一直到高宗之世,大明宮才基本完工。
貞觀九年(635年)五月六日,李淵因病駕崩于垂拱前殿,年七十歲。廟號高祖,初謚太武皇帝,后改謚、加謚為神堯皇帝、神堯大圣大光孝皇帝。同年十月,葬于獻陵。
唐高祖李淵的晚年生活,總體上還是很不錯的。
李淵的晚年和身后事怎是一個凄涼了得,
開創(chuàng)了大唐基業(yè)到老卻被兒子兵變給軟禁了,
兒子孫子基本上都被同為兒子的李世民給咔嚓了,天天郁悶不已,
為了出氣,李淵被退休后又拼命給李老二生了三十多個弟弟妹妹,不曾想后來又被武則天給咔嚓了,
苦命的老李誒[捂臉][捂臉][捂臉]
還好長孫皇后還算孝順,經(jīng)常前去看望李淵,帶些衣服、補品等,兒子沒有做到的事情媳婦補上,不然人們一定會說李世民是一個不孝子。
長孫皇后溫柔嫻淑、通情達理、尊老愛幼,每天早晚都會去大安宮請安,十分細心地照顧賦閑的李淵,而且提醒太上皇身邊的宮人要小心伺候太上皇的生活起居,這讓李淵得到了一點欣慰。
唐高祖被迫退休之后,雖然被尊為“太上皇”,但實際上他已經(jīng)沒有過問政事的權(quán)利了,成為了一個真正的“甩手掌柜'三不五時,李淵還會被李世民邀請出席宮廷禮儀,其他的時間都是自己孤孤單單的。李世民即位三年之后,將李淵的三千宮人趕出宮外,將老李遷出太極宮,送到宮城西邊不太寬敞的大安宮。
“往年雖出宮人,竊聞太上皇宮及掖庭宮人,無用者尚多,豈惟虛費衣食,且陰氣郁積,亦足致旱?!鄙显唬骸皨D人幽閉深宮,誠為可愍。灑掃之馀,亦何所用,宜皆出之,任求伉儷?!庇谑乔采袝筘┐麟小⒔o事中洹水杜正倫于掖庭西門簡出之,前后所出三千余人”。
宮中已經(jīng)很長時間沒有人居住了,一副破敗的景象,荒草成堆,而且身為太上皇,身邊卻只有幾個宮女、太監(jiān)伺候,每天也只是吃一些殘羹剩飯,生活十分艱苦。
公元632年,監(jiān)察御史馬周上疏陳訴:高祖已然年邁,居住在宮城西部狹窄的大安宮內(nèi),雖然皇上居住的宮殿距離太上皇的大安宮并不遠,但是皇上已經(jīng)很久沒有去看望過了,現(xiàn)在太上皇已經(jīng)年老,皇上應(yīng)該多盡孝道。李世民聽到很不以為然,并未立即答應(yīng)去看望父親。
或許是因為冷落父親太久了,太宗認(rèn)為自己的所作所為真的有些過分了。作為補償,李世民想要讓父親再次體驗一下當(dāng)皇上的感覺,熱鬧了一通。
公元633年冬,李世民在未央宮內(nèi)設(shè)宴,邀李淵上座,而且對父親十分恭敬。李淵巳經(jīng)很久沒有感受這樣熱鬧的場面了,而且兒子對自己如此恭敬,心里十分高興。心情愉悅的李淵讓在座的番邦首領(lǐng)唱歌跳舞,李世民還親自將酒杯端到李淵的面前,說現(xiàn)在各民族一家親,征服四夷,這些都是源于父親的教誨,哄著老李開心。。。
太宗邀請父親同他一起去避暑,李淵謝絕了兒子,說自己年紀(jì)大了,舟車勞頓太辛苦了。李世民顧念父親年事已高,就在宮城的東北面建造了大明宮作為他的避暑行宮,但是大明宮還沒有修建完成,李淵就病重,于公元635年6月于大安宮駕崩,走完了跌宕起伏的一生。
憶往昔唐高宗李淵不說意氣風(fēng)發(fā),最起碼也是志得意滿;看今朝,唐高祖李淵不僅悲從中來,更是獨愴然而涕下。自己雖貴為開國之祖,可是在自己兒子李世民的逼迫下自己與囚犯又有什么區(qū)別。
公元626年玄武門之變爆發(fā),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與秦王李世民兵戎相見,結(jié)果李世民取得勝利,太子和齊王被誅殺。事后李世民半逼宮李淵,李淵不得已下詔立李世民為太子,就算此李世民還不滿足,兩個月后李淵選擇退位為太上皇,之后開啟自己的“囚徒”生涯。
李世民登基為帝后,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唐朝在李世民的帶領(lǐng)下迎來貞觀之治。相對的李淵就不那么自在了,他先是在太極宮生活了幾年,后來又搬到了大安宮。因為是太上皇的緣故,李淵并不能真正的接觸權(quán)力,只能在李世民的建議下參加一些可有可無的宴會,百無聊賴之下,李淵總得給自己找點事干,也許是為了報復(fù)李世民的緣故,也許是為了打發(fā)時間,亦或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興致,李淵開始了瘋狂的造人計劃。
李淵在自己的宮殿內(nèi)瘋狂的寵幸妃子,結(jié)果李世民平白無故的又多了好幾個弟弟妹妹。
因李淵是唐朝開國之君的緣故,再加上他又是李世民的父親,李世民在獲得權(quán)力之后并沒有虐待李淵,除了權(quán)力不給李淵之外,基本上李淵想要的李世民都會給予,為了表明自己的孝順,李世民在夏季避暑時都會拉上自己的父親李淵,可是李淵并不樂意與李世民同行。李淵的不配合,李世民并不在意,相反為了彌補自己的父親,對于李淵給自己多增加的弟弟妹妹,李世民都妥善安置,甚至李世民還特意在李淵居住不遠的地方建納涼之所供李淵享用,可惜李淵因為年紀(jì)之故在大明宮還未建成之時就病逝了。
總得來說李淵的晚年雖然并不太如李淵的意愿,但該有的享受和該有的體面與尊重李淵還是享受到了的,只是這是不是李淵真的想要的,就不得而知了。自古無情帝王家,李淵作為斗爭的失敗者,結(jié)局相對來說很不錯了。
一個開國皇帝被兒子逼著當(dāng)了太上皇,換誰能樂意。所以他就可勁的折騰,在幾年時間內(nèi)給李世民生了一堆弟弟妹妹,惡心一下他,李淵李世民父子之情從玄武門之變后就已經(jīng)消失殆盡,余下的不過是演戲。所以,他的晚年除了荒唐之外根本不敢做他想,畢竟當(dāng)太上皇的年齡比當(dāng)皇帝的年齡還要長。
626年,李世民上臺之時,擺在他面前的是一個破弊不堪中國。全國人口只剩下了200多萬戶,大概為隋朝時的三分之一。最富饒的華北平原:蒼茫千里,人煙斷絕,雞犬不聞,道路蕭條。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
一開始,李淵住在太極殿不挪窩。等大唐帝國穩(wěn)定下來后,李世民就拿李淵的好哥們裴寂開刀,變相的警告老爹還不滾蛋,因為劉文靜就是被裴寂給害死的。這裴寂跟李淵兩個人,可說是喝酒聊天把妹的難兄難弟,李世民找個小錯就把裴寂給攆四川去了。李淵也卷鋪蓋滾出了太極宮。
630年,李世民打敗東突厥,捉住頡利可汗之后,凌煙閣大擺宴席。喝到高興處,父子倆還來了段卡拉OK,李淵彈琵琶,李世民蹦迪,群臣們也跟著吆喝,一直蹦到了深夜。
634年10月,李世民又決定建大明宮,作為李淵的“清暑之所”。可惜李淵已經(jīng)在大安宮里透支了了他所有的精力,635年5月駕崩,時年69歲。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在經(jīng)過了玄武門之變,在經(jīng)過了喪子之痛后不久,唐高祖李淵把皇位讓給了自己兒子李世民,他成了一朝太上皇,這也是 歷史 上唯一一個開國皇帝做過太上皇的人。那么在做太上皇這九年歲月里過得再怎么樣呢?我們通過一些細節(jié)來分析。
據(jù)史料記載,在李淵做太上皇的九年時間里,為李世民生下來18個兒子,17個女兒,不得不佩服李淵基因的強大,也佩服他的寶刀不老,不過從側(cè)面來看,他的晚年還是很舒心的,身邊有不少女人,生活不受限制,并且這些孩子基本都封了王,雖然為之后的 社會 增加負(fù)擔(dān),這些孩子沒有起到好的作用,不過說明李世民還是非常順從這個太上皇的,生活無憂,沒有煩心事,身邊又美女無數(shù),又沒有原配竇皇后管著,可以說這里面李淵過得很滋潤,除了不能參與政事,其他的都是皇帝的待遇,也算是享受了天倫之樂了。
李淵應(yīng)該是存在感很低的開國皇帝,原因是其他的開國皇帝太過優(yōu)秀,還有一個原因是他兒子的名聲太大,把他給比下去了。不過李淵也是非常有能力的人,在隋朝也是風(fēng)云人物之一。但是一生戎馬,一朝天子,在經(jīng)過了兒子自相殘殺,并且兩個兒子被另外一個兒子所殺。并且滅族,任誰都會受到刺激,李淵的晚年更多的是無奈,而恣意放縱吧。
李淵退位之后,依然居住在正宮太極宮,居住環(huán)境自然是很好的。 李淵在退位之后,是沒有半點政治地位可言的,更沒有作為父親的話語權(quán)。 李淵的居住條件雖然與他太上皇的身份不匹配,但是他的生活條件還是不錯的。 別看李淵的小日子過得不錯,但其實他的內(nèi)心總體而言還是很郁悶的,這種郁悶倒不全是因為他政治地位低,居住的宮殿小,沒多少機會出去活動,還在于親情的缺失。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39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