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朱元璋的故事,歡迎關(guān)注哦。
說起明太祖朱元璋,大家的第一印象都是乞丐皇帝,出身最低的皇帝,缺少貴族氣質(zhì)。特別是他的白話圣旨,更是讓如今不少人嘲笑朱元璋沒有文化:
奉天承運,皇帝昭曰,告訴百姓每(們),準備好刀子,這幫家伙來了,殺了再說。欽此。
單從這篇圣旨來看,朱元璋似乎真的是個沒有什么文化的皇帝,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當然不是,朱元璋不但有文化,而且他還可以算是元明清三代最有文化的皇帝。
朱元璋的文化水平其實很高
這話你還別不信,就連清末著名的學者康有為都評價朱元璋:
明太祖書雄強無敵
這話是什么意思呢?這是康有為評價朱元璋書法雄偉剛強,縱觀上下五千年,都沒有能與之匹敵的。
康有為評價朱元璋大軍貼雄強無敵
這篇大軍貼是朱元璋寫給部將的一封信。此時朱氏已消滅陳友諒、張士誠等勢力,正全力攻打北方,戰(zhàn)事頻仍。大軍所過之處,收降元朝官員甚多,而大軍貼的主要內(nèi)容就是告喻部下如何妥善處置受降官員。
大軍貼在內(nèi)容上措辭簡明,邏輯明晰,被后世視為明朝初期軍事政治研究的關(guān)鍵依據(jù),同時也是明初書法中的精品。
大軍貼不但是書法精品也是軍事研究材料
其實不僅僅是書法,朱元璋的詩也寫得極好,最為著名的那首《山僧不識英雄漢》
屠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山僧不識英雄漢,只恁嘵嘵問姓名。
這詩寫的,不知要比那位一生寫詩四萬首的乾隆高到哪里去!
朱元璋不但書法好,文采也好
其實朱元璋雖然是乞丐出身,但他一生好學不輟,史書記載:
太祖……身在行間,手不輟書
行軍打仗都手不釋書,這學習態(tài)度,五千年來恐怕能相較的帝王不多了。而《國榷》中也說他:
吳王微時,目不知書。起兵后,日親諸儒,流覽神解。
從之前的目不知書,字都不認識一個,到親近儒士,勤學好問,也正是這種態(tài)度造就了朱元璋遠超其他皇帝的文化水平。
朱元璋早年親近儒士好學善問
而作為朱元璋的臣子,劉基就評價朱元璋說:
欽惟皇帝……萬機之暇,作為文章,舉筆立就,莫不雄深宏偉,言雅而旨遠。
劉基作為臣子,雖然難免有夸大皇帝嫌疑,但至少也證明朱元璋寫文章確實有一套,是個實打?qū)嵉奈幕恕?/p>
朱元璋給人感覺,乃一無所有的農(nóng)民兼有乞丐出身。而且,他也沒讀過多少書,沒多少文化,卻能從一個討飯的乞丐爬到皇帝的龍椅寶座上,這靠朱元璋什么能力呢?其實朱元璋靠的就是“得人心者得天下”。
朱元璋自學成才朱元璋小時候是家境貧寒,幼年時候能吃飽一頓飯是不錯了,更加是沒錢去讀書,先天條件不好,但他卻是后天也很努力。
事實上,朱元璋從參加郭子興的義軍之后,就意識到了自身文化不足,于是也是整日刻骨與披星戴月自學各種文化知識。他虛心向別人請教文化自己,自己也勤奮不已,在郭子興的軍隊中也上過幾個月的私塾。
這樣,通過勤奮努力學習,朱元璋基本也認識了字,也有了吟詩作對的能力。而且,朱元璋最為可貴,就是雖然自己沒文化,對文人知識分子卻是很敬重。朱元璋喜歡與文人一起切磋詩句,自己在軍隊戎馬生涯中也留下了很多名篇詩句。如這里就有一句朱元璋的詩《雪竹》
雪壓竹枝低,低下欲沾泥,
一朝紅日起,依舊與天齊。
朱元璋的這一首詩,文字平易易懂,把自己成就事業(yè)的雄心壯志與自信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而且,建立明朝之后的朱元璋每到重大節(jié)日時候,都會詩興大發(fā)自己吟詩或者做對聯(lián),自己也重用文人治理國家??梢钥吹?,朱元璋是自學成才的類型。雖然沒經(jīng)過私塾學校讀書,但也算是后天努力與大器晚成的類型。
朱元璋善待天下百姓?朱元璋能夠坐穩(wěn)皇位,一個根本原因也是善待百姓。他乃窮苦的放牛娃出身,自然也知道老百姓最討厭就是貪官污吏,也知道土地對農(nóng)民生活的意義。所以,他當皇帝之后都是勵精圖治,體諒民情,一切都是為窮苦人著想。如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大力整治貪污腐敗,懲罰貪官污吏,修理壓榨農(nóng)民與窮苦人的政策。就是因為朱元璋的政策獲得老百姓的用戶,才不會有人起義造反,才會國泰民安。
朱元璋有優(yōu)秀軍事才華?朱元璋能從元末農(nóng)民起義軍群雄中崛起,打敗當時諸多豪強,并且最終打敗統(tǒng)治的元朝,還是在于朱元璋自身有優(yōu)秀與杰出的軍事才華。尤其在建立明朝時候,當時很多明朝軍隊都聚集在草原一帶,對新生的漢族王朝——大明王朝進行致命的威脅。
?朱元璋為了抵御蒙古軍隊的威脅,命令手下部隊采取正確的軍事行動,制定正確軍事戰(zhàn)略對抗蒙古軍隊,消耗了元朝殘余的軍事力量,使得蒙古人沒有能力組織強大軍隊對抗明朝,這有利于維護邊疆地區(qū)百姓生活穩(wěn)定,使邊疆百姓不再受蒙古人的進攻,有利于百姓的安定與生活富足,這能獲得百姓們的擁護,這也是朱元璋能夠坐穩(wěn)皇帝寶座的根本原因。
朱元璋修訂律法朱元璋知道國家要長治久安,必需修訂律法使人們共同遵守道德與法律上的事情,這樣使百姓生活在安穩(wěn)狀態(tài)之中。于是,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后,親自參與了律法的修訂,修改不合理的法律條文,使法律更有利于農(nóng)民種植土地,發(fā)展生產(chǎn)力與增強國力,使老百姓都能過上好生活。
當農(nóng)民都有土地種植,都能夠吃飽飯,精力都用在發(fā)展生產(chǎn)上,就很少有人主動集結(jié)起來反抗明朝的統(tǒng)治。自然也堅定了老百姓對新王朝統(tǒng)治的信仰,也自然希望新王朝能夠繼續(xù)延續(xù)下來。這也是朱元璋能夠坐穩(wěn)皇帝寶座的根本原因。
?所以,從根本上說,朱元璋能夠坐穩(wěn)皇帝寶座,還是在于懂得“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路,拉攏了民心,自然也獲得了民眾的愛戴。
這位皇帝的名字叫朱元璋。雖然說朱元璋是一介草民出身,大字不識幾個。但是即便是這樣的狀況也不能改變朱元璋大氣豪邁的性格。朱元璋最開始因為家庭貧窮,但是后來通過自己的努力當上了皇帝。在文學方面還創(chuàng)作了很多的文學作品,出名的古詩有《詠菊》、《金雞報曉》,這些膾炙人口的著作通過人們的口耳相傳流傳了下來。
歷史上對朱元璋的評價很多,有好的評論,也有不好的評論。有的人認為朱元璋是一位殘暴的君主,之所以這樣說也是有原因的。因為朱元璋當上皇帝之后,就做出了殺害功臣的做法,除此之外,還發(fā)明了酷刑撥開人皮,就是傳說中的剝皮萱草。但是在我看來朱元璋是一位功大于弊的君王。
朱元璋當上君王后,整頓吏治,發(fā)展農(nóng)業(yè)。整個國內(nèi)一片祥和,出現(xiàn)了歷史上著名的“洪武之治”。讓明朝得到了巨大的發(fā)展。這段期間朱元璋也創(chuàng)作了很多的文學著作。其中有一首叫《示僧》的文學作品中就有這樣的佳句,“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惺”。這句古詩展現(xiàn)了朱元璋的豪邁性格。
綜上所述,雖然朱元璋的文化水平不高,但是依然可以創(chuàng)作出讓人們喜愛的詩篇,相比于清朝的乾隆皇帝,朱元璋的創(chuàng)作水平更加通俗易懂,同時還展示了帝王風范。
如果要說誰是歷史上出身最低的皇帝,大多數(shù)人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這樣兩個人,西漢開國皇帝劉邦,他算是個小混混,以及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他是個農(nóng)民。然而實際上,在數(shù)千年的歷史當中,這兩位還不能算是出身最低的皇帝,真正出身最低的另有其人,他曾經(jīng)被人販賣過,當做奴隸。那么這個人是誰,他又是如何成奴隸變成皇帝的呢?
中國古代皇帝都是繼承制,或者憑著開國皇帝一步步打下來,但大多數(shù)皇帝還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從屌絲逆襲成為皇帝的是極少數(shù),最著名的就是朱元璋、劉邦等,他們都是從平民一路上奮斗而來,今天給大家講一個更勵志的皇帝,連平民都算不上,曾被別人販賣淪為奴隸,卻不甘命運的擺布,最終當上皇帝。他就是十六國時期后趙開國皇帝石勒,也是中國歷史上的唯一一個奴隸皇帝。
石勒出生于一個少數(shù)民族——羯族,早年他的父親曾為部落小頭目,不過后來家道中落,石勒隨鄉(xiāng)里人四處流浪,后來恰好遇到并州史。東嬴公司馬騰抓胡人到山東出賣以充軍餉,石勒不幸中招,被賣到給茌平人師歡做奴隸。
成為奴隸的石勒常常給其他奴隸談理想,后來被師歡知曉,師歡覺得石勒相貌奇特,于是免除了他的奴隸身份。后來恰逢西晉末年八王之亂,顛沛流離的生活讓石勒厭倦,于是自己與好友成了一小支隊伍號為十八騎,從此開始了他一生的戎馬生涯。
他先投靠牧民首領汲桑,后來又投奔了當時晉朝的成都王司馬穎軍隊,在司馬穎的旗下,石勒開始慢慢嶄露頭角,建立了屬于一支聽命于自己的武裝組織、此后,他又投奔漢國,他的軍事才能獲得了劉淵的賞識,名他率領軍隊一直鎮(zhèn)守著前趙邊疆,先后受到劉聰劉曜的重用,可是官至高位劉曜聽信謀臣對他起了殺心,最后惹怒石勒,他揭竿而起自立為帝稱趙王,亦后趙。
本文地址:http://www.mcys1996.com/lishitanjiu/1422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