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的亭長官職是多大的官?是最新上映的熱門電視劇中重要劇情橋段,這部劇在吸引了大批觀眾的關(guān)注同時也在劇情和演員表現(xiàn)方面取得了相當成功,堪稱一部成功的佳作。劉邦的亭長官職是多大的官?是最近非常關(guān)注的一個話題,就這個話題今天我們就來聊聊。
《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又有記載,當時是“十里一亭”。關(guān)于這里的“里”,是存在疑惑的。有的說,“里”是行政單位,有的說“里”是距離單位。近代學者們普遍認為,這里的“里”是距離單位。如果“里”是距離單位的話,其實是比較小的,不太可能有一個鄉(xiāng)的規(guī)模。
劉邦在當亭長期間,曾獲邀參加縣長為呂太公舉行的歡迎宴會。有人說,宴請的時候,蕭何是根據(jù)賓客們隨禮的大小,決定賓客們的席位。不過,這個話并不對,因為這樣安排,似乎并不符合一般安排賓客坐席位的習慣。一般安排賓客的習慣,是按照職位的大小,或者是爵位的貴賤來決定的。
所以,我認為蕭何當時安排賓客的席位,應該也是按照這個。只不過,除了照顧貴賓以外,對于那些隨禮比較多的,也特別安排到堂上的席位去坐。《史記》上是這樣記載的:蕭何為主吏,主進,令諸大夫曰:“進不滿千錢,坐之堂下?!边@顯然是對那些沒有資格坐堂上的人,一種特別的考慮。
可以看出,劉邦的職位(他當然沒有爵位)是很低的,沒有資格坐在堂上。這個職位甚至比蕭何、曹參等人都低,蕭何一個主吏,相當于一個科級干部,和鄉(xiāng)長差不多。因此,可以看出,劉邦的官職是還沒有鄉(xiāng)長大的。
正因為劉邦的職位低,沒有資格坐堂上,因此,他才隨口說一句“賀錢萬”,也才擁有了坐到堂上的資格。后來,劉邦負責押解徒眾去驪山?!案咦嬉酝らL為縣送徒酈山,徒多道亡”。這里的“徒”,指的就是刑徒。根據(jù)這一點,有人認為,劉邦應該是管治安警衛(wèi)及司法方面的官職,也就是說,他相當于今天的派出所所長。
不過,這種判斷似乎并沒有道理。雖然劉邦是在押解犯人,但也并不能就認為劉邦只干押送犯人的工作。他可能還有其它工作,只不過這里沒有展示出來而已。再說了,當時秦朝法律又多又嚴厲。因此,就算是干其它工作的人,主要職責可能也變成了與派出所所長差不多了。
而且,不僅僅是秦朝,其它朝代的地方官員,可能主要職責也就是維護地方安定,地方行政官員與司法官員,本身就是合二為一的。就算是縣太爺,他的職責,常常也是管案子。
我們還可以找到證明。漢朝的列侯中,等級分別是縣侯、鄉(xiāng)侯、亭侯。侯爵既然有這樣的等級,肯定是從縣長(縣令)、鄉(xiāng)長、亭長得到啟示,對應起來的。由此可見,亭長應該就是一個村長。
如果劉邦的官職真的就是一個村長的話,這樣的官職也實在太小了。難怪劉邦當起來特別沒勁。他在押送的時候,看見那么多“刑徒”逃掉了,因此干脆把他們給放了,也相當于劉邦丟了這個官。
在本文中,我們已經(jīng)介紹了劉邦的亭長官職是多大的官?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如果你想要鉆研更多的歷史相關(guān)內(nèi)容,我們推薦你關(guān)注。在上面你可以找到詳盡的歷史知識和有趣的歷史故事,讓你更好地理解過去,開闊視野,以及深化你對歷史的理解和認識。
劉邦同志在起家鬧革命以前,也不完全是個白丁,基本可以算個基層編外公務員。而要弄明白什么是亭長,首先得搞清楚什么是亭。
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長。十亭一鄉(xiāng)。亭有亭長,掌治安警衛(wèi),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多以服兵役已滿期之人 充任。 —《漢書·百官公卿表上》
十里是個距離單位,也就是方圓五公里就設一個亭,亭長負責治安工作,也管點民生,一般都是退伍老兵來干這個活,有點軍轉(zhuǎn)干部的意思。
這個地理大小,大致也就類似于如今一個行政村或者居委會。也就是說劉邦的位置,大概就是個村長或者居委會主任的水平。由于他是編外干部,所以居委會主任不太像,那就只能是村長啦。
據(jù)《史記》記載,漢高祖劉邦在壯年時,曾做過官吏“泗水亭長”。劉邦喝點小酒,流連美色,為人灑脫不羈。平時和官府中的官員混得也很熟,連當?shù)乜h令家請客,他都是座上客。劉邦就是在縣令家吃酒,被老泰山呂公相中,從而娶得妻子呂稚。劉邦在當?shù)胤浅3缘瞄_,儼然是一位頭面人物。那么他所任職的泗水亭長是個什么差使呢?
劉邦幼時家境雖談不上是大富大貴,但家中有田地,溫飽不成問題,應該是小地主家庭。劉邦的父親被村人尊稱為“劉太公”,劉家在村中應該是有一定地位的。古時官衙中的小吏也都要求家境良好,比如擔任押司的宋江就出自小地主家庭。所以劉邦能出任亭長一職,說明劉家在村中也屬上戶。
劉邦年輕時是一位游俠。說好聽的是一位游俠,其實就是一個市井小混混。
劉邦不喜勞作,下地干活對他來說是不可能的。整天不務正業(yè),結(jié)交一幫酒肉朋友到處蹭吃蹭喝。賣狗肉的樊噲就是劉邦這時結(jié)交的朋友。
劉邦的大哥劉伯在世時,劉邦經(jīng)常帶哥們到他家蹭飯。劉伯在前202年早逝,其后劉邦依然故我,還是經(jīng)常帶領(lǐng)一眾狐朋狗友到寡嫂家吃喝,令其嫂不悅,故意用勺子刮拭鍋底,假裝沒飯了。
劉邦知情后,倍覺無面,也很不爽。后來劉邦打下天下后,二哥被封代王,四弟被封楚王,卻遲遲不給大哥劉伯一脈封賞。在父親劉太公的說情下,這才將劉伯的兒子劉信封侯。
但劉邦還在怨恨大嫂,封劉信為侯時,還不忘酸她一把,把劉信封為羹頡侯,意即刮鍋侯。
由于劉家家底不錯,劉太公在村中又有一定地位,后來游手好閑的劉邦時來運轉(zhuǎn),被村人舉薦為泗水亭長。這成為劉邦命運的轉(zhuǎn)折點。
那么,亭長一職有何職責,它類似于現(xiàn)代的什么官職呢?
秦時,廢分封,設郡縣。全國被劃分為三十六郡(后增至四十余郡)。郡以下設縣,縣以下依次設鄉(xiāng)、里、亭。
值得一提的是,鄉(xiāng)和里依然是縣以下的行政機構(gòu),其中里是最基層的行政機構(gòu),而亭只是一個治安組織。
秦時,間距十里便設一亭,十個亭編制為一鄉(xiāng)。一個亭管轄的人口約有二百五十人,相當于現(xiàn)在的一個中等規(guī)模的行政村。
亭最初只是一個軍事交通機構(gòu),負責交通使者的接待和住宿以及官府公文的轉(zhuǎn)交。
后來,亭的職能逐漸演化,更加注重于維持治安以及緝拿盜賊的職責。
亭的駐地被稱為亭部,設亭長一名。亭長下設佐吏二人,分別為求盜和亭父。其中,求盜的職責為維持治安,而亭父負責亭內(nèi)的日常雜務。這兩名小吏的職責類似于現(xiàn)代的外勤和內(nèi)勤。
由于亭是一個治安組織,有軍事機構(gòu)的性質(zhì),所以亭長一般從退役士兵中選任,也可以由符合條件的武吏擔任。劉邦應該是符合后者的。
從亭長的職責來看,亭長類似于現(xiàn)代的派出所所長,只不過管轄的人口偏少。
只不過,現(xiàn)代的派出所所長是正兒八經(jīng)的公務員,是在編干部,同劉邦的泗水亭長不能同日而語。
古時,官和吏是有嚴格界限的。官員是朝廷任命的,在朝廷的人事部門是有備案的。
而吏就不同了。雖然統(tǒng)稱為官吏,吏其實就是地方自行聘用的編外人員,協(xié)助官員完成大量的具體事務。
劉邦擔任的亭長一職,雖然在當?shù)赝L八面,卻是沒有任何品階的編外人員。
雖然劉邦在官府內(nèi)部只是一個不入流的小吏,但他性格豪爽、好結(jié)交朋友,又喜歡施舍,人緣好??!
劉邦做了亭長后,很快和縣衙里的同僚們混得很鐵。
蕭何當時是縣衙的一名主吏,主管刑獄,正好分管劉邦這一攤子。
蕭何的下屬獄掾曹參,負責管理監(jiān)獄,是劉邦的直接上司。
就連后來西漢的開國功臣滕公夏侯嬰,當時也只是縣衙的一個馬夫。
不過,不管是身為上司的蕭何、曹參,還是身為馬夫的夏侯嬰,劉邦對他們都是豪爽仗義,他們也共推劉邦為帶頭大哥。
泗水亭長雖然是個芝麻小官,但正是在此任上,劉邦結(jié)識了縣衙中的蕭何等人,積累了強大的人脈。正是靠著這個團隊的強大合力,終使得楚漢之爭中,最初并不看好的劉邦最終完勝項羽,奪得天下。
漢高祖劉邦曾經(jīng)做過亭長,那么問題來了,這個亭長究竟是一個什么樣子的官呢?或者說,這是一個什么樣子的職位呢?又有哪些職能范圍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在我們研究劉邦這個亭長之前,先一起看看這么一件考古史上的大事件——睡虎地秦墓的發(fā)現(xiàn)。 這個事件在中國考古史上,可以說是驚天動地的,原因倒不是因為墓主人身份特別,事實上,墓主人遠遠比不上其他那些古墓里面的達官貴族和王子皇孫又或者是皇親國戚,墓主人就是個普普通通的秦國官員,準確來講,他是一個縣令。
有人可能就要好奇了,這個縣令和劉邦的亭長有什么關(guān)系,又為什么這個小小的縣令可以驚動整個見多識廣的考古學界呢?別急,聽我一一道來。我們首先回答第二個問題, 這個小小的縣令墓里出土了大量來自戰(zhàn)國末期到秦始皇時期的竹簡,這些竹簡便是著名的睡虎地秦簡,又稱云夢秦簡,其內(nèi)容主要是秦朝時的法律制度、行政文書,這就為秦帝國的政治、法律、經(jīng)濟、文化、醫(yī)學、等方面的發(fā)展 歷史 提供了翔實的資料,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學術(shù)價值。
如果說這樣有人還是看不明白這些竹簡的發(fā)現(xiàn)有多牛,我就舉一個小例子,可能初中生都知道,陳勝吳廣起義說的是“失期,法皆斬”, 可是秦始皇時代,如果“失期”,竹簡上明明白白寫著——失期三日到五日,誶;六日到旬,貲一盾;過旬,貲一甲。翻譯一下就是,遲到三天到五天,罵一頓;六天到十天,罰一個盾牌;超過十天,罰一個鎧甲。
所以考古學家可以發(fā)現(xiàn),如果只是遲到的話,按照秦朝始皇帝時代的《徭律》,處罰是非常輕的,也就是被罵一頓的級別。像這樣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寫這樣的發(fā)現(xiàn),自然是震驚了整個考古學界。
回到第一個問題,由于劉邦這個人也是戰(zhàn)國末年到始皇帝年間的人,他做秦朝始皇帝時期的亭長,沒道理不按照云夢竹簡的規(guī)定來。
劉邦的老頭子劉老太公是個老實巴交的農(nóng)民,因此劉邦很明顯不是什么貴族,他的升遷道路和睡虎地墓主人喜類似,應該也是按照當官佐、鄉(xiāng)佐這種最底層的辦事員,然后才能以自己的績效得以升官——這是記載在睡虎地竹簡上秦朝基層的常態(tài)。
睡虎地秦簡還有關(guān)于基層的等級劃分,最低等的屬于官佐、鄉(xiāng)佐這些人,類似于今天公務員當中的辦事員和科員;嗇夫、令史、牢監(jiān)是第二個階層,放到今天毫無疑問屬于副科;亭長是第三個也是最高的階層。放到今天那,劉邦的亭長就是基層組織最高級別的基層科級干部了。
如果劉邦從官佐這類辦事員干起,按照秦簡里面的計算功勞績效的不同規(guī)則,劉邦要想通過“勞”(熬資歷)成為亭長,至少需要十幾年,但是劉邦所處的秦始皇時代,睡虎地出土的秦律也提供了一種特別的升官技巧——捕殺盜賊可以按軍功計算功勞,眾所周知,劉邦是沛縣一股黑惡勢力的頭子,經(jīng)常糾集無賴,所以像他這樣的人捕殺幾個盜賊立功升到亭長的可能性更大。
至于什么是亭,這是一種地方行政單位,類似于今天的鄉(xiāng),如果對劉邦感興趣的,會發(fā)現(xiàn)他做亭長之后,在史書里經(jīng)常有喝酒不給錢的惡行以及會發(fā)現(xiàn)他日后會有許多屠狗販履的部下,這是因為一般亭里都有市,亭長劉邦除了捕殺盜賊,他還負責管理市,所以劉邦和周勃樊噲等一幫販狗賣履的都認識,很容易就拉起一支這種構(gòu)成的隊伍,另外由于自己是管理者,所以去王媼、武負的小酒館喝酒不給錢,她們往往最后都不介意——敢介意嗎?不燒掉借據(jù)等著問亭長劉邦要錢嗎?
至于劉邦這個亭長手底下應該能管多少人?按照秦簡所說,一亭有亭吏4人,亭卒12人還有養(yǎng)1人,一亭人數(shù)17人。云夢秦簡還記著喜活著的時候的一封公文——一個亭長報告說有盜賊30人,但是不敢追擊,請求支援,這也從側(cè)面反應了一亭人數(shù)應該接近20人。 總的來講,劉邦這個秦朝亭長非常像一個今天的派出所科級所長(但是這貨更像是當時一個黑惡勢力頭子)。
泗水亭長相當于鄉(xiāng)鎮(zhèn)派出所的所長,主管司法、治安和監(jiān)視百姓 。 初高中 歷史 課本里都曾經(jīng)講過秦朝的政治體制,為了加強中央集權(quán),改分封制為郡縣制,中央直接任命郡首長官,這是封建 社會 管理制度上的一大進步。與此同時,對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的縣郡制度進行改革,全國設立三十六郡,細化地方官制度,其中 鄉(xiāng)是地方基層行政單元,而亭屬于基層治安機構(gòu),不在官制序列 。
郡縣制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丞相王綰請封諸皇子為燕、齊、楚王,得到群臣的贊同。廷尉李斯力排眾議,主張廢除分封諸侯的制度,全面推行郡縣制度。這也正是李斯被視為千古一相的原因之一,郡縣制度也被后世一直沿用。
簡單點說,就是中央下設郡,郡下設縣或道,縣下設鄉(xiāng)、里和亭,類似于今天的 省市縣鄉(xiāng)村 。
前幾項不必細說,主要說一下鄉(xiāng)、里和亭。
鄉(xiāng)和里是行政機構(gòu),亭為治安組織。鄉(xiāng)是基層行政單位,相當于今天的鄉(xiāng)鎮(zhèn)。設有三老、嗇夫和游徼。三老掌教化,嗇夫掌訴訟和稅收,游徼掌治安。
鄉(xiāng)以下為里,是真正意義上最基層的行政單位,類似現(xiàn)在的村屯。里設里正或里典,后代稱里正、里魁,以“豪帥”即強有力者為之。別拿村長不當干部,里正的職能除與鄉(xiāng)政權(quán)職能大體相同外,還有組織生產(chǎn)的任務。
此外,就是亭。于鄉(xiāng)里行政職權(quán)不同,屬于司治安、禁盜賊的專門機構(gòu),亭設有亭長。秦規(guī)定,兩亭之間相隔十里,設亭長。亭遍布于城鄉(xiāng)各要地。
至此,鄉(xiāng)、里和亭的官職和任務就很清晰了,鄉(xiāng)就相當于今日的鄉(xiāng)鎮(zhèn),里就相當于今日的村,亭則相當于是鄉(xiāng)鎮(zhèn)派出所 。
也難怪劉邦在基層那么吃得開,黑白兩道都不在話下,作為鄉(xiāng)鎮(zhèn)派出所的領(lǐng)導,沒點手腕肯定是鎮(zhèn)不住宵小之徒的。
大家都知道劉邦早年也是個公務員出身,曾經(jīng)做過泗水亭的亭長,那么這個亭長在現(xiàn)代是個多大的官呢?
中國 歷史 上的開國之君,既有隋文帝楊堅、唐高祖李淵這樣的世家大族出身,也有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這樣的寒門出身。不過劉邦要比朱元璋好些的是,劉邦在逐鹿中原,統(tǒng)一天下之前,曾是秦朝的沛縣泗水亭長,是正兒八經(jīng)的公務員出身。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前,討過飯當過和尚,論出身,朱元璋和劉邦差距還是相當大的。
不過劉邦雖然是古代公務員出身,但他所當?shù)耐らL,屬于最下級的官衙小吏。他的同鄉(xiāng)好友蕭何(后來的漢初三杰之一),好歹在沛縣衙門里當了個功曹,品階還要高于劉邦。
亭長,原來是戰(zhàn)國時期一些國家在鄰接他國處設置的崗亭,以做監(jiān)視防御之用,每亭設一亭長。秦朝時期,亭制遍布鄉(xiāng)村、城鎮(zhèn),每十里設一亭,亭有亭長,《漢書·百官公卿表》中有如下解釋:十里一亭,亭有亭長,掌治安警衛(wèi),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多以服兵役已滿期之人充任。另外亭長沒有鄉(xiāng)下城里之分,設于城內(nèi)、城門的亭長職責、品階都與鄉(xiāng)間亭長相同,在秦漢官制里面,亭長屬于最下級的官吏。
亭長是個苦力活,劉邦在舉義之前,押著一班泗水郡的徒役去驪山,還沒走到半路,押送的徒役已經(jīng)逃了一大半,劉邦估摸著走到驪山這些徒役也逃的差不多了。走到芒碭山時,劉邦停下來喝酒解悶,并順便把剩下的徒役都放了,叫他們有多遠跑多遠,他自己也要跑路了。有十幾個壯士感激他的重情重義,留下來與他一起走。路上遇到一條白蛇攔路,劉邦乘著醉酒拔出佩劍把白蛇斬成兩半,后面的人聞有老婦哭啼,言孩兒為赤帝之子(指劉邦)所殺,婦人言閉化為輕煙而去,劉邦酒醒,大驚,始有爭奪天下之心,這就是 歷史 上著名的“高祖斬白蛇起義”的故事。
由于亭長工作近乎于今天我們的派出所所長,基本上民生的事兒都要管,不過秦、漢時期的亭長負責的事確實有點多,像劉邦這樣當個小亭長還要一路千里跋涉看押徒役到驪山當苦力,這真是干著最苦的活,賺著最少的工資,當著最小的官,受著最大的氣啊。
亭長在秦、漢是屬于最低層的官吏,諸葛亮就曾說過:漢高祖起身亭長,而終有天下;織席販屨,又何足為辱乎?大概意思就是:漢高祖劉邦 ,起身亭長 而終得天下。主公(指劉備)織席販屨 ,又有何 屈辱??梢?,亭長這樣的小吏,在秦朝完全是不入流的,亭長制度在漢武帝之后逐漸廢除。
(劉邦劇照)
很幸運,劉邦成功了,雖然成功時已經(jīng)54歲了,但是好飯不怕晚,晚景興隆好過少年得志。
問題來了,作為秦朝的小吏,劉邦這個亭長到底是個多大的官???
劉邦亭長的官職大小
說實話,別看劉邦動不動呼朋喚友,一起喝大酒,吹大牛,一派草莽作風,但人家卻是一個干部,是吃皇糧的。
啥意思?亭長這個職務比鄉(xiāng)長小一級,比縣長小兩級,十里設一亭,主要職責:保衛(wèi)工作、外來旅客查詢、處理民事糾紛。從功能來看,亭長職務相當于今天的派出所所長。
但是,古代的基層官員,大多都是一專多能,身兼數(shù)職,因此亭長可就不是如今的派出所所長了,而是農(nóng)村的村長,或者過去的生產(chǎn)大隊的主任。說白了,就是最基層的管理者,動不動還得干農(nóng)活。
從古代 歷史 看過來,真正從底層百姓做了大一統(tǒng)王朝開國皇帝的,也僅僅只有劉邦和朱元璋兩人。
朱元璋還好說,當過和尚,要過飯,加入了紅巾軍,投靠了郭子興,成為了郭子興的女婿,最后成就偉業(yè)。
而劉邦卻沒有這樣的靠山,他又怎么成功的呢?
從亭長到皇帝,到底有多遠
從劉邦起兵到當了皇帝,僅僅間隔7年。
劉邦仿佛從來都是伙伴中的領(lǐng)頭羊,在當亭長時 ,就有一幫小兄弟跟在后面,鞍前馬后,牽馬墜蹬。樊噲、夏侯嬰、周勃等人跟著劉邦也就罷了,而蕭何和曹參,是縣里的中層官員,是劉邦曾經(jīng)的領(lǐng)導們,這些人是如何放下身段跟隨劉邦的呢?
蕭何和曹參,眼看秦朝大局已經(jīng)穩(wěn)不住了,而他們自己又缺乏帶人揭竿而起的魄力,看到劉邦在芒碭山已經(jīng)有了幾百人的隊伍,因此才加入了劉邦團隊。也許,曾經(jīng)的劉邦只是底層官員,而做了幾百人大哥的劉邦,已經(jīng)是一方的草莽英雄,加上劉邦為人大氣,自帶吸引人的屬性,所以,蕭何曹參二人就僅僅跟隨了。
至于后面的張良,也是被劉邦的為人所吸引,才選擇一起做事。而韓信等人,多虧蕭何的大力舉薦,得以在劉邦這里混得如魚得水。
一句話,劉邦能使用比自己更牛的人,并且敢給信任,敢給封賞,因此霸業(yè)最終成功了。
其實,現(xiàn)在 社會 的企業(yè)家們,也可以好好借鑒劉邦的用人策略,對于能干的人,一是要敢給錢,二是要敢給予信任,如此,才能做大事業(yè)。
當然,劉邦在當了皇帝后,還是誅殺了一些一起打天下的大人物,這些人是幾個異姓王,有些是主動造反的,比如臧荼,比如英布,比如陳豨和盧綰。有些是有過造反的猶豫,比如彭越,比如韓信。
劉邦不殺這些異姓王行嗎?可能不行,因為有地盤有兵,隨時都有可能造反,也就是“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劉邦在了還能鎮(zhèn)住一二,劉邦一旦走了,王朝可能立馬就換姓了。
總而言之,劉邦這個村長級別的小亭長,能做成大皇帝,靠的是大氣和信任,靠的是敢于封賞。一介布衣,成就如此偉業(yè),絕對算是奇跡,奇跡的背后,赫然四個大字:知人善任。
相比于秦朝末年項羽等有著王霸之氣的諸侯們,劉邦頗顯流氓本質(zhì)的氣概在很多時候是不夠看的。
不過雖然劉邦一沒有強大的軍事能力、二沒有過人的算策計謀,但是他卻憑借著他一手獨特的馭人手段糾結(jié)了許多有著特殊才能的手下。
最終在這些手下們的幫助下逐一擊敗了天下諸侯,最終繼秦朝之后建立了我國 歷史 中第二個大一統(tǒng)的王朝。
在打仗方面,劉邦手下有著多多益善的韓信,在計謀方面,劉邦手下有著算無遺策的張良,而在后勤統(tǒng)籌方面,劉邦手下有著能力非常強大的蕭何。
除了這三人的輔助之外,劉邦還有著其他許許多多各方面能力強大的手下們,正因為劉邦懂得合理分配這些人的工作、懂得合理挖掘運用這些人的能力,所以他才獲得了最后的成功。
劉邦的工作相當于現(xiàn)如今的村長以及村治安大隊隊長而在劉邦成功之前,他的人生是很平凡的。
劉邦原本是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人,雖然說起來荒誕,但劉邦的年齡和秦始皇是差不多,不過在秦始皇已經(jīng)統(tǒng)合了天下的時候,劉邦卻仍然還只是一個小混混。
在秦朝統(tǒng)一了六國后,劉邦憑借著他在當?shù)貥O好的人緣以及各個方面都吃得開的面子成為了秦朝的一名亭長,由此展開了他人生權(quán)勢的第一步。
而如果要說到劉邦當時所就任的亭長相當于現(xiàn)如今什么官職的話,我覺得大概和現(xiàn)如今的村長以及村治安大隊長是差不多的。
首先我們得來了解一下秦朝的亭長是一個什么概念,在秦朝十里為一亭,在不了解事實的情況下,很多人以為秦朝的一個亭是以距離算的,但實際上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當時的里指的并不是里數(shù)的里,當時的里實際上指的是一個人口上的編制。
因為當時的亭長還負責一些抓賊以及押送勞役的人去外地干活的工作,所以當時劉邦在是當?shù)卮彘L的同時,也兼任著當?shù)刂伟泊箨犻L的職責。
劉邦斬白蛇全靠演而后來劉邦之所以能從自己亭長的身份上脫離而出、轉(zhuǎn)化成長為一方諸侯以及最終的皇帝,一切實際上起源于他的一次押送勞役工作。
因為在那次押送勞役工作的過程中有不少人半路逃走了,所以在明知道會受到重罰的情況下,劉邦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把所有人都給放了。
而在他當時所放的這些人中,后來就有一部分人成為了他手下的干將,是他打江山的最初資本。
在劉邦選擇起義的時候,他也選擇了陳勝吳廣等人一樣的套路。
他當時不知道是在撒尿還是在干什么,然后他無意中看到了一條小白蛇接近,于是就計從心起,揮著手中的劍就把那條微不足道的小白蛇給斬殺在了地上。
在殺掉了小白蛇之后,他就雙手拎起小白蛇到處宣告起了自己的戰(zhàn)績。
正憑借著這么一個擁有著很大迷信色彩的故事以及他自己個人的馭人手段,最終在經(jīng)過長久而波折的發(fā)展后,他成長起來了,并最終戰(zhàn)勝了最為強大的西楚霸王、摘得了亂世之中的最大桃子。
所以說我覺得劉邦最開始所做的亭長應該相當于現(xiàn)如今村長一般大的官,而他當時所擔任的工作是不僅僅只局限于村長工作的,當時他的工作范疇還包括擴了現(xiàn)如今村治安大隊隊長的職責。
在三國演義里面,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的情節(jié),想必大家印象都很深刻,陸績起身問道:曹操雖然挾天子以令諸侯,但還是相國曹參的后代,而劉備雖然說是中山靖王的后代,但無從稽考,我們知道劉備是織席販履之人,又怎么能跟曹操抗衡呢?
諸葛亮說,曹操既然是曹相國之后,那應該世代為漢臣,而曹操對漢獻帝做的事情,又哪有臣子的樣子呀?完全就是漢室的亂臣,也是曹家的賊子呀。而劉備是漢獻帝當場查過族譜,親口說的劉皇叔,又怎么是無從稽考呢。
諸葛亮繼續(xù)說,漢高祖劉邦開始也只是一個亭長,之后擁有天下,而劉備織席販履又有什么好輕視的呢?陸績,你說的話是小兒之見,不足與高士一起討論,陸績一時語塞,無法反駁。
由此可見,亭長在當時,地位也不怎么高,跟織席販履的劉備相比,也差不多,那亭長究竟是個什么官,具體負責哪些事情,擱現(xiàn)在又能多大呢?
我們知道秦朝的時候是實行郡縣制,從上到下,依次是郡,縣,鄉(xiāng),《漢書·百官公卿表》有記載:十里一亭,亭有亭長,十亭一鄉(xiāng)。那古代的一里有多長呢?《秦秋·谷梁傳》和《說文解字》里面有記載,三百步為一里。
那一步又是多長呢?《漢書·食貨志》上記載,一步是六尺。那一尺又是多長呢?現(xiàn)在出土的商鞅量尺,還有王莽時期的銅斛尺,東漢時期劉秀的銅尺,一尺等于0.231米。也就是說一里等于三百步,等于一千八千尺,等于415.8米。
而十里那就是4158米,也就是說秦朝的十里是4.2公里左右??梢娡らL管轄的地方也并不大,這個是在鄉(xiāng)里面設的。根據(jù)《續(xù)漢書·百官志》記載,洛陽有二十四街,每街有一亭,有十二個城門,每門有一亭,都有一個亭長。
亭長都管些什么事情呢?主要負責治安,來往的旅客。劉邦正是因為擔任了亭長,所以很了解民間的疾苦,所以成為皇帝后,做的很多事情,都有利于百姓,也比較仁厚愛民,休 養(yǎng)生 息。至于這個亭長有多大,應該是介于村與鄉(xiāng)之間吧。
《史記》和《漢書》中都對劉邦的家長有記載,沛豐邑中陽,也就是說在沛縣豐鄉(xiāng)。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之后,天下分為三十六郡。泗水便是當時的一個郡,沛縣屬于泗水轄區(qū)內(nèi)的一個縣。
劉邦在泗水做亭長,那么亭長到底屬于一個什么官呢?其實,“官”和“吏”截然不同的,官是指國家認可,朝廷正式任命的官員。而吏則是郡守、縣令等自己雇傭的職位,劉邦當時就是一個小吏。
泗水是一條河,古代沿河設若干亭,主要用作軍事防御?!笆镆煌?,亭有長;十亭一鄉(xiāng),鄉(xiāng)有三老、有秩、嗇夫、游徼?!薄独m(xù) 漢書·百官志》中記載:“亭有亭長,以禁盜賊”,“亭長主求捕盜賊,承望都尉”。所以,亭長是一個維護治安的小隊長。
亭長只有兩個手下,一個被稱作“亭父”,負責處理轄區(qū)內(nèi)的瑣事,而另一個叫“求盜”,主要負責抓捕犯人,就這樣,三個人一個亭,相當于一個治安崗亭。而早年的劉邦,作為一個底層公務員,就是這樣一個尷尬的職位。
劉邦的這個亭長就是和現(xiàn)在的派出所所長的職位差不多,這個亭長職位是從戰(zhàn)國時期開始設立的,一般都是設立在國家的邊疆地區(qū),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的亭,也就是說亭長就相當于邊疆地區(qū)的一個派出所所長,差不多是一個保衛(wèi)邊疆的小隊長。
我們都知道劉邦在稱帝,起兵之前就是一個小小的亭長,這個官職也是比較的小的。而劉邦之所以能夠當上這個亭長靠的就是他平時的?威望?,因為我們都知道,他是一個常年混跡鄉(xiāng)里的混混嘛,在這點上還有有一些名氣的,于是他就當上了亭長。
在后來的《續(xù)漢書.百官志》當中就有關(guān)于亭長的相關(guān)記載:?亭有亭長,以禁盜賊?,?亭長主求捕盜賊,承望都尉?從這里來看我們就能夠看出,統(tǒng)治的職務就是抓小偷,抓盜賊的。就是相當于是管理當?shù)剡@個小地方的治安的,而且亭長也算是一個武職,那么相比于有些人認為的鄉(xiāng)長,無疑是更貼切與派出所所長。
而劉邦之所以能夠當上亭長完全是靠著自己一堆好朋友的推薦,劉邦也知道自己一直當個混混不是一個長久之計,正好此時自己的好友蕭何當上了?主吏掾?,此時蕭何的年紀差不多有二十七八歲吧,有能力,有能夠推薦人來擔任亭長,于是他就將劉邦推薦為了亭長。
當然也有人說劉邦能夠當上亭長是靠自己老丈人的關(guān)系,我們都知道他的老丈人是呂公,一個德高望重的人。當劉邦娶了呂后之后也知道自己要干點正事,要養(yǎng)家糊口,于是在呂公的幫助之下劉邦成功的當上了亭長。
亭長不是官,他也不是吏。
秦朝時,縣令就是最低級的官員了,縣令再往下就不是官是吏了。按照《漢書》的記載,秦時十里設一亭,十亭為一鄉(xiāng),鄉(xiāng)設三老、有秩、嗇夫、游徼。三老掌教化;嗇夫職聽訟,收賦稅;游徼徼循,禁賊盜。三老、有秩、嗇夫、游徼就是秦朝最基層的吏了,他們都是由郡一級行政機構(gòu)任命的,年俸百石。
三老、有秩、嗇夫、游徼年俸雖低,但名字會被郡里造冊以便上面核查是否按時發(fā)放俸祿,是編制內(nèi)的正式人員。而在這之下由縣一級任命的如亭長之流,沒有俸祿給縣里白干活的,所以根本不算是吏。
由于史料記載十里設一亭,而古代也會隔一定距離在官道旁設立供旅人休息的亭,所以很多人望文生義以為這個十里是一個距離單位,實際上這是一個戶數(shù)單位。
在秦朝有一個最基層的公務員職位叫做里吏,里吏就是里胥相當與后世的保長。按照秦朝的規(guī)定每百戶設一里吏,但是由于那時地廣人稀,所以在實際執(zhí)行時降低了要求,但是最低也必須是五十戶。十里設一亭,因此秦時一個亭長負責管轄500-1000戶所在地區(qū)的治安,亭長的管轄范圍是由這些家戶居住范圍決定的。由于秦時地廣人稀,在一些邊遠地區(qū),有的亭長的管轄范圍非常大,甚至比現(xiàn)在一個鄉(xiāng)的行政區(qū)域還要大。劉邦所在的沛縣是一個人口比較密集的地區(qū),所以劉邦的管轄范圍應該不會太大。
由于亭長的本職是緝盜,所以我們現(xiàn)在常用派出所所長來做對比,但是派出所所長即便在古代怎么的也算是一個正兒八經(jīng)的吏,亭長在這一點上顯然是比不了派出所所長的。而從管理的人口規(guī)??矗F(xiàn)代派出所所長也比秦時亭長管轄的人口多得多,所以現(xiàn)代派出所所長應該相當于秦時的游徼。
那么劉邦這個泗水亭長到底算是個什么呢?
從職權(quán)范圍看,秦時的亭長比之現(xiàn)在派出所所長來要廣的多。秦時亭長在緝盜的主業(yè)之外,還要負擔征稅、分派徭役、押送徭役人員到勞役場所等等事務,也就是說基本上得罪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的事情,亭長都包圓了。
亭長前面已經(jīng)說過了沒俸祿的,他理論上唯一的收入就是抓住盜賊后的賞金??删儽I這事亭長一個人干不的,必須得召集一批人一起上;而挨家挨戶征稅、分派徭役肯定不會一直都順順當當,遇到脾氣暴躁的主當場就得手上見真章,因此去征稅時亭長也得帶上一幫小弟才能鎮(zhèn)得住場子。
可是亭長不是吏,官家是不會給亭長派人手的。所以人手方面只能亭長自己想辦法了,而這正是為何沛縣縣令會任命劉邦為亭長的原因。
《史記》里記載劉邦只要去喝酒就會是一大幫子人去,而且他常常拖欠酒錢;再結(jié)合劉邦那班子沛縣老兄弟早期的記錄,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以劉邦為首的當?shù)睾谏鐣F伙。像劉邦這樣的地頭蛇手下有小弟,當?shù)匕傩沼侄嘉窇炙?,做亭長再合適不過了。秦朝的各個縣在任命亭長時,很可能都找的是諸如劉邦這樣的當?shù)睾谏鐣^子。
封建王朝皇權(quán)不下鄉(xiāng),亭長、里吏之流,是秦王朝為了彌補基層組織缺失而收羅的最基層人員。這些人員封建王朝不給他們發(fā)俸祿,不納入正式的編制,但是給予他們一些特權(quán),以此來換取他們?yōu)楣偌倚ЯΑ?/p>
所以現(xiàn)代要找一個公職來對比秦時的亭長,真沒有合適的。不過在歷史上倒是有一個現(xiàn)在很有名的稱謂比較對應劉邦這個亭長——不良帥。唐朝的不良帥都是當?shù)氐暮谏鐣^目,他們與官府同氣連枝,他們負責為官府監(jiān)視地方協(xié)助緝捕流賊,以及處理一些官府不便于出面的事情,而官府為他們提供庇護。
劉邦就是歷史上最有名最有成就的不良帥(亭長)。
劉邦最早任職的亭長,究竟是個多大的官?
有歷史記載的亭長,恐怕也就只有劉邦一人。他在周圍人的眼里就是個混混,到處惹是生非,混吃混喝,也正是他平日結(jié)交的朋友多,所以還當上了泗水亭的亭長,于是網(wǎng)友們就很好奇了,劉邦曾經(jīng)做過的亭長到底是多大的官呢?
劉邦,西漢的開國皇帝,秦昭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出生年月在沛縣。他跟盧綰同年同月同日生,從小就一起玩,十分玩得來。劉邦的性格十分的好,也很擅長處理人際關(guān)系,但他比較懶。年紀稍微大些,依然不喜歡勞動,所以他時常被父親罵。
亭長最早誕生,是在戰(zhàn)國年間時。當時戰(zhàn)國的各國,常在邊境地區(qū)設亭,委派亭長來擔任防御職責。秦朝建立后,亭長的職權(quán)也更細化:秦朝的民間基層,在“縣”以下有“鄉(xiāng)”“里”和“亭”。
秦朝統(tǒng)一六國后,天下并不太平,為了安定社會秩序,所以暫時保留了亭這個單位,其長官依然是亭長,但亭長是沒有級別的,也就是不屬于國家公務員編制。所以亭長不是官,而是吏。
亭長——都亭嗇夫,本質(zhì)上是一個崗位,都是與“交通樞紐”和“市場”相關(guān)聯(lián)的管理單位,而劉邦擔任的“亭長”的“泗水亭”,極有可能是泗水郡城所在的都邑的亭長,這也就能解釋,為什么劉邦的創(chuàng)始團隊有那么多的市井之徒,甚至小商小販。
亭在秦漢時代是基層和軍事組織,負責地方的治安,押送刑徒。同時亭也是交通和郵驛體系的一部分,負責文公的傳送,交通的管理。由于亭的職能和長途跋涉相聯(lián)系,因而亭就設置有驛站、旅舍,給行人、公職人員提供交通工具(馬匹)、住宿和餐飲。亭的職能和離別相聯(lián)系,長期以來就演變成為了人們送別的地方,成為一個文化符號。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3991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劉邦與呂雉結(jié)婚時到底多大了,
下一篇: 唐太宗嫡長女長樂公主人物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