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楊廣下場揭秘是最新上映的熱門電視劇中重要劇情橋段,這部劇在吸引了大批觀眾的關(guān)注同時也在劇情和演員表現(xiàn)方面取得了相當成功,堪稱一部成功的佳作。隋煬帝楊廣下場揭秘是最近非常關(guān)注的一個話題,就這個話題今天我們就來聊聊。
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重要朝代,但卻以“短命王朝”而聞名于世。而隋朝的第二位皇帝楊廣,在歷史上被認為是一個混合了權(quán)力與荒淫的矛盾的帝王。
隋煬帝名叫楊廣,“煬”是謚號,一般只有好內(nèi)遠禮、逆天虐民、好大殆政的帝王,才會謚“煬”,含貶謫之意。實際上從政績來看,楊廣并非一位無所作為的皇帝。他在執(zhí)政期間推行一系列改革,包括推行均田制、設(shè)立保甲制度等,為當時的社會安定和經(jīng)濟發(fā)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然而楊廣遭人詬病主要是因其荒淫無度,窮奢極欲,大興徭役,不知體恤民眾。他豢養(yǎng)美女成群,鋪張浪費,導致國家財政空虛,百姓生活艱難。同時,楊廣不知反省和檢討執(zhí)政失誤,反而采取高壓政策,加之偏信佞臣,誅殺勛臣,使國內(nèi)外矛盾加劇,導致社會動蕩。大業(yè)九年(公元613年),已故重將楊素之子楊玄感發(fā)動兵變,農(nóng)民起義相繼跟進,先后有130余起之多,最終導致隋朝的覆滅。
隋朝的這一段歷史,也給后人留下了許多謎團。關(guān)于隋煬帝楊廣到底是一位怎樣的帝王,以及隋朝為何會有“短命王朝”的詭異說法,都是歷史學家們關(guān)注的問題。隋朝的興衰,不僅僅是一個朝代的更迭,也反映了權(quán)力與荒淫、得與失的矛盾,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反思。
楊廣遭人詬病,主要是因其荒淫無度,窮奢極欲,大興徭役,不知體恤民眾。而且,楊廣不知反省和檢討執(zhí)政失誤,反而采取高壓政策,加之偏信佞臣,誅殺勛臣,導致國內(nèi)外矛盾加劇。大業(yè)九年(公元613年),已故重將楊素之子楊玄感發(fā)動兵變,農(nóng)民起義相繼跟進,先后有130余起之多。
由于時局動蕩不安,楊廣每天提心吊膽,常從惡夢中驚醒,呼叫有“賊”。大業(yè)十二年(公元616年)十二月,楊廣干脆以巡幸為名,出逃江都。然而,他這么一去,卻再也未能回來。隋時江都,是現(xiàn)在的揚州,楊廣曾任揚州總管,所以視之為福地。到江都后,楊廣荒淫益甚,整日尋歡作樂。有一回楊廣引鏡自照,自言“好頭頸,誰當斫之?”誰知竟成讖言。
義寧二年(公元618年)三月,右屯衛(wèi)將軍宇文化及等人發(fā)起宮變,擒拿了楊廣。宇文化及舉刀欲殺時,楊廣倒也爽快,說“天子死自有法,何得加以鋒刃,取鴆酒來!”服毒自殺要求被拒絕后,楊廣只好自解練巾,指示校尉令狐行達將自己勒死,時年50歲。
巧合的是,楊廣到江都后曾作五言詩:“求歸不得去,真成遭個春。鳥聲爭勸酒,梅花笑殺人?!薄端鍟の逍兄尽方庾x這句詩時稱,楊廣三月被殺“遭春之應(yīng)也”。而在兵變前,江南還曾傳出一首童謠:“江水何冷冷,楊柳何青青,人今正好樂,已復(fù)戍彭城?!睏顝V被殺地江都宮苑附近,剛好有個地名叫“彭城口”。
更神奇的是,早在百年前便有高僧預(yù)測到了事件的發(fā)生。唐趙蕤所著《長短經(jīng).懼誡篇》(卷七)記載,南朝的高僧寶志和尚曾在書中寫下一首詩:“牽三來就九,索虜下殿走。意欲東南游,厄在彭城口?!彪y道預(yù)言真這么準?顯然是一種附會。
有一傳言,楊堅代周建隋是天意。這是為何?《隋書·五行志上·妖詩》記載,早在北周建立之初,民間就流傳著一首奇怪的童謠:“白楊樹頭金雞鳴,只有阿舅無外甥”。楊廣江都死亡有不少巧合之謎。事實上,從隋朝開始建國,坊間就有不少詭異的說法。
在古代,好多童謠都帶到政治讖語的性質(zhì)。這句童謠到底是什么意思,起初并沒有人能理解,直到楊堅代周稱帝后,大家才明白其中的意思。原來,童謠是在預(yù)言北周將被“楊”姓天子替代。楊家是北周的皇親國戚,楊堅的父親楊忠曾跟隨北周太祖宇文泰起義關(guān)西,有功,賜姓普六茹,位至極品,賜封“隨國公”,楊堅承襲父爵。其實在宇文邕(武帝)當皇帝時,朝廷對楊堅已有戒心。
《隋書·高祖紀上》記載,楊堅有帝王之相貌,“為人龍頷,額上有五柱入頂,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庇钗溺哂藯顖?,避免江山遭其禍害,但楊堅始終未被除掉,在重重危機中,反而地位日升。特別在當了北周倒數(shù)第二位皇帝、宣帝宇文贇的老丈人后,楊堅還晉升為柱國大將軍、大司馬,全面控制了北周朝政。
宇文贇生前曾立了5位皇后,楊堅的長女楊麗華被封“天元皇后”。宇文贇是個渾蛋皇帝,沉湎酒色。大成元年(公元579年)二月十九,年紀輕輕的他竟內(nèi)禪帝位給時年僅7歲的長子宇文闡,自稱“天元皇帝”,做起了太上皇。大象二年五月己酉日(公元580年6月8日)宇文贇病死,楊堅“當皇帝”的機會來了。
當時,權(quán)臣劉昉、鄭譯矯詔,以楊堅為總知中外兵馬事,以大丞相身份輔政,扶持年幼的靜帝。次年,即大定元年二月甲子日(公元581年3月4日)楊廣誘逼宇文闡禪讓,稱帝,時楊堅41歲,史稱“隋文帝”。“白楊樹頭金雞鳴”--北周果然被“楊”姓天子替代。
宇文闡非楊麗華所親生,生母為天大皇后朱滿月,但倫理關(guān)系上是楊堅的外孫,卻一點沒錯,與楊家有“甥舅關(guān)系”?!巴馍倍U讓于楊堅后,楊堅封宇文闡為“介國公”,不久即被楊堅害死,應(yīng)了“只有阿舅無外甥”一語。楊堅代周建隋,真是天意嗎?當然不可能!這無疑是楊氏家族為篡權(quán)所散布的輿論。
隋朝速亡,原因很多。其中有一個迷信版本是,國號“隋”字不吉利,影響了國運。楊堅從宇文闡手里輕松奪得江山后,便希望自己建立的江山能長治久安,“千秋萬歲”。但楊堅建立的王朝很“短命”,前后僅有38年。
隋朝速亡,原因很多。其中有一個迷信版本是,國號“隋”字不吉利,影響了國運?!八濉?,源于楊堅的“隨王”??墒牵瑸楹尾皇恰半S”而是“隋”?原來楊堅忌諱中間的“足”,即“辶”。現(xiàn)在大家熟悉的“隨”字是簡化字,繁體寫作“隨”。楊堅覺得,如果國號用“隨”字,中間的“辶”不吉利,會讓國運“隨之而走”,于是他去掉了“辶”,而啟用“隋”字。
這一說法可以從古人筆記中找到佐證。南宋吳曾撰《能改齋漫錄·事始》“古無隋字”條是這樣交代的:“‘隋’字古無之。文帝受禪,以魏、周、齊不遑寧處,惡之,遂去‘走’,單書‘隋’字?!边@句話的意思是,楊堅接受禪讓當了皇帝后,考慮到之前的魏、齊、周三朝都不安寧,國運較短,很討厭“隨”字中間的“辶”,覺得晦氣,擔心隋朝也“走得太快”,于是去掉了“辶”,寫作“隋”字。
事實上,“隋”字并非吳曾所說“古無之”,在先秦時已存在此字?!吨芏Y.春官.守祧》中便有“既祭,則藏其隋與其服”的說法。楊堅去“辶”取“隋”,初衷是想借“隋”字給新朝帶來好運,不希望步前面短命王朝之后塵。但很快有人發(fā)現(xiàn),“隋”字并不吉利,更為兇險,還不如“隨”字。
《說文解字》稱,“隋,裂肉也”。所謂“裂肉”,是用手撕好用來祭祀神靈的肉品。《周禮》中所說的“則藏其隋”,就是祭祀完畢,把祭品埋到地下的意思。試想,堂堂王朝是一塊祭肉,隋之國運能長久么?果然,38年后,隋朝便成了唐王李淵刀俎下的“魚肉”。
宋王應(yīng)麟《困學紀聞·考史》中,借南唐文人徐楚金之口,批評了楊堅的不學無術(shù):“隨文帝惡‘隨’字為‘走’,乃去之成‘隋’字。隋,裂肉也,其不祥大焉。殊不知‘隨’從‘足’,‘足’、安步也,而妄去之,豈非不學之故?”
隋朝滅亡后,“隋”在唐初又被加上了“辶”,寫成了“隨”。新近發(fā)現(xiàn)的楊廣墓志寫作“隨故煬帝墓誌”,應(yīng)該是此原因。當然,也不排除唐朝譏諷貶損舊朝的動機。
皇帝都迷信,楊堅更迷信。但是,“隋”字雖然“走不起來”了,卻并未能避免隋朝速亡。歷代史家都曾分析,如果繼位的不是楊廣,隋朝可能不會“走”得那么快。既然楊廣不是好的繼承人,楊堅為何又讓楊廣當了皇帝?這又涉及了隋朝的另一謎團:弒殺與傳位之謎。
楊堅與皇后獨孤氏共生了5個兒子,楊廣是次子,長子是楊勇。在“立長不立幼”傳位制下,楊廣根本就沒有當皇帝的份兒。楊堅代周稱帝之初,楊勇就被立了太子。
楊勇生性率直,為人寬厚,但他生活上不檢點,奢侈浮華,而這正是楊堅反感、獨孤氏討厭之處。楊勇漸漸失寵,這給了善于偽裝的晉王楊廣一個機會。開皇二十年(公元600年)十一月,猶豫再三的楊堅終于廢了楊勇,立楊廣為太子。但令楊堅沒有想到的是,楊廣比楊勇更糟糕。直到臨死前,楊堅才識破了楊廣的嘴臉,但為時已晚。
仁壽四年六月(公元604年7月)楊堅病倒,得寵的宣華夫人陳氏、容華夫人蔡氏隨侍榻前。陳氏為陳宣帝陳頊的第14個女兒,姿色出眾,陳亡后被楊堅收入后宮。楊廣卻對陳氏想入非非。一天早上,陳氏從楊堅的病房出來更衣,楊廣竟然欲奸淫陳氏,遭拒。楊堅從慌慌張張跑進來的陳氏口中了解事情經(jīng)過后,大罵楊廣是畜生。
《資治通鑒·隋紀四》記載,楊堅當時大罵楊廣:“畜生何足付大事!”楊堅決定下詔廢掉楊廣,重新確定楊勇的繼承人地位。權(quán)臣楊素卻把此絕密信息告訴了楊廣,楊廣趕緊想對策,派自己的心腹、右庶子張衡“入寢殿侍疾”。
張衡進去后,把陳氏、蔡氏等一班后宮隨侍嬪妃全都攆了出去,不一會兒,里面就傳出了楊堅的死訊,此即《資治通鑒》上所記載的:“盡遣后宮出就別室,俄而上崩”。楊廣順理成章登基,成為隋朝第二位皇帝。
有史學家一直懷疑,楊堅是被張衡謀殺的,主謀就是楊廣,即所謂“仁壽宮變”。隋末趙毅《大業(yè)略記》中稱,楊堅是被張衡下毒藥鴆殺的,后來張衡被楊廣找個理由賜死。死前張衡曾承認謀殺了楊堅:“我這人做滅口事,而望久活”。
然而,《隋書》對“謀殺說”只字未提,僅交代,楊堅“丁未(公元604年8月13日),崩于大寶殿”,楊堅亡死真相遂成歷史之謎。
以上就是關(guān)于隋煬帝楊廣下場揭秘的全部內(nèi)容了,小伙伴如果覺得不錯,還想要了解更多有關(guān)歷史類的相關(guān)的小知識、小趣聞和人物故事的話,歡迎大家關(guān)注我們。
做皇帝是殺兄弒父得到的皇位
隋煬帝,名楊廣(公元569-618年),隋文帝次子,內(nèi)蒙古武川縣人,他殺死文帝及兄長楊勇后繼位。在位14年,被農(nóng)民大起義的浪潮困于江都(今江蘇揚州市),為部下宇文化及等發(fā)動兵變縊殺,終年50歲,葬于今江蘇省揚州市西北15里的雷塘側(cè)。
隋煬帝楊廣,又名楊英,小字阿摩,公元581年封為晉王,在南下滅陳和抵御北方突厥的過程中,他立有大功,并籠絡(luò)了一批人材,一心要取代兄長楊勇的太子地位。楊勇由于生活奢侈,漸漸失去了隋文帝的歡心。楊廣就迎合文帝的心意提倡節(jié)儉,偽裝出生活儉樸,不好聲色的樣子。每當文帝到他府中,他就把濃裝艷抹的姬妾鎖進里屋,王府中只安排幾個又老又丑的婦人,穿著粗布衣服,在左右侍侯,他又故意將樂器的弘弄斷,使樂器上布滿了灰塵。放置在引人注目的位置上。文帝見了以為楊廣象自己,十分稱心。有一次,楊廣外出狩獵,正逢大雨。侍衛(wèi)給他送上油衣(雨衣),他拒絕著說道:“兵士們都在大雨中淋著,我一人豈能 穿上獨自避雨呢?”文帝聽了以為楊廣還具備仁愛之心,日后能成大事,更加喜愛,與此同時,楊廣又勾結(jié)和楊勇不和的越國公楊素,在文帝和獨孤皇后面前極力中傷楊勇,誣陷楊勇在文帝生病期間,說他盼望父皇快死。文帝聽后逮捕了楊勇,于公元600年廢為庶人,改立楊廣為太子。楊廣篡位的第一步成功。
公元604年7月,文帝病重臥床,楊廣認為登上皇位的時機已到,迫不及待地寫信給楊素,請教怎樣處理將要到來的文帝后事。不料送信人誤將楊素的回信送給了文帝。文帝讀后大怒,馬上宣召楊廣入宮,要當面責問他。此時,宣華夫人衣衫不整地跑進來,哭訴楊廣乘她換衣時無恥地調(diào)戲她,使文帝更醒悟到受了楊廣的蒙騙,拍著床子大罵:“這個畜生如此無禮,怎能擔當治國的大任,皇后誤了我的大事?!奔泵γ谂缘拇蟪剂觥⒃獛r草擬詔書,廢黜楊廣,重立楊勇為太子。楊廣得到安插在文帝周圍的爪牙的密報,忙與大臣楊素商量后,帶兵包圍了皇宮,趕散宮人,逮捕了柳述、元巖,謀殺了文帝。楊廣又派人假傳文帝遺囑,要楊勇自盡,楊勇還沒有作出回答,派去的人就將楊勇拖出殺死,就這樣,楊廣以弒父殺兄的手段奪取了皇位。史稱煬帝。第二年改年號為“大業(yè)”。 楊廣一奪到帝位,就顯露出荒淫奢侈,殘虐人民的本性,成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浪子、暴君。 楊廣即位的第一年,就決定遷都洛陽。他命楊素營建東京宮室,又命宇文愷與封德彝等造顯仁宮。
每月役使200萬人營建洛陽。又征集各地的奇材異石,運送洛陽。農(nóng)民被迫運輸,千里絡(luò)繹不絕,使許多人活活累死在路上。他下令在洛陽西郊建筑一座西苑,占地二百多畝,苑內(nèi)有海,海中修造三個仙島,高一百多尺,島上建筑亭臺樓閣,十分壯觀。海的北面有龍鱗渠,渠水曲折流入海中,沿渠修建了16個別院,建筑非常華麗,每院由一個妃子主管。整個西苑被點綴得四季如春,秋天,用彩綾剪成花葉,掛滿樹枝。冬天,楊廣所到的宮院,池沼中的冰得趕快鑿掉,用彩綢剪成蓮葉荷花布置在上。苑內(nèi)還飼養(yǎng)著各種珍禽異獸,供楊廣游獵、觀賞。晚上,楊廣經(jīng)常帶著幾千騎馬的宮女,吹奏著樂曲,到西苑游覽、夜宴。 同一年起,楊廣為了游玩和加強對南方的統(tǒng)治,征調(diào)一百多萬民工,歷時六年,修建了一條東北起自涿郡(今河北省涿縣),東南到蘇杭,全長四千多里的大運河。河的兩旁開辟大道,道旁種上榆樹和柳樹,岸邊每隔兩個驛站設(shè)置一座供楊廣休息的行宮。自洛陽到江都(今江蘇省揚州市),共設(shè)置了40多座行宮。
開鑿大運河,共用了約1億5千萬個人工,平均當時每戶百姓要出近20個人工,還有許多開挖運河的民工累死在河中。有一段河道挖得淺了些,楊廣竟下令將挖掘這一段的官吏和民工五萬多人全部捆住手腳,活埋在岸邊。在客觀上,這條用無數(shù)勞動人民血汗修建成的大運河,起著便利南北交通,促進南北經(jīng)濟文化交流,有利于國家統(tǒng)一的重要作用。 從大業(yè)元年(公元605年)八月起,楊廣三次通過大運河到江都巡游,他乘著長二百尺,高四十五尺,上下四層的大龍舟。 隨行的嬪妃、王公大臣、僧尼道士分別乘幾千艘華麗的大船,首尾相望,綿延二百多里,拉船的纖夫就有八萬多人,兩岸還有騎兵護送,旌旗蔽日,熱鬧非凡。一到晚上,燈火通明,鼓樂喧天。楊廣在船上縱情飲酒作樂,觀賞兩岸風景。沿途五百里以內(nèi)的百姓,被迫奉獻食品。珍貴美味的食品吃不完,開船時就挖一個坑掉了事。許多百姓被弄得傾家蕩產(chǎn)。 有一年,楊廣從陸路去北方巡游,帶了50萬大軍,特地征調(diào)了十幾個郡的民工。開鑿太行山,修起一條大道。又征調(diào)了一百多萬人,限期二十天,修筑長城,以保護他的安全。雖然楊廣開鑿大運河勞民傷財,但大運河在此后的近千年都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唐代詩人皮日休曾說:"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與禹論功不較多.”
到了北方,沒有行宮,他命令巧匠宇文愷建造了一座活動宮殿,稱觀風行殿,上面可容幾百人,可隨時裝拆,下有輪子轉(zhuǎn)動。 楊廣先后三次發(fā)動了對高麗的戰(zhàn)爭。在朝鮮半島,隋朝時分高麗、百濟、新羅三國,高麗最強,煬帝繼位后,征召高麗王入朝不至,煬帝率大軍征討。 大業(yè)八年(公元612年),楊廣進行了第一次征討。出兵以前,他征調(diào)大批工匠在山東東萊(今山東省掖縣)??诖笠?guī)模造船。工匠被迫在水中不分晝夜地勞作,腰部以下都生了蛆,死亡的有十分之三、四。他還征調(diào)江淮以南的民工和船只,把黎陽倉,洛口倉的糧食運到涿郡,船只前后相繼,長達一千多里。奔走在路上的民工和兵士,經(jīng)常有幾十萬人。很多人倒斃路旁,尸臭不絕。準備就緒后,隋軍一百多萬人分海、陸兩路進攻高麗,大敗,只有2700人逃回。
大業(yè)九年正月,楊廣第二次征討高麗,四月煬帝再渡遼水,六月國內(nèi)楊玄咸起兵攻洛陽,煬帝因后顧之憂,只好退兵。大業(yè)十年(公元614年),國內(nèi)農(nóng)民起義席卷大東南北。煬帝妄想以對外勝利來扭轉(zhuǎn)危亡的命運。對高麗進行了第三次征討。但當時農(nóng)民起義軍遍地皆是,征集的士兵或因道路阻隔不能到達;或沿途逃散。以致兵員不足,無法進軍,只好與高麗和議,乘勢收兵。 同時,楊廣為了表示隋朝的富足強盛,他利誘西域使者和商人入朝,沿途郡縣奉命耗費巨資迎送。公元610年,西域各國使者和商人齊集洛陽。從正月十五夜間開始,楊廣命令在皇城端門外大街上置設(shè)盛大的百戲場,為西域人演奏百戲,戲場大至周圍五千步,奏樂人多至18000人,幾十里外都能聽到樂聲,燈光通明如同白晝,直演奏到正月底結(jié)束。西域人到洛陽東市做交易,楊廣命令本市商人盛飾市容,廣積珍貨,商人都服裝華美,連地攤上的賣菜人也得用龍須席鋪地。西域人經(jīng)過酒食店門前時,店主都得邀請他們?nèi)胱燥柡茸?,不收分文,還說隋朝富饒,酒食照例不要花錢。市內(nèi)樹木也都用帛纏飾,以示富足。西域人問道:“你們隋朝也有赤身露體的窮人,為什么不用這些帛給他們做衣服穿,卻白白用來纏樹?”市人無言以對。就這樣,隋文帝時期積累起來的巨量財富和民力被楊廣無限止地揮霍和消耗著。而無止境的徭役和兵役,又迫使千千萬萬的農(nóng)民離開家園,大量田地荒蕪,廣大農(nóng)民無法生活,只得吃樹皮,樹葉,甚至發(fā)生了人吃人的慘劇。 楊廣又言無又無信。
公元615年,他再次去北部邊境巡游,突厥幾十萬騎兵突然來襲,把他圍困在雁門(今山西小代縣),他只能抱著幼子楊杲日夜啼哭,束手無策。最后接受了大臣蘇威等建議,下詔書保證不再出兵攻打高麗,并重懸賞募兵,各地縣令紛紛應(yīng)募,領(lǐng)兵前來求援,使他才得解圍。但是,他回到洛陽后就推翻諾言,不給賞賜,并下令再次攻打高麗。 楊廣如此暴虐的統(tǒng)治,終于在公元611年激起了農(nóng)民大起義。但楊廣卻仍不加收斂,依然奢侈殘暴,而且拒絕臣下的勸諫,他自以為才學杰出,對侍臣說:“別人說我只不過是繼承先帝的遺業(yè),其實,即使和士大夫比才學,我也應(yīng)該做皇帝。”又說:“我生性不喜歡別人勸諫。如果是達官,再想以進諫來求取聲名,我更不能饒他們。如果是一般百姓,我還可以饒他些,但決不讓他有出頭之日?!遍_國功臣高颎,賀若弼、宇文弼等重臣因為不滿煬帝的奢侈,被煬帝加上誹謗朝政的罪名處死。公元616年,他不顧隋朝的安危,再次巡游江都,臨出發(fā)時,小官崔民象上表諫阻,他把崔民象殺了。走到汜水(今河南省滎陽縣),小官王愛仁上表勸諫,他又殺死王愛仁,繼續(xù)前行。到了梁都(今河南開封),有人攔路上書,說你如果定要去江都,天下就不是你的了,他又殺死了上書人,最后,他來到江都。 農(nóng)民大起義的烽火越燃越烈,楊廣預(yù)感末日臨頭,一直膽戰(zhàn)心驚,晚上他難以安睡,睡夢中又常驚呼有賊。要幾個宮女象哄孩子那樣哄著,搖撫著才能入睡。一天夜里,大業(yè)殿起火,他以為是農(nóng)民軍殺了進來,慌忙逃入西苑,藏在草叢中,直到大火熄滅以后才敢出來,逃到江都后,他更加荒淫無度,在宮中建造了一百多座殿房,各居美女多人,每天輪流由一房作東,他帶著后妃侍女一千多人前去飲酒,整天酒不離口,日夜昏醉。他不愿聽到不利的消息,但這仍消除不了心頭的,常常對蕭皇后說:“外面有不少人想計算我,且別管他,還是快快活活地飲酒吧。”有一次,他拿起一面鏡子呆呆地照了良久,對蕭皇后說:“我這顆頭顱不知道誰來砍它呢?” 蕭皇后驚恐地問他為什么說這話,他強作笑容說:“貴賤苦樂沒有一定,砍頭也不算什么?!碑斎唬遣豢鲜执龜赖?。眼見隋朝的大部分土地已被起義軍所控制,隋軍只是困守著洛陽、江都等幾座孤城,他怕江都不安全,準備遷都到長江南面的丹陽(今江蘇省南京市),命令民眾給他修建宮室。楊廣的禁衛(wèi)軍將士都是關(guān)中人,早已怨恨煬帝的久居江都,現(xiàn)在見他還要南遷,都愈加思念家鄉(xiāng)親屬,紛紛謀劃逃歸故里,一時軍心浮動,眾叛親離。
大業(yè)十四年(公元618)年3月3日,將作少監(jiān)宇文智與郎將司馬德勘,直閣裴虔通等人,乘機推右屯衛(wèi)將軍宇文化及為主,煽動士兵,于傍晚時殺入宮中,楊廣聞變,倉皇改換服裝,逃入西閣,叛將裴虔通、元禮、馬文舉等從宮女口中得知煬帝所在,引兵趕到西閣,只見煬帝和蕭皇后正并坐在一起哭泣,楊廣還責問叛將道:“我犯了什么罪,你們要如此對待我?”叛將們說:“你窮兵黷武,游玩不息,窮奢極侈,荒淫無度,相信奸邪,拒絕忠言,使男子枉死戰(zhàn)場,婦女兒童死于野外,百姓失去生計,天下大亂,你還說沒有罪嗎?”楊廣說:“我確實對不起百姓,至于你們,跟著我享盡了榮華富貴,我沒有對不起你們,今天的事,是何人為首?”叛將說:“天下人對你這個昏暴之君都恨之入骨,豈止是一個人帶的頭。”說完就上前拉楊廣下閣。這時,叛官封德彝趕來傳宇文化及的命令說“這種昏君,用不著帶來見我,趕快結(jié)果了他?!笔捇屎蟀笳f:“皇上實在不賢,但看在以往對你們的恩情上,叫他讓位,降為三公,留他一條命吧?!迸褜儾辉?,以裴虔通為首,提刀要殺楊廣,楊廣叫喊道:“你們別動手,讓我喝毒酒自盡吧”裴虔通不準,說毒酒不如刀鋒省事。楊廣哭著說:“我怎么也是一位天子,就讓我留個全尸吧?!闭f完解下了自己的巾帶,馬文舉接過巾帶,和士兵們一起將他擁入內(nèi)室勒死。 事后,蕭皇后叫宮女拆去床做成棺材,暫時裝殮楊廣的尸體,不久,宇文化及將他葬于江都宮西面的吳公臺下。唐朝建立后,遷葬于雷塘旁邊。
隋煬帝楊廣一直被后世冠以惡名,他征伐無度、濫用民力、拒不納諫、奢侈荒淫,可謂是“磬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 昏君這個名頭隋煬帝是背定了,但在楊廣的執(zhí)政生涯中也并非一無是處。
比如營建洛陽城、修隋朝大運河、北巡突厥、巡視西域,隋朝曾經(jīng)在隋煬帝手中空前強大。在即位之初,楊廣意氣風發(fā)、豪氣沖天,一系列政令接連不斷,頗有點雄才偉略的明君風范,可隨著起義的燎原之勢,楊廣也從洛陽逃到了江都,從斗志昂揚變成了萎靡不振。
然而,楊廣并沒有被起義軍所殺,而是死在了最親近的禁衛(wèi)軍手中。在最后時刻,楊廣想保住帝王的尊嚴,要喝毒酒自盡,可毒酒找不到,只能讓人將其勒死,落寞之余,也令人嘆息不已。
理論上講,皇帝身邊戒備森嚴,縱使禁軍造反皇帝也應(yīng)該留有后手,但結(jié)果楊廣輕易被禁軍所擒,這里面有什么隱情嗎?是叛軍實力太強,還是楊廣已經(jīng)放棄抵抗了呢?
一、楊廣照鏡子,贊嘆好頭顱
大業(yè)十二年(公元616年),楊廣從洛陽到了江都,對外說的是巡游江都,事實上,楊廣到了江都就不想走了。
史料記載“奉信郎崔民象以盜賊充斥,于建國門上表諫;帝大怒,先解其頤,然后斬之。”
是時,盜賊橫行,起義軍此起彼伏,作為皇帝本應(yīng)坐鎮(zhèn)首都,穩(wěn)定大局,但楊廣想要走,大臣們苦苦相勸,可楊廣根本不聽,甚至殺掉了勸諫的崔民象等人,于是,為了保命,再也沒有人敢上疏勸諫了。
有人說楊廣貪淫好色,事實上并非如此,楊廣的事業(yè)心非常重,在即位之前,他為了討好隋文帝和獨孤皇后,對女色極其克制,就算當了皇帝之后,他的長子和次子也都是蕭皇后所生。
然而,到了江都之后,楊廣變了一個人,他不再熱衷于政事,一心投入了美女的懷抱。 在江都的宮中,楊廣設(shè)置了一百多間房,每個房間都有一名美女,每天夜間楊廣都會挑選一間留宿。除此之外,楊廣酒不離手,整日醉生夢死,不論怎么看,此時的隋煬帝已經(jīng)是個妥妥的昏君了。
史料記載“帝自曉占候卜相,好為吳語;常夜置酒,仰視天文,謂蕭后曰:外間大有人圖儂,然儂不失為長城公,卿不失為沈后,且共樂飲耳!”
楊廣最早就是坐鎮(zhèn)江都,也喜歡說江浙話,一次,喝酒之余,楊廣對蕭皇后道:“外面有不少人在算計我,不過頂多我成了陳叔寶,你變成沈后,盡管喝酒享樂吧!”
平南陳之時,楊廣可是統(tǒng)帥,到了現(xiàn)在,楊廣卻拿自己和陳后主陳叔寶相提并論,可見其內(nèi)心已經(jīng)心如死灰,再也激不起一絲漣漪。
喝酒之余,楊廣還曾照著鏡子自言自語:“好一個頭顱,不知道要被誰斬下?”實際上,從楊廣到了江都之后,他已經(jīng)被悲觀情緒全部侵蝕,除了享樂,只有等死。
二、掩耳盜鈴,宮女舉報禁軍要造反,反被楊廣所殺
楊廣到江都帶了大量人馬,其中也有他的親衛(wèi)軍驍果軍,這支軍隊是因征高句麗組建的。此時此刻,驍果軍的將士們思鄉(xiāng)心切,接連不斷有人逃跑,即使皇帝派人追殺,也阻止不了逃跑的勢頭。
公元618年,關(guān)中淪陷,北方的起義軍已經(jīng)勢不可擋,驍果軍的將領(lǐng)們也是人心惶惶,畢竟大家都是關(guān)中人,父母妻兒都在老家,如果家中有人投降了起義軍,這些將領(lǐng)也難逃一死。
鑒于隋煬帝的眾叛親離,虎賁郎將司馬德戡對自己的前途憂心忡忡,逃跑是個死,不跑同樣是死,于是司馬德戡找到親信元禮、裴虔通商議,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大家一起跑。
元禮、裴虔通同意一起跑路,隨即號召更多的人組織起來,越來越多的將領(lǐng)加入了“逃跑協(xié)會”,由于人太多,從秘密謀劃也變成了半公開進行。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這么多禁軍天天聚在一起,怎么能不被人發(fā)現(xiàn)。 一名宮女發(fā)現(xiàn)了禁軍的異常,便將此事稟告給了蕭皇后。
得到情報,蕭皇后本應(yīng)親自告知楊廣,但蕭皇后留了個心眼,她讓宮女自己去報告皇帝。楊廣聞聽禁軍要造反,的確很惱火,但他沒有去找禁軍將領(lǐng),反而責罵宮女管了不該管的事,并將這名宮女處死。
外面這么大的動靜,難道楊廣會不清楚,可在此時,楊廣選擇做一只鴕鳥,即使外面巨浪滔天,他也要欺騙自己一切安好。
楊廣或許達到了掩耳盜鈴的最高境界,在此之前東征西討的帝王之氣早已消失殆盡,他放棄了國家,放棄了軍隊,甚至放棄了自己。
三、“給使”放假,隋煬帝失去最后一道屏障
虎牙郎將趙行樞參與了逃跑計劃,并和將作少監(jiān)宇文智及說了此事,宇文智及之后的幾句話,將逃跑轉(zhuǎn)變成了政變。
禁軍將士原本只打算逃跑,而宇文智及說道:“雖說皇帝昏庸無道,但威令還在,如果你們跑,也難逃一死,如今群雄逐鹿,倘若咱們趁機起事,正是帝王之業(yè)??!”
在宇文智及的鼓動下,禁軍將士們放棄了逃跑,轉(zhuǎn)而將矛頭對準了隋煬帝。 正所謂墻倒眾人推,破鼓萬人捶,在這其中,宇文智及、宇文化及、裴虔通等人紛紛倒戈相向。
宇文智及、宇文化及是宇文述的兒子,隋煬帝待他們不薄,而裴虔通被隋煬帝視為親信,一方面我們看到了世態(tài)炎涼,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了隋煬帝的口碑之差。
數(shù)萬名驍果軍集結(jié)起來,拿起刀槍,對著他們的主子下了毒手。在這種其中,最令人料想不到的,就是政變太過順利了,叛軍幾乎沒有受到任何阻礙,就抓住了隋煬帝。
楊廣在宮中是留有后手的,他曾在宮內(nèi)挑選了幾百名官奴,在玄武門守衛(wèi),被稱作“給使”,而在政變當天,這些人突然全部消失。
不是說這些人對皇帝不忠,而是宇文化及提前收買了給使的主管,當天所有人全部放假,隋煬帝的最后一道屏障,就這么糊里糊涂消失了。
臨死之前,隋煬帝大聲喊道:“天子死自有法,何得加以鋒刃!取鴆酒來!”原來隋煬帝早就預(yù)料到有這一天,已經(jīng)準備好了毒酒。可在關(guān)鍵時刻,宮女們早就跑光了,誰給他取拿毒酒?為了死得有點尊嚴,隋煬帝結(jié)下練巾,讓侍衛(wèi)將其縊殺。
驍果軍多年受到皇帝厚待,其內(nèi)部有那么團結(jié)嗎?縱使隋煬帝再昏庸,要想自保一時,難道做不到? 我們只能得到一個答案,隋煬帝放棄了抵抗,放棄了自己和一切。
參考資料:《資治通鑒·第一百八十五卷》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4053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嚴幼韻是什么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