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們在上學期間可能已經學過一些歷史知識,但是歷史的深度和廣度遠遠超出了我們的課本范圍。歷史中有無數精彩的故事,等待我們去挖掘和發(fā)現。今天,我為大家搜集了關于李琮人物解讀:唐玄宗李隆基長子的歷史知識,趕快來看看吧。
李琮(?-752年),唐玄宗李隆基的長子,母親是劉華妃。他在唐景云元年(710年)祖父唐睿宗李旦復位時被冊封為許昌郡王,后來又在唐開元四年(716年)被遙領安西大都護、安撫河東、關內、隴右諸蕃大使并改封慶王,更名李潭。開元十五年(727年)又遙領涼州都督、河西節(jié)度使。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授太子太師,改名李琮。其后成為司徒,并擔任了太原牧。直到天寶十一年(752年)五月因病去世。
李琮的官職升遷可謂一路順暢,從都護、慶王到太子太師,再到司徒和太原牧,其地位逐漸穩(wěn)固。而在他去世后,唐肅宗李亨追謚為奉天皇帝,其妻竇氏追封為“恭應皇后”,并將其改葬于華清宮北齊陵。
李琮的一生雖然沒有在歷史上留下過多的戰(zhàn)功和政績,但他在唐朝的政治體制中卻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一生官職的變遷也反映出了當時的政治架構和皇權體系。
天寶十一年(752年)五月,病死,唐玄宗李隆基追謚為靖德太子,原葬于渭水之南細柳原。唐肅宗李亨即位后,追謚為奉天皇帝,其妻竇氏追封為“恭應皇后”,備禮改葬于華清宮北齊陵。
《明皇雜錄》《兩唐書·李林甫傳》記載:唐玄宗曾對李林甫提及,李琮曾在苑中打獵時面部為豽所傷,這很可能是他雖為長子,卻未能被立為皇太子的原因。唐肅宗為皇太子時,李林甫為了謀害太子,曾提議玄宗立長子為儲,玄宗也有所猶豫,但最終因太子恭謹孝順而沒有易儲。
奉天皇帝琮,玄宗長子也,本名嗣直。景云元年九月,封許昌郡王。先天元年八月,進封郯王。開元四年正月,遙領安西大都護,充安撫河東、關內、隴右諸藩大使。十三年,改封慶王,仍改名潭。
十五年,遙領涼州都督,兼河西諸軍節(jié)度大使。二十一年,加太子太師,改名琮。二十四年,拜司徒。天寶元年,兼太原牧。十一載薨,贈靖德太子,葬于渭水之南細柳原,仍于啟夏門內置廟祔享焉。
至德元年建寅月九日,詔追冊為奉天皇帝,妃竇氏為恭應皇后,備禮改葬于華清宮北齊陵,以尚書右仆射、冀國公裴冕為其使。
以上是本文關于李琮人物解讀:唐玄宗李隆基長子的所有內容了。如果你對歷史人物感興趣,還希望了解更多關于歷史相關內容的話,我們強烈推薦你關注我們。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4058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