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重俊人物解讀:唐中宗李顯第三子是最新上映的熱門電視劇中重要劇情橋段,這部劇在吸引了大批觀眾的關注同時也在劇情和演員表現方面取得了相當成功,堪稱一部成功的佳作。李重俊人物解讀:唐中宗李顯第三子是最近非常關注的一個話題,就這個話題今天我們就來聊聊。
李重俊是唐中宗的第三個兒子,在圣歷元年(698年)被封為義興郡王。長安年間,他先后擔任過衛(wèi)尉員外少卿和左衛(wèi)大將軍等要職。神龍元年(705年)二月,李重俊被進封為衛(wèi)王,并拜洛州牧,食實封一千戶,不久又遙領揚州大都督。然而,他的一生并不平坦。
神龍二年(706年),李重俊被立為皇太子,但由于不是韋后親生,引起了許多人的猜疑和不滿。神龍三年(707年)七月,他與李多祚、李承況、獨孤祎之、沙吒忠義等人一起發(fā)動了一場兵變,誅殺了武三思父子,并襲擊了宮城,企圖殺死韋皇后等人。然而,他們最終被阻于玄武門外,士卒倒戈,導致了失敗。在逃往途中,李重俊被部下殺害。
相王李旦繼位為睿宗之后,追復了李重俊的太子之位,并贈謚號“節(jié)愍”,并陪葬定陵。李重俊雖然一生坎坷,但也留下了不少傳奇的故事。
早在長安元年(701年)當時武則天步入晚年,政事大多委托給了張昌宗、張易之兄弟;李重俊的長兄邵王李重潤與其妹永泰郡主、魏王武延基私下里議論張氏兄弟擅政之事,被武則天處死。
神龍元年(705年),李重俊的二兄李重福遭韋皇后誣陷,貶任濮州員外刺史。故而依據排行,在神龍二年(706年)七月,衛(wèi)王李重俊被冊立為皇太子。李重俊雖生性聰穎果決,但因沒有賢師教導,所行多有不法。
不久,唐中宗任命女婿楊璬、武崇訓為太子賓客。楊、武二人皆年輕輕浮,平日只是“蹴鞠猥戲”,以此取悅李重俊,并不能盡到調教輔佐之責。左庶子姚珽數多次上疏勸諫,右庶子平貞慎也以《孝經議》、《養(yǎng)德傳》進行諷諫,但都沒有引起李重俊的重視。當時,武三思在朝中握有大權,欲圖謀不軌,但對李重俊非常忌憚。
七月,武三思暗中命人將韋皇后淫亂之事大肆宣揚,請求廢黜皇后。唐中宗命御史大夫李承嘉調查。李承嘉上奏此事是敬暉、桓彥范、張柬之等派人所為。武三思又慫恿太子李重俊上表,請求夷滅敬暉三族,唐中宗不肯。
韋皇后因為太子李重俊非自己親生,對他十分厭惡。武三思子武崇訓經常唆使安樂公主,當面凌辱李重俊,以其不是韋后親生呼之為奴。
后來,安樂公主甚至要求唐中宗廢掉李重俊,立自己為皇太女。李重俊的地位受到很大威脅,對武三思、韋皇后、安樂公主等人忿恨不已。
景龍元年(707年)七月,李重俊聯合左金吾大將軍李千里、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右羽林將軍李思沖以及李承況、獨孤祎之、沙吒忠義等人,率左右羽林軍及千騎三百余人發(fā)動兵變。
他先沖入武三思的府邸,殺死武三思、武崇訓父子及其黨羽十余人。而后又命令左右金吾大將軍成王李千里,率軍闖入肅章門,在皇城內搜尋韋皇后、安樂公主與昭容上官婉兒。
韋皇后聞變,簇擁著唐中宗奔向玄武門,并召左羽林軍將軍劉仁景護駕,讓他率領留軍飛騎及百余人在樓下列守。隨后,李多祚等率軍趕至,想沖上玄武門樓,結果被宿衛(wèi)士兵阻住。唐中宗趴在樓檻上,對千騎士卒喊話道:“你們都是我的衛(wèi)士,為何要作亂?若能歸順,斬殺李多祚等,將長保富貴?!鼻T軍官王歡喜等人當即倒戈,斬殺李多祚和李承況、獨孤祎之、沙吒忠義等。政變軍潰散,政變失敗。
唐中宗命將李重俊的首級斬下,獻于太廟,并以之祭奠武三思、武崇訓父子。李重俊死后,東宮僚屬沒有敢接近李重俊尸體的,唯永和縣丞寧嘉勖解下衣服將太子首級收拾起來并痛哭,因此被貶興平丞。太子李重俊政變時所經過的諸城門守護者都被連坐流放;韋皇后的黨羽上奏請求將他們殺死,唐中宗沒有同意。
在本文中,我們已經介紹了李重俊人物解讀:唐中宗李顯第三子的相關內容。如果你想要鉆研更多的歷史相關內容,我們推薦你關注。在上面你可以找到詳盡的歷史知識和有趣的歷史故事,讓你更好地理解過去,開闊視野,以及深化你對歷史的理解和認識。
李顯是武則天的第三子。
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唐高宗李治病死后,李顯于同月甲子日繼承皇帝位。
嗣圣元年(684年)改年號為嗣圣。由于李顯庸弱無能,即皇帝位后,尊武則天為皇太后。裴炎受遺詔輔政,政事皆取決于武則天。
李顯重用韋后親戚,試圖組成自己的集團。李顯把韋后的父親韋玄貞由普州參軍提拔為豫州刺史,并想要擢升為侍中(宰相職),裴炎立馬表示不可。李顯大怒說:“我以天下給韋玄貞,也無不可,難道還吝惜一侍中嗎?”裴炎聽后報告了武則天,武則天對中宗的舉動大為惱火。二月,繼皇帝位才55天的李顯被武則天廢為廬陵王,被貶出長安。
圣歷元年(698年)三月,武則天假托李顯有病需到洛陽治療,派遣職方員外郎徐彥伯秘密召回李顯及家人。李顯結束了流放的生活回到洛陽。九月,武則天重新立李顯為皇太子。李顯被重立為太子之后很注意搞好與母親武姓家人的關系,出于這一動機,他決定和武氏聯姻。
就這樣,他的女兒永泰公主嫁給了武則天的侄孫武延基,成了魏王武承嗣的兒媳;幼女安樂公主嫁給了武則天的另一位侄孫武崇訓,成了梁王武三思的兒媳。中宗與武家結親,無疑是想通過裙帶關系穩(wěn)固確立自己的地位。
神龍元年(705年),82歲的武則天病重。正月,宰相張柬之、右羽林大將軍李多祚、左威衛(wèi)將軍薛思行等人發(fā)動神龍政變,突率羽林軍五百余人,從玄武門沖入紫微城,在迎仙宮殺張易之、張昌宗。這一天,相王李旦也率南衙禁兵加強警備,配合行動。武則天無奈,先令太子監(jiān)國,次日傳位。隔了一天,李顯在通天宮即位,大赦天下。
擴展資料
李顯流放房陵與歷史上的許多流放者不同,他頭上還有一個 “王”的桂冠而不是失國之君或囚犯。同時,這個時期是大唐鼎盛時期,國安民阜,經濟快速發(fā)展,綜合國力和文明程度都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加之武則天并沒有對李顯 “制約甚急”,所以李顯在房陵的物質生活是 “別宮”式的,這從 《房縣志》中收錄的貢生汪魁儒的詞賦中可見一斑。
李顯流放房陵時,所隨人員300多人,不只是嬪妃、子女,還有近臣、侍從,其中不乏文人墨客、能工巧匠。這些人長期生活在宮廷氛圍中,熟悉和掌握宮廷生活方式,他們代表著最高端的宮廷文化。來到房陵后,他們通過與民間百姓的交往、交流而推廣宮廷文化。民間則在向往中效仿宮廷生活、禮儀而接受宮廷文化,從而實現了宮廷文化與民間文化的融合。
李顯奉詔返回洛陽是秘密進行的,輕車簡從,只有家人隨行,其保密程度到了身為宰相的狄仁杰在宮中見到李顯時也大吃一驚。跟隨李顯一起來到房陵的近臣、侍從們,絕大多數留在了房陵,許多人甚至入鄉(xiāng)隨俗,成為房陵的永久居民。這些人成為宮廷文化的傳承人以及宮廷文化、民間文化融合統(tǒng)一的促成人 。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李顯 (唐中宗)
唐高祖死后誰繼位:唐高宗李治,他是中國唐朝的第三任皇帝,在位期間開創(chuàng)了有貞觀遺風的永徽之治,那么他把皇位傳給了誰呢?
唐中宗李顯,漢族,謚號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原名李哲,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則天第三子。章懷太子李賢被廢,立為皇太子。弘道元年即位,太后武則天臨朝稱制。次年,被武則天廢為廬陵王,并先后遷于均州、房州等地。圣歷二年被則天召還洛陽,復立為皇太子。神龍元年,宰相張柬之等起兵發(fā)動政變,殺死張易之、張昌宗等,擁中宗復位,廢周為唐。即位后,放宮女3000余人出宮,仍舊重用武三思等人,武三思與韋后勾結,將反對武氏集團的張柬之等人排擠出朝。朝政被皇后韋氏把持。景龍元年太子李重俊發(fā)兵誅武三思等人,事敗被殺。中宗在位期間,恢復唐朝舊制,免除租賦,設十道巡察使,置修文館學士,發(fā)展與吐蕃的經濟、文化交往,實行和親政策,把金城公主嫁給吐蕃贊普,保證了邊疆地區(qū)的穩(wěn)定。唐中宗前后兩次當政,共在位五年半,公元710年被妻子韋后和女兒安樂公主毒害,終年55歲,葬于定陵
唐中宗李顯,是唐朝的第四和第六位皇帝,在位時間。顯慶元年十一月五日乙丑日生于長安,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則天第三子。唐中宗前后兩次當政,共在位五年,神龍三年八月三日加尊號為應天神龍皇帝,景龍四年六月二日壬午日半被韋后毒死于神龍殿,終年55歲,廟號唐中宗,謚號孝和大圣大昭孝皇帝,景云元年十一月己酉葬中宗于定陵。武后生四個兒子,唐中宗初封周王,后改封英王。其兩位皇兄一死一廢之后,李顯被立為太子
唐高宗于公元683年12月病死,他于同月甲子日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嗣圣。中宗庸弱無能,即位后,尊武則天為皇太后。裴炎受遺詔輔政,政事皆取決于武則天。他重用韋皇后親戚,試圖組成自己的集團。欲以韋皇后之父韋元貞為侍中,裴炎固急以為不可。李顯大怒:我以天下給韋元貞,也無不可,難道還吝惜一侍中嗎?裴炎聽后報告了武則天,武則天對中宗的舉動大為惱火,公元684年2月,繼位才36天的中宗被武則天廢為廬陵王,貶出長安。
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712年至756年在位。唐朝在位最久的皇帝,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竇德妃。廟號“玄宗”,又因其謚號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稱為唐明皇。清朝為避諱康熙皇帝之名“玄燁”,多稱其為唐明皇,另有尊號“開元圣文神武皇帝”。
垂拱元年(685年)八月,李隆基生于東都洛陽,生性英明果斷,多才多藝,知曉音律,擅長書法,儀表雄偉俊麗。永昌年間(689年)過繼給李旦的長兄孝敬皇帝李弘為嗣,初封臨淄王,后改封楚王兼任潞州別駕。
唐隆元年(710年)六月庚子日申時,李隆基與太平公主聯手發(fā)動“唐隆政變”誅殺韋后。先天元年(712年)李旦禪位于李隆基,后賜死太平公主,取得了國家的最高統(tǒng)治權,于長安太極宮登基稱帝 。前期注意撥亂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賢相,勵精圖治,他的開元盛世是唐朝的極盛之世,在位后期寵愛楊貴妃,怠慢朝政,寵信奸臣李林甫、楊國忠等,加上政策失誤和重用安祿山等塞外民族試圖來穩(wěn)定唐王朝的邊疆,結果導致了后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為唐朝中衰埋下伏筆。天寶十五年(756年)太子李亨即位,尊其為太上皇。寶應元年(762年)病逝,終年78歲,葬于泰陵。
[以上內容由"無淚的遺憾"分享。]
唐玄宗李隆基相關
唐玄宗李隆基泰陵 陜西省渭南市蒲城縣
中國著名書法家
中國最有影響力的100位歷史名人
人物關系:
鼻祖:
李重耳
遠祖:
李熙
太祖:
李天錫
烈祖:
李虎 (?~551)
天祖:
李昞 (514~572)
高祖:
唐高祖李淵 (566~635) 唐朝皇帝
曾祖:
唐太宗李世民 (599~649) 唐朝皇帝,中國古代十大賢君
爺爺:
唐高宗李治 (628~683) 唐朝第三位皇帝
奶奶:
武則天 (624~705) 中國女皇
叔祖父:
李承乾 (619~645)
李泰 (620~652)
李恪 (619~653)
李惲 (?~674)
李明 (?~682)
李愔 (?~667)
李佑 (?~643)
李慎 (628~689)
李貞 (627~688)
李福 (634~670)
李囂 (?~632)
李簡 (?~631)
李寬 (619~?) 唐楚王
姑奶:
唐太宗城陽公主 (630~671)
唐太宗長樂公主李麗質 (621~643) 唐太宗李世民與長孫皇后嫡長女
唐太宗新城公主 (634~663) 唐太宗最小女
唐太宗晉陽公主李明達 (633~644) 唐太宗與文德皇后之女
唐太宗蘭陵公主李淑 (628~659) 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九女
唐太宗遂安公主 唐太宗李世民第四女
唐太宗臨川公主李孟姜 (?~756)
唐太宗南平公主 (?~650) 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女
唐太宗汝南公主 (620~636)
唐太宗襄城公主 (?~651)
唐太宗安康公主 唐太宗第十四女
唐太宗巴陵公主 (?~653)
唐太宗新興公主 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五女
唐太宗豫章公主
唐太宗東陽公主 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女
唐太宗普安公主 唐太宗李世民第八女
唐太宗晉安公主 唐太宗李世民第十三女
父親:
唐睿宗李旦 (662~716) 唐朝第五位皇帝
兒子:
唐玄宗萬春公主 (732~770)
唐肅宗李亨 (711~762) 唐朝第七位皇帝
兒媳:
唐肅宗張皇后張良娣 (?~762)
孫子:
唐代宗李豫 (727~779) 唐朝第八位皇帝
曾孫:
升平公主 (752~810) 唐代宗李豫嫡長女
唐德宗李適 (742~805) 唐朝第九位皇帝
玄孫:
唐順宗李誦 (761~806) 唐朝第十位皇帝
李諒
李謙
李諤
李迥 (750~796)
李逵
李述
李逸 (?~799)
李運 (?~801)
李溯
李逾
李遹
李遇
李暹
李連
李邈 (?~773)
李遘
李造
真定公主 唐代宗李豫第二女
李通
李乃
李選
李迅
李系 (?~762)
李佋
李榮
李僅
李僙 (?~791)
李僩
李佖
李偲 (?~806) 唐代召王
李侹
李僖
李倕
李侗
李璬 (718~783)
李瑁 (?~775)
李琚
董芳儀
李琰
李玢 (?~784)
李瑛 (706~737) 唐玄宗李隆基次子
李琬
李琮 (?~752)
李一 (716~717)
李璘 (?~757)
李玼 (720~784)
李瑤
李璲 (?~765)
李琦 唐玄宗李隆基第二十一子
李環(huán)
恒王
李瑝
李珪
李珙
李璥
李敏 (719~720) 唐玄宗李隆基第十五子
女兒:
唐玄宗新平公主 (?~775)
咸宜公主 (?~784)
唐玄宗晉國公主
唐昌公主
女婿:
薛銹
信成公主
衛(wèi)國公主 唐玄宗李隆基第十三女
女婿:
豆盧建 (706~744)
唐玄宗永寧公主
唐玄宗宋國公主
臨晉公主 (?~773)
廣寧公主
唐玄宗萬安公主
唐玄宗永穆公主 唐玄宗李隆基長女
女婿:
王繇
常芬公主
唐玄宗楚國公主
唐玄宗壽安公主李蟲娘
唐玄宗昌樂公主
新昌公主
女婿:
蕭衡 (684~752)
外孫:
蕭復 (732~788) 唐朝宰相
太華公主
壽光公主
上仙公主
樂城公主
真陽公主
女婿:
源清
蘇震 (?~763)
懷思公主
唐玄宗齊國公主
女婿:
張垍
孝昌公主
兄弟:
李憲 (679~742) 唐朝讓皇帝
李隆悌 (692~702)
李范
李業(yè) (?~734) 唐睿宗李旦第五子,唐玄宗之弟
李捴 (683~724)
姊妹:
唐睿宗玉真公主李持盈 (692~762) 唐朝睿宗皇帝李旦第十女
唐睿宗淮陽公主李花山 (686~704)
唐睿宗金仙公主 (689~732)
唐睿宗涼國公主李? (687~724) 唐睿宗李旦的第五女
丈夫:
薛伯陽
溫曦
外甥:
溫西華
顏師古 (581~645)
唐睿宗代國公主李華 (689~734)
唐睿宗霍國公主 (?~756)
唐睿宗薛國公主
丈夫:
王守一 (?~725)
裴巽 (?~726)
唐睿宗鄎國公主
丈夫:
薛伯陽
唐睿宗安興昭懷公主 (687~692)
唐睿宗壽昌公主 唐睿宗李旦的長女
母親:
唐睿宗竇德妃 (?~693)
外公:
竇孝諶
妃子:
楊貴妃楊玉環(huán) (719~756) 四大美女,中國古代十大美女
岳父:
楊玄琰 (699~729)
唐玄宗武惠妃 (699~737)
唐玄宗皇甫淑妃
柳婕妤
董芳儀
岳父:
唐玄宗李隆基 (685~762) 唐朝第六位皇帝
叔伯:
李弘 (652~675)
章懷太子李賢 (655~684)
堂兄弟:
李守禮 (672~741) 唐高宗李治之孫,章懷太子李賢次子,唐朝宗室、親王
堂侄:
唐中宗金城公主李奴奴 (698~739)
唐中宗李顯 (656~710) 唐朝第四位皇帝
堂兄弟:
李重福 (680~710)
李重潤 (682~701)
李重俊 (?~707)
唐少帝李重茂 (695~?) 唐朝皇帝
堂姊妹:
唐中宗安樂公主李裹兒 (684~710) 唐朝唐中宗李顯最小女
唐中宗永泰公主李仙蕙 (684~701)
唐中宗定安公主 (?~733)
唐中宗女長寧公主
唐中宗女永壽公主 (?~685)
唐中宗新都公主
唐中宗成安公主李季姜 唐中宗李顯第六女
李素節(jié) (648~690)
李上金 (?~690)
李孝 (?~664)
李忠 (643~664) 高宗時期廢太子
姑媽:
唐高宗太平公主李令月 (665~713) 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小女兒
姑父:
武攸暨 (663~712)
唐高宗義陽公主李下玉 (640~691) 唐高宗李治的長女
唐高宗高安公主 (649~714) 唐高宗李治第二女
經歷歷史事件:
安史之亂 (公元755年--公元763年)
唐隆政變 (公元710年)
韋后之亂 (公元705年)
相關成語:
【別有天地】
主人公:
李白 (701~762) 中國古代十大文豪,飲中八仙,唐詩四大家,唐朝詩人,仙宗十友
相關人物:
唐玄宗李隆基 (685~762) 唐朝第六位皇帝
高力士 (684~762) 中國古代十大太監(jiān)
李林甫 (683~752) 中國古代十大奸相,中國古代十大罪人,中國古代十大奸臣,唐朝宰相
【別開生面】
主人公:
曹霸 (704~770)
相關人物:
唐玄宗李隆基 (685~762) 唐朝第六位皇帝
杜甫 (712~770) 中國古代十大文豪,唐詩四大家,古代十圣,唐朝詩人
安祿山 (703~757) 中國古代十大奸臣
史思明 (703~761)
相關影視:
電影《王朝的女人·楊貴妃》 2015年 黎明 飾 李隆基
電視劇《大唐榮耀》 2017年 秦漢 飾 唐玄宗
電視劇《楊貴妃秘史》 2010年 黃秋生 飾 李隆基
同年(公元685年)出生的名人:
鄭虔 (685~764) 河南省鄭州市滎陽市
苗晉卿 (685~765) 唐朝宰相 山西省長治壺關縣
周瑀 (685~762) 江蘇省鎮(zhèn)江丹陽
同年(公元762年)去世的名人:
李輔國 (704~762) 中國古代十大太監(jiān),唐朝宰相 陜西省西安
李白 (701~762) 中國古代十大文豪,飲中八仙,唐詩四大家,唐朝詩人,仙宗十友 四川省綿陽江油
唐肅宗李亨 (711~762) 唐朝第七位皇帝 陜西省西安新城區(qū)
高力士 (684~762) 中國古代十大太監(jiān) 廣東省茂名電白
饒娥 (749~762) 江西省景德鎮(zhèn)市樂平
韋見素 (697~762) 唐朝宰相 陜西省西安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4051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楊貴妃吃的是什么品種的荔枝,
下一篇: 愛新覺羅皇太極的真實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