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校里學習歷史時,我們只能獲得有限的歷史知識。實際上,歷史是一個廣闊無邊的海洋,里面蘊含著無限的故事和奇聞異事。今天,我為大家準備了一些關于王莽史上名聲為什么那么差的歷史內容,來探索這個海洋中的一部分歷史。
在古代,父親殺害孩子,或者是孩子殺死自己的父親,一般都是出現(xiàn)在帝王之家。但是王莽逼迫自己的親生兒子自殺,似乎是他的一個興趣。
據說他的次子王獲曾經殺死的一個奴隸,王莽就非常嚴厲的責備他。嚴厲到什么地步呢?甚至逼迫他的次子要為這件事情自殺!要知道在那個時代,殺死奴隸并不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而且也不需要償命的。
但是王莽的這個行為,卻讓很多人感到不解。有些人對王莽的這個行為非常贊成,覺得很人道,以命償命,這是非常正確的一個決定。但是也有一些人卻覺得王莽的行為太過夸張了,是別有用心。
而且王莽有4個嫡子,除了其中一個是病死的,其他的三個都是因為各種原因被他逼迫自殺的,從這一點來看往往似乎的確是別有居心。
王莽的確是一個非常有才能的人,但是他也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自己生活非常清苦,把自己的錢財分給下屬,自己和夫人穿得像個仆人一樣。
當時他想要變法、改革,但是卻沒有認清楚那個時代的特性,所以失敗也是必然的。很多人說如果王莽生活在現(xiàn)代,那么可能是一個偉大的政治家。
王莽信奉的儒家思想,在當上皇帝之后就想著推行新政,企圖恢復周禮制度,以達到他治國安天下的目的。但是結果卻適得其反:
在土地方面,王莽將天下之田改名“王田”,并以王田制的名義恢復西周時期的井田制,不允許買賣。王莽的這一政策得罪了貴族利益,是他們開始厭惡王莽的統(tǒng)治,又由于沒有強制措施,很多的地主豪強并沒有將自己的土地交出來,后來迫于壓力,王莽又允許土地買賣。
奴隸方面,王莽為了制止奴婢數量的擴大,將奴婢改為“私屬”,同樣禁止買賣交易。這一制度并沒有改變奴婢的身份,并且同樣得罪了一些權貴,損害了那些權貴的利益,遭到了這些人激烈的反對,王莽不得已也只能恢復奴婢買賣的合法。
在貨幣政策上,王莽廢除了五銖錢,盲目的推行各種新幣制,結果是財政經濟癱瘓。民間物價在這樣的情況下極不穩(wěn)定,并且每次改制的錢幣大小都在不斷縮小,價格卻越來越高,實際上也是剝削了民眾的財富。
正是由于改制中的種種錯誤,王莽改制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最終各地起義不斷,王莽新朝也僅僅存在了十五年就被滅亡,王莽也被殺,頭顱更是被割下來,被歷代皇室收藏。
其實王莽的這些措施很多并沒有錯誤,并非他就是一個暴君,只是由于他操之過急,再加上時代的限制,這才導致了改制的失敗。從我們今天的角度來看,王莽的很多政策都是過于超前的。
王莽施行的五均六管政策可以穩(wěn)定市場價格,在百姓沒錢祭祀或者喪葬的時候,可以向官府借貸,不收利息,只需要十天或三個月內歸還即可。由于生產需要也可以貸款,年利不超過十分之一。
這種政策在當時算是超前的,也是有利的,但是由于政府缺乏相當數量的貨幣和商品,并且沒有強有力的手段,這才造成了更大的危害。
本文涵蓋了關于王莽史上名聲為什么那么差的所有內容,希望能夠為讀者們提供有關該主題的全面了解。如果您對歷史人物及歷史相關知識感興趣,我們強烈建議您關注我們的,我們提供豐富多彩的歷史內容,包括歷史事件、歷史名人、歷史文化等等。
歷史上有人認為王莽是偽君子,居心叵測,篡位自立;但也有人認為他是真君子,謙恭儉讓,禮賢下士。其實,說他“偽君子”的主要是古代的史學家,如班固評價他:“莽既不仁而有佞邪之材,又乘四父歷世之權,遭漢中微,國統(tǒng)三絕,而太后壽考為之宗主,故得肆其奸惹,以成篡盜之禍。”而近現(xiàn)代史學家從另一方面評價王莽,認為他是一個經學家,一個改革者。
從一方面來講,他是一位飽讀詩書,堅持以經治國的大經學家,他早年勤奮好學,猶好古文經;行為檢點,生活簡樸,不好奢華;尊敬長輩,撫養(yǎng)兄子,善待寡嫂。他為官后,將俸祿分給門客和平民,經常接濟窮人。
不僅如此,當大臣們和王太后要為他封賞時,他只接受了“安漢公”的稱號,而堅決不受兩萬八千戶的食邑俸祿。試問,如果他是一個貪戀財權之人,又怎么會將這樣的好事往外推呢?他在當時成為了當時的道德楷模,不僅名流稱贊,而且百姓也推崇。他也是一位政治家,他將改奴婢為“私屬”,實行“五均六菀”制度等等,這有他進步的一面。
不過,因為西漢的復古之風極為盛行,并且極為重視聲譽,過猶不及,這也深深影響了王莽,造就了王莽。他更天下的土地為王田,這并不是像我們現(xiàn)在意義上的土地國有制,而是復古的措施,他想的是恢復儒家經典所說的井田制。并且他不斷改革幣制,使國家的貨幣不定,經濟不穩(wěn);并且毫無意義地更改一些地名,如將“亢父”一地改為“順父”。他是一位政治家,但是過于理想化,盡信古書,改制脫離了實際情況,也缺乏適當的用人安排。
望采納,歡迎交流與討論~
王莽
王莽(公元前45—公元23),字巨君,漢元帝皇后侄,新朝建立者,公元8—23在位。魏郡元城(今河北大名縣東)人,祖居東平陵(今山東濟南東75里),漢族。西漢哀帝自元壽二年六月(公元前1年)去世后,九歲的漢平帝即位,元后臨朝稱制,以王莽為輔政大臣,出任大司馬,封“安漢公”。至公元9年元旦,篡位稱帝,登基成為一朝開國君主,改國號為“新”,年號“始建國”。直至公元23年赤眉綠林軍攻入長安被殺,在位15年,死時69歲。
可以看出他的國家只存在一世就滅亡,沒有好下場。被其他的皇帝當作了典型。其他皇帝雖然篡位,但是篡位后傳很多皇帝,這些篡位者的子孫會給祖宗說好話,會殺很多說壞話的人。王莽名聲不好,因為沒人給他說話,沒人幫他殺說壞話的人啊。
王莽和歷史上的改朝換代有什么不同呢?他是貨真價實的“篡位”,他不是興兵伐無道,他不是遭受迫害而反抗,他不是在群雄并起的時候自己稱霸一方,他是外戚上位,手握重權,純?yōu)榱藢崿F(xiàn)個人野心而篡奪漢朝的江山,歷史對他的評價很差。
人生在世確實會有一些艱難抉擇,但我始終不認為,為了個人野心辜負信任他的人是正確的。王莽是個野心家這點很簡單,歷朝歷代從未在這個問題上替他翻過案,無論官方還是私人的論述。
王莽期望恢復舊制來實現(xiàn)社會變革是必然失敗,因為他沒有看到其創(chuàng)新性,也就是說改革不能按照唯心辯證法那樣走否定之否定的封閉圓圈,而是否定之否定的螺旋上升,封閉圓圈和螺旋上升是一個互相對立統(tǒng)一的東西。
歷史思想超前的古人有很多,比如鬼谷子、王陽明等人。在這些人當中,王莽是中國歷史上最有爭議性的一位“穿越者”。因為王莽一系列大膽的政令太過匪夷所思了,讓人不得不懷疑王莽到底是不是那個年代的人。首先,王莽在位時期,實行新政:1.土地國有化,平均分配土地。2.人人平等,廢除奴隸制。3.實行計劃經濟,以及國企專營。4.建立貸款制度,實行貨幣改革。這不就是熟悉的現(xiàn)代社會嗎?其思想覺悟與時代已經完全脫軌了,這樣的思想不要說是在漢代,就是往后1800多年都沒有人能夠想到。
其次,王莽將一天100刻的古計時法,修改為一天120刻的新計時法。還發(fā)明了青銅游標卡尺,研究證明跟現(xiàn)代卡尺簡直一模一樣。一些學者認為劉秀乃位面之子(形容一個人的運氣或氣運特別強,如同受到整個世界的眷顧),恐怕也是穿越過去的,目的就是干掉王莽,從他帶著一萬多人就能干掉王莽的40萬大軍的戰(zhàn)爭奇跡就能看出來。
王莽改革最主要的兩個方面,平均地權和節(jié)制資本,是綜合了當時大盛的儒法兩家最重要的政治思潮而來。
他的改革實際上是先秦以來社會改革意見的集大成,并不他特立獨行自創(chuàng)的,可以看到鹽鐵論、札記中都有很多詳盡的論述。王莽明顯是深受春秋時期的百家爭鳴,各大學派的影響。硬要說和現(xiàn)代相似,那是因為現(xiàn)代制度也是從春秋學派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融合中外的人文與道德理念建立起來的。
王莽是個信了儒家法古改制的理想主義者,玩法古,把自己活生生玩脫了。用現(xiàn)在的話說,他缺乏正確的理論指導,儒家那套就是忽悠人的,我們現(xiàn)在有科學理論指導才走出了一條可以走的路。王莽不是真圣人,頂多算是“圣人不死大盜不止”的那種圣人,機械地照搬周朝的體制。
王莽也不算儒家圣人,學過儒家的都應該知道儒家的精神是什么??墒撬麑W的儒家的東西,都是表面化的,儒家的精髓根本沒學會。所以王莽當個高管是可以勝任的,但是要當掌握國家戰(zhàn)略總體政策的制定者的,帝王,真是太勉強他了。而禪讓的劉氏皇室,也是毫無啟運天下的能力。之所以這樣,當然是上天已經讓位面之子劉秀來操作開創(chuàng)東漢的一代時運。
王莽改制,表面上是為天下黎民百姓著想。一開始我很疑惑王莽為天下人做這么多,仁義忠孝樣樣做全,這樣光靠演技很難做到。但沖突的是他又有這么大的野心和毒辣手段,真的很擅長借刀殺人和輿論導向。魯迅說他呆信古法,讀書人的儒,他一直也留著,野心也一直留著。一邊拒絕俸祿為老百姓縮衣減食,一邊逼兒子自殺,這些都是通向王權必經之路嗎?嚴于約束自己,手段不失毒辣,善于借刀殺人贏得民心。
王莽的土地政策規(guī)定“其男口不盈八,而田過一井者,分余田予九族鄰里鄉(xiāng)黨”,一井也就是九百畝,大地主豪強他們也是人,首先考慮的是能不能保證自己家族的人身安全,要像井田制這樣搞,大地主命都保不住,更不說還能留個九百畝地。
戶口減半不是說全國死了一半人,而是有相當多的人不愿意上戶口,想逃避繁重的兵役和賦稅,沒有戶口田產根本守不住,那時候就已經發(fā)生了大規(guī)模的土地兼并。但是從漢武帝時期一直到王莽,雖有零星的反抗,但是不成氣候,為什么王莽時期出現(xiàn)了赤眉軍、綠林軍這樣大規(guī)模的反抗軍?
王莽說的好聽,上戶口給地還有優(yōu)惠的經濟政策,但是地還沒分到就要別人交稅,拿別人當猴耍,人又不是傻子。
其次,起兵反抗王莽的主力其實就是豪強地主,有人統(tǒng)計,在起兵反對王莽的義軍首領中,普通百姓出身的占29%,而豪強地主出身占71%。再者,誰也沒說豪強地主不是人,他們也有他們的利益訴求。
不過是這種利益訴求與國家的整體利益發(fā)生沖突了,因此王莽被搞下去再抹黑。至于幣制改革,動的也主要是豪強的奶酪,貧民哪有多少錢,主要的貨幣都在大戶人家手里??偠灾褪莿恿思鹊美婕瘓F的奶酪,所以被推翻了。
王莽以及相關儒生“背叛”了統(tǒng)治階級,為了自己的狂熱觀念不計代價,把對“上古三代”的模仿當作了解除社會危機的藥方。葡萄牙教會在大地震發(fā)生時呼吁信徒接受審判,甚至阻撓救援,也是一個心理。
西漢當時的生產力局限了生產關系,建立在個人夢境上的理想和報復只是鏡中花水中月,脫離現(xiàn)實基礎談社會改革,完全是異想天開。到頭來不過是一場自我陶醉的一個夢而已。心中有我,則心中無天下,單純的以我中心的一廂情愿,怎能看清現(xiàn)實。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4081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明崇儼和武則天真實關系揭秘
下一篇: 楊萬里的人生有哪些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