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作為四大文明古國唯一沒有中斷過的國家,歷史是非常悠久的,這其中的歷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也是非常多,那么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講講關于為魏忠賢立生祠,是什么人做的?這一內容。
“木匠皇帝”明熹宗不僅同意潘汝楨所請,而且親自為“生祠”題寫了匾額——“普德”。這座“普德祠”建于風景秀麗的杭州西湖邊,規(guī)?;趾雺延^。
魏忠賢對“生祠”之舉非常受用,很快將潘汝楨提拔為南京刑部尚書。其他黨羽嗅覺靈敏,爭先恐后建起“生祠”,于是,魏忠賢的“生祠”遍地開花:
應天巡撫毛一鷺在蘇州虎丘建“普惠祠”;應天巡按徐吉同在松江建“德馨祠”;漕運總督郭尚友在淮安建“瞻德祠”;巡按宋楨模、許其孝在揚州建“沾恩祠”;工部郎中曾國楨在盧溝橋畔建“隆恩祠”;順天府通判孫如冽、府尹李春茂在崇文門內建“廣仁祠”。
巡撫劉詔、巡按卓邁、戶部主事張化愚在宣武門外建“茂勛祠”;山東巡撫李精白在濟寧建“昭德祠”;河南巡撫郭增光建“戴德祠”和“成德祠”;山西巡撫牟志夔建“報功祠”;湖廣巡撫姚宗文建“隆仁祠”。
除此之外,四川、直隸等地也全都建起魏忠賢的“生祠”。薊遼總督閻鳴泰,更是在薊州、密云、昌平、通州、涿州、河間、保定等地一連建了七座“生祠”,耗費白銀數十萬兩。
有人甚至將魏忠賢“生祠”建到皇帝祖墳邊上,如孝陵衛(wèi)指揮李之才于孝陵前,河道總督薛茂相于鳳陽皇陵旁。就連在遼東抗擊后金的名將袁崇煥也在寧遠建了一座“生祠”,被明熹宗親自命名為“懋德祠”。
袁崇煥并非諂媚小人,他深知如果不跟風建生祠,必定會被魏忠賢找借口罷免,屆時,沒有了自己的遼東防線,很有可能被后金攻破,無數百姓將死于非命。所以,反復權衡之后,袁崇煥毅然選擇拍魏忠賢馬屁,以毀掉自己名聲的代價來保護遼東無辜百姓免遭后金毒手。務實的袁崇煥比那些視名聲如生命的人,更加難能可貴!
封于武昌的明朝宗室楚王朱華煃,也在當地為魏忠賢建了“生祠”。為魏忠賢建“生祠”的黨羽中,最倒霉的當屬江西巡撫楊邦憲,此公為了在南昌建生祠,不惜拆毀“三賢祠”(供奉周敦頤和程頤、程顥)。但祠堂還沒有建完,魏忠賢就被新皇帝崇禎查辦,楊邦憲也被劃入魏忠賢黨羽而罷官。
有資料稱,僅一年多的時間,明朝各地就出現魏忠賢的“生祠”40座,其中,少者要用七八萬兩銀子,多者要花費五六十萬兩,這筆錢,當然不是出自魏忠賢及其黨羽,而是來自于搜刮百姓!就憑這一點,魏忠賢及其黨羽就足矣遺臭萬年!
以上就是有關為魏忠賢立生祠,是什么人做的?內容的全部了,想要了解更多有關的歷史趣聞故事、歷史人物和歷史文化相關文章的話,就請持續(xù)關注。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4046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唐睿宗李旦當了兩次皇帝是怎么回事
下一篇: 趙構活到八十多歲卻沒有一個親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