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國家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擁有著悠久的歷史,是唯一一個未曾中斷過歷史的國家。在悠久歷史和文化中,包含著大量的歷史事件、故事、人物和文化,這些都是寶貴文化遺產(chǎn)。今天,想要為您講述的是李白的劍術真的很厲害嗎的相關內容。
從富裕家庭出生的李白性格狂傲,喜歡爭強好斗,因此在15歲時就開始學習劍術。為了更深入地理解劍術的奧妙之處,李白專門拜訪了當時被譽為唐朝第一劍客的人物,向他請教切磋。李白堅持跟隨這位劍圣學習劍術技巧,在劍法上不斷超越自我。
李白的決心和天賦使他迅速成為一名出色的劍客。他熟練掌握了各種劍術技巧,讓他在劍術比試中脫穎而出。他以迅猛的身法、準確的刺擊和嫻熟的劍術手法而聞名。李白的劍術展現(xiàn)出他內心的狂放和豪情,與他浪漫詩歌中的靈感相呼應。
然而盡管李白是一位出色的劍客,他更愿意將自己的才華用于文學創(chuàng)作。他對詩歌的熱愛超過了對劍術的癡迷,因此他的劍客身份常常被人們所忽視。而正是這個原因,使得李白在歷史上更為人所知的是他作為浪漫詩人的形象,而非劍客身份。
無論如何李白作為一名劍客仍然給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所展示的不僅僅是劍術的精湛技巧,也是一種勇氣和不畏艱險的精神。他的劍術成就是他生命中多樣化天賦的體現(xiàn),證明了他作為一位文學家和戰(zhàn)士的獨特身份。
李白出生在富裕家庭中,生性狂傲,喜歡爭強好斗,所以他在15歲的時候就學習劍術了,為了讓自己通曉劍術的奧妙,李白曾專門拜訪當時的唐朝第一劍客做自己的師傅,跟隨對方學習劍術。
所以歷史上的李白不僅文采斐然,其劍術亦是十分高明,并且李白最初的夢想不是做詩人,而是做一個浪跡天涯的俠客。
我們了解的李白,幾乎都是從他的詩開始的。談及他的詩作,可謂是滔滔江水一般,不能道盡?!妒竦离y》《將進酒》《俠客行》《長干行》等等,不可勝計。
但是,除了“詩仙”的身份,他還有一個身份是“劍客”。甚至還有人說,他的劍術大唐第二,僅此于他的師父裴旻。
據(jù)史料記載,李白不僅劍術高超,還有一把很有名的劍,李白給他起名叫“青蓮劍”,我們知道他常常以“青蓮居士”自居,起名“青蓮劍”很容易理解。
鑌鐵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大馬士革鋼,或烏茲鋼,原產(chǎn)于印度地,南北朝時傳入我國。以鑌鐵鍛造出來的寶劍極其鋒利,可以“吹毛斷發(fā)”。
裴旻,大家比較熟悉。他就是與李白詩歌、張旭狂草齊名的,裴旻舞劍。歷史上關于裴旻的劍術有多高,曾有這樣一個記載:
《獨異志》記載,裴旻“擲劍入云,高數(shù)十丈,若電光下射,漫引手執(zhí)鞘承之,劍透空而入,觀者千百人,無不涼驚栗”。
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裴旻把劍扔的很高,最高能到十余丈,也就是30多米。當劍透空而下時,能夠不差分毫的用劍鞘接住。這本事,足夠高。
以上就是有關李白的劍術真的很厲害嗎內容的全部了,想要了解更多有關的歷史趣聞故事、歷史人物和歷史文化相關文章的話,就請持續(xù)關注。
上一個回答的 不知道別瞎說
《新唐書·文苑傳》里說過,李白“喜縱橫術,擊劍,為任俠。”
李白不僅文采斐然,其劍術亦是十分高明。他“十五好劍術”,“劍術自通達”。造詣非同一般。李白的詩,裴旻的劍術,張旭的草書合稱唐代三絕。雖然“三絕”中沒有李白的劍術,但其劍術之高卻僅位于裴旻之下,居唐朝第二。
證據(jù)有三, 第一他殺過人。不要以為殺人很簡單,只有受過專業(yè)訓練的刺客和軍士才能懂得了手,平常人事到臨頭是會陣腳大亂的,更別提什么手刃數(shù)人了。 戰(zhàn)國時期秦舞陽也就殺了一個人而已,都被人傳說成勇士了。這一點就算證明不了李白武藝的高低,也能證明他的膽魄,以及“專業(yè)性”,他是個地道的游俠,而不是文人玩兒票;
第二他的師父是當時公認的第一高手裴旻。即使裴旻因為李白的詩詞給李白面子,但是師徒關系在過去可不是鬧著玩兒的,要是李白太差勁,裴旻絕不會教李白,因為將來出去丟的不僅是李白自己的臉面,還有裴旻的臉面。 所以起碼李白的武功底子,是得到了當時天下第一劍客的承認和教導的。
第三是李白有徒弟。李白寫過一首詩,叫做《贈武十七諤》,序言里說的大意就是他的門人武諤,是個質樸深沉的豪俠,崇拜古時候要離那樣的刺客游俠,所以周游江湖。聽說李白的兒子陷落在山東亂軍之中,于是來拜訪李白,自告奮勇去幫李白把兒子接回來。李白為此作詩相贈。能開門授徒,可見李白的劍術已經(jīng)到了宗師級別了。
李白會武功?當然會!
李白的詩,不用多說,清醒時,李白可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大醉時,李白可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正所謂“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詩仙”二字足以說明一切。
可對于李白的武,恐怕多數(shù)人未必知曉。
在唐代,李白有兩個身份,一就是詩人,而另一個就是劍客?!缎绿茣酚性疲?strong>“(李白)喜縱橫術,擊劍,為任俠,輕財重施”,李白十歲時,就喜歡劍術,夢想著能當一個樂善好施,受人尊敬的劍客。而據(jù)裴敬給李白所寫的墓志銘可知,李白15歲時師從大唐第一劍客裴顯,跟在他身邊學習了幾年的劍術。
裴顯可是當時聞名于大唐的“劍圣”級別的人物,時人稱李白的詩、張旭的草書、裴旻的劍舞為唐代“三絕”?!丢毊愔尽酚性疲?strong>“(裴顯)擲劍入云,高數(shù)十丈,若電光下射,漫引手執(zhí)鞘承之,劍透空而入,觀者千百人,無不涼驚栗”,由此可知裴旻劍術之高超。而李白能跟隨在他左右學習劍術,再怎樣,劍術也不會太差。
對于自己的劍術,一首《俠客行》將李白的自豪之情是表露無遺,“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這就是李白對于自己劍術的自信。除此,李白也曾自夸“十五好劍術,遍干諸侯”,說自己十五歲時就打遍天下無敵手,這句話在外人看來,未免實在是有些王婆賣瓜,自賣自夸了,實在當不得真,或許這只是李白酒后之言。當然,從李白的自賣自夸下,可知對于劍術,李白那是相當自信的,自認是大唐頂尖劍客之一。
那么,李白的劍術真的有他自己自認的那般高嗎?現(xiàn)今有人說“李白劍術大唐第二,武功超群”,這真是事實?
李白的劍術相對普通人的確算是高超的。比起文弱書生,李白可謂是“文武不殊途”,早年師從大唐第一劍客裴顯,學成歸來后,又“仗劍去國,辭親遠游”,就這樣一劍一人,游遍大半個大唐,途中李白憑借著自己遠超常人的劍術,是好不快意恩仇,遇到不平之事,是立刻就拔刀相助,曾一人一劍于集市擊殺數(shù)人。師承名師,又在外歷練數(shù)年,底子加上磨練,李白的劍術自然是越來越精湛,遠超常人。
李白曾經(jīng)與好友吳指南結伴同游,行至湖南郊野時,吳指南暴亡,李白伏尸痛哭。此時一只猛虎突沖出,倘若李白這時拔腿就跑,吳指南的尸體必然會被猛虎所啃食,為避免友人遺體受損,李白是拔劍力克猛虎,將其逼退。一劍就能逼退猛虎,李白劍術之超然由此可見。
當然,若說李白劍術大唐第二,這實在是有些恭維。劍南東川節(jié)度使詩鬼高適、詩骨陳子昂等劍術,就遠在李白之上。有人說李白敢一個人走遍大唐大江南北,其劍術就定然很是厲害,但這并不能證明李白的劍術。遙想當年,一介柔弱書生杜甫孤身于安史之亂這亂世之中,他曾兩次穿越戰(zhàn)場,北上朔方鎮(zhèn),西赴鳳翔府,若真如其所說,杜甫武功豈不比李白更厲害嗎?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笑盡一杯酒,殺人都市中”,李白有武功,這并不假,若無武功,哪有這等豪氣,誰見過王勃、駱賓王、孟浩然、李賀、劉禹錫等柔弱詩人能寫出這等頗有江湖風氣的詩句嗎?但是,李白雖有劍術,可其劍術卻并沒有到大唐第二那般地步,最多就是在文人中李白的劍術是屬于最頂尖的那批,但是在武夫中,他的劍術卻遠遠沒有到頂尖。
環(huán)顧李白一生,不見他受降城外北逐突厥,也看不到他仗劍入蜀西克吐蕃,沒有經(jīng)歷生死搏殺的文人劍客,其劍術絕不會比在戰(zhàn)場上廝殺,以命搏命的武夫強。
武林高手,從來都是游走于生死之間,若未經(jīng)歷過生死的大徹大悟,武功學得再好,也只是紙上談兵。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4076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楊業(yè)在歷史上是怎么死的
下一篇: 李白的劍術水平到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