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們在上學期間學習歷史,但其實歷史的領域非常廣闊,除了課本上的知識外,還有許多有趣的歷史故事等待我們去發(fā)掘。今天我為大家整理的是關于徐茂公歷史上真實形象如何?這一歷史內容的詳細介紹。
徐茂公可以過著安逸的生活,守著家業(yè)享受榮華富貴,但是他卻毅然決然地加入了起義隊伍瓦崗,因為他明白“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他知道只有自己主動尋求出路,才能獲得更好的未來,而被動挨打只會損失更大。因此,徐茂公放棄了舒適的生活,選擇了艱苦的戰(zhàn)斗,成為了李淵賜姓李后改名為李世績的將領。
徐茂公在戰(zhàn)場上表現(xiàn)出色,以世績之勇威震敵國。他的軍事才能和膽識廣為傳頌,不僅在軍隊中受到尊重,也贏得了人民的愛戴。徐茂公指揮作戰(zhàn)機智過人,善于運籌帷幄,對敵軍的兵力、陣型等情況洞燭如晝,從而制定出更加有效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
除了在戰(zhàn)場上的出眾表現(xiàn),徐茂公也是一位有極高政治智慧的將領。他在與衛(wèi)國公李靖的合作中展現(xiàn)了出色的團隊合作精神和領導能力,成功地領導唐軍擊敗了貪婪寡廉鮮童子的叛亂。他不僅在軍事方面有著出色的才華,更在政治上展現(xiàn)了高度的智謀和眼光。
徐茂公的形象與小說中的描述相差甚遠。他并非手不能提、肩不能抗的文弱書生,而是一位身懷魄力、英勇無畏的將領。他出身豪門,擁有財富和地位,但他選擇了與人民站在一起,為國家的安寧和民眾的福祉而奮斗。徐茂公是歷史中真實存在的偉大人物,他的事跡不僅堪稱傳世佳話,更值得我們銘記和敬仰。
首先,徐茂公出身于富貴之家,史稱其“家多僮仆,積栗數(shù)千鐘”,且他與他父親都樂善好施之人,一心救濟窮苦人家,不分親疏遠近。他明明可以守著家業(yè)享福,但是卻毅然決然地加入瓦崗,因為他明白“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與其到時被動挨打,還不如主動為自己尋求一條出路。
其次,徐茂公擅計謀,當然這個計謀只是指兵法罷了,并不是什么能掐會算。在最初投靠瓦崗的翟讓時就曾獻策說,附近的鄉(xiāng)里我們都太熟悉了,不好下手,但是較遠的運河上多是富有的人,可以去那里搜集財物。翟讓采取了他的意見,使得瓦崗寨積累了大量的財物,同時也增加了一萬多的兵馬。
隨后,徐茂公又勸諫翟讓,讓他救出當時反叛失敗的英雄李密,以此來收買人心,擴大瓦崗寨的影響力。在投唐后的東征突厥一戰(zhàn)中,在朝廷派出的議和大臣唐儉和突厥的求和使者前去議和后,和李靖建議說突厥雖然戰(zhàn)敗,但人馬還多,若穿過沙漠找到援兵,還是會反悔的。
不如趁現(xiàn)在唐儉去往突厥,他們警戒降低之時,我們隨后去襲擊,這樣就可以不戰(zhàn)而平定賊寇了。最終使得唐朝徹底平定了突厥。還有就是他歷經三朝的同時也為三朝皇帝所喜愛。李淵就不用說了,李姓這個國姓就是他賜給徐茂公的。
而李世民則是托孤給他,對他說:“朕準備把年幼的太子托付給大臣,想來想去沒有比卿更適合的人。你過去不負于李密,現(xiàn)在難道會有負于朕嗎?”要是不是看重他,太宗怎會將自己的兒子交給他呢?而且在徐茂公生病的時候,太宗聽說胡須燒的灰可以治療此病,二話不說就剪下自己的胡須給他入藥。
在徐茂公去世之后,李治悲痛不已,大哭一場,且輟朝七日,在送葬時李治更是親臨未央宮故城,登上宮樓為他送葬,望著靈車痛哭。并且命令百官送葬到未央舊城西北。他的墳墓更是仿照漢代的大將衛(wèi)青、霍去病的墳墓,仿照陰山、鐵山及烏德鞬山建筑,以此表達他的功勞。
可惜的是徐茂公生前備受榮寵,死后卻受孫子反叛武則天的連累,被掘墓砍棺,收回了李姓的榮譽,直到唐中宗李顯復位,才被平反。
以上就是關于徐茂公歷史上真實形象如何?的全部內容了,小伙伴如果覺得不錯,還想要了解更多有關歷史類的相關的小知識、小趣聞和人物故事的話,歡迎大家關注我們。
歷史上不存在徐茂公這個人物但有徐懋功,徐茂公是以李績?yōu)樵驮斐鰜淼摹?/p>
李勣(594年-669年,“勣”音“績”),原名徐世勣,字懋功。
唐高祖李淵賜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諱改名為李勣,曹州離狐(今山東菏澤東明縣東南)人,唐初名將,曾破東突厥、高句麗,與李靖并稱。
后被封為英國公,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李勣一生歷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將入相,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倚之為長城。
顯慶二年(657年)奉旨與許敬宗、蘇敬、孔志約、于志寧等編《新修本草》二十卷,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由國家權力機關頒布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藥學專著,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出現(xiàn)的藥典。
徐茂公是李勣[jì](594年-669年12月31日)。
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曹州離狐(今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人。唐朝初年名將,與衛(wèi)國公李靖并稱。
徐茂公出身高平北祖上房徐氏,他早年投身瓦崗軍,后隨李密降唐。一生歷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他隨唐太宗李世民平定四方,兩擊薛延陀,平定磧北。后又大破東突厥、高麗,成為唐朝開疆拓土的主要戰(zhàn)將之一。
他出將入相,功勛卓著,被朝廷倚為干城,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歷任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司空、太子太師等職,累封英國公。
總章二年十二月戊申日(669年12月31日),徐茂公去世,享年七十六歲。冊贈太尉、揚州大都督,謚號“貞武”,陪葬昭陵。后配享高宗廟庭。
李勣兼通醫(yī)學,曾參與編纂世界上最早出現(xiàn)的藥典《唐本草》,并自撰《脈經》一卷,今已佚。
貞觀十五年(641年)十一月,李勣被征調入朝,任兵部尚書。他尚未赴任,正遇上薛延陀真珠可汗派其子大度設聯(lián)同同羅、仆骨、回紇、靺鞨、霫等部族,領軍二十萬南侵突厥俟利苾可汗阿史那·思摩。思摩率部眾進入長城,退守朔州(今山西朔縣),并派使向唐朝告急。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4075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徐茂公真實歷史上是怎樣的人
下一篇: 張邦昌有沒有做過皇帝,張邦昌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