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國家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著悠久的歷史,是唯一一個未曾中斷過歷史的國家。在悠久歷史和文化中,包含著大量的歷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這些都是寶貴文化遺產。今天,想要為您講述的是琦善是不是賣國賊的相關內容。
另一方面當時絕大多數(shù)中國人都陶醉在天朝上國的美夢中,認為英國、法國等西方國家不過是野蠻、蠻夷之邦。琦善也同樣堅信這一點。在他的信念中,他絕不會低頭接受野蠻人的賄賂,背叛自己的祖國。
綜合以上兩方面的情況來看,琦善作為一個出身高貴、背景雄厚的滿洲貴族,對其財產極度富有保護意識。他對于中國獨立、尊嚴的堅信也讓他無法屈從于外國勢力的勾引和欺騙。他視野獨特,秉持著高尚的信仰和家族的榮耀,因此絕不會背叛自己的國家。
另一方面,當時的大多數(shù)中國人都沉浸在天朝上國的美夢中,認為英法等國只是野蠻國家,琦善同樣堅信這一點。所以琦善不可能屈尊接受野蠻人的賄賂,背叛自己的國家。
其次,從琦善所謂的賣國表現(xiàn)來看,茅海建先生在書中總結了琦善賣國論的四個依據(jù),即主張禁煙、打擊林則徐,不事戰(zhàn)守和私自割讓香港。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有必要討論一下這四條能否成立?;旧?,琦善只能說不主張用武力解決爭端,而是希望通過談判與和平的方式來處理中英之間的這一爭端。
從以上兩點來看,琦善實際上不能被稱為叛徒,而只是一個和平主義者,屬于主和派。至于琦善是什么樣的人,出生在滿洲貴族家庭的琦善,只是當時天朝上國美夢里的清朝朝臣中的一員。他既沒有遠見認識到中英之間的根本差距,也不會以平等的眼光看待英國。
從這個角度來看,琦善只能算是一個普通人。琦善和談失敗,一方面源于中英之間的誤解,另一方面與中英實力懸殊有關。
以上是本文關于琦善是不是賣國賊的所有內容了。如果你對歷史人物感興趣,還希望了解更多關于歷史相關內容的話,我們強烈推薦你關注我們。
1. 關于鴉片戰(zhàn)爭詩句
關于鴉片戰(zhàn)爭詩句 1.描寫鴉片戰(zhàn)爭的詩句
19世紀初
鬼船在太平洋上招搖【原創(chuàng)】鴉片戰(zhàn)爭(詩歌)
英美俄的鴉片
像幽靈一樣
悄然登陸大清王土
從此
白銀隨煙不斷遁往異國他鄉(xiāng)
大清王朝的身子骨
消瘦不堪 且
每況愈下
從權貴到士兵
從士兵到平頭百姓
哈欠聲此伏彼起
道光在無奈之下
把尚方寶劍交給林則徐
于是 大清也能用大炮練練它那
嘶啞已久的嗓子了
于是珠江口岸的江水平靜如初了
林則徐。鄧廷楨。關天培。
如三把尖刀
直逼鴉片商的喉管
鴉片商們心驚膽戰(zhàn) 如喪考妣
交出了令人震驚的230萬斤鴉片
1839年6月
大清?;㈤T海灘
大清子民觀看大快人心的虎門銷煙
…………
1840年6月
賊心不死的英國米子旗
出現(xiàn)在太平洋上
英國佬的軍艦闖入珠江口
發(fā)動了駭人聽聞的鴉片戰(zhàn)爭
……
英國鬼子侵占定??h
北犯天津???br>
…………用大炮的粗嗓門向清政府發(fā)話
道光龍顏失色 在慌亂中
把林則徐的烏紗錯戴在了賣國賊琦善的頭上
道光在朝廷正襟危坐
英國佬在廣州對琦善吹胡子瞪眼
于是 膽小如鼠又膽大妄為的賣國賊琦善
親自簽訂了割地又賠款的《穿鼻草約》
……
道光頓覺臉上無光
決定對英作戰(zhàn)
可是他一錯再錯
又派了一個扶不起的阿斗奕山
去主持軍事
使大清羸弱的身軀
接連不斷地受傷
孤膽英雄關天培犧牲于海防
幸有三元里人民、寧波黑水黨
為他挽回了一點面子
但是大清王朝的全線潰敗已成定局
悲莫悲兮
……
大清成了英法美等國口中
想吃就吃的
一塊
肥肉
從此
大清的天空布滿了歷史的陰霾
至今還在多少人的心空
網羅愛國主義激情
2.鴉片戰(zhàn)爭 名句
鴉片戰(zhàn)爭中 ——————林則徐
林則徐,姓林,名則徐,字元撫。則是學習、效法的意思,徐指的是福建巡撫徐嗣曾。元撫是以巡撫徐嗣曾為榜樣的意思。
林則徐名言名句: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么,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么,愚而多財,益增其過。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有容乃大千秋幾?無欲則剛百世師。比武守疆驅虎豹,論文說理寓詩詞。為官首要心身正,蓋世功勛有口碑。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謫居正是君恩厚,養(yǎng)拙剛于戍卒宜。 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
存心不善,風水無益;父母不孝,奉神無益;兄弟不和,交友無益;行止不端,讀書無益;作事乖張,聰明無益;心高氣傲,博學無益;時運不濟,妄求無益;妄取人財,布施無益;不惜元氣,醫(yī)藥無益;淫惡肆欲,陰騭無益
三生慧福孰能兼,占盡韶華頗不廉。悟徹優(yōu)曇天女散,不如趺坐一枝拈。
湖山也結甘棠想,香火難忘寸草心。比似圓通禪院里,寶書飛蓋一長吟。
遙知手握牟尼串,猶念金剛般若經。
丈夫只手把吳鉤,意氣高于百尺樓。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定將捷足隨途驥,那有閑情逐水鷗。笑指蘆溝橋畔月,幾人從此到瀛洲?回頭往事竟成塵,我是東西南北身;白下沉酣三度夢,青衫淪落十年人。窮通有命無須卜,富貴何時乃濟貧;角逐名場今已久,依然一幅舊儒巾。
3.關于鴉片戰(zhàn)爭的詩歌
19世紀初
鬼船在太平洋上招搖
英美俄的鴉片
像幽靈一樣
悄然登陸大清王土
從此
白銀隨煙不斷遁往異國他鄉(xiāng)
大清王朝的身子骨
消瘦不堪 且
每況愈下
從權貴到士兵
從士兵到平頭百姓
哈欠聲此伏彼起
道光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61326235在無奈之下
把尚方寶劍交給林則徐
于是 大清也能用大炮練練它那
嘶啞已久的嗓子了
于是珠江口岸的江水平靜如初了
林則徐。鄧廷楨。關天培。
如三把尖刀
直逼鴉片商的喉管
鴉片商們心驚膽戰(zhàn) 如喪考妣
交出了令人震驚的230萬斤鴉片
1839年6月
大清?;㈤T海灘
大清子民觀看大快人心的虎門銷煙
…………
1840年6月
賊心不死的英國米子旗
出現(xiàn)在太平洋上
英國佬的軍艦闖入珠江口
發(fā)動了駭人聽聞的鴉片戰(zhàn)爭
……
英國鬼子侵占定??h
北犯天津海口
…………用大炮的粗嗓門向清政府發(fā)話
道光龍顏失色 在慌亂中
把林則徐的烏紗錯戴在了賣國賊琦善的頭上
道光在朝廷正襟危坐
英國佬在廣州對琦善吹胡子瞪眼
于是 膽小如鼠又膽大妄為的賣國賊琦善
親自簽訂了割地又賠款的《穿鼻草約》
……
道光頓覺臉上無光
決定對英作戰(zhàn)
可是他一錯再錯
又派了一個扶不起的阿斗奕山
去主持軍事
使大清羸弱的身軀
接連不斷地受傷
孤膽英雄關天培犧牲于海防
幸有三元里人民、寧波黑水黨
為他挽回了一點面子
但是大清王朝的全線潰敗已成定局
悲莫悲兮
……
大清成了英法美等國口中
想吃就吃的
一塊
肥肉
從此
大清的天空布滿了歷史的陰霾
至今還在多少人的心空
如果想知道煙片戰(zhàn)爭的經過,可以關注一下028牛逼吧的歷史欄目,這里有更加詳細的內容
4.鴉片戰(zhàn)爭的詩句
19世紀初
鬼船在太平洋上招搖【原創(chuàng)】鴉片戰(zhàn)爭(詩歌)
英美俄的鴉片
像幽靈一樣
悄然登陸大清王土
從此
白銀隨煙不斷遁往異國他鄉(xiāng)
大清王朝的身子骨
消瘦不堪 且
每況愈下
從權貴到士兵
從士兵到平頭百姓
哈欠聲此伏彼起
道光在無奈之下
把尚方寶劍交給林則徐
于是 大清也能用大炮練練它那
嘶啞已久的嗓子了
于是珠江口岸的江水平靜如初了
林則徐。鄧廷楨。關天培。
如三把尖刀
直逼鴉片商的喉管
鴉片商們心驚膽戰(zhàn) 如喪考妣
交出了令人震驚的230萬斤鴉片
1839年6月
大清?;㈤T海灘
大清子民觀看大快人心的虎門銷煙
…………
1840年6月
賊心不死的英國米子旗
出現(xiàn)在太平洋上
英國佬的軍艦闖入珠江口
發(fā)動了駭人聽聞的鴉片戰(zhàn)爭
……
英國鬼子侵占定??h
北犯天津???br>
…………用大炮的粗嗓門向清政府發(fā)話
道光龍顏失色 在慌亂中
把林則徐的烏紗錯戴在了賣國賊琦善的頭上
道光在朝廷正襟危坐
英國佬在廣州對琦善吹胡子瞪眼
于是 膽小如鼠又膽大妄為的賣國賊琦善
親自簽訂了割地又賠款的《穿鼻草約》
……
道光頓覺臉上無光
決定對英作戰(zhàn)
可是他一錯再錯
又派了一個扶不起的阿斗奕山
去主持軍事
使大清羸弱的身軀
接連不斷地受傷
孤膽英雄關天培犧牲于海防
幸有三元里人民、寧波黑水黨
為他挽回了一點面子
但是大清王朝的全線潰敗已成定局
悲莫悲兮
……
大清成了英法美等國口中
想吃就吃的
一塊
肥肉
從此
大清的天空布滿了歷史的陰霾
至今還在多少人的心空
網羅愛國主義激情
5.關于鴉片戰(zhàn)爭的歌謠
關于鴉片戰(zhàn)爭時期的詩歌
鴉片戰(zhàn)爭作為中國第一次反抗西方侵略失敗的恥辱紀錄,既暴露了清政權的腐敗無能,也宣告了中國所面臨的深重危機,它在人們心中引起了極大震動。這一時期留下了眾多揭露時弊和抒發(fā)憂國之情的詩篇,作為時代的紀錄,有其特殊意義。
以虎門禁煙而名垂史冊的林則徐(1785—1850),并不以詩著稱,但由于地位與經歷的關系,他的詩作對了解鴉片戰(zhàn)爭前后的形勢有重要的價值。他謫戍伊犁時所作《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出嘉峪關感賦》等,表達了憂念時事、以身許國的熱情。前一首中“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是他常吟誦的句子,從中可以感受到一個正直的政治家的心跡。
反映鴉片戰(zhàn)爭史實的詩篇,著名的有貝青喬的《咄咄吟》,由一百二十首絕句組成。作為作者投效揚威將軍奕經軍中所見所聞的紀錄,這些詩在揭露清朝軍隊的腐敗與落后、反映士兵的生活與心理方面,具有較強的真實性。另外,張維屏的《三元里》紀述了廣州三元里鄉(xiāng)民圍困英國侵略軍的經過;朱琦的《關將軍挽歌》歌頌愛國將領關天培,都廣為人知。同類詩歌還有很多,不一一提及。這一類詩作往往有思路簡單、敘事淺直的弱點,所涉及的問題也多停留在表面。但它們不僅反映了那一段特殊歷史的面貌和人們悲憤的心情,也進一步推進了自龔自珍以來以詩歌縱橫議論時政的風氣。
詩歌的形式,也變得比較自由,不太拘泥于格律,語言大都平易直達。在詩風的轉變上,這一類詩也是有影響的。
6.林則徐寫過那些比較有名的詩句
您好哦
林則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區(qū))人,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清代政治家、思想家、詩人、民族英雄,官至一品,曾任湖廣總督、陜甘總督和云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 1839年,林則徐于廣東禁煙時,派人明察暗訪,強迫外國鴉片商人交出鴉片,并將沒收鴉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門銷毀。虎門銷煙使中英關系陷入極度緊張狀態(tài),成為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英國入侵中國的借口。1850年11月22日,林則徐在普寧老縣城病逝。 林則徐的著作有《云左山房文鈔》、《云左山房詩鈔》、《林文忠公證書》、《林則徐集》、《林則徐書簡》等。
望采納!
關天培(1781-1841),字仲因,號滋圃,謚忠節(jié)、封振威將軍,漢族,江蘇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淮安市楚州區(qū))人,晚清著名愛國名將,民族英雄。著有《籌海初集》及訓練圖表等。三國名將武圣人關羽后裔,其后人多仁人志士,職業(yè)軍人。歷任把總、千總、守備、參將、副將、提督等要職。在任廣東大清水師提督其間,全力支持民族英雄林則徐虎門禁煙。關將軍身經百戰(zhàn),身先士卒、出生入死,在率領將士與英國侵略軍浴血激戰(zhàn)中為國捐軀。為鞏固國防,維護國家主權作出了杰出貢獻。關忠節(jié)祠、關忠節(jié)公天培墓,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詳細介紹
行伍出身,但很注意習文,曾說:“吾不能習詞賦,封章啟事,有用于時,此吾之學文也?!彼献? 關天培章公文,必親自動手削稿。嘉慶八年(1803年)二十三歲時考取武庠生,歷任把總、千總、守備、游擊、參將、副將等軍職。道光六年(1826年)任太湖營水師副將,同年以督押海運漕米船自吳淞到天津,途中雖遇驚濤駭浪,仍能安全抵達,因之受到特別嘉獎。1827年提升為江南蘇松鎮(zhèn)總兵。道光十三年(1833年)署江南提督,1834年授廣東水師提督。自接任后,即致力于加強廣東沿海的防務。支持林則徐實行禁煙。其后,他傾力于虎門要塞威遠、靖遠炮臺的改建,設法加添了火力強大的“洋炮”200多門以抗擊外國侵略勢力的挑釁。而當英國軍艦在珠江口穿鼻洋開炮攻擊中國水師時,關天培親臨火線指揮,帶傷督飭水師反擊,迫使英艦受重創(chuàng)后遁去。 道光二十年(1840)九月,林則徐被撤職查辦。廣東地方官吏大多改持與侵華英軍“和談”的態(tài)度,而關天培卻不為所動,仍然堅決主戰(zhàn)。為此,他特意在大戰(zhàn)前夕,派專人將自己的舊衣與遺齒送回故鄉(xiāng)與家人作訣念明示死志。是年十二月初十,虎門要塞的沙角、大角炮臺均被英軍攻陷,守將陳連升等戰(zhàn)死。關天培坐鎮(zhèn)虎門,僅剩數(shù)百名將士隨其堅守要塞。他歷次向兩廣總督請援,但均無法取得有力的援助。關天培知道難以挽回戰(zhàn)局,遂決心以戰(zhàn)死報國。
道光二十一年(1841)二月初六,英軍對虎門要塞發(fā)動總攻,關親臨鎮(zhèn)遠炮臺指揮,負傷十余處尚親自開炮還擊敵軍。至傍晚時英軍攻入炮臺,關天培持刀奮戰(zhàn)被砍傷左臂,后被槍彈擊中,致創(chuàng)痕遍體,口中仍然大呼殺敵。相當于南海艦隊司令員。英軍大舉進攻虎門諸炮臺,守軍才幾百人,關天培在孤軍無援的絕境下,決心死守陣地。英國司令向關天培發(fā)出最后通牒,令其放棄虎門各炮臺,關天培不予理睬。最終,英軍向清軍發(fā)起猛攻,關天培頑強抵抗。在犧牲前,關天培特地委派家丁孫長慶將他的廣東水師提督官印送回省城。他在靖遠炮臺率孤軍英勇奮戰(zhàn),孫長慶徘徊良久,不忍離去,待其抱印而走,到半山,回首時見敵炮已經擊中關天培,關天培的尸體最后被人找到時,身體的一半已被炮火燒焦了。他的親隨孫長慶將其遺骸護送回淮安楚州城東南窯村埋葬,出葬的那天,“士大夫數(shù)百人縞衣迎送,旁觀者或痛哭失聲”。建立祠堂以祀之。
他的英烈事跡被廣為傳頌,譽之為深具民族氣節(jié)的一代名將。著有《籌海初集》。
生平事跡
關天培調任廣東水師提督的這年,正是英國商務監(jiān)督律勞卑率兵船蠻橫闖入廣東省河之后,為了加強海防,清政府調他到這個當時是全國對外交往和貿易的唯一口岸廣州。關天培面臨著艱巨的任務,為了專心致志搞好海防,先令妻子奉老母歸里,自己帶著三個家丁到廣州赴任。就任后,他“親歷重洋,遍觀厄塞”,根據(jù)虎門的險要形勢,進行嚴密設防,設置了三重門戶:以沙角、大角兩炮臺為第一重門戶;南山、鎮(zhèn)遠、橫檔三炮臺為第二重門戶,并將其中的南山炮臺加以改建,加筑石基,增設月臺,改變炮位過高的弱點,改稱為威遠炮臺;獅子洋口的大虎門炮臺為第三重門戶。這三重門戶也就是三條防線,緊緊地把守住珠江口的南大門。他一方面在第二、三防線之間,威遠、鎮(zhèn)遠與橫檔的適當?shù)囟卧O置大鐵鏈和木排,以阻攔敵闖入內洋;另方面又親自監(jiān)督鑄造大炮八千斤、六千斤者四十尊,六千斤以下者數(shù)百尊,分置各炮臺,以加強防守力量。與此同時,他又加緊訓練水師部隊,親自駐扎在虎門督軍操練,每年二月末、八月初,“分飭本標將備,率親兵五百余名,分赴威遠、鎮(zhèn)遠、橫檔、大澆、永安、鞏固六處,練習炮準,其大角、沙角炮臺等處,共兵六百四十名。每次操練可十日為度”。他還將建設虎門要塞的經驗和匯集的有關資料,編成《籌海初集》四卷并附有許多詳細的地圖和訓練圖、表等,以資參考。 關天培
這時鴉片煙流毒全國,英、美的鴉片躉船源源不斷東來,鴉片走私貿易極為猖獗,關天培積極協(xié)助兩廣總督鄧廷楨進行偵緝。到道光十九年(1839年)春林則徐到廣東后,關天培更是盡力支持和配合禁煙運動,取得了迫使義律繳出二萬余箱、袋鴉片,并在虎門全數(shù)銷毀的偉大勝利。在林則徐的贊助下,他又在武山上的威遠炮臺和鎮(zhèn)遠炮臺之間新修筑起一座大炮臺,名為靖遠,炮洞六十八個,配炮六十位。其建筑之堅固與火力之充沛,為虎門各炮臺最。當時關天培除自鑄鐵炮外,還在林則徐、鄧廷楨的大力支持下,從澳門等地購進洋炮二百多尊,并嚴格訓練大批招募來的水師兵勇,改革編制,將大鵬營由營改為協(xié),撥副將駐扎那里,與香山協(xié)相呼應,又雇用一批米船、紅單船、拖風船,利用有利地形與軍民在海上與陸上的緊密協(xié)作,切實做到嚴陣以待,以迎擊來犯的敵人。林則徐對關天培這些整頓防務的努力予以很高的評價,稱贊他“殫精竭慮,寢食以之”。
關天培祠墓
由于關天培在廣東沿海的嚴密布防,使英國侵略者在這個時期的挑釁與襲擊都未能得逞。道光十九年七月二十七日(1839年9月4日),義律率兵船二艘、貨船三艘到九龍山口岸以索食為名,突發(fā)炮火,進行挑釁活動,遭到大鵬營參將賴恩爵率領的水師猛烈反擊,狼狽逃跑。兩個月以后,九月二十八日(11月3日)義律又阻擋英國商船具結,破壞中英正常貿易,挑起穿鼻之戰(zhàn),這次戰(zhàn)斗可說是揭開了中英鴉片戰(zhàn)爭的序幕,實際上是英國發(fā)動鴉片戰(zhàn)爭的開始。在這次戰(zhàn)斗中,關天培親臨督陣,雖手背受傷,仍奮不顧身,執(zhí)刀屹立,督令弁兵,對準英艦連轟數(shù)炮,使它遭到重創(chuàng),倉皇遁去。此后十天內,英艦又接連向官涌守軍發(fā)動六次進攻,結果都被增城營參將陳連升等所率領的守軍所擊退,獲得全勝。戰(zhàn)斗結束后,關天培得到清政府的嘉獎,在道光帝的上諭里寫道:“此次攻擊夷船,提督關天培奮勇直前,身先士卒,可嘉之至!著賞給‘法福靈阿巴圖魯’名號”,并下令“交部從優(yōu)議敘,以示獎勵”。
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后,關天培督率水師,堅守陣地,并積極組織漁船、蟹艇,利用各種機會襲擊侵略軍。道光二十年十一月(1840年12月),琦善以欽差大臣和兩廣總督的身份抵達廣州,一反林則徐之所為,遣散兵勇,盡撤海防,將關天培數(shù)年來辛苦經營的虎門三道防線并木排鐵鏈全數(shù)加以毀棄。關天培為此感到十分痛心,一再要求琦善采取抵抗的積極措施,都遭到拒絕。這年十二月十五日(1841年1月7日),英軍突然襲擊并攻占大角、沙角炮臺,副將陳連升壯烈犧牲,虎門形勢十分危急。當時,關天培與總兵李廷鈺各只有弱兵數(shù)百,分守靖遠、威遠兩炮臺,請琦善派兵支援,琦善僅遣兵二百進行敷衍。道光二十一年二月初六日(1841年2月26日),英軍大舉進攻虎門諸炮臺,而守軍才幾百人,關天培在孤軍無援的絕境下,決心死守陣地,將自己的財物全部分贈將士,鼓勵他們英勇殺敵,他與游擊麥廷章等晝夜督戰(zhàn)。敵軍在占橫檔、永安等炮臺后,集中兵力進攻靖遠和威遠炮臺,關天培親燃大炮自上午十時至下午七時,與敵激戰(zhàn)達十小時之久。敵人自炮臺背后進攻,關天培身被數(shù)十創(chuàng),猶持刀拚殺。當時年近六旬,重傷后,親手點燃大炮轟擊敵人。最后英勇犧牲,游擊麥廷章及所部戰(zhàn)士數(shù)十人也都壯烈捐軀。
關天培在犧牲前特地委派家丁將他的廣東水師提督官印送走。他早已作為國捐軀的準備,開戰(zhàn)前給家人寄去一個匣子,內放幾枚牙齒和幾套舊衣服,表示自己必死的決心。他的尸體由家丁在亂尸中找到,身體的一半已被炮火全燒焦了。出葬的那天,“士大夫數(shù)百人縞衣迎送,旁觀者或痛哭失聲”。
關天培血戰(zhàn)虎門
1841年2月26日
民族英雄關天培率部在虎門與英國侵略者激戰(zhàn)時壯烈犧牲。
關天培,江蘇淮安府山陽縣人,1834年調任廣東水師提督。這時候,外國侵略者看到清政府腐朽昏庸,千方百計企圖打開中國的大門,擴大對中國的侵略。關天培到任以后,親自查看海防要塞,決定增修和加強虎門炮臺,并加緊操練軍隊。1839年,林則徐任欽差大臣,到廣東禁煙。關天培成為林則徐的得力助手。他一面積極協(xié)助林則徐收繳外商鴉片,一面認真布置海防,督造排樁,設置鐵鏈,準備抵御侵略。
1840年7月
英水手在尖沙嘴一帶橫行霸道,殺死一無辜村民,林則徐提出抗議,要英國駐華商務監(jiān)督義律交出兇手,義律不但不交,反而乘機擴大侵略,接連幾次向廣東沿海武裝進犯。關天培身先士卒,率領將士嚴陣以待,英勇抵抗,屢次打敗英軍,使他們的侵略行動未能得逞。
關提督血戰(zhàn)虎門義律看到關天培率領的兵力強大,不敢任意挑釁,而英國的鴉片販子仍在繼續(xù)走私鴉片。關天培積極配合林則徐,搜捕鴉片走私船。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后,關天培在林則徐領導下,率兵英勇反擊英軍,英軍無法侵占廣東,只得分兵北上,進犯天津。而昏憒的道光皇帝卻屈從了侵略者的要求,下令將林則徐革職,派直隸總督琦善替任。
琦善一到廣州,就反對林則徐、關天培的做法,下令撤除關天培多年苦心經營的海防,水師被遣散三分之二,戰(zhàn)斗力最強的募勇被全部遣散,這正迎合了英軍的需要。
1841年1月
英軍乘虛而入,攻陷沙角、大角兩炮臺,這樣虎門失去屏障。此時虎門炮臺只有少數(shù)兵力防守,形勢萬分危急。關天培坐鎮(zhèn)前線,向琦善請求增援。可是,琦善這個可恥的賣國賊唯恐妨礙“議和”,不敢發(fā)兵。關天培極為憤恨,決定死守。他拿出自己的銀錢補充軍餉,鼓勵將士英勇殺敵,又將數(shù)枚脫落的牙齒和幾件舊衣寄給家眷,表示了與炮臺共存亡的決心。
2月26日
英軍向虎門大舉進攻。敵人在炸斷攔江鐵鏈,攻占橫檔等幾座炮臺之后,全力轟擊關天培所在的靖遠炮臺。關天培率領將士,揮刀上陣,指揮士兵頑強堅守。戰(zhàn)斗從中午到深夜,進行得異常激烈。無奈寡不敵眾,守衛(wèi)炮臺的將士大半英勇犧牲,關天培也受傷10多處,周身鮮血淋漓,但他仍屹立陣前,親手燃炮射擊。這時,敵人從炮臺背后蜂擁而上,一士兵要將關天培背下陣地,他橫刀阻止。為了不使提督大印落入敵手,關天培急令隨從將大印帶走,隨從哭著拽住他的衣襟,請求一同撤走。關天培厲聲拒絕,堅持指揮,激勵士兵奮力苦戰(zhàn)。忽然,敵人又一發(fā)炮彈襲來,這位年逾六旬的老將不幸中彈犧牲。最后,守衛(wèi)炮臺的400多名將士,全部壯烈殉國。
武圣后裔血染虎門
關天培(1781—1841),字仲英,號滋圃。江蘇山陽(今淮安市)人。關天培為“武圣”關羽的56世孫[1],關興后裔(臺灣學者考)。父親關自明出身行武。少年時代的關天培因家境貧寒,只讀過幾年書,輟學后隨父習武,并學得一手好武藝。青年時代的關天培獨自一人離家,開始自謀生計。繼而投身行武,歷任把總、千總、守備、都司、游擊、參將及副將等職。 關天培提督祠堂
道光六年(1826)
關天培因督押海運漕糧有功,受到朝廷嘉獎,升任太湖營水師副將,次年提升為江南蘇松總兵。道光十三年(1833)署江南提督,次年改任廣東水師提督,從此致力于廣東海防建設。
道光十四年(1834)10月
關天培擢升廣東水師提督,負責鎮(zhèn)守虎門要塞。此時,關天培深感責任重大,讓夫人和子女陪同年近八旬的母親回淮安老家,替他盡孝,而他自己卻只帶了3名家丁赴任。 關天培的母親吳氏是一位深明大義的老人,臨行前,吳氏叮囑兒子關天培:“遠赴新任,移忠作孝,不必分心,以老母為念?!?br> 到任之初,關天培“公務無分巨細,事事盡心”,他親自到實地勘察,精心設計制定出既符合虎門地形,又能有力抵御海上來敵的炮臺擴建計劃,從而使虎門炮臺成為南海邊防堅強的防御堡壘。道光十四年(1834)關天培還將自己整頓和加強沿海防守工事的經驗撰寫成《籌海初集》一書。該書為清王朝的海防建設提供了重要的參考,關天培成為中國近代海防建設的一位杰出先驅者。
道光十九年(1839)
清政府任命湖廣總督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南下廣州,主持禁煙運動。關天培除了積極配合兩廣總督鄧廷楨打擊鴉片走私販外,還堅決支持林則徐的禁煙行動,并出動水師,首先承擔了收繳和銷毀鴉片的重要而艱巨的任務。共收繳英美兩國商人的鴉片兩萬多箱,最后全部交給林則徐,在虎門海灘銷毀。因為關天培在禁煙運動中積極配合林則徐,立下汗馬功勞,還受到清廷加一級的獎勵。
虎門銷煙后
英國派軍艦多次在虎門海防挑釁,都遭到關天培所指揮的水師的嚴厲打擊。于是英國海軍北上,攻陷定海,直逼天津,準備進犯北京,對清廷施加壓力。這時,腐敗的清政府面對英軍的強大壓力,不但不予抵抗,相反派琦善為兩廣總督,拆除林則徐、關天培親手建立起來的堅固海防設置,甚至下令,當英軍侵犯我海防時,不準我軍還擊,胡說什么“以免驚動英軍”。
道光二十一年(1841)一月
當英軍大舉進攻沙角、大角炮臺,守將陳連升在無外援的情況下,致使兩地炮臺失陷,最后戰(zhàn)死疆場。本來琦善阻止外援部隊的參戰(zhàn)是陳連升失敗的重要原因,他卻要嫁禍于關天培。
其后
當英軍再度大舉侵犯虎門,“戴罪立功”的關天培面對虎門危在旦夕的嚴峻形勢,曾多次請求增兵,卻遭到琦善的拒絕。此時的關天培置個人安危于度外,在他的帶領下,虎門官兵決計與炮臺共存亡。為了表示他誓死抗敵的決心,關天培將自己脫落的牙齒、舊衣服以及從頭上剪下的一綹頭發(fā)緘封起來,一起寄給老家的母親和妻子兒女,以示與他們訣別。然后親自坐鎮(zhèn)清遠炮臺,日夜與將士們一同抗擊英軍。
此時英艦集中兵力攻擊清遠炮臺及其兩側的鎮(zhèn)遠、威遠炮臺。關天培面對強敵,在無援兵的情況下,決心以死報國。他此時還將自己的全部財產拿出來分給了將士,然后高聲喊道:“將士們,人在炮臺在,不離炮臺半步!”眾將士在他的鼓舞下,向敵人猛沖過去,使敵人不敢靠岸。 正當勝利在望之際,突然傾盆大雨使大炮的火門透水,失去攻擊力。關天培眼看英軍向岸上蜂擁而至,在這緊要關頭,他為了維護國家尊嚴,不使清廷頒發(fā)給他的提督大印落入敵人之手,于是下令他的侍從孫長慶攜帶好印璽,將其火速送回廣州省府。孫長慶在這緊要關頭不忍心離去,要求與提督關天培一同撤退突圍。關天培拔出腰刀,硬逼著孫長慶立即突圍而去,并對孫長慶說:“吾上不能報天恩,下不能養(yǎng)老母,死有余恨。汝歸告吾妻子,但能孝吾親,吾目瞑矣! ” 塑像
孫長慶剛沖出敵人的包圍圈,行至半山腰,眼見關天培身先士卒,率領眾將士手持兵器,與英軍進行短兵相接的肉搏。關天培終因年歲已高,加之寡不敵眾,左臂被敵人砍傷,此時,他仍然奮勇向前,又忍痛砍殺了幾個英軍士兵,最后不幸被敵人子彈打中胸膛。關天培以身殉職時,雙目緊閉,挺立不倒。英軍見“關天培挺立如生,反駭而仆”,個個嚇得目瞪口呆。 關天培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和視死如歸的精神,連英國侵略軍的將領也為之折服,并稱他為“最杰出的元帥”。 關天培壯烈殉國的消息傳到廣州,已被清廷查辦的林則徐失聲痛哭,悲痛欲絕,當即寫下了“我不如你”四個大字,以示民族英雄林則徐對這位一同戰(zhàn)斗的摯友的敬仰與深情。林則徐還為關天培及與他一同殉職的麥廷章寫了一副挽聯(lián)。
挽聯(lián)
“六載固金湯,問何人忽壞長城,孤注空教躬盡瘁; 雙忠同坎壈,聞異類亦欽偉節(jié),歸魂鄉(xiāng)關面如生。 ” 這副挽聯(lián),充滿著林則徐對關天培、麥廷章等愛國將領的贊頌,對琦善等人“壞長城”的罪惡的譴責。 林則徐為關天培題寫的這副挽聯(lián)被鐫刻在淮安關忠節(jié)公祠大門的兩側。 關天培殉國后,他的靈柩由孫長慶送回淮安安葬時,“士大夫數(shù)百人縞衣迎送”,“無數(shù)旁觀者失聲痛哭”。為了紀念這位抗英名將,家鄉(xiāng)淮安還為他修建了關天培祠。在關天培殉難的地方虎門,清宣宗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還為他興建了“關忠節(jié)公祠”。
關天培殉職后
年逾八旬的母親,由朝廷“旨令地方官每月酌量給予銀米,以養(yǎng)余年”。長子關奎龍,在父親犧牲后,繼承父業(yè),投身行伍。早歿。關奎龍曾任守備、游擊及參將等職。次子關從龍,蔭襲云都尉,安徽候補同知。關天培的長孫關仙保,關奎龍之子,世襲騎都尉。同治五年(1866)署川沙營中軍守備。孫女關開保,關從龍之女,成人后嫁譚長清。譚長清曾隨父赴山東任職,后來譚父從軍,譚長清“不知所終”。此后關開保守寡,20世紀20年代初去世。
關忠節(jié)公祠
簡介
楚州城內縣東街有一座古樸肅穆的祠堂——關忠節(jié)公祠,為紀念民族英雄關天培所建。原為三間大殿、兩間廂房,被古色古香的花墻小院護圍著。神臺上,關天培官服塑像栩栩如生,兩旁一對親隨,分別執(zhí)劍捧書。享殿門上懸有"關忠節(jié)公祠"長匾額。殿兩旁懸有大書法家周木齋書寫的林則徐的楠木挽聯(lián)。 關天培墓,建在城東鄉(xiāng)南窯九村,墓旁流水潺潺,松柏參天。它與關忠節(jié)公祠一起,成為淮安市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敬挽民族英雄——關天培將軍聯(lián): 上聯(lián):大丈夫、保國家、率將士、戰(zhàn)英軍、寧死不屈,實乃為國家棟梁; 下聯(lián):真豪杰、衛(wèi)民族、守炮臺、驅洋寇、捐軀成仁,無愧于民族英雄。 ——張志真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4074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匈雅提的匈牙利民族英雄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