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公主介紹: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女是最新上映的熱門電視劇中重要劇情橋段,這部劇在吸引了大批觀眾的關(guān)注同時也在劇情和演員表現(xiàn)方面取得了相當成功,堪稱一部成功的佳作。南平公主介紹: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女是最近非常關(guān)注的一個話題,就這個話題今天我們就來聊聊。
然而王敬直因太子李承乾的謀反事件而陷入困境,夫妻之間無法繼續(xù)生活在一起,最終離婚了。南平公主隨后改嫁給了劉玄意。
公主嫁給南城縣男子王敬直是有一個小插曲的。根據(jù)古代禮儀規(guī)定,新娘進門后應(yīng)該進行專門的拜見公婆的禮節(jié),但自從南北朝以來,禮教已逐漸廢弛,所以公主下嫁時不再遵守這個禮節(jié)了。然而,王珪卻堅持說:“當今主上圣明,凡事都要遵守禮法。我接受公主的拜見,不是為了我個人的榮耀,而是為了國家的美名?!?/p>
公主和王珪的兒子王敬直最終成了夫妻。然而,公主的生活并不幸福,她在永徽元年去世,被葬在昭陵。
南平公主李氏是一個歷史上較為知名的女性人物。雖然她的名字不為后人所知,但她的遭遇和堅守傳達出了對禮法和國家形象的重視。她的一生充滿了曲折和悲劇,但她也展示了一個女性在困境中表現(xiàn)出的堅強和無私。這使得她成為了歷史上一位備受尊敬的公主。
下嫁王珪的小兒子南城縣男王敬直。出嫁的時候有一個小插曲:按照古禮規(guī)定,剛進門的媳婦有專門拜見公婆的禮節(jié),可是南北朝以來禮教廢弛,公主出降時都不再遵守這個禮節(jié)了??墒峭醌晠s說:“當今主上圣明,凡事都遵守禮法。我受公主拜見,豈是為了自己榮耀,是為了成就國家的美名啊。”
于是與其妻在上席就坐,命令公主執(zhí)行拜見公婆之禮,禮成而退。當時輿論都認為他做的對,太宗聽說后也認為很好。從王珪開始,以后公主出嫁,有公婆的都要行拜見之禮。貞觀十三年(639年),王珪病重,太宗專門命令南平公主去王珪府看望他(可見南平公主沒有像她姐姐襄城公主一樣與公婆住在一起)。
貞觀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謀反失敗,王敬直因為與李承乾有交往,被流放嶺南,南平與王敬直終止了夫妻關(guān)系,改嫁開國功臣劉政會之子劉玄意(也作玄懿),劉玄意后封渝國公,高宗時為汝州刺史,歷洪、饒八州采訪使。
子敬直,尚南平公主。是時,諸主下嫁,以帝女貴,未嘗行見舅姑禮。珪曰:"主上循法度,吾當受公主謁見。
豈為身榮,將以成國家之美。"于是,與夫人坐堂上,主執(zhí)笲盥饋乃退。其后公主降,有舅姑者,備婦禮,本于珪。十三年,病。帝遣公主就第省視,復(fù)遣民部尚書唐儉增損藥膳。
時珪子敬直尚南平公主。禮有婦見舅姑之儀,自近代公主出降,此禮皆廢。珪曰:「今主上欽明,動循法制。吾受公主謁見,豈為身榮,所以成國家之美耳?!顾炫c其妻就席而坐,令公主親執(zhí)笄行盥饋之道,禮成而退。是后公主下降有舅姑者,皆備婦禮,自珪始也。珪少時貧寒,人或遺之,初不辭謝;及貴,皆厚報之,雖其人已亡,必賑贍其妻子。事寡嫂盡禮,撫孤侄恩義極隆,宗姻困匱者,亦多所周恤。珪通貴漸久,而不營私廟,四時蒸嘗,猶祭于寢。坐為法司所劾,太宗優(yōu)容,弗之譴也,因為立廟,以愧其心。珪既儉不中禮,時論以是少之。十三年,遇疾,敕公主就第省視,又遣民部尚書唐儉增損藥膳。
以禮部尚書王珪為魏王泰師,上謂泰曰:“汝事珪當如事我。”泰見珪,輒先拜,珪亦以師道自居。子敬直尚南平公主。
先是,公主下嫁,皆不以婦禮事舅姑,珪曰:“今主上欽明,動循禮法,吾受公主謁見,豈為身榮,所以成國家之美耳?!蹦伺c其妻就席坐,令公主執(zhí)弁,行盥饋之禮。是后公主始行婦禮,自珪始。
又曰:王?子敬直,尚南平公主。禮有婦見舅姑之儀,自近代公主出降,此禮皆廢。?曰:“今主上欽明,動循法制。吾受公主謁見,豈為身榮,所以成國家之美耳?!彼炫c其妻就位而坐,令公主親執(zhí)笄,行盥饋之道,禮成而退。是後公主下降有舅姑者,皆備婦禮,自?始也。
十一年。侍中王珪子敬直。尚南平公主。禮有婦見舅姑之儀。近代以來。公主出降。此禮皆廢。珪曰。今主上欽明。動循法制。吾受公主謁見。豈為身榮。所以成國家之美耳。遂與其妻就位而坐。令公主親執(zhí)笲。行盥饋之道。禮成而退。物議韙之。自是公主下降。有舅姑者皆備禮。自珪始也。
禮部尚書王珪子敬直,尚太宗女南平公主。珪曰:“《禮》有婦見舅姑之儀,自近代風俗弊薄,公主出降,此禮皆廢。主上欽明,動循法制,吾受公主謁見,豈為身榮,所以成國家之美耳。”遂與其妻就位而坐,令公主親執(zhí)巾,行盥饋之道,禮成而退。太宗聞而稱善。是后公主下降有舅姑者,皆遣備行此禮。
備急裛(yì)衣香方(又名:南平公主方)藿香、零陵香、甘松香各一兩,丁香二兩。又四味細挫如米粒,微搗,以絹袋盛衣箱中。
南平公主初?王敬直,再?劉元意(敬直王?之子。先時,公主下嫁,未嘗行見舅姑禮。?曰:“主上循法度,吾當受公主謁見,豈為身榮,將以成家國之美?!膘妒桥c夫人坐堂上主執(zhí)笄盥饋乃退。後主出降,有舅姑者,備禮始於?)
貞觀中,侍中王珪子敬直尚太宗女南平公主。禮有婦見舅姑之儀,自王姬下降,此事多略。珪曰:"此禮之廢,由來久矣。今上欽明,動循法制,吾受公主謁見,豈為身榮哉!所以成國家之美耳。"於是夫妻西向坐,公主親執(zhí)笲,行盥饋之道,禮成而退。物議善之。是后公主有舅姑者,皆備婦禮,自珪始也。
南平長公主造像窟,窟內(nèi)刻坐佛1尊,面相豐滿安詳,衣紋細密流麗,雕刻技法嫻熟精練。該窟開鑿于顯慶二年(657年),是南平長公主為已逝去的父皇唐太宗祈福而造。
南平長公主是唐高宗的姐姐,顯慶年間隨同其丈夫、出任齊州刺史的駙馬渝國公劉玄意來到山東,在著名的佛教圣地神通寺朝拜時督造了一批窟龕。劉玄意造像龕位于千佛崖中部偏南的地方,龕外飾有瓔珞門楣,外鐫力士、獅子等護法神獸。南平長公主造像體態(tài)豐腴,面目圓潤,微微帶笑,溫雅敦厚,儼然一貴婦人氣派,為山東地區(qū)唐代造像的精品。
關(guān)于南平公主介紹: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女內(nèi)容就是這些了,是否有幫助到你呢,如果覺得還不錯的話,歡迎您繼續(xù)關(guān)注我們,之后我們會一直為大家?guī)砀嘤腥ぞ实臍v史相關(guān)內(nèi)容,不要錯過哦。
李世民簡介
在中國所有偉大的皇帝中,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時間并不長,只有626??649年的二十三年,但他的功績及名聲絲毫不遜于中國歷史上的任何創(chuàng)業(yè)之主。用范文瀾在《中國通史簡編》里的一句話,只有等到?唐太宗登地位,唐朝才開始盛大起來?的。而且,他還是著名的軍事家、書法家,他開創(chuàng)的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將中國封建社會推向了鼎盛時期。
唐太宗李世民于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9年),生于京兆武功(今陜西武功西北)。他的父親李淵,襲封?唐國公?,是有名的?八柱國?之后;母親紇竇氏(即竇氏)也出身名門,乃當時極為顯赫的高門竇家之女。
李世民是李淵與竇皇后的第二個兒子。在他之上有大哥建成,之下有三弟玄霸、四弟元吉。他四歲時,有位善相的看到他說:?龍鳳之姿,天日之表,年將二十,必能濟世安民矣。?及至他長大,果真風度翩翩,是當時天下有名的?太原公子?。
公元615年,李世民十六歲,遵父命娶名門之女長孫氏為妻。長孫氏即是后來極富盛名的長孫皇后。之后二年,他一直參與他父親的叛隋大計。據(jù)史料記載,當時在他身邊,集聚了大量的有才華的人。例如《舊唐書》卷二〈太宗本紀〉就曾稱他:?每折節(jié)下士,推財養(yǎng)客,群盜大俠,莫不愿效死力。及義兵起,乃率兵略徇西河,克之。?溫大雅的《大唐創(chuàng)業(yè)起居注》里也說他?于晉陽密召豪友?。與他的兄弟相比,他的確是位早熟的政治人才。
李世民十八歲那年,即公元617年,隨父親李淵自太原起兵。他率領(lǐng)部隊和他的門客打前陣,很快就擊敗了隋朝的軍隊,攻入長安,并且滅了隋。唐初論功勛,以李世民為最大,被封為?秦王?。
此后,李世民經(jīng)常出征,逐步消滅各地割據(jù)勢力:破李軌,殺薛仁杲(薛舉之子),敗劉武周,??在虎牢之戰(zhàn)中,一舉翦滅了當時中原兩大割據(jù)勢力:王世充和竇建德。李世民自此威望日隆,尤其是在虎牢之戰(zhàn)后進入長安時,受到部分軍民以皇帝禮儀的招待。
隨著他聲望日盛,李世民與他兄弟之間的關(guān)系也逐步微妙起來。此時他的三弟玄霸已死,大哥建成與四弟元吉聯(lián)合起來,共同對付他。他們幾次密謀殺害李世民,但都沒有成功。
此時大臣間也因此互相傾軋,勢成兩派。宰相裴直、謀士王圭、魏征、東宮衛(wèi)士將領(lǐng)薛萬徹等跟隨建成、元吉,為一派;謀士杜如晦、房玄齡,將領(lǐng)秦叔寶、尉遲敬德、段志玄、王君廓等跟隨李世民,為另一派。大臣長孫無忌等暗中支持李世民。將領(lǐng)李靖、徐世勣、大臣宇文士及等保持中立。
公元626年六月初四,李世民在他門客的建議下,先發(fā)制人,于長安城宮城北門玄武門發(fā)動政變,兄弟喋血,一舉消滅了建成、元吉的勢力,成為王朝的唯一繼承人。
是年八月初九,他強迫他父親李淵讓位,自己即位為帝,是為唐太宗。次年改年號為?貞觀?。自此開始了他二十三年的統(tǒng)治。
在李世民統(tǒng)治其間,唐朝國力強盛,被稱為?貞觀之治?。649年,患得了痢疾,醫(yī)治無效,于次年五月病死于終南山別墅?含風殿?。他死后被葬在今天陜西禮泉縣東北50多里的山峰上,是為?昭陵?。他的謚號為?文皇帝。
李世民簡介 生平事跡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隴西成紀,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
武德九年(公元626年),李世民發(fā)動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長太子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及二人諸子,被立為太子,唐高祖李淵被迫退位,李世民即位,年號貞觀。
公元649年7月10日(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唐太宗李世民因病駕崩于含風殿,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廟號太宗,葬于昭陵。
1、早年經(jīng)歷
李世民于公元598年(隋文帝開皇十七年)農(nóng)歷十二月戊午日(一說公元599年,開皇十八年十二月戊午日),出生在今陜西武功的李家別館,父親是時任隋朝官員的李淵,母親是北周皇族竇氏。
李世民4歲的時候,家里來了一位自稱會相面的書生,對其父李淵說:?您是貴人,而且您有貴子。?當見到李世民時,書生竟說:?龍鳳之姿,天日之表,等到二十歲時,必能濟世安民。?李淵便采?濟世安民?之義為兒子取名為?世民?,童年時代的李世民聰明果斷,不拘小節(jié),接受儒家教育,學(xué)習武術(shù),擅長騎射。
公元613年(隋煬帝大業(yè)九年),李世民娶高士廉的外甥女長孫氏為妻,公元615年(大業(yè)十一年),李世民參加云定興的軍隊,去雁門關(guān)營救被突厥人圍困的隋煬帝。
公元616年(大業(yè)十二年),父親李淵出任晉陽留守,李世民跟隨到太原并隨父多次出征,平服發(fā)生在今山西省內(nèi)的各種叛亂和抗擊東突厥人的入侵。
2、晉陽起兵
公元617年(義寧元年),李世民鼓動父親李淵起兵反隋,是為晉陽起兵,李淵封李世民為敦煌郡公、右領(lǐng)軍大都督,統(tǒng)帥右三軍,起兵攻入長安,并且滅隋,李世民官拜光祿大夫、唐國內(nèi)史,徙封秦國公,食邑萬戶。
公元617年(義寧元年)農(nóng)歷十二月,李世民為右元帥,徙封趙國公,率兵十萬進攻隋朝的東都洛陽,不克而還,設(shè)三路伏兵于三王陵,擊敗隋將段達。
公元618年(武德元年)農(nóng)歷五月,李淵廢黜楊侑,稱帝,改國號為唐,封李世民為尚書令、右翊衛(wèi)大將軍,進封秦王。
3、四方征戰(zhàn)
唐朝建立后,疆土只限于關(guān)中和河?xùn)|一帶,尚未完全統(tǒng)治全國,因此,李世民經(jīng)常出征,逐步消滅各地割據(jù)勢力,自公元618年(武德元年)起,李世民親自參與四場大戰(zhàn)役。
其一,破薛舉,淺水原之戰(zhàn)平定隴西薛仁杲(薛舉之子),鏟除了唐朝來自西方的威脅。
其二,擊敗宋金剛、劉武周,收復(fù)并、汾失地,鞏固唐朝的北方。
其三,在虎牢之戰(zhàn)中,一舉殲滅中原兩大割據(jù)勢力:河南王世充和河北竇建德集團,使唐朝取得了華北的統(tǒng)治權(quán)。
其四,重創(chuàng)竇建德余部劉黑闥和山東的徐圓朗。
自此李世民威望日隆,尤其是在虎牢之戰(zhàn)后班師返京時,受到長安軍民的隆重歡迎,公元621年(武德四年)農(nóng)歷十月,封為天策上將,領(lǐng)司徒、陜東道大行臺尚書令,位在王公上,食邑增至三萬戶,李淵又下詔特許天策府自置官屬,李世民因此開設(shè)文學(xué)館,收攬四方彥士入館備詢顧問,文學(xué)館與秦王府相結(jié)合,儼然形成一個小政府機構(gòu)。
4、玄武門之變
太原起兵是李世民的謀略,李淵曾答應(yīng)他事成之后立他為太子,但李淵建立唐朝后,立李建成為太子。
天下平定后,李世民功名日盛,李建成隨即聯(lián)合李元吉,排擠李世民,李淵的優(yōu)柔寡斷,也使朝中政令相互沖突,加速了諸子的兵戎相見。
長兄皇太子李建成知道李世民終不肯屈為人臣,而李世民也認為是自己奠下唐朝開國的基業(yè),遂與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猜忌日深,兩派大臣之間互相傾軋,李建成曾經(jīng)下毒謀害李世民,其中宰相裴寂、謀士王珪、魏徵、東宮衛(wèi)士將領(lǐng)薛萬徹等追隨李建成、李元吉。
秦府謀士杜如晦、房玄齡,將領(lǐng)秦叔寶、尉遲敬德、段志玄、侯君集、王君廓等跟從李世民,宰相陳叔達、朝臣長孫無忌等暗中支援李世民,其余將領(lǐng)李靖、徐世績,大臣宇文士及等保持中立。
公元626年(武德九年),突厥侵犯唐邊境,李建成向李淵建議,由李元吉做統(tǒng)帥出征突厥,在太子的東宮中擔任率更丞(主管計時的官員)職位的王晊,已被秦王李世民收買,成為李世民在東宮的眼線,他悄悄告訴李世民:?李建成想借此控制秦王的兵馬,并準備在昆明池設(shè)伏兵殺秦王。?
于是李世民決定先發(fā)制人,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李世民在帝都長安城宮城玄武門附近射殺皇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史稱?玄武門之變?。
事后,李世民殺李建成、李元吉諸子,并將他們從宗籍中除名,李淵讓出軍政大權(quán)給予秦王李世民,三天后(六月初七癸亥日,公元626年7月5日),李世民被立為皇太子,下詔曰:?自今以后軍國事務(wù),無論大小悉數(shù)委任太子處決,然后奏聞皇帝?。
公元626年9月4日(武德九年八月初九甲子日),李淵退位稱太上皇,禪位于李世民,李世民登基為帝,次年改元貞觀。
5、貞觀之治
因隋末戰(zhàn)爭而人口銳減,公元628年(貞觀二年),唐朝只有二百九十萬戶人口,李世民經(jīng)常以亡隋為戒,注意叮嚀自我克制欲望,囑咐臣下莫恐上不悅而停止進諫,勵精圖治,在政治上,既往不咎,知人善任,從諫如流,整飭吏治;經(jīng)濟上,薄賦尚儉,為政謹慎;亦致力復(fù)興文教,令隋末動蕩之局得以穩(wěn)定下來。
李世民十分重視吏治的清明,曾命房玄齡省并冗員,派李靖等13名黜陟大使巡察全國,考察風評;又親自選派都督、刺史等地方官,并將其功過寫在宮內(nèi)屏風上,作為升降獎懲的依據(jù)。
另又規(guī)定五品以上的京官輪流值宿中書省,以便隨時延見,垂詢民間疾苦和施政得失,百官遂自勵廉能,直接提高政府效率。
在軍事上,李世民多次對外用兵,先后平定突厥、薜延陀、回紇、高昌、焉耆、龜茲、吐谷渾等,由是唐朝聲威遠播,四方賓服。
經(jīng)李世民君臣二十三年的努力,社會安定、經(jīng)濟恢復(fù)并穩(wěn)定發(fā)展,對外武功顯赫,至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人口達到三百八十萬戶,奠下了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年間大唐盛世的基礎(chǔ),史稱貞觀之治。
6、帝范教子
公元643年(貞觀十七年)四月,太子李承乾以謀反之罪被廢,唐太宗遂將其第九子晉王李治立為太子,并對太子嚴加教管,晚年李世民著《帝范》一書以教戒太子李治,總結(jié)了他的施政經(jīng)驗,同時自評一生功過。
公元648年(貞觀二十二年)正月,唐太宗將他撰寫的《帝范》十二篇頒賜給太子李治,并對其告誡說:?你應(yīng)當以古代的圣哲賢王為師,像我這樣,是絕對不能效法的,因為如果取法于上,只能僅得其中,要是取法于中,就只能僅得其下了,我自從登基以來,所犯過失是很多的,錦繡珠玉不絕于前,宮室臺榭屢有興作,犬馬鷹隼無遠不致,行游四方供頓煩勞,所有這些,都是我所犯的最大過失,千萬不要把我作榜樣去效法。?
7、因病去世
公元649年(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生病(一說是服用天竺長生藥導(dǎo)致暴疾),醫(yī)治最終無效,命李治到金掖門代理國事。
公元649年7月10日(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廿六己巳日),太宗駕崩于終南山上的翠微宮含風殿,初謚文皇帝,廟號太宗,葬于昭陵。
公元674年(唐高宗上元元年)加謚文武圣皇帝,公元749年(唐玄宗天寶八年)加謚文武大圣皇帝,公元754年(天寶十三年))加謚文武大圣大廣孝皇帝。
李世民簡介
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濟世安民?。平竇建德、王世充之后,始大量接觸文學(xué)與書法,有墨寶傳世。即位為帝后,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努力學(xué)習文治天下,成功轉(zhuǎn)型為中國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與明君之一。唐太宗開創(chuàng)了歷史上的?貞觀之治?,經(jīng)過主動消滅各地割據(jù)勢力,虛心納諫、在國內(nèi)厲行節(jié)約、使百姓休養(yǎng)生息,終于使得社會出現(xiàn)了國泰民安的局面。此舉為后來的開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礎(chǔ),將中國傳統(tǒng)農(nóng)業(yè)社會推向鼎盛時期。30年,擊敗東突厥,被突厥各部尊為?天可汗?。641年嫁文成公主給吐蕃的松贊干布。649年,命太子李治到金液門代理國事。李世民于649年7月駕崩于長安含風殿,享年52歲,葬于今陜西禮泉東北50多里的山峰上的昭陵。謚號為?文皇帝?。
唐太宗 ?? 家庭介紹
父親 唐朝皇帝
唐高祖李淵
母親 追尊太穆皇后
竇氏
祖父 北周唐國公(仁公)
追尊唐世祖
李?
祖母 追尊元貞皇后
獨孤氏
外祖父 北周神武郡公(肅公)
竇毅
外祖母
北周襄陽長公主
宇文氏
祖父之父 西魏隴西郡公(襄公)
追尊唐太祖
李虎
祖父之母
追尊景烈皇后
梁氏
祖母之父 北周大司馬獨孤信
祖母之母 獨孤信之妻崔氏
外祖父之父 竇岳
外祖父之母 竇岳之妻,姓氏不詳
外祖母之父 西魏安定郡公(文公)
追尊北周文帝
宇文泰
后妃
皇后
長孫皇后,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皇后之一,當代歷史學(xué)家評論最知性的皇后,唐太宗李世民一生的摯愛。與貞觀群臣一起輔佐太宗成就了貞觀之治。她的賢德為后人稱道的重要原因是她能及時化解太宗的怒氣,以一種母性的姿態(tài)保護著貞觀群臣們?;屎笕ナ篮?,太宗哀傷不已,建層觀遠眺昭陵,并親自撫養(yǎng)皇后留下的幼子 *** ,太宗崩,與皇后同穴合葬于昭陵
妃嬪
韋貴妃: 生紀王李慎 臨川公主
楊妃:生趙王李福,為與隋煬帝女楊妃區(qū)別被現(xiàn)代人稱小楊妃,貴妃為死后唐高宗追封。
燕德妃:生越王李貞、江殤王李囂
鄭賢妃:無子
徐賢妃:史書中有其列傳,名徐惠,初為才人、婕妤進封昭容,太宗崩后哀慕成疾,不肯進藥,永徽元年卒,年二十四,贈賢妃,陪葬昭陵石室
陰妃:生齊王李佑。昭陵有座陰嬪墓,現(xiàn)代人推測為陰妃,因子李祐十七年被唐太宗賜死,陰妃可能因而受牽連,被降為嬪或被賜死后以嬪身份安葬
楊妃:史書中除記生有二子及隋煬帝女外,再無其他記載。
韋昭容
楊婕妤 楊恭道第三女
蕭美人 蕭鑠第二女
崔才人 崔宏道長女
蕭才人 蕭鏗第二女
武才人 武則天
王氏:生蔣王李惲
楊氏:李元吉之妻,長孫皇后去世數(shù)年后得寵于唐太宗,貞觀十七年左右生下曹王李明,唐太宗曾想立其為后,遭魏征反對后不了了之,并把李明過繼給了李元吉,而她的封號也一直追隨李元吉而變化,從齊王妃到巢王妃,至始至終她都是李元吉的妻子,到死唐太宗也沒有給她任何名分。
子女 兒子
太子李承乾( 母長孫皇后,唐太宗皇子中最為彪悍聰穎者,深得唐太宗寵愛,因嫉妒同母弟李泰受寵而懷疑唐太宗改立,于貞觀十七年謀反被廢。按律謀反是死罪,因唐太宗不舍賜死,最后按通事舍人來濟的處理方法,使李承乾活了下來,來濟也因此得到看重)
楚王李寬 (母后宮,過繼叔父楚哀王李智云。早逝。貞觀初追封,無后,國除。)
吳王李恪 (母隋煬帝女楊妃,有文武才,唐太宗在立了李治后,一度對他性格不放心,私下曾與長孫無忌商量改立庶子中年長的李恪,遭反對后就作罷了,后世評價唐太宗立李治為私立李恪為公,最終因私愛李治而放棄李恪。唐高宗時期被冤殺)
魏王李泰 (母長孫皇后,皇子中最為博學(xué)者,最受寵愛者,受寵事件舉不勝舉,也因此而萌生野心,爭奪皇位被貶后,太宗依然十分掛念他,后進封為濮王。永徽三年(652年)死于鄖鄉(xiāng)縣,時年33歲)
齊王李佑 (母陰妃,后謀反被廢為庶人)
蜀王李愔 (母隋煬帝女楊妃,唐太宗曾罵其不如禽獸。李恪被害,因同母而被貶為庶人)
蔣王李惲(母王氏)
越王李貞(母燕妃)
高宗李治 (原為晉王,母長孫皇后,皇后去世后,與妹妹晉陽公主一起被唐太宗帶在身邊親自撫養(yǎng)長大,和兩位同母哥哥一樣深得父親寵愛,太宗出去游玩經(jīng)常帶在身邊,立為太子后,應(yīng)該出居?xùn)|宮,唐太宗卻不舍硬把他留在宮中,十天半月才回東宮一趟,被褚遂良、劉洎諫不可過于私愛)
紀王李慎(母韋妃)
江殤王李囂(母燕妃,早薨)
代王李簡(母不詳,早薨)
趙王李福(母楊妃)
曹王李明(母楊氏)
女兒
襄城公主 (下嫁蕭銳,又嫁姜簡)
汝南公主 (早薨)
南平公主 (下嫁王敬直,又嫁劉玄意)
遂安公主 (下嫁竇逵,又嫁王大禮)
長樂公主 李麗質(zhì) (母長孫皇后,唐太宗特所鐘愛的女兒,出嫁時因唐太宗要給的嫁妝倍于長公主而被魏征諫。下嫁長孫沖)
豫章公主 (公主自小喪母,長孫皇后收養(yǎng)之,慈愛逾于所生)
巴陵公主 (下嫁柴紹與平陽公主之子柴令武,永徽四年與房遺愛謀反,被唐高宗賜死。顯慶中追贈為北景公主)
普安公主 (下嫁史仁表)
東陽公主 (下嫁高履行)
臨川公主 李孟姜(母韋貴妃,下嫁周道務(wù))
清河公主 李敬(字德賢,下嫁程懷亮)
蘭陵公主 ?李淑(字麗貞,下嫁竇懷悊)
晉安公主(下嫁韋思安,又嫁楊仁輅)
安康公主(下嫁獨孤謀)
新興公主 (下嫁長孫曦)
城陽公主 (母長孫皇后,公主出嫁前,唐太宗專門為她卜卦,下嫁杜荷,又嫁薛瓘)
高陽公主 (下嫁房遺愛,后因謀反賜死,追封合浦公主)
金山公主 (早薨)
晉陽公主 李明達 (母長孫皇后,皇后去世后,與哥哥李治一起被唐太宗親自撫養(yǎng),為太宗最為寵愛的女兒,多受眾臣喜愛,有其母風。公主十二歲去世,唐太宗悲痛欲絕,一個多月不能正常臨朝。)
常山公主 (沒有下嫁)
新城公主 衡山公主 (母長孫皇后,初許配與魏征的長子魏叔玉,后因魏征生前所謂薦人失當、邀名賣直之罪,唐太宗因而悔婚。初嫁長孫詮,唐太宗為給愛女長面子,特升其公爹為岐州刺史。后嫁韋正矩)
?
汝南公主:母不明,早薨。生卒年不詳。墓葬不詳。
南平公主:母不明,下嫁王敬直,以累斥嶺南,更嫁劉玄意。生卒年不詳。陪葬昭陵。
遂安公主:母不明,下嫁竇逵,逵死,又嫁王大禮。生卒年不詳。陪葬昭陵。
長樂公主李麗質(zhì):母長孫皇后,下嫁長孫沖。生于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薨于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八月十日,享年23歲。陪葬昭陵。
豫章公主:母宮中下嬪,下嫁唐義識。生卒年不詳。陪葬昭陵。
巴陵公主:母不明,下嫁柴令武,生年不詳,薨于永徽四年二月。墓葬不詳。
普安公主:母不明,下嫁史仁表,生卒年不詳,陪葬昭陵。
東陽公主:母不明,下嫁高履行,生卒年不詳,陪葬昭陵。
臨川公主:表字孟姜,母韋貴妃,下嫁周道務(wù)。生于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卒于永淳初年(公元682年),享年58歲。陪葬昭陵。
清河公主:名敬,表字德賢,母不明,下嫁程懷亮。生于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卒于麟德元年(公元664年),享年41歲。陪葬昭陵。
蘭陵公主:名淑,表字麗貞,母不明,下嫁竇懷。生年不詳,病逝于唐高宗顯慶三年(公元658年)八月。陪葬昭陵。
晉安公主:母不明,下嫁韋思安,又嫁楊仁輅,生卒年不詳。陪葬昭陵。
安康公主:母不明,下嫁獨孤謀。生卒年不詳。陪葬昭陵。
新興公主:母不明,下嫁長孫曦。生卒年不詳。陪葬昭陵。
城陽公主:母長孫皇后,下嫁杜荷,又嫁薛。生卒年不詳。陪葬昭陵。
高陽公主:母不明,下嫁房遺愛。生年不詳,薨于永徽四年二月。墓葬不詳。
金山公主:母不明,早薨。生卒年不詳。墓葬不詳。
晉陽公主:表字明達,母長孫皇后,未及下嫁。生卒年不詳,薨年十二。墓葬不詳。
常山公主:母不明,生卒年不詳。沒有下嫁。墓葬不詳。
新城公主:母長孫皇后,初嫁長孫詮,后嫁韋正矩。生年不詳,薨于龍朔三年。陪葬昭陵。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4012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李商隱的愛情故事一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